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朱由检没有太过为难此人,只是冷哼一声对其厉声喝道:“立刻让众阁臣来见朕!”
“小的遵命!”
听到这话,小太监如蒙大赦,连滚带爬的退出了御书房。
过了半晌,七八名头戴乌纱帽.身着绯袍的各部尚书.大学士步伐匆匆的入了宫,众人一见面只是简单的打了个招呼,随后便陷入了沉默之中,显然是各怀心事。
圣上这么着急将阁臣都唤来,应该是出了什么大事,只是不知道这事跟自己有没有瓜葛。
“臣等参见陛下!”
朱由检闻声缓缓转过身,面无表情道:“四川战事失利,孙传庭败了,尔等可知?”
“什么?”
众人听见这话皆一脸吃惊,次辅程国祥连忙拱手道:“臣斗胆,敢问那折子如今在何处?”
崇祯皇帝冷冷一哼,旋即表示已被自己撕了,桌案上那堆纸屑便是,于是乎,众阁臣只得擦了擦额头的汗,然后七手八脚的将那封密奏再次拼接起来,经过好一阵辨认,这才得知了其中的内容。
“陛下,孙传庭入川这么久却毫无建树,与贼首战便遭大败,可见此人无能透顶,简直有负皇恩!”
首辅温体仁是个老官油子了,察言观色的本领相当高超,对当今圣上的脾性极为了解,浑浊的眼珠子略微一扫,心里便已明白了该说什么话。
“不错!臣建议将这个孙传庭押回京师问罪,换个更有能力的人赴川抗贼!”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至发立刻补刀。
这两句话算是说到朱由检心坎里去了,与其想法不谋而合,因此也让他的火气消了三分,不过这时,东阁大学士周延儒却眉头一皱,反驳道:
“两位大人此言缪矣,孙传庭败了乃是事实,其能力如何暂且不论,但若是将其下了,又该从哪再找个有能力的人来替换?”
“况且,南贼若是趁此时机猛攻泸州等地,又当如何应对?”
崇祯皇帝听罢一阵纠结,这周延儒的话貌似也有几分道理。
不过还未等他开口,温体仁却是冷冷一笑,寒声道:“笑话!”
“周大学士危言耸听,其心可诛!莫非我泱泱大明,还能找不出一个比他孙传庭更有能力的人了?”
第336章 郑芝龙的担忧
周延儒并未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冷笑道:“那温大人以为,何人能够胜任四川总督一职?”
“你!”
温体仁狠狠的剐了这家伙一眼,旋即扭过头不再作声。
他才不上这当呢,无论推荐谁当这个四川总督都不合适,若是干的好也就罢了,一旦生了什么岔子,那可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
“好了!”朱由检皱了皱眉,随后叹道:“朕对孙传庭给予厚望,能给的都给了,没想到却落得如此下场。”
“此战过后,南贼定然士气大振,你们说说,现在应该怎么办?”
众人皆陷入沉默,这事哪是三两句话能解决的啊,真这么简单,事情就不会发展到如今的局面了。
片刻后,次辅程国祥沉声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他表示,这孙传庭此前在陕豫剿贼时功勋卓越,而且素有“治军严明”的风评,绝不是什么草包将军,但却在遵义府一役中与南贼一触即溃,这难道不奇怪吗?
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可能,要么这南贼的战力超出了朝廷的设想,也超出了孙传庭的预估,要么,此人遇到的是南贼主力。
可湖广那边,左良玉却言之凿凿的宣称自己面对的才是南贼主力,而且还能屡次将其击破,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此言何意?”听到这有理有据的分析,朱由检心里不禁一个“咯噔”,脑中顿时闪过无数个荒唐的念头。
莫非,左良玉在谎报军情?
还是说,左良玉真的比孙传庭厉害的多?
想到此处,朱由检不禁冷汗直流,简直又惊又怒,于是他立刻朝程国祥开口道:“朕令你即刻启程前往湖广,亲自确认战报真假!”
“臣遵旨。”
程国祥自知此事之凶险,但仍义无反顾的领命,紧接着,他想了想后说道:“陛下,依臣看来,孙传庭首战虽失利,但根骨未失仍有一战之力,依托城防工事未必就不能挡住南贼,此乃关键节点,不宜将其替换,否则容易引起军心动荡。”
“况且,据这封秘奏所书,区区数百南贼就能破了孙传庭的中军,差点将其擒住,如果四川巡抚所言属实的话,说明贼兵是极其精于野战的,甚至与关外建奴不相上下,陛下万不可催促孙传庭仓促出城与其交战。”
程国祥自然知道当今圣上的脾性,尽管居于深宫却总喜欢对前线战事进行微操,这是相当危险的,而自己马上就要赴往湖广,他担心孙传庭在崇祯皇帝的施压下不得不出城与南贼野战,到时候全军覆没都有可能,四川也就完了。
听到这席忠告,朱由检轻咳一声脸色难免有些尴尬,不过他也知道这个程次辅为官清廉.所言所论并无私心,故此未曾与其计较,只是淡淡道:“朕自然明白。”
这时,周延儒灵机一动,表示那岭南贼报向来无法无天,简直是啥都说,如果能派人搞来最新一刊的话,便可以此为参考,来了解湖广的局势究竟如何。
崇祯点头同意,命令对方着实去办此事,同时心中一阵无力。
自己堂堂一个大明皇帝,想知道前线真实战况,还得从贼人的报刊上才能了解,这简直可笑至极!
与此同时,郑芝龙正与麾下的大小头目就战事进行商榷,南海一战后由于战果不大.损失不小,郑氏集团内部已经有了许多反战的意见,恰逢此时,福建方面发来急报,一支精贼跨越闽粤边境,朝着泉州府也就是大伙的老家直袭而去。
这股南贼人数不多,只有区区数千而已,但却强的吓人,福浙总兵俞咨皋率数万大军抵抗,但在其手中连败四场,最后连漳洲城都被人家攻破了。
目前,这数千精贼在漳州城稍作休整后正直奔晋江县方向而去,沿途所到之处,当地官军已经被吓破了胆,往府城里一躲连头都不敢露,俞总兵被破城后下落不明,据说是被那贼兵给当场擒住了。
这个劲爆的消息让郑芝龙为首的头目们惊的目瞪口呆,虽说泉州驻有数万兵力,但看这群贼兵的架势,显然是岭南保乡军中的精锐,甚至是那徐贼的嫡系亲兵,其战力之强.势头之猛简直骇人听闻,那几万人马若是挡住还好,可万一挡不住呢?
最着急的莫过于郑芝龙了,因为的家眷.财产.族亲几乎都在晋江县的府邸中,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纵使海战胜了又有何用。
郑芝龙虽是海商.海盗出身,但却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乃是一个坚定的陆权主义者和投机商人,满脑子都是“中原至上”那一套,信奉谁夺了北方,谁就能得全天下,也正是如此,如果老巢晋江有失,对他的打击是极其巨大的。
此人对自己的财富和实力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从海上所赚取的巨额利润大多用来置办房产.田宅,真正用来提升舰队实力,打造强大战船的部分很少。
不仅如此,深受家族羁绊的他还是一个极其护犊的人,郑芝龙在倭国曾有一个私生女,后者信了天主教,倭国爆发教案之时所有基督徒被逐出国境,此女便流亡到了澳门落脚,此时的郑芝龙已经混的风生水起,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前去迎回女儿,却遭到葡人拒绝。
葡萄牙人认为郑女是基督徒,你他妈老郑虽然也受过洗礼名义上入了教,实际上却从不遵守教义,吃喝嫖赌百无禁忌,而且只与异教徒交往,这是仁慈上帝都难以接受的,于是双方因为此事吹胡子瞪眼,甚至一度爆发了冲突。
郑森被倭国扣押之时,郑芝龙也派遣了大量战船前去示威,长崎才迫于压力将其子释放。
总而言之,人性是复杂的,郑芝龙的确有许多性格上的缺陷,但亲人在他心中是非常重要的,与某些冷血无情,眼里只有权力的家伙有所不同。
而眼下听闻自己大后方的动乱,妻儿恐有危险之时,此人的担忧可想而知,从原本坚定的主战派瞬间变成了妥协派。
第337章 二代蒸汽机
岭南,桂林府。
眼下各地战事如火如荼,每日皆有从前线发来的军情,总体来说保乡军是稳占优势的,明军败亡只是时间问题,尤其是郑芝龙在南澳岛遭到重创后,岭南水师的压力顿时大减。
这种情况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岭南保乡军已经是能与明廷平分秋色的存在,属于极其强大的地方势力,未来与朝廷分界而治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岭南数百万黎庶自然是喜气洋洋,大伙对保乡军这些子弟兵还是很支持的,当然了最重要是,大将军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徐晋一直不留余力的鼓励工匠及相关人员搞创新.搞发明,只要能研究出有用的东西,不但有丰厚的奖励,甚至能够著书立传,但若没有学术的民主和思想的自由,科学也就无法繁荣,故此,大将军摒弃了传统儒学的某些糟粕,吸纳了东西方不同领域的先进理念来进行治理,在他的长期努力下,岭南的学术氛围相当不错,已经有了一批较为专业的科研人才。
当然了,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绩,事实上离不开伽利略这位伟人,当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之后,那些飘洋过海远道而来的科学知识,让岭南当地文化程度较高的匠人们在吃惊之余也是如获至宝。
汉人向来勤劳好学,以往他们只困守于自己这方天地,许多人虽醉心于格物之道,奈何填饱肚子已是不易,在官坊里当牛做马,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去研究这些事情,而现在,岭南工匠都是有学习时间的,不但可以在扫盲班识字,厂坊内还有专门对工人开放的读书室,书架上会有各种有关于机械.格物的中西方书籍,皆经过翻译.纠错,字里行间全都是容易理解的白话文,哪怕是文化水平有限的工人也能读懂个七七八八。
大将军曾在公开场合多次鼓励军民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多读书,多学习知识,唯有如此才不会被未来的时代淘汰,徐晋是不赞同愚民政策的,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这是为了统治稳定的无奈之举,但若是有能力发展工业提高生产力的话,还搞全民文盲这一套,那就是妥妥的独夫民贼了。
在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中,近期匠部麾下的科研司表现亮眼,成果斐然,取得了好几项喜人的成果。
首先便是工业明珠蒸汽机,经大匠杭天白与伽利略等人呕心沥血的钻研之后,终于将泄气阀这个问题给解决掉,并对相关零部件的精度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尤其是缸体,简直与往日的铸铁工艺有了云泥之别,自镗床问世之后,现在已经可以在一整块钢料上钻出较为精密的气缸,尽管这个过程十分艰难.耗时极长.成本极高,但依旧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这二代蒸汽机已经具有了初步实用价值,最高记录是连续稳定运行十一个时辰,虽然由于连杆强度不够导致断裂故障,但这个问题相对好解决一些,目前,此物已被安装在了那台最初的铜质母床上,取代了以往的水力,使其转速得到空前绝后的提升,大将军徐晋在亲自观看之后,更是激动连连鼓掌。
大匠杭天白和意大利老洋人伽利略更是从草民身份一跃成为了正三品的“天工大夫”,不仅赐宅.赏银.封官,还以此当上了岭南匠部副总工,可谓羡煞旁人,就连研究小组中的其余工人.学徒,也视贡献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奖励。
大将军徐晋当然没有厚此薄彼,像橡胶研究小组和镗床研究小组的相关人员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牵头的大匠如今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官身了,虽然还没资格参与政事,但却拥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和荣誉,那是倍儿有面子的事情。
据杭白天表示,这二代蒸汽机虽然有了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力量有限只能胜任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在煤井中汲水或是安装在小型机械上,即便如此,故障率还是时有发生,必须配有懂维修的工匠进行及时排障。
这显然离徐晋造蒸汽战舰的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个结果已经非常不错了,在用本地的西南矮马做过提水测试后,最终得出较为严谨的结论,二代蒸汽机的功率确实很小,只有不到两马力。
很多东西,徐晋只能给众人指明方向,尽可能让大家走对路,但他也不是什么都会,涉及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仍需匠人发挥主观性能来解决,而关于这个功率问题,伽利略认为是气缸的热效率损耗过大,蒸汽所发出的大部分热量都耗费在维持气缸温度上,只要这个问题能解决,三代蒸汽机的功率将会得到巨幅增加,到时候才算是真正能用在大型机械上。
值得一提的是,伽利略在岭南这段日子喜欢上了冰糖葫芦,这种酸甜可口的东方小零食让这个老头惊为天人,每天都要亲自上街去小贩那买个几串。
岭南最近兴起的“火锅”也让这家伙直呼过瘾,那种麻麻辣辣的感觉简直令人着迷,每餐必吃到满嘴流油,顺带着连精神头都好了不少。
而近日,“水泥研究小组”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俗话说专业的事情得让专业得人来,这些人员基本都是泥瓦匠出身,除此之外还有烧窑.烧炭.烧瓷等工人,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之后,终于将岭南的第一批土法水泥成功造了出来。
其原料十分繁杂但成本低廉,有粘土砖头.陶瓷器碎片以及一些耐火材料,比如缸盆碎片.水淬矿渣.炉渣灰等,基本上都是些没用的废弃物,此外还需生石灰和一些熟石膏粉,后者乃是将石膏矿碾细后用铁锅炒到微黄,其作用是专门调节水泥凝固速度的。
将这些原料洗净后用火炕烘干,然后再用水力驱动的大石磨将其磨成粉末,期间不断过筛,需细到能通过面箩才行,最后将这些磨好的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便是土法水泥,经过测试,这玩意刚开始的强度一般,但经过高温养护后强度增长很快,吸水性强,总体性能相当不错,最短两个月便能到达最佳强度。
这种水泥原材料磨的越细强度就越高,凝固速度极快,唯一的缺点就是在制作过程中比较耗时.耗力,故此短时间内产量有限。
第338章 安南归化民
水泥的实用价值无需多说,只要能将成本压下来.产量提上去,这绝对是一个神器,匠部已经用这玩意作为粘合剂,与砖头.石块筑了一面两尺厚的矮墙,经过养护后测试,发现这东西相当坚固,而且比起用夯土或三合土来建墙要简单.方便许多。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若想建造出足够坚固的墙,那是得往材料里加入大量糯米浆甚至灌入铁汁的,成本之高昂.工序之繁琐众所周知。
徐晋已经令匠部成立了一个专门烧制水泥的厂子,就建在南宁府境内,因为这里作为岭南的两大商业中心之一,物流运输和材料获取都相对方便一些。
只要土制水泥的产量上去,就可以尝试制造混凝土了,这玩意也是有相当大的用途。
常言道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即便保乡军这会跟明军打的不可开交,但双方的贸易却从未断绝,只是一直都在私底下进行而已。
例如,“德旺祥”这个徽州府大财团就与赵氏运司有着密切往来,实际上,双方在很早就开始接触了,就在大蒜素问世不久,此徽商财团也算是保乡军在内地的代理商之一了。
要知道,岭南的许多产品在内地是极受欢迎的,“大蒜素”.“酒精”这两样东西不用说,海内外都是硬通货,像“蔗糖”.“香料”如今也是赵氏运司的拳头产品。
岭南的气候十分适宜甘蔗生长,在官方的鼓励和扶持下,民间的甘蔗种植面积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程度,这东西除了老百姓种.官方的公田里也有一定规模的种植,蔗糖的总产量那是冠绝华夏,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光此项收益,每年便可获得三十余万元的利润,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赵氏运司把路子一断,内地市场上的糖价将会立刻迎来暴涨。
当然,也不能让老百姓全种甘蔗,不然粮食怎么办,所幸大将军徐晋现在已经占据了安南,这里的土地富饶.雨水充足,尤其是湄公河三角洲区域,粮食的产量那是相当之高,仅凭一个安南,便能养活两广甚至再加上贵州的三省黎庶。
故此,民间已有谚语口口相传:“安南熟,则两广足。”
徐晋对安南是极为看重的,毕竟这地方就相当于湖广这个产粮区对于明廷的意义,因此在其境内长期驻有大规模的卫戍军,在莫朝的配合下对这里实施严格的治安管辖,在广西与安南的边境地区,更是早已修建了宽阔的驰道,一旦有任何异动,保乡军顷刻便能杀过去。
安南比较肥沃的土地全都用来种植水稻.粮食,由岭南移民及当地“归化民”进行劳作,除此之外,保乡军还建有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例如橡胶树.甘蔗之类的东西。
这一点上,隶属于广东的琼州府,也就是海南岛上亦差不多,此地现在最为昌盛的便是造船业,再者就是种植业了,当然除了粮食之外,也是种有橡胶树和甘蔗这些东西的,并且水师常年都在这里驻有一支小规模的舰队,某些重要区域更是建有炮台等工事,防止海寇袭击。
现如今,岭南市场上已经冒出了一批“归化民”群体,这些家伙自然都是从安南那边越境过来的,这些人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通过贿赂莫军以及躲避巡查的卫戍军,从深山老林中历尽艰险这才逃到了广西境内。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通过水路,挂靠那些运输煤炭.铁锭.粮食的船只,藏在货舱里.甲板下,费尽周折偷渡到了南宁,尽管这个过程极其危险,但他们也是在所不惜。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只要是人他都想过好日子,与安南的环境相比岭南简直就是天堂,要知道,这些归化民在当地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当自耕农承受莫朝的高额赋税,要么就是给汉人移民当长工,这倒是能填饱肚皮,但几乎是没有什么工钱的。
除此之外是没有什么出路的,安南的工商业基本已被岭南商人所控制.垄断,各行各业现在几乎都是汉人在做,本地的商贾早就在这连年激战中元气大伤,根本无法与这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汉商所抗衡。
这些黑心商人在岭南的时候尚不敢放肆,毕竟有官府管辖,若是敢虐待雇工.无故克扣薪水的话,一旦被举报查实就要罚款.蹲牢一条龙,故此,通常没人敢顶风作案。
可一入安南之后,这些家伙直接就完全解放天性了,克扣安南雇工的薪水算什么,不把你扒皮拆骨吃的干干净净就算大善人了,反正这种事一般也没人管,只要时不时给莫朝皂吏使点贿就行了,人家才懒得管呢。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徐晋对于安南还处于消化阶段,而且目前的主要精力在岭南本土,安南那边尚处于军管制度,民生.经济.工商业什么的暂时还顾不上呢。
这是因为本地的环境太过恶劣,所以才会有许多安南归化民成群结队的偷渡到岭南,据可靠消息,在广西随便找个工.坊干活,每日都有数十文的工钱呢,这个收入是在老家的好几倍,而且只要勤快,赚钱的机会多的是,还不用担心山贼.土匪袭击,晚上睡觉都踏实。
刚开始,这些偷渡者的群体不算多,一般都是几人或十数人结伴,可到了现在已经发展到数百甚至上千的规模,时常让边境巡查的卫戍军士兵相当紧张,不知道还以为是敌袭呢。
归化民的冲击,直接导致岭南市场上工价下跌,原来四十文的日薪已经变成了三十文,这还是府城的工价,县城或乡村更低,已经跌到二十三文左右。
那些精于算计的工坊场主发现,这安南土人不但手脚麻利,给个二十文钱的日薪就欢天喜地,而且可以随便让他加班都不会抱怨,简直是最佳的牛马。
这一个月下来,不但可以至少缩减三分之一的成本,甚至产量还会不减反增,傻子都能算明白这笔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