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畏惧病痛.死亡的,越是身份高贵的人越是如此,因此,药品在任何时代都是极为重要.利润极高的物资,而自大蒜素.酒精之后,徐晋切身实地的明白了这种垄断性药物的价值究竟有多可怕,在欧洲的任何地方,一瓶来自东方的还魂散都能让无数人争的头破血流。
因此,在之后的日子里,大将军没有只顾军事.工商业发展,而是给医学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匠部旗下早就设有“天医司”这个部门,由老丈人柳济文负责,率十来名医术过人的本地郎中和大夫以及一群药奴,在生产大蒜素的同时进行青霉素的攻克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大蒜现在是岭南广泛种植的东西,它不仅是调味品,对于老百姓来说还属于经济作物,因为种出来的蒜头皆会被官府的专人收购,价格不错而且也很稳定,于是在外面便逐渐生起传闻,据说这保乡军的兵酷爱吃蒜头,正是吃了这么多大蒜打仗才这么猛。
当然,也有一些有心人意识到,这保乡军对蒜头的需求如此大,倒是有些不太寻常,只是其中究竟有何秘密,寻常人却难以得知。
这大蒜素属于抗菌药,在当今这个时代几乎相当于太上老君的仙丹,这时候的细菌还没有什么抗药性,因为此物在治疗普通的外伤感染之时效果立竿见影,除了那种神仙看了都摇头的伤势,大部分伤.病患经治疗后都能痊愈。
不过,若是面对一些严重感染的伤势,或者像花柳病之类的顽疾,大蒜素就不是很管用了,能不能挺过来就得看伤者的命够不够硬。
故此,大将军徐晋认为,应该尽快将青霉素这个神物搞出来,这玩意属于抗生素.在面对许多顽疾的时候可比大蒜素厉害多了,属于升级版的圣药。
实际上,古人虽然不太理解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但也通过经验科学总结出一些朴素的信息,即那些瓜果上长出的青色霉菌能治疗高热.肺痨等疾病,继而创造出“陈芥菜卤”这个东西,也算是开创了青霉素治病的先河。
说起这陈芥菜卤,乃是本朝常州天宁寺所创,僧人在大缸中放入芥菜,经过日晒夜露,使芥菜霉变长出绿毛,然后,把这些缸埋入泥土中密封保存十年,届时青霉消融,开缸取出的就是含有青霉素的卤汁。
不过这玩意的杂质是很高的.只能用来冲服饮用,而且由于有效成分不稳定,故而治起病来时灵时不灵,但总的来说也算是难得的救命神药了。
而岭南“天医司”要研究的自然不是这菜卤,而是如何将富有杂质的青霉素进行提纯,直至达到伤患放心使用的地步。
柳济文在捣鼓出大蒜素这个疗伤圣品后自是喜悦无比,同时信心大增,从好女婿口中得知这青霉素乃是比前者还强效的药物后,难免有些半信半疑。
毕竟在他看来,大蒜素这种立竿见影的药物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存在了。
不过听了有关这个青霉素的信息后,这小老头倒也来了兴趣,打算再捣鼓出一味神药来,柳济文无心政治,他的想法也很单纯,如果这东西真有那么厉害就可以给保乡军赚许多银子,保乡军有钱了岭南就会愈发强大,这样自己的好女婿就能坐稳位子,那对自己的女儿柳蝉云和外孙徐承麟也是好事。
不过一开始动手之后,柳济文才发现这件事的难度相当之大,工序可比提炼大蒜素复杂多了,没办法这活儿他一个人根本干不了,于是便只好从岭南各地招募了数十名医术精湛的郎中,集中众人的力量一起攻克。
这些民间郎中能进天医司的编制,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因为这里不但薪资极高,甚至还能分到宅子,唯一不好的地方是被限制了一定的自由,由于青霉素的研发是极度保密的事情,因此这些人皆要签署保密协议,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出城.更不能与外人接触,并且会有专人带监视意味的“保护”。
尽管可以将家眷都接过来,但限制自由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最终这些民间郎中只留下了十余人而已,大多为醉心医学.对柳济文这个“还魂散”创造者极其崇敬的人员。
经过漫长的摸索.测试,这群代表岭南最高医术水平的家伙终于不负众望,将第一份青霉素溶液制了出来,而这事立刻就被大将军徐晋得知,于是便抛下手头的事务,马不停蹄的朝这里赶来。
“呵呵...老夫见过大将军。”
柳济文的思想比较传统.也比较认同尊卑有别那一套,因此在衙门里面对女婿之时,在礼节方面依旧十分坚持。
“可不敢...”
徐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连忙弯腰施礼的老丈人扶起,“要再这样,蝉云该埋怨我了。”
“这野丫头懂什么!”柳济文气呼呼的哼了一声,紧接着又露出喜色,示意旁人将那溶液拿过来让大将军过目。
片刻后,一个被蜡封口的青瓷小瓶出现在徐晋面前,将封盖小心的揭开后.他看了一眼又连忙给合上了,因为这根本没什么可看的,里面就是半瓶跟水一模一样的的液体。
而关于此物的具体提炼方法,徐晋自然不需要对方解释,因为很多东西还是他告诉老丈人的,此法说难也不难,先将柑橘.瓜果上养出的绿霉弄到装有米浆的培养皿中,这些浑浊的培养液经漏斗过滤到木桶中,此时仅剩下纯粹的液体。
然后在桶中注入菜油搅拌均匀,待其沉淀过后桶中的培养液便会分为三层,最顶层是溶于油的脂溶性物质,中间层是不溶性物质,而最下一层就是水溶性物质,青霉素分子便是这个特质。
这时候,只需要将木桶底部的插销拔掉,使溶有青霉素的水自然流出,这便是青霉素溶液,但眼下里面还蕴含许多杂质,因此要进行提纯工作。
这一步要将提前烧制好的竹碳粉倒入溶液中.搅拌混合,再将吸附了青霉素分子的碳粉放入琉璃器皿中,注入蒸馏水,这样杂质便会被洗出来,这还不算完,得再用食醋制成的酸性水进行进一步提纯,青霉素分子是弱酸性质.不溶于酸性水,最后还得再用碱性的苏打水重复一遍,这样青霉素就会从碳粉中溶解出来。
提取工作到这里已经结束,接下来还要将其分到小容器中,滴在金黄色葡萄球等病菌培养皿中进行药效观察,这是由于青霉素溶液浓度不均匀,需选择浓度充分的药物溶液。
此刻,徐晋不禁朝那个被重点保护的陶制培养皿中望去,那里面正是天医司从暗娼身上搞来的病理组织。
这种顽疾,在后世被称之为梅毒。
第349章 封陵县痘疫
“大将军请看。”
这时,一名留着老鼠须.生着吊梢眉的白褂郎中指向那培养皿,兴奋的说道:“这花柳病株在青霉液面前也只能俯首称臣。”
此人名叫喻华胥,乃雷州府人氏,素有“岭南小华佗”之称,如今正是柳济文的副手,顺着他所指的方向,徐晋凝视片刻后也不由露出笑容。
皿器中那些黄色的恶心毒菌此刻已被青霉素提取液分割.包围,从原本的一整块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模样,显得有些萎靡不振,每片毒株相互之间仿佛隔着一条楚河汉界,这股无形的强大力量将其死死困住.动弹不得。
“治病如打仗啊...”
柳济文轻抚长须,望着这一幕若有所思道,“当真是一物降一物,此二物相遇后的反应倒是与两军对垒相似,眼下花柳毒株已被青霉素截断分割,友军虽近在咫尺却难以呼应,如此,唯有一败涂地了。”
“柳丈高论,的确如此啊。”徐晋微微点头表示同意,接着向众人嘱咐道,搞这些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做好安全防范,若沾染那些病毒.细菌的话就成了无妄之灾,这药对于岭南来说很重要,但各位也是我保乡军的栋梁,因此一定要保重身体。
大将军语重心长的话顿时让天医司的郎中们一阵感动,他们看得出来这席话并非惺惺作态,而是真心实意,作为权倾岭南.笑傲华夏的大军阀,能这么关心这些下人,实在是难得至极。
“不碍事。”喻华胥笑着从怀里摸出一个口罩状的玩意,解释道大伙平日在做实验的时候都会戴这东西,而且身上的褂子每日也会蒸煮一次,方才因为大将军来了,众人担心不敬这才将口罩暂时取下。
“如此甚好。”
徐晋闻言抚掌称善,紧接着便问道这青霉溶液有没有进行过活体测试,毕竟这东西虽然已经比较纯净,但其实仍残留少量杂质容易引起过敏甚至休克,还是相当危险的。
柳济文表示,近日已用受伤.患病的猪崽.狗崽做过体内注射测试,不良反应确实很明显,二十只实验体中有六只在注射当日就死了,第二日又死了两只,不过余者倒是痊愈的相当快,比大蒜素见效还迅捷。
听到这话徐晋暗自咂舌,这青霉溶液果然吓人,肌肉注射的致死率竟达到了四成之高,简直就是摇幸运硬币,身体素质好.命硬的人可能就挺过来了,运气不好的当场投胎,不过即便有很大的危险性,但这东西在面对某些顽疾重病时,依旧是唯一的特效药。
而说到这肌肉注射就得提一嘴“注射器”了,这东西在汉代便有竹管制做的雏形,乃是名医张景仲用来给病人灌肠的,因此注射器这个概念并不新奇,岭南天医司的郎中完全能够理解。
而他们捣鼓出来的注射器.形状与后世的大同小异,外筒是由巧匠拿锻压薄铁皮卷制,活塞的上半截也是铁制,不过下半截是切割.精修过的橡胶,密封性还算可以,至于难度最高的针头,则是由资深首饰匠拿极薄的熟铁皮手工卷出来的,成型后再进行淬火使其变硬,这一步无异于螺蛳壳中做道场,废品率相当高,而且最终的成品针头很粗,扎一下疼的要命。
由于工序复杂,这一个沉甸甸的注射器成本足有两元之高,比起一杆岭南造火铳也差球不多,光那个不起眼的针头要占一半成本,因此目前根本做不到一人换一针,这个实在太奢侈了,只能在用酒精消毒后重复使用。
柳济文表示,当下这青霉溶液的产量还是非常低的,每月的产量只够给二三十号病患扎一针,这个问题天医司会想办法解决,只要提取液的产量能上来,下一步便可进行深度提纯,争取制出最安全最纯净的青霉素。
而关于这个深度提纯的方法,自然来自大将军徐晋这里,不过他只记得个大概,细节方面还需郎中们进行研究。
这个法子便是先将制好的青霉溶液涂在细纸上,待其后风干后.将纸张底部浸入酸二碱八的特制液内,这些液体便会通过毛细管现象逐渐渗透到纸上,这时,附着的干燥青霉素和残留的不纯物质便会分离出来,纸的最顶部便是纯净青霉素,将这一截裁剪后将有效成分用蒸馏水淬出。
如果这一步顺利的话,最终形态的青霉素就相当纯净了,而且浓度极高,药效要比普通溶液强大许多倍,不良反应也会大大减少。
徐晋琢磨着,等以后青霉素的产量上来了,到时候就在南宁专门建一座疗养院吧,专门面向海内外的富人群体,哪怕是再重的伤势.病情,只要能爬到这疗养院里,一针下去大概率能从阎王爷手里活生生讨得性命,如此,这南宁也就成了全球顶尖的疗伤圣地,给岭南带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
这打一针的费用那肯定是天价,但还不允许讲价,毕竟世上只此一家.别处真找不到,就看你舍不舍得掏钱买命了。
当然了,如果产量再继续提升的话,这玩意也可以成为最有价值的商品,转而在全世界兜售,到时候大将军徐晋光靠这几样垄断性药品.就能把欧洲家底掏空,以此赚来的银子又可以继续武装军队.造船造炮,假以时日保乡军水师去欧洲溜达溜达,在那些海上强国家门口亮亮肌肉.搞搞演习也不是不可能。
就在徐晋正畅想美好的未来之时,天医司衙门突然慌里慌张的冲进一个小厮,一进门便急声道:
“柳公不好了,封陵县闹起了痘疫,大罗村.祥庄四百多余百姓染疾.每日死者数十人,惨不忍睹啊!”
“什么!”
听见这话,不光柳济文一愣,就连大将军徐晋也吃了一惊,这所谓的痘疫正是天花,乃是极其恐怖的传染病,死亡率相当之高。
而其余郎中此刻也是面面相觑.面露愁容,显然这个消息让他们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第350章 人痘和牛痘
听见大将军的问话,那穿着皂衫的小厮连忙行了个礼,接着抹了把头上汗水.的将刚刚获悉的消息如实禀告。
封陵县隶属于南宁府管辖,而南宁城与广州一样皆是岭南的商业中心,鱼龙混杂.海内外商贾相当之多,据封陵县令调查后得知,这回的痘疫是从“大罗村”爆发的,一名叫做“罗家浩”的雇工率先染病,此人乃是码头的扛包力工,不知接触了些什么人,便于回村探亲之时将这痘疫染给了家人,接着整个村的百姓全遭了殃。
由于刚开始症状不太明显,大罗村的村民并未重视,于是在频繁的走动下又将痘疫传染给了十来里外的“祥庄”,这时代的消息流通很慢,当封陵知县季良伟发现这个异常之时,这两个村的数百号百姓已经全部中招了,县城里也陆续有人开始出现症状。
季良伟深知这瘟疫的传染性,连忙派出巡捕将大罗村和祥庄严密封锁,不许任何人出入,紧接着连忙将这消息报了上来,至于为什么会传到天医司,那是因此这个部门平日里除了捣鼓研究药物外,还要扮演卫生局.防疫局的角色,毕竟这里几乎集中了岭南医术最为高超的大夫。
徐晋听完深深皱起眉头,天花病毒在古代是极为恐怖的,若出现后没有及时得到抑制,一个县府十室九空.遍地死尸也是正常,因此这件事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对岭南造成重大打击。
“来人!立刻将封陵县划为疫区,派附近的卫戍军将此地封锁,只许进不许出!”
听见大将军的喝声,门外的卫兵们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便有两人立刻驾马离去,紧接着,徐晋扫了一眼这群郎中们,抱拳沉声道:“此事就劳烦诸位了,本将军会派军医来协助你们。”
“职责所在,大将军言重了。”
柳济文等人连忙拱手还礼,然后纷纷收拾起吃饭的家伙,暂将青霉素一事抛之脑后,他们虽然紧张但却不怎么害怕,因为大家皆已接种了“牛痘”,对天花病毒基本处于免疫状态。
而这牛痘的出现其实已经有些日子了,只不过此前一直在积攒痘种,率先接种的便是这些每日面对病患.最容易受到传染的大夫和军医,至于全民接种则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不是一年半载能完成的。
而说到这天花病毒,死于其毒手的不知有多少人,不过在宋朝时便发明出了种痘法来应对,原理便是让健康人接触微量的天花病毒,从而激起体内的免疫系统生出抗体,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沾染痘疫,也算是最早的疫苗了。
不过这种方式用的是“人痘”,也就是从天花患者身上取出的痘痂.痘汁来进行接种,此法始于宋,兴于大明隆庆年间,更是在民间发展出了“痘师”这个职业,专门有偿为人接种,不过收费是很高的,普通老百姓负担不起。
人痘法无异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拯救了无数百姓,有四种具体的操作方法,首先是“痘衣法”,即给健康人穿痘症病人的衣服,再一个是“痘浆法”,以棉花蘸病人的疮痘浆液,涂入鼻腔内,第三则是“旱苗法”,将病人的痘痂皮阴干研粉,吸入鼻内,最后一个是“水苗法”,这是用水将痘痂粉调和,接着涂在鼻子里。
不仅如此,一些善于观察的华夏大夫还以此总结出了经验,认为水苗法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灵验,痘浆法难以控制。
但既然有这个办法,天花病毒为何依旧时不时爆发呢,这便是因为接种率太低,价格昂贵,种痘术掌握在少数痘师手里,将其视为奇货可居,民间接种一支上等熟苗最低也要三到五两银子,这个钱贫民百姓肯定是掏不出来的,只有官宦之家.富商士绅才用的起。
这也就导致一个现象,贫苦百姓很容易患痘疫,而那些王公贵族有钱人患病的却相对要少许多。
人痘法固然很了不起,然仍存在致命缺陷,由于无法确定痘苗是否“灭活”,这就很容易导致一名健康百姓在接种后严重感染,最终惨死,有一定的赌命成分,总体的感染率还是比较高的。
而岭南如今正在推行的“牛痘术”则要好很多,同样是天花病毒,但此物是从患病的本地水牛身上提取出的,牛天花属于人天花的亚种,虽同样会传染给人类,但它的毒性很小,通常只会让接种者发烧或者淋巴结肿大,数日便可痊愈,而后获得的免疫力对它的亲戚“人天花”同样有效。
此物的提取和接种倒不难,不过在岭南推广的过程中却遭到了很大的阻力,人痘法毕竟传的久,因此更受老百姓信任,反而是这个更先进的牛痘,很少有人愿意主动接种,这是因为民间有传言,种了这牛痘后.人会逐渐“牛化”,到时候会长出牛角.牛尾巴。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乃是那些民间“痘师”不怀好意放出的谣言,担心这保乡军的牛痘抢了他们的饭碗,但许多愚民愚妇却对此深信不疑。
不过这一次,封陵县骤然出现的天花疫情,定能让牛痘术大放异彩。
于是,当这个消息传到桂林之后,在大将军徐晋的指示下,由匠部天医司为主体的二百两名郎中.军医火速赴往封陵县,南宁及邻府的卫戍军也迅速行动起来,朝着疫区外围进发,誓要将这恐怖的瘟疫牢牢锁死。
就在这件事发生没几天后,郑芝龙的使者再次来到桂林,来人依旧是陈逢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郑军即将回师本土,孟信和赵仁毅也只好率麾下的突击队撤离泉州,毕竟再不走的话到时候被数十倍的敌人包围可就走不了了,而这回他们虽然没有攻下晋江,但却把漳州和泉州搅的天翻地覆,恐吓海贼王这个目的已然达到,也算是展示了一波肌肉。
只要一想到岭南保乡军随时有能力杀入福建腹地,郑芝龙就心神不宁.坐立难安,他现在只想把福建守住,根本没心情和什么岭南水师作战,什么狗屁制海权都不如自己的老巢重要!
第351章 九九八十一难
自打陈逢喜将岭南保乡军开出的条件带回去之后,郑芝龙听罢火冒三丈.脸色瞬间就阴沉如水,甚至愤而一刀将桌子劈成两截。
想他在海上经营十数载,从几具小舢板发展到战船数千艘.兵力十几万的程度,在这片海域混的谁不得叫自己一声大哥?哪怕是那坚船利炮的荷兰红毛鬼佬,不也得服服帖帖,他这个海贼王在南海那就是说一不二的霸主.是土皇帝,谁见了不得低眉顺眼的过来问个好?
可现在呢,竟被他一直不以为意的隔壁邻居骑在头上拉屎撒尿,这谁受得了?反正郑芝龙是受不了!
于是此人怒火中烧,当即便将那可耻的徐贼骂了个狗血淋头,同时下令所有船只掉头回攻广州,让这南贼知道这一片究竟谁是老大!
“大哥,不可啊!”
听闻此话,胞弟芝豹脸色大变,直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徐贼连南澳岛都布置了那么多岸防炮,这广州沿海又怎会遗漏?况此省境内便有贼兵大部,即使我等侥幸登陆,也只是白白送死啊!”
“是啊大哥!”芝虎也连忙跪地劝道,“大丈夫能屈能伸,胜败不过兵家常事,此战虽然被那无耻徐贼阴了一把,但咱们毕竟根骨未失,假以时日定可攻入桂林将这卑鄙小人生擒,如今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
这两名德高望重的郑军大将出声劝阻之后,其余船队中的大小头目也连忙七嘴八舌的开了口,所言无非就是让郑帅三思,不要中了徐贼的激将法。
当然,也有少数心怀鬼胎的家伙,此刻眼珠子正滴溜溜的乱转,心道这郑帅若是一意孤行的话,到时候可得找个机会开船跑路,反正那南贼的岸防炮谁去谁死,登陆遇见那杀人不眨眼的贼兵也是个死,谁他妈爱去谁去吧!
被手下这一顿劝阻之后,郑芝龙在气闷的同时也逐渐冷静了下来,他受到刚才“激将法”三个字所影响甚至还对岭南的意图做了一番脑补。
这徐贼提出如此丧权辱国的条件,搞不好还真是为了激自己,若自己果真因此愤而回攻广东的话,结果如何尚且不知,但那杀千刀的贼兵肯定会猛攻泉州,这不正中人家的奸计吗?
郑芝龙思来想去,越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他虽然不相信岭南保乡军能拉出三万泉州府那样的“精贼”,但再朝闽境投放个万把兵力应该问题不大,到时候自己留下的驻防部队能守住就怪了。
想着想着,此人的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冷笑,
好一个徐贼,果真歹毒!若不是老子机灵,差点就上了你的狗当!
识破对方的激将法后,郑芝龙瞬间就不生气了,甚至心情还非常不错,但是否同意这保乡军的条件呢,他却还有些犹豫。
赔款都是小事,这点银子对他而言不算什么,不过那个什么公开道歉是不可能的,此举涉及到颜面问题,如果他郑芝龙真向岭南道歉,定会威信大失,从此就要矮那徐贼一头。
以后还怎么在这一片混?别人又会怎么看自己?这个队伍还怎么带?
至于那个签订闽.粤友好条约一事,这都无所谓,反正无论是那徐贼还是他郑芝龙,都不会拿这东西太当回事,真有机会致对方死地,谁他妈还会遵守什么友好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