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事扯来扯去最终弹劾到了曹变蛟与贺人龙身上,顺带连上司洪承畴都受到牵连,原因很简单啊,除了左良玉之外,唯一跟张献忠打过的就是曹.贺二将。
既然如此,为何当初不将襄阳城下的献贼一举剿灭,却放任此獠为患江西,这难道不是天大的罪名吗?
第419章 大夏国
因此,当曹.贺二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在莫名其妙的同时,也对朝中那些江浙文官们恨得牙痒痒,尤其是陕西总兵贺人龙,这家伙本就一身匪气.桀骜难驯。
“妈了个批的!”
“这些狗日的东西,那三寸不烂舌简直比老子的刀还厉害。”
贺人龙脸色阴沉,甚至有了回师潼关的想法,这家伙心里已有了一丝反意,想效仿左良玉圈地当山大王,比如先占据关中这个思路就不错。
不过他之所以犹豫不决,主要还是对三边总督洪承畴有些惧怕,这位顶头上司要能力有能力.要威信有威信,自己绝不可能是人家的对手。
此时贺人龙还不知道闯贼攻打西安府的事情,他思来想去,还是打算看看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如何,如果洪承畴死在清兵手里就最好不过了。
但就算洪总督噶了,手下还有个曹变蛟存在呢,贺人龙与其协作剿贼.共同奋战多年,自知这曹总兵是个猛人,看来得想法子拉拢拉拢。
天下糜烂,明廷濒死,而岭南则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模样。
现如今,保乡军已占据了偌大的地盘,囊括了大明的半壁江山,在对外事宜上就需要一个类似国号的名头,否则在外事照会上多有不便。
经南书房讨论.越王拍板,最终决定使用“夏”作为名号,在与海外夷人贸易.外交的过程中,皆自称为“大夏国”,如无意外,这个名称将会一直沿用下去,因为还用“保乡军”作为代称的话,会给人一种军政府.军阀的印象。
而关于这个未来国号的诞生,其实也是一波三折的,“元”和“明”两朝国号乃是取自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大明怎么说也算正统王朝,故此吏部尚书兼南书房执政大臣颜昭认为,作为后继者,岭南政权的国号当取“太和”这两个字,或者退一步用“咸宁”也行。
太和又称大和,“大和”这个国号是徐晋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的,因为这让他想起了一些不好的回忆,而咸宁又不够大气,听起来就不像是个大一统王朝。
而南书房的行走大臣中有人表示,可以取“越”或者大王的姓,也就是“徐”字当国号,但这又立刻迎来其余人的反对,历史上不是没有越国.徐国,但叫这种名字的都是地方政权,十分不吉利。
这时,另一位南书房执事大臣.户部尚书于三说道:
“坊间传闻,明太祖曾请刘伯温揣测天机.推演大明气数,后者做烧饼歌一首,其中有云,遇顺皆止。”
老于的意思是,不如取这个“大顺”作为国号,也算是顺应天理了。
“不妥。”徐晋连忙摆了摆手,这个名头是人家李自成的,咱是有精神洁癖的人,可不要瞎用,而且在历史上“大顺”建国没多久就完蛋了,可没有想象中那么顺。
这一下,岭南的众大臣可犯了难,看这架势,大王对国号的要求很高啊,于是南书房只好重新讨论,并提交了十几个名号,最终“夏”字被拍板。
徐晋对此还算满意,“大夏”一听就气势磅礴,而且寓意很好,既有上古风采又贴合华夏民族,而且朗朗上口,未来的时代,也必由大夏国来开启!
当然了,国号虽然有了,但徐晋却还未称帝,依旧以越王自称,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但也是出于现实需求嘛,他毕竟是来自现代的人,脑子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而且以后的大夏国究竟采用什么政体,是中央集权的独裁帝国.还是君主立宪的三权分立,尚且需要研究。
平心而论,世上不可能有传承千年的王朝,徐晋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也没打算让自己的后代千世.万世的传下去,说句难听的,如果自己的儿子承麟昏庸无能.导致失国,那也是他活该,说明根本不适合坐这个位子。
就在大夏国这个名号刚商议出来,澳门的葡人总督马士加路也就动身前来桂林,亲自拜见这位年轻的越王殿下,显然是有什么请求,说起来,这还是他头一次来桂林。
马士加路也在澳门也待了数十年了,这些年频繁的与中国人接触,使得这家伙一度认为.自己对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十分了解。
前几年,广东还是由明国统治的,坦白讲,他对明国官员的观感并不怎么好,这群家伙官僚作风浓重.一个个都贪得无厌,总会通过各种方式为自己搜刮银子,勒索.索贿更是常有的事,马士加路也就碰到过好几次。
在这位生着褐色卷发的老夷人看来,明国虽然体量巨大,但武备松弛.军队涣散,这里的老百姓生活困苦,愚昧又无知,总而言之,这个庞大帝国像是一个行就将木的老人。
后来,一股自称为“保乡军”的反贼从隔壁的广西崛起,短短时间内便将这个巨大的沿海省份占领,愤怒的明国皇帝派来他的大军围剿,但却在这支反叛势力的面前屡战屡败。
通过这事,马士加路也看到了明国的外强中干,并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写信传给国王,他开始萌生了一些不该有的野心,打算趁机为王国在这广东或其他区域打下一块稳定的前哨站,现在葡人虽然可以在澳门居住,但毕竟只是“租住”的名义,随时都会被驱逐。
那时,当广东的明军准备联合围剿广西的反贼之后,得知此事的马士加路也跃跃欲试,并向明军自告奋勇,表示澳门的葡兵愿意协助大明,他一方面是想借机探查明国腹地,另一方面则是打算近距离观察明军和叛军的实力,比如武器.战术等等。
只有深刻的了解对手,才能打败它!
但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却超乎所有人预料。
第420章 引狼入室
这群广西反贼,凭借出色的组织力和精良武器,让明国无可奈何,甚至连广东都丢了。
说起来,保乡军早期的火炮来源,很大比例都是来自于澳门的卜加劳炮厂,就连火枪也几乎都是从葡萄牙商人手里买的,马总督甚至知道,本国的新锐商业巨鳄“米格尔”爵士,就是通过给叛军倒卖物资而发家的。
这让他心中说不出的滋味,早知如此,当初是不是应该严加限制给保乡军售卖火器?
但转念一想,就算葡萄牙不买,不还有西班牙人.荷兰人吗,这个措施根本没啥用。
而自从广东被保乡军攻克,澳门也被控制之后,马士加路面对那位越王提出的不准建围墙.炮台,军队限额.定期接受检查,贸易只能在固定口岸进行等一系列要求.是气愤不已,要知道搁以前那会,明国的官员虽然也是这么说,实际上用银子贿赂一下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但没办法,打又打不过,这条件你不接受也得接受。
马总督甚至清楚,如果不是澳门的葡军比较听话,还有利用价值,恐怕早就被人家撵走了。
另一方面,通过南海战役和金门战役之后,他也深刻的认识到保乡军不仅陆军强,海军也相当出色,那些巨大的风帆战列舰,火力极其吓人,即使放在本国海军中也是毫无疑问的主力舰。
对亲手打造这支强悍军队的那位越王殿下,马士加路也内心是非常敬佩的,这无疑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只可惜离澳门实在太近了。
“尊敬的越王殿下,外臣马英龙前来拜会您。”
来到王府后经通报,马士加路也顺利见到了那位殿下,于是连忙摘下礼帽.弓下身子施了个礼,而这所谓的“马英龙”则是他的汉语名字。
现如今,在两广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欧洲商人间,都流行为自己取个中国名字,这是很时髦的一件事,毕竟那些拗口的字节,用汉语表达的话十分不便。
“免礼了。”徐晋有些奇怪,这位马英龙先生平时呆在澳门很少出来,这回却不知有何事来见自己。
“越王殿下,马六甲的事情您是否清楚?”
马总督顿了顿后,操着一口熟练的汉语道,“该死的荷兰人对马六甲垂涎已久,东印度公司组织了大批舰队正在淡马锡海港附近游走,这已经对我国在当地的利益造成了重大威胁。”
他表示,希望对方能允许澳门葡军救援马六甲,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岭南舰队帮忙撑撑场面,让那些荷兰野蛮人知难而退。
这里就要提到,澳门葡军的任何行动,包括出海打渔都要向广东当局通报,这也是为了避免发生误会,不然你动不动开一艘挂着葡国国旗的战船在海岸线上游荡,算怎么回事?岭南水师搞不好就当作敌船给击毁了。
徐晋听罢陷入沉思,马六甲那边的局势内统局倒是报告过,荷兰人似乎忍不住要对这里葡萄牙人出手了,算起来双方在这片海域的恩怨已久,万历三十六年,荷.葡双方舰队就在这里大战了一场,后经谈判暂时和平。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枢纽,也是中西方贸易的咽喉地带,郑和下西洋时便将其作为重要的补给基地,可以说,这里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此处,谁就控制了远洋海贸。
徐晋对这马六甲垂涎三尺,早就将其视之为必取之地,只不过之前要对付郑芝龙,抽不开身而已,未来的大夏国中,海贸是支柱产业之一,这种战略要地当然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
“澳门葡军支援马六甲的葡人乃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本王没有理由拒绝。”
徐晋笑道,“这两年,你们也算为我保乡军出了许多力,每战皆有葡国士兵应召随军,这样吧,本王会让水师那边出动十艘战列舰协助尔等,再加上百十艘中小型船吧,也算是报了这桩恩情。”
澳门总督马士加路也刚露喜色,又瞬间脸色大变,连语气都变得结结巴巴:
“尊敬...的越王殿下,贵方用不着出动这么多战舰。”
此人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连忙解释道,葡萄牙与荷兰两国的主力舰队都在欧洲,因此马六甲那边就算真打起来,双方的战船加起来拢共也就十几艘而已,而且连三级战列舰都没有几艘,根本用不着这么大的阵势。
当然,这位马总督内心的想法也很简单,他只希望保乡军能出动两三艘战列舰就行,这样的话不但葡军会声势大振,让荷兰人知难而退,而且葡军也能在马六甲那边占据主动权,岭南水师就算对此地有什么想法,两三艘船的实力毕竟有限,大抵是不会乱来的。
可一旦岭南出动十艘战列舰.再加百十艘中小船,那还得了?
这一仗打完,马六甲指不定是谁的!
以这位贪婪军阀的行事作风来看,肯定就直接把这里占领了,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这是什么话!”徐晋闻言佯怒道,“咱们两家也算是老交情了,帮帮朋友怎么了?”
“本王不喜欢欠人情,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吧,水师那边会派人与你们就出兵日期等细节进行磋商。”
离开王府后,马士加路也阴沉着脸,心中悔恨难当,如果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他宁愿不向这位大军阀求助,此人简直就是贪得无厌的巨龙!
方才,那位厚颜无耻的越王殿下竟然对自己说,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岭南水师出兵也是要报酬的,这道理很简单啊,水手.士兵得吃粮吧?战舰航线不得烧煤?哦不对,现在还用不着烧煤,可船只的木料也会磨损啊,这可都是得花钱的。
当然了,驻澳葡军穷的叮当响,兜里根本摸不出几个银子,自然也是掏不起这个佣金的,这也好办,那就先欠着吧,以后葡军给保乡军打工的时候再抵扣掉就行。
马士加路也听完这等惊世骇俗之言后久久无语,他张了张嘴刚想拒绝,但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那位越王以公事繁忙为由赶了出去。
岭南主力舰
第421章 龙兴书肆
大夏水师要进军马六甲的事很快传了出来,事实上这也算不得什么秘密军事行动,消息也是军部刻意放出的。
很快,这件不算起眼的事却引发了民间的热烈讨论,岭南的商民大多对此事呈赞同的态度,毕竟保乡军对外扩张,其实他们这些人是受益非常大的,况且...
大将军的决定是不会错的,如果真错了,那也是底下的人把事办砸了。
是的,由于“大将军”这个名号太过深入人心,岭南的老百姓.尤其是广西这边的老少爷们,私底下还是习惯称呼那个男人为“大将军”,正式场合下又会在前面加上“越王”二字,合一块就是“越王大将军殿下。”
当然,也有一些心态比较保守的百姓认为,现在既然已经把安南打下来了,还向外扩张干啥呀,反正粮食啥的都够吃,海上风大浪大实在是没有必要。
这部分人的比例不算小,毕竟华夏自古都是小农社会嘛,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窝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如果再能吃饱饭不挨饿,那就是百年难遇的太平盛世。
不过那些海商群体和工厂主等新生资本阶级,则已经敏锐的嗅到了春日气息,在大夏国境内,这些家伙可是享受了许多新时代红利,就拿这个海贸来说吧,以前他们这些民间商人下个海跟赌命差不多,风浪先不提,就北部湾这一片的海盗团伙可是相当多的。
要应付这群强人,那就得破财消灾才行,当然这还是比较讲规矩的近海区域,多数海盗收了过路费后也就罢休了,可若搞那种航线长的南洋贸易,茫茫大海上视野中出现的任何一艘船都可能瞬间化身为海盗,近海为商.远洋为盗,这一点都不奇怪。
因此,以往敢做远洋海贸的都是资本雄厚的大船主,手底下没个几百号人,数十支鸟铳以及刀剑等武器,是干不了这活儿的,也只有这类群体才拥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
不过现在,北部湾的海盗早就被岭南水师扫荡干净了,而南海最大的海盗就是郑芝龙,此人也已经跑路了,而且众人发现,这保乡军似乎对扫平海盗有执念,只要得到线索,水师的舰船立刻就会开去,这是因为,岭南政权在打击这些海盗团伙的同时,还能顺便抄了他们的金银.船只,也算是一种创收手段了,早期通过这种方式便搞来了不少钱。
正是由于环境趋于和平,许多只有二三艘小船的家伙也敢下南洋搞贸易了,以往这些人只能在海边捞捞鱼,而由于海商群体的增多,使得许多来自南洋诸国的货物便宜了不少,让平头老百姓也跟着沾了沾光。
就比如香料这东西,以前那可是相当贵啊,大明有一段时间是用胡椒来给官员发工资的,一斤胡椒粒的价值大约在十五到二十两银子之间,这还是沿海地区的市价,像京师等内地省份甚至翻倍。
南洋爪哇岛盛产胡椒,每到收获的时节各路商人便会闻风而动,有岭南的民间海商.赵氏运司的人.荷兰人.葡萄牙人.甚至还有印度人,此地每年出产胡椒约三万袋左右,六成的份额都被两广的大海商抢购了,如今有了小海商群体的加入,这个份额已经达到了七成以上。
同样都是商人,为啥你就能买那么多?
这事说来也简单,皆因岭南商人在与爪哇人的胡椒贸易中,创新性的使用了“预付金”模式,也就是提前给予对面一部分货款作为定金,先把坑位占了再说。
当然,海商群体一庞大之后,像胡椒这种产量有限的玩意虽然价格跌了许多,但一般的老百姓还是吃不起的,不过其它产量尚可的香料就没这么稀奇了,现已走进寻常人家,工薪阶级逢年过节搞些肉桂.豆寇等物炖点肉解馋还是能做到的。
总而言之,大夏国是一个进取性的政权,扩张二字是立国之本,也使得军民及各类子民都享受到了红利,而且由于岭南水师的威慑,大伙可以安心做生意,不用怕遇见海盗,或是被欧洲的武装商船给抢了。
赵氏运司的生意遍布各地,在南洋也有许多据点,通常遇见有岭南民船求助都会顺手救一下,因此这个老大哥的名声相当之好,而且赵氏运司麾下可是由许多武装商船的,大多都是从岭南舰队退役,这些船打高烈度海战够呛,但保护商队安全还是没问题的。
为了改变民间的部分保守思想,让老百姓都将目光看的更远,在越王徐晋的指导下,宣传局的印刷厂最近可是忙得不亦乐乎,那些字版刷的都快冒火星子了,而一个个名为“龙兴书肆”的官办店铺在各府县接连成立,上头的指标是,短期内每个县城至少都要有一家龙兴书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