朕乃大唐皇帝 第232节

  “第一轮筛选过后,武举人数还有八百人,文举人数还有九百人,其中房尚书认为优秀士子名单如下,博陵崔氏崔弘礼,范阳卢氏卢兴,长孙氏长孙诠,京兆韦氏韦正矩,吴中顾氏...吴中张氏.....(cgbc).”

  “武安君认为优秀的士子,渭南郭氏郭子仪,契丹族李光弼...”

  “嗯?郭子仪,李光弼?”

  上官婉儿语音一顿,又重复了一遍,详细将他们事迹又念了出来:“白起认为郭子仪擅长谋略,为人宽厚,谦虚谨慎,胸襟宽广,更能够拉二石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可以委以重任...”

  “那李光弼出身契丹族,为人严肃,性格刚毅,也是熟读兵书,乃是将帅之才。”

  李元景听后确认无误,这二人的确是大唐中兴名将,后世人称李郭。

  历史上若论平息安史之乱战功来说当属李光弼,而若论后世威名声望来说当属郭子仪,这二者参加武举可是大唐之福。

  “好!你吩咐下去,莫要让他们二人离开京城!”

  李元景淡淡说道。

  上官婉儿立刻提笔批阅,将李元景的意思写了上去,批阅须臾便好。

  李元景看后,这批阅文意畅通,语言优美,上官婉儿真是得力干将。

  这自然是让武安君留意,莫要让他们受了冤屈,若说朝堂内外没有一丝不公,是不可能的!

  而后,上官婉儿又念起了优秀士子的文章。

  崔弘礼、卢兴、韦正矩、长孙诠等人的文章。

  李元景听得眼前一亮,这文章可是言之有物,而且脚踏实地,关乎国家民生,实用之才...

  房玄龄推荐这些人果然有用。

  几乎今年科举的前三名便在这五十几名的士子中产生。

  科举,分三轮筛选,第一轮若是优秀。

  第二轮、第三轮只要保持下去,自然名列前茅,可以说第一轮也就将大体的成绩定了下来,不过也有第二轮、第三轮的黑马出现,但毕竟少罢了。

  “这博陵崔氏崔弘礼,去年不是文风浮华,无病呻吟,堆砌辞藻吗!”,李元景不禁问道。

  这崔弘礼本是去年状元,不过后来文风不符合治国,被刷了下来。

  他与状元也就失之交臂,崔弘礼按理来说自然意志消沉,郁郁寡欢。

  上官婉儿会心一笑:“陛下!这崔弘礼聪慧异常,七岁能吟诗,十二岁能作赋,可谓奇才,他这一年深入民间,探访百姓,了解民间疾苦,自然深有感悟,如今也不足为奇!”

  李元景讶然一惊,这士族家的子弟,能做到这份上也算为国为民了。

  他特地留意了下这崔弘礼。

  五十几篇文章念完,上官婉儿有些口干舌燥,李元景自然抱着她一番戏弄,然后将清茶喂给她喝。

  上官婉儿小口微张,像小猫舔水般,温雅地喝了起来。

  李元景那儿一硬,随后见她楚楚可怜,便放她一马,毕竟昨天上官婉儿又是太着急,弄伤了自己,骑马身位不对用力过猛太过着急,可都怪他这个马术师傅。

  不过也怪上官婉儿真笨,学了这么多天,还是傻乎乎的。

  李元景将思绪放在了这些文章之上。

  这些优秀文章由房玄龄挑出,可以说各展风/骚,不拘一格,天马行空。

  这些策论,有谏言策论,有强调三纲五常,也有制夷思想,也有强国策论,还有痛诉大唐内忧外患,关于民族融合,关于大唐如何无为而治、如何依法治国、如何强化中央,发展大唐工商业,如何进行农业生产工具改良...

  百家争鸣!

  士子们的思想开放起来,李元景很是满意,也是他想看到的。

  并非只有儒家思想,还有道家、法家、纵横家、农家思想...

  历史上,中原宋元明清后,中原王朝渐渐衰落,李元景认为这与宋元明清的儒家,禁锢百姓思想,还有朝廷实行愚民政策有极大的关系。

  愚民、禁锢百姓思想可以说,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劳动力。

  这也导致近代科学诞生在西方,而不是华夏。

  西方的崛起,自然离不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提倡科学...

  总之,李元景要让近代科学诞生在中原,必要鼓励大唐思想开放,不约束士子们的思想。

  当然,若是有颠覆大唐朝廷的言论思想,自然会铁血镇压。

  随后李元景想起了自己的点将卡,如今有七张。

  他随后便要进入“历史名人堂”兑换人才,为大唐近代科学做一番准备。

  -

  正在码字,恳求读者支持一波,每日六更雷打不动,很需要动力呀.

第二百九十九章 婉儿好好听话,民族融合! 【2】

  御花园内。

  李元景又吩咐了上官婉儿批复了房玄龄的奏章。

  上面自然一番夸奖对此次第一轮这批士子很是满意,尤其是不拘一格,各展才华这点上很对李元景的胃口。

  现在大唐士子可以说各有思想见解,能够富国强民,文风更是脚踏实地,去除了六朝浮华奢靡之风。

  “怎么了?一脸不开心!”

  “大唐如今个个文风朴实,这些诗词歌赋策论大都是治国之策,少了许多趣味呢!”

  李元景哑然失笑,女子与男子思维果然不一样。

  他想的是如何强国富民,而上官婉儿这样的才女自然是喜欢婉约隽永的至美诗词歌赋。

  “这一次优秀诗词,杨炯那首《从军行》不好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元景笑问道。

  这令李元景都听了心中澎湃,恨不能到边关为-国效力呢。

  上官婉儿摇了摇小脑袋说道:“初闻自然激扬豪迈,有男子热血建功立业之心,可还是少了什么-...”

  李元景总算明白,上官婉儿的喜好有点类似宋朝的婉约派,注重儿女风情,注重音律婉转和谐,柔婉之美。

  李元景大手逗弄着上官婉儿笑道:“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残句如何?”

  “啊!”

  上官婉儿听后便浑身一震,美眸中放出异彩,陶醉不已。

  她俏脸微红,这残句怎么有些在嘲讽她呢。

  “陛下这残句究竟从何而来?这些优秀文章,婉儿可没看到呢!”,上官婉儿含羞问道,她擅长诗文,对诗词歌赋自然爱不释手。

  “哼!”,

  她也知道自己失言,只好满足陛下的征讨。

  李元景随后淡淡道:“这残句自然出自朕,看来婉儿与朕并非心有灵犀啊!”

  话音刚落,上官婉儿看向李元景的目光满是惊奇与憧憬,不敢置信。

  “不知道陛下的残句,可有上下诗句吗,婉儿想听!”

  上官婉儿俏脸微红,说完话,她主动献上一抹芳香。

  李元景自然来者不拒

  说完后,上官婉儿心动不已,今晚定要好好认真上课。

  ...

  不久。

  皇宫内的奏章送到了政事堂,主考官房玄龄看过陛下的批阅后不禁感慨,这上官婕妤可真写的一手清秀隽永的好文字,尽显绝代才华。

  也难怪,谁叫上官家尽出人才呢,涉及经史,善做文章。

  那上官仪如今正是弘文馆的学士,一手好文章,可是名动长安。

  上官婉儿身为这上官仪的侄女也不足为奇。

  房玄龄看了奏章内容之后,发现了陛下当真是要大唐百家争鸣,解放思想,以儒家为首,百家为辅,看来自己这次挑选的优秀文章正合陛下心意。

  要不是如此,陛下也不会特地夸奖一番。

  还有陛下又吩咐了只要是内容务实,气象万千,才华横溢,不论诗词歌赋、策论、文章、谏言,都可以高中进士。

  房玄龄不禁点头,陛下并非抵制诗词而是说,诗词必须要能显示才华心中抱负罢了。

  ...

  科举第二轮选拔又将马上开始。

  大唐朝廷内部自然以此事为重,但其他事情也正在进行之中。

  鸿胪寺韦挺,率领五百人马,从长安出发,向北策马奔驰一千多里,赶往漠北的安北都护府,不久便到了。

  安北都护府侯君集自然设置宴会好生招待,韦挺在宴会中说明来意。

  侯君集听闻陛下要将他调回帝都,大喜过望。

  马上立刻配合韦挺进行突厥同化之事。

  侯君集派人召见了突厥八部的大酋长,前来安北都护府议事。

  前些天,侯君集率领突厥征战东北,灭靺鞨、灭室韦,大唐与突厥关系极为亲密。

  这八个酋长自然不出半天便到了城主府内。

  韦挺自然宣读诏书,封阿史那大酋长为云中郡公,这让突厥大酋长们心动不已。

  云中郡公乃是爵位,并无实权,只不过是朝廷以示诚意。

  这也让阿史那叩谢陛下恩典。

  随后韦挺说明了朝廷要与北方突厥人联姻,还有将突厥八部贵族子弟,选入京中,学习汉文化,互相融合。

  这自然得到了大酋长们的极力支持。

  大唐皇帝迎娶了突厥圣女,大唐皇帝更是草原真神转世,所有人都十分信赖。

·· ······求鲜花· ··

  毕竟,大唐还帮助突厥渡过严冬,灭了铁勒等其他夷狄,让突厥人在北方草原称霸,这可以说真神庇护。

  进入长安学习汉文化,可是荣耀至极。

  而且大酋长们听闻,长安会派出儒家士子进入草原,宣扬儒学,教授礼仪。

  酋长们也是纷纷同意。

  韦挺看着这些酋长们神情振奋,他心中更确定。

  如今突厥人臣服大唐,可不代表百年后也是如此,还是要以防万一。

  李元景对待大唐百姓是鼓励自由思想,可以天马行空,百家争鸣。

  可对待北方突厥人,李元景打算用儒家文化稍微禁锢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明白三纲五常,君臣伦理,在他们心里种下君臣不可违背的种子。

首节 上一节 232/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