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军阀 第258节

  代善因此与大汗的位置失之交臂,但努尔哈赤临死前却将阿巴亥母子托付给他,意思是让代善支持多尔衮上位,但在关键时刻,代善又反水了,转头支持了黄台吉,四贝勒黄台吉能力出众.在朝中威望无双,而彼时的多尔衮只有十四岁,根本没几个人支持。

  当然,代善不支持多尔衮上位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因为与阿巴亥的关系害的自己痛失汗位,代善不仅恨这个女人,甚至连她的儿子也恨上了,谁当大汗都行,就是不能让多尔衮当。

  这些事在大清高层人人皆知,不算什么秘密,多尔衮作为当事人是最为清楚的,因此他跟这个二哥关系能好就怪了。

  “眼下广宁已失,我意大军不如在此休整,待后方炮队追上,再行攻伐之事。”

  这二十万清兵原本是支援广宁,准备与敌军打一场会战的,但现在却要打攻城战,八旗的机动性很强但这是在不携带重武器的情况下,通常重炮部队走的慢很多,还需六七日才能抵达,代善比较谨慎,认为等火炮来了再攻城比较好。

  “不妥。”多尔衮冷声道,“我八旗强在野战,而不是攻城,夏军精于火器,若正面攻城恐咱们肯定损失不轻。”

  “我意率铁骑绕袭佯攻宣府,以此直逼大明京师,一旦崇祯那小子得知此消息,定会急召关宁军再度回师援京,届时,你便可趁机攻打兵力空虚的锦州.宁远。”

  多尔衮非常了解大明这个对手,也对朱由检的性格拿捏的很准,他认为只要将关宁军主力引走,那么等代善攻打宁锦二城时,压力极大的明军定会向广宁方向的夏军求援,如此,夏军出城之后,自己再骤然率军从其背后杀来,定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这个战术是建立在八旗强大的机动能力上的,而关宁军虽然战力不俗,但真正的骑兵其实没有多少,多尔衮打算凭借机动性牵着明军的鼻子走,这也算是调虎离山之计,甚至连行军.回撤的路线他都想好了,就走去年的老路。

  “这...是不是有些过于冒险了。”

  代善皱着眉头,心里有些拿不定主意,万一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这一仗可就得无功而返了,但眼下他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最终只得点头同意。

第511章 兔儿爷

  即大夏水师从葡萄牙人手里接收了马六甲海牙控制权之后,并在此大修炮台.棱堡等工事,势力范围逐渐向周边扩散。

  此时,马来西亚被称之为柔佛,长期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如今换了东家,当地土王阿莽古便打算遣使至大夏国都城朝贡,以表示自己向天朝臣服。

  大夏在马六甲的兵力有限,因此目前除了修筑工事.防御荷兰舰队外,并未朝柔佛全境扩张,仅是个殖民者的身份,并未插手当地社会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爪哇群岛原本也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地盘,不过由于担心大夏水师攻击,眼下这群夷人已经从此地撤离,退回了印度。

  为了讨好天朝上邦,柔佛土王阿莽古可谓是煞费心机,从境内搜集了许多奇珍异宝.瑞兽祥禽,包括珊瑚.玛瑙.黄金等等的贵重礼物,这群使者乘上木船,便浩浩荡荡的向北部湾开去。

  此番的使臣名为力昂莱,其精通汉语素有博闻广记之名,也对西方文化很是了解,当这艘载着满满当当礼物的木船抵达北部湾之后,立刻迎来了大夏巡防船的注意,再得知对方的来意后,经上报后这才同意入境。

  一行人从钦州港进入南宁府境内,这里作为大夏的经济特区同时也是贸易中心之一,码头的吞吐量十分巨大,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热闹,无数艘大小船密密麻麻的飘荡在海面上,天朝的兴盛给了力昂莱极大震撼。

  进入内地,人员之稠密又使柔佛使团叹为观止,在某些地方他们甚至见过不少奇怪的厂子,高耸的烟囱中正不断喷喷滚滚浓烟。

  “不愧是上邦之国呐。”

  看着周围的一切,力昂莱感慨万千。

  在大夏礼部外事司官员带领下,柔佛使团换乘了凤凰牌马车,出南宁.经柳州终进入桂林境内,这一路都走的是新修建的驰道,因此车队的速度要快不少,要知道为了修这些官道,可是死了不少异族战俘的啊。

  “外臣拜见大王。”

  巍峨太和殿中,力昂莱趴伏在地上,抬起头偷偷的打量了一眼那位坐在蟒椅上的越王,不过却恰好与对方威严的目光相对,于是此人又连忙低下头,心中忐忑不已。

  “贵使此来所为何事。”

  听见那位越王殿下的问话,力昂莱清了清喉咙,连忙表示我王阿莽古孺幕上邦风化良久,闻那些该死的葡人被天兵赶走后,顿时喜不自胜直呼苍天有眼,当即决定遣使向越王殿下问好,以示恭顺。

  “嗯。”徐晋闻言缓缓点头,不过却没太大意外,据马六甲驻守的水师报告,柔佛境内目前还是挺混乱的,有好几个土王并立,这个阿莽古便是其中一个,向大夏示好无非就是想获得天朝的支持,拉近一下关系。

  而这时,外事司的人已经捧着一张黄纸,开始朗读起柔佛土王送上的礼物清单来。

  “黄金一百斤.白银五千两.珊瑚十株.玛瑙两箱.胡椒一百袋.海参二十筐.绝岛奇兽一只...”

  下面的人读的摇头晃脑,徐晋听的昏昏欲睡,这些东西基本都是南洋的土特产,不过人家毕竟只是一个小土王而已,能拿出这么多礼物来孝敬自己,已经是大出血了。

  当听到那个什么绝岛奇兽两个字,徐晋不禁皱起眉头,这个词实在太过陌生,于是便随口问了一句。

  “回殿下的话,此兽在柔佛被称为兔儿爷,产于蛮荒绝岛,甚少现于世间。”

  力昂莱的汉语的很标准,显然是没少跟当地的汉人海商厮混,见这位越王殿下似乎对此事很感兴趣,他便连忙解释起来:

  “帝汶东南有一岛,乃蛮荒之地,其地有化外之民.男女异形,不织不衣,以鸟羽掩身,食无烟火,唯有茹毛饮血.巢居穴处而已。”

  “此岛有一奇兽焉,兔头而人身鼠尾,腹中另有一头,此兽声若雷鸣,一跃而逾数丈,双臂相击,则势不可挡焉,股有怪力,可开碑碎石,遇之则凶。”

  “故被疍民渔人唤作兔儿爷。”

  当听到这里,徐晋已是瞠目结舌,他口中一阵发干.连忙摆了摆手:

  “等一下...”

  “你刚才说的什么?再讲一遍!”

  力昂莱闻言有些疑惑,他不知这位越王殿下为何如此失态,便操着流利的汉语再度讲了一遍,太和殿中的大夏官员倒是没多大反应,全当听个稀奇,而徐晋此刻的心情却十分震惊。

  据对方的描述,这个“绝岛”也就是柔佛人口中的死亡之地,便在帝汶群岛的东南方向,那一定就是澳洲了,澳洲大陆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离柔佛.爪哇.帝汶这些南洋小国不远,但实际上,由于洋流的关系,在没有蒸汽船的情况下,靠传统风帆船抵达澳洲简直是难如登天。

  简单的来说,风向和洋流都不支持,如此,那些南洋土人又是如何发现澳洲的呢?

  面对这个疑问,力昂莱则一五一十的解释道,本国常有渔民去爪哇.帝汶附近摸参,不过这里的竞争很强,于是时间久了,那些摸参人便划着小船朝更远的地方驶去,实际上绝岛早就被发现了,只不过那里环境实在太恶劣,因此偶尔驶到此处者,也仅在岸边活动一下,未曾深入内地。

  “原来如此...”

  徐晋恍然大悟,风帆船的确不好驶到澳洲,但更落后的浆帆船和独木舟却不是不可能,自己此前还一直奇怪呢,南洋土人的渔业活动历史很长,这么久以来,不可能没有发现东南方向有座巨岛啊。

  想到此处,他连忙叫道:“快把兔儿爷带上来!”

  “这...”

  听到此话,柔佛使者皆面面相觑,力昂莱更是面露难色的解释道,这兔儿爷野性未驯且力大无穷,万一伤了殿下或是天朝大臣,我等万死难逃其咎啊。

  “无妨。”徐晋爽朗一笑,语气不容置疑。

  于是,过了半晌,在大夏群臣吃惊的目光中,一个蹦蹦跳跳的兔子精被人牵进了太和殿。

  诸臣哪里见过这种怪物,于是连忙都避远了一些,殿内外的卫兵更是如临大敌,“噌!”的一声抽出佩刀,护在大王身前。

第512章 左右为难

  徐晋从蟒椅上起身,目光灼灼的打量这只柔佛人口中的兔儿爷,此兽在后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袋鼠。”

  据自己所知,澳洲的袋鼠也是有不少品种的,最小的可能与小猫小狗体型差不多,最大的站起来几乎跟人一般高,而眼前这只袋鼠的体型倒没那么夸张,身高大约能到常人胸膛部位,生着灰色的皮毛,此刻正揣着前爪.竖着耳朵,探头探脑的打量着周围,一对乌黑的眼珠子咕噜噜的转个不停,十分的憨态可掬。

  “大王请看,这就是兔儿爷。”

  力昂莱见天朝大臣皆好奇此兽,心里不禁有些自豪,他解释道,这兔儿爷柔佛摸参的疍民从爪哇渔人手里换来的,后来又当作祥瑞之兽献给了阿莽古王,而爪哇人又是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跟绝岛土人换的。

  据他所说,爪哇人用破布.香料从绝岛土人本来换了好几只兔儿爷,路上还尝试着吃了一只,结果发现肉腥臊的很.难以下咽,辗转卖给柔佛人后,又水土不服死了几只,如今就剩这一根独苗了。

  据传,绝岛上还有一种喜欢抱着树干酣睡的小熊,还有一种体型肥硕.长着大板牙的黄毛鼠,此鼠常人立而行.鬼鬼祟祟,其爪尖牙利,善于掘穴挖地。

  “此兽真是闻所未闻。”大夏稽税局总务冯敬云一捋胡须,笑呵呵凑向前,只觉得这兔儿爷长得怪喜人的,便忍不住探出手想要摸一摸,可没曾想,此兽看似憨态可掬,实则野性未泯,那牵着绳子的柔佛使者还没来得及阻挡,受惊的袋鼠用尾巴撑地,顿时使出成名绝技正蹬腿。

  “哎呦!”

  冯敬云被踹到了大腿,顿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这一幕顿时让殿内群臣哈哈大笑,连徐晋也露出忍俊不禁的表情,唯有柔佛使者们皆大惊失色,趴在地上直呼死罪。

  “大王,臣无碍。”

  在旁人的搀扶下,冯敬云一瘸一拐的站起身,面对越王殿下的关切,他讪讪一笑,表示自己并无大碍,这畜生下手还是有深浅的。

  这时,南书房行走大臣杜维宪向前两步,朝越王拱手道:

  “大王,臣为广州人士,自幼对海外之事颇感兴趣,早年曾在友人处拜读过一本奇书,名为岛夷志略,此书为前朝的汪大渊所著,记载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见众人皆投来不解的目光,杜维宪操着浓重的粤语接着道:“方才臣突然想起,此书中所记载的麻那离与罗婆斯二地,倒是与那所谓的绝岛颇为相似。”

  “汪大渊曾言,麻那里界迷黎之东南,居恒角之绝岛,石有楠树万支,周围皆水,有壕如山而立,人少主之,土薄田瘠,气候不齐...”

  这番说辞倒是让徐晋有些意外,汪大渊这个人他的确不甚了解,只听人说过是个元朝时期的航海家,去过很多海外地区,要照这么说的话,难不成此人早在两三百年前就发现澳洲大陆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将道听途说记载下来,总而言之,澳洲似乎并不是西方先登陆的,这与传统历史并不相同。

  想到此处,徐晋不禁询问柔佛使臣力昂莱,近期有没有见过大批的船队朝绝岛方向行驶,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按照施琅的交代,郑家父子可能会经过那一带。

  力昂莱有些奇怪,他仔细的想了想后答道,自己并不知道此事,等回国后会打听打听。

  徐晋听罢微微点头,郑氏父子应该很容易从南洋打听到澳洲也就是“绝岛”的所在地,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有很大可能朝那里跑,即然当地土人能凭桨帆船和独木舟划到澳洲,那他们只要下定决定,抵达此处应该也没有问题。

  如今大夏水师业务繁忙,马六甲港留守一支,倭国驻有一支,另有少量战船在南海与北部湾驻防,暂时没有足够的兵力去追击郑芝龙,再一个算算日子,要不了几个月荷兰人海军主力就要来了,因此还是等家门口的事解决了再说。

  郑氏父子只要跑到澳洲,迟早是会被大夏擒住的,便让其先做这个探路的先驱者吧。

  此番朝贡过后,柔佛的南部土王阿莽古部便成为了大夏的仆从军,接受马六甲驻军的调遣,这个结果让双方都很满意。

  此时,大明京师。

  崇祯皇帝刚接到宣府的加急军报,宣大总督陈新甲声称大股鞑子骑兵正欲过墙子岭,朝宣府.大同而来,二镇虽严阵以待,然兵力不足因此特向朝廷求援。

  年前的时候,清兵便是走的这条路线,荼毒山西.山东二地,威胁京师,大明边军缺乏骑兵,在机动极强的鞑子面前疲于奔命,试想,两条腿又怎能跑得过四条腿呢。

  朱由检闻讯大惊失色,连忙将内阁大臣唤来。

  “诸卿,眼下辽东战事在即,我四方联军十数万之众,建奴竟有余力绕袭宣大,这...”

  崇祯皇帝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毕竟年前的种种状况还历历在目呢,如果不是祖大寿和洪承畴二人誓死抗虏,京师早就造鞑子围城了,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又出现了同样的状况,搁谁也受不了啊。

  “陛下。”周延儒沉默片刻,他知道圣下此刻定然很着急,那么依他的脾气,想必现在已经准备急召祖大寿带关宁军回援呢。

  “依臣所见,清虏此番不过虚张声势.欲调虎离山而已,一旦关宁军被引走,那么兵力空虚的宁锦防线定会遭建奴主力猛攻,届时,联军将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

  周延儒也并非等闲之辈,一眼就识破了多尔衮的诡计,而杨嗣昌此刻也是微微点头,因为对方的想法跟他差不多。

  朱由检也不是什么傻子,顿时也明白了鞑子的企图,但问题是,如果不管墙子岭的鞑子骑兵的话也不行,京师会受到威胁,管的话就必须调兵,这样又中了人家的计谋,总的来说左右为难。

  可见多尔衮以及黄台吉等人,对崇祯的脾性拿捏的极其准确。

第513章 登陆旅顺

  “陛下。”杨嗣昌思索后表示,关宁军是一定调不得的,若鞑子再度来袭,那就唯有依靠新京营来防守了,只要京营能顶住压力,便能支撑到宣大边军来援。

  崇祯闻言沉默不语,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说实话他对新京营的信心不是很足,从过往战绩来看,这支新军的战斗力也就比寻常的地方部队强一点,远不及边军。

  想到此处,朱由检不禁面无表情的扫了周延儒一眼,据自己所知,此人私下里收了不少贿赂,往新军里安插了许多纨绔子弟,简直愧对自己的信任。

  要知道,新京营是他这个大明皇帝的底气所在,是直属中央的军事力量,结果周延儒这狗东西看似将事办成了,实则阳奉阴违。

  还好现在这支军队已经交给杨嗣昌来经营了,此人一上任便不惜得罪满京勋贵,将那些纨绔子弟都设法清了出来,并对军功奖励机制进行了改革,才使得那些佃农兵有上升通道,但其战力究竟有无增加,尚是个未知数。

  另一头,当多尔衮越过墙子岭,顺着年前的路线再度入侵山东境内时,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当地各府县的守军战斗力很差,早已闻奴色变,因此当听说鞑子来了,这些官军根本不可能.也不敢主动出击,而是纷纷紧锁城门当起了缩头乌龟。

  如此,多尔衮部又玩起了烧杀抢掠那一套,人家也没打算攻城掠地,就是走到哪砍到哪.烧到哪,一时间惹得百姓怨声载道.生灵涂炭,宣大总督陈新甲见事情愈发不可收拾,于是连忙调集了两万人马去围剿这支鞑子。

  但问题是,大明边军本就缺乏骑兵,大多都是步军,在这种情况下,明军守守城还行,跟马匹充足的清兵玩根本玩不了运动战,也无法掌握主动权,鞑子完全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留下明军吭哧吭哧的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吃灰。

  因此,面对清兵入寇,历来的办法都是召集各路人马从四面八法围击,然后将织起来的这张网不断锁紧.缩小,但大多时候,等网罩到头顶的时候,鞑子早就从容撤退了。

  多尔衮跟大明打了这么多年仗,自然对这个对手相当了解,因此他一方面在山东境内烧杀,佯装想要袭击京师,另一方面则加强收集情报,对各地明军的动向相当重视,这些情报自然有各路“热心人士”和“义商”送来。

  这时间一久,崇祯皇帝真是坐立难安,鞑子给他的心理压力太大,而宣大边军一时半会又解决不了清兵,关宁军又不能动,便唯有召集洪承畴救火了。

  洪承畴这个四省总督如今的日子也不好过,山河四省连年兵灾人祸早就遍布疮痍,这种环境很容易滋生匪寇,因此他一上任后便东奔西走,率秦军来回剿贼,当接到崇祯皇帝的圣旨后,此人叹息一声只得匆匆率军再次北上。

  辽东.沈阳。

  黄台吉坐在椅子上发出阵阵轻咳,脸颊上升起病态的红晕,这场仗他本想御驾亲征的,结果近来身体不适,便只好在众臣的劝告中放弃了此念头。

  “干得好哇。”

  当听到多尔衮的军事行动后,黄台吉不禁露出赞许的笑容,这跟他想一块去了,要解决大明这个对手,光从外部很难攻破,反而从内部将其瓦解是最容易也最经济的。

  正当众人在沙盘上进行推演之际,殿外却忽有信使匆匆奔来:

首节 上一节 258/2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