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军阀 第181节

  “沐公,不好了!贼兵从地下将城墙给炸塌了!”

  “这会正在猛攻,将士们快顶不住了啊!”

  听到这话,沐天波大惊失色,不顾亲兵的劝阻连忙再次攀上城楼,定睛一看后发现,城门左侧约二十步的地方已坍塌下一道近三丈长的口子。

  碎石砖瓦落在一起后尘土飞扬,在原地堆砌成了一道夹角极大的陡坡。

  而此刻,那浓密的烟尘中喊杀声震天,依稀可见无数人影在奋力向上猛冲,废墟铸成的坡顶和两侧,则已有数百号沐军铳兵在紧张的射击。

  “快!”

  “把碗口铳都挪过来,务必死死守住这道缺口,勿使一员贼兵冲上城楼!”

  沐天波知道,现在已是生死存亡之际,一旦被贼兵陆续冲上城楼站稳脚跟之后,其后续人马便可源源不断的涌进,届时万事休矣!

  因此,他情急之下顿时“噌!”的一声抽出华贵的佩刀,欲要亲自把守缺口。

  “沐公不可!”

  众亲兵见状连忙将其拦下,七嘴八舌道:“国公乃千金之躯,怎可以身犯险,便由我等前去拒敌即可!”

  “好!”

  “只要能今日能将贼兵攻势击退,尔等每人赏银五十!”

  在这种情况下,沐天波也顾不上心疼银子了,而这番重赏之言出口,直接让那数十名身着精甲的亲兵眼睛都红了。

  “杀啊!”

  此刻的砖瓦废墟之上,赵炳刚已率众多铳兵冲至半腰,由于脚下的障碍太多,尽管大伙已经竭尽全力,但速度还是很慢。

  大量的灰尘如同烟雾弹一般,让交战双方的视线都极其模糊,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沐军是占据优势的,只需要不断朝一个方位放铳即可。

  头顶不断回荡着“噼里啪啦”的铳声,赵炳刚眼见周围的兄弟被流弹击中,一个又一个倒下,此人却毫无惧意,咬着牙.瞪着眼.脸上满是癫狂。

  “给老子反击!”

  在他的命令下,麾下的百十号铳兵立刻端起已挂好刺刀的燧发枪,瞄也不瞄的朝上方射击。

  由于视野不好,这轮反击造成的战果极其有限,但却令坡上的沐军铳声为之一顿,给正在向上冲的大伙赢得了宝贵的时机。

  这时,已有数百重甲兵和掷弹兵跟了上来,这些人高马大的汉子看向前方十余步外的这群铳兵中的异类,皆露出匪夷所思的表情。

  “奶奶的...”

  “这帮憨货不要命了?”

  一名拎着精钢长刀的重甲兵暗骂一声,心道这群铳兵冲的这么快,莫不是赶着投胎?

  这些家伙又不着甲,可以说是没有一丁点防御力,还跑得这么前,也不知其军官脑袋是抽了什么风。

  但赵炳刚显然没考虑那么多,此人只是想尽快杀进城而已,按照正常流程应该是重甲兵顶在前面,掷弹兵和铳兵跟上去进行火力支援。

  这时,北伐军的前锋部队已经快要冲上城楼,而此刻沐军也终于七手八脚的抬来了十余尊碗口炮。

  这些霰弹小炮大多被部署在城楼下的门洞处,是因为防止敌军从此杀入。

  “轰!”

  一门沐军碗口铳率先发威,密集的碎石顿时将掀翻了七八个正在朝上攀登的贼兵。

  紧接着,其余小炮也陆续开火,接二连三的打击下,顿时让北伐军的前锋部队死伤惨重。

  赵炳刚闷哼一声,发现麾下已有数十号人阵亡,就连自己也胸前也镶进了两颗碎石,伤口处皮开肉绽.如遭大锤猛击。

  此人身形猛的一个趔趄,佩刀“哐当”一声掉落在地。

  周围的铳兵见状连忙将他团团围住,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区区小伤而已。”

  他恶狠狠的朝地上吐了口血痰,紧接着命令铳兵向头顶射击进行压制,不过城楼上的沐军现在学聪明了,眼见敌军又放铳便连忙朝两侧躲开铅子,待其射毕后,他们又开始给碗口铳进行装填。

  “给老子狠狠的轰,把这些岭南杂碎都弄死!”

  沐天波的亲兵正指挥着坡顶上的炮手,有的干脆自己操弄起来。

  如今城墙虽坍塌了一截,但在敌方的猛烈还击下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场景,导致北伐军将士一时间竟根本冲不上去。

  掷弹兵们见状连忙拎着手榴弹.疾速越过人群,意图扔出手榴弹将对方的阵型打乱。

  “轰!轰!”

  这百八十枚手榴弹扔出之后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顿时将坡顶上密集的沐军炸的人仰马翻,从中溅出的铁棘之物更是扎的那些炮手鬼哭狼嚎。

  在这轮火力压制下,赵炳刚等人这才顿感轻松,连忙趁此时机奋力爬上城楼,这一上去之后,铳兵们发出咆哮,不管不顾的见人就捅,迅速在城楼上杀出了一小片真空区域。

  重甲兵们也吭哧吭哧的跟了上来,他们的装备实在太重,若是在平地还好,上这种大坡的时候速度根本快不起来。

  而眼见须臾间已有上百贼兵攀上,后面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沐天波的那些亲兵见状也是死战不退,果断的迎了上去,欲将其击退。

  大量的重甲兵涌上城楼上简直摧枯拉朽,寻常的冷兵器对他们来说几乎毫无威胁,也就是近距离的火铳尚能击穿两层铠甲,不过眼下昆明城上的大部分沐军兵勇已陷入混乱,已无法有秩序的组织反击。

第284章 三级功勋

  而赵炳刚见局面已趋于稳定,便立刻率麾下的铳兵左突右刺一路向城楼杀下,目的正是为了打开城门,让外面的大部队能够快速入城。

  而这里属于敌方的重点防御位置,此刻亦存在着不少兵力。

  “给我上!”

  一名沐军操守正率数百精兵在此严阵以待,眼见这群不速之客袭来,在此人的命令下,那些兵勇则迅速的涌了过去。

  “噗嗤...”赵炳刚胸前一大片血迹,已将蓝色的上装染红,但此人此刻却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丝毫察觉不到疼痛。

  他一刀将迎面而来辅兵刺死之后,森然的目光略微扫过便落在了那些披甲战兵身上。

  如今,随着保乡军的队伍逐渐庞大,军功的赏罚也就更加完善和具体,早期那种立功就赐“百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当然,昔日的那些千.百户的头衔也不能说摘就摘,否则容易令有功之士寒心,考虑到这点,军部则另立了一项功勋头衔的系统,算是补充。

  以专制近战的重甲兵为例,累计阵斩敌甲士十人者,谓之“锐利之士”,属于军中的精锐,不但每月的饷银格外增加一元,在军部委任队统时也会优先考虑。

  累计阵斩敌甲士三十人者,谓之“虎贲之士”,月饷额外增加二元,竞选标统和司统这些军职时有巨大优势。

  最高一级称为“破军之士”,顾名思义能获得这个称号的重甲兵皆是百人敌的存在,是极其罕见的宝贝蛋,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精锐那么简单了,运气.实力.脑子缺一不可。

  要达到这一层,须累计斩敌甲士八十人以上,可见其难度之大,这种级别的猛人,整个保乡军中都凑不出一百个。

  如果说百.千户的头衔只是有荣誉加身,顶多在委任军官上占点优势,那么这三级功勋者的好处便是货真价实的,不但月饷大增,就连政治地位也很高。

  假使一名“锐士”退役后,可直接去某地巡抚司担任捕头,亦或是返乡充当甲长。

  “虎贲”功勋者还拥有见官不拜,终身田税减半,当然前提是名下的耕田不超过规定的数额,还有子女优先参军.优先就学的好处。

  至于那传说中的“破军”者就更厉害了,在此人过世之前都免交一定额度内的田税,子女在优先参将.就学之外还有一项优先科举,即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吏部会考虑优先录用。

  除此之外,此人还可经通报后直接面见大将军,这个权限可是相当厉害的,就连当地的大官也不敢随意欺辱。

  而获得这三级功勋者,屋外还会被官府挂上一面“功臣之家”的牌匾,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以受乡民的敬仰。

  这套功勋系统相当于保乡军的武举骑士制度,普通士兵便可以此进行晋升,虽然军官的数量是有限的,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担任,但这套模式便可让大伙有个盼头,只要竭力拼杀.奋力作战,便有机会获得极高的社会地位。

  而这些头衔也并非重甲兵专属,铳兵.骑兵.炮兵.掷弹兵甚至工兵也是一视同仁,只不过后者的战功评价方式比较偏向于团队作战,毕竟战场上很难分辨哪个敌军是谁击毙的。

  例如赵炳刚所率的这一标百余号铳兵,此战中奋勇当先最早杀上城楼,为身后的同袍取得了宝贵的立足之地,致使敌我优势瞬间逆转,这便立了“先登”大功。

  如果此人再将城门顺利打开,这又是大功一件,两者相加之下,这一标铳兵定能齐升为“锐利之士”。

  倘若赵炳刚再亲自斩杀一些甲士,便极有可能以个人的身份荣升为“虎贲之士”。

  在战场上,保乡军的战功体系主要是靠众多的“宣慰使”来统计,这些特殊的军吏平日里负责处理内务.比如接收后方运来的粮饷.辎重以及军令,为士兵解决个人困难,肃清不良风气以及监督军官。

  此些军吏已被委任到“司”一级,至少同时存在正副二人,军部的打算是将其委任到“标”甚至“队”一级,当然这个过程还比较漫长。

  战时,宣慰使也要随大军一同冲击,原则上是不需要亲自杀敌的,因为他们的任务是要统计自己负责的士兵所立的军功,但仍有少数“奇葩”存在,有时竟亲自拎着腰刀一马当先。

  战功统计乃是重事,赏罚分明乃是一支强军的根本,因此这些宣慰使在统计军功之时皆十分认真,除了自己亲眼目睹的以外,往往要多方比对,严加查验,慎之又慎后才会上报军部。

  如果一名士兵言称自己阵斩数人,那么宣慰使通常会一个个问讯此人当时身边的同伴,以察详情,这名士兵战后还需攥写一份报告,将当时的情况仔细如实的说明,两相对比之下无异也无任何疑点,那么便算通过。

  一般来说,也无人敢谎报军功,因为这跟“杀良冒敌”一样皆是死罪,一旦被查出来后定斩不赦,连子女的前途都会受到牵连。

  试问,哪个男儿不想建功立业,因此赵炳刚即便已身受重伤,但却仍率麾下的铳兵在内城门处奋力拼杀,此处的沐军虽然足有几倍之众,但在其视死如归.玉石俱焚的血勇下亦被震慑,很快便初现溃相。

  赵炳刚又斩杀一名沐军战兵后,眼见一壮硕的甲士迎面而来,朝着自己一刀劈下,但他显然已战至癫狂,躲也不躲的迎着那刀.直接朝对方喉咙捅去。

  这名沐军把总也是久经战阵之辈,但面对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还是吃了一惊,连忙将头一偏堪堪躲过这致命一击,身形不稳的同时刀筋失去了准头,只将对手的双角帽削下一角。

  两人一触即分,皆死死的盯着对方,赵炳刚摸了摸脑袋上的“单角帽”,眼中闪过熊熊怒火,抄起精钢佩刀.咆哮着朝这员甲士冲了过去。

  同一时间,他手下已有十几名铳兵杀至城门处,在同伴的掩护下,由四人合力将门栓等物挪开,用尽力气将高大的城门弄开了一道缝隙。

  而城外熙熙攘攘的北伐军将士见状皆是一喜,连忙朝这里奔来,只是片刻,昆明城便门洞大开,密密麻麻的人群瞬间奔涌而入。

第285章 战时巡回衙门

  同一时间,原安南国黎朝皇帝黎维淇已被押解至岭南,另包括黎朝大小官员一十二名。

  大将军徐晋在亲自见过这位傀儡皇帝之后,暂时并没有杀此人,只是将其贬为庶人,发往战俘营劳动改造。

  事实上,区区一个黎朝皇帝并不值得他重视,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威胁,是死是活,皆在一念之间。

  如今安南基本已经平定,仅剩郑.阮二人率残部尚在负隅顽抗,意图借助地形之利与王师周旋,目前,南征军已与莫军联合对其老巢猛攻,这二人的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卫戍军则迅速接管当地各府县,以高压手段扫灭境内的安南溃兵,使安南的社会秩序不乱,生产活动尽量回归正轨。

  由岭南百姓自发组成的民团武装已被军部强令遣返,这些家伙成分复杂.毫无纪律可言,在安南国内惹出了不少乱子,小偷小摸只是等闲,肆意抢掠乃是常事,更有甚者竟杀良冒功,行奸淫妇女之事。

  而此时,安南升龙城中,当地的“战时巡回衙门”便在审理一宗特殊的案件。

  起因是这样的,近日当地驻守的第八卫戍都中,时常接到当地老百姓的举报,言称家中遭那些丧尽天良的汉兵洗劫,甚至有人的妻女都被掠走。

  原本只是三五个安南老百姓壮着胆子来告状,最后发展成数百上千的人,每日挤在卫戍军.军营外跪倒在地,皆哭哭啼啼。

  如今黎朝已不复存在,即便匪盗横行也无人替当地黎庶做主,因此这些人只能将唯一的希望寄托在这些天朝王师身上。

  面对这种情形,第八卫戍都的一把手谭厚.谭都统本来是不想管的,这种事用屁股想都知道肯定是那些民兵干的,反正有军部处理,自己何必淌这趟浑水。

  但“宣慰大使“王德才却与谭厚的想法不同,此人在听说了这些事后,在义愤填膺之下便出了营,对那些百姓的遭遇详加闻讯,并将其记录在案后加急报向军部。

  王德才年纪不大,长脸高个.嘴唇极厚,乃是罗庆县衙皂吏出身,后经军部选拔后冠以宣慰使之衔,委任至基层。

  不过此职也是高下之分,例如“都”一级的便叫做“宣慰大使”,“协”一级的称之为“宣慰中使”,“司”一级则为“宣慰少使”,对外则统称为宣慰使。

  每一级皆有对同级军官的监督之权,若对方以下犯上.违抗军部命令,那么同级的宣慰使便有权限暂时将其兵权给下了,由此人的副官顶上,事后只需向军部攥写一封报告,详细说明此事原委。

  若副官也不堪用,宣慰使可以临时掌权,以保证上级传达的命令能够顺利执行。

  总的来说,这个职位的存在非常特殊,乃是大将军徐晋用来控制和分散各部军官的手段,以杜绝将领在军内拉帮结派.收买人心的行为。

  饷银.辎重.粮草.练兵皆由军部操办,甚至连中低级军官各职也要经军部核实批准,保乡军的将领唯有领兵权和作战权,一心打仗即可,别的事都不用操心。

  而负责处理内政的宣慰使专门为士兵解决个人困难,相当于军内的“保姆”,又时常对他们进行恩情教育,是亦师亦友的存在,故此备受底层士兵的亲近。

  万一军官意图谋反,宣慰使有足够的“群众基础”和威望能与之对抗。

  王德才秉性正直,想法也比较朴素,他认为既然安南已落入保乡军囊中,那么此地黎庶亦为大将军子民,这些安南百姓无论从习俗还是文化其实都与岭南太大差距,甚至互相间说的方言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数日后,军部发来回复,并表示对这次的事件十分重视,并令第八卫戍都的宣慰大使成立临时性质的“战时巡回衙门”,专门负责处理当地黎庶的冤屈。

首节 上一节 181/2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