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军阀 第179节

  要知道,伽利略不但是位天文学家,同时还是物理学家.军事工程师,其数学造诣也非常之高,曾在毕业后迫于生计,转而在军中教授了一段时间的炮击技术。

  他对“弹道学”的研究很深,其老师的老师便是欧洲弹道学之父,通过严谨的计算,伽利略可以精准的判断出火炮的着弹点,故而以此理论发明出了“火炮规尺”。

  通过这个先进的测量工具,火炮的命中率将会有质的提高,当然也就对炮兵的技术.文化要求越来越高。

  总的来说,这位七十多岁的意大利老人绝对是一个宝藏,如果能将其思想和知识彻底消化,对保乡军有着巨大的好处。

  也正是因此,米格尔干的这一票足足领了五千元的报酬,将这家伙乐的鼻涕泡都要冒出来了。

  妈的!贩奴可真赚钱啊。

  尝到甜头的他立即召集手下的水手,并表示要亲自回欧洲再干上几票大的,除了那些有军队保护的国王.大公之外,只要银子花到位,哪怕是小贵族也不是没可能绑到。

  “船长先生。”水手长威尔欲言又止:“咱们商队现在恐怕已经被欧洲各国注意到了,据说有些地方已经禁止我们靠岸...”

  “这有什么。”米尔格现在满眼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不屑道:“不靠岸就不能收买当地的盗贼团伙了?”

  “让这些家伙来办事,咱们还不用承担风险呢。”

  由于伽利略年老体衰,再加上右眼失明.生活极为不便,保乡军贴心的为其配备几名照顾他的人员,并由柳济文隔三岔五的为其把脉.保养。

  徐晋隐约记得,此人好像没几年活头了,为了争取让他多活几年给岭南发光发热,一定要让其尽量过的舒心.愉快。

  匠部在得知这位老夷人是一位顶级人才后,也立刻选拔出了五名最为聪颖.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学徒,专门给他搞研究时充当下手,希望这位海外老师傅能把徒弟带出来。

  享受到这一系列殊荣后的伽利略既高兴又不解,高兴的是在这个东方国度自己可以无忧无虑的进行试验.研究,那位年轻军阀相当大方,经费和材料方面敞开供应。

  而不解的是,对方为何如此重视自己,竟不惜用下三滥的手段千里迢迢将人绑来,要知道在欧洲,科学也尚处于起步阶段,教会和许多王公贵族对待那些学者的态度也是不咸不淡。

  当然,伽利略自然知道这位东方军阀让自己搞研究肯定也有自己的目的,但他并不在乎,也并不感兴趣。

  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能有清净的环境.充足的经费.材料来做实验,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接近真理,这难道不是天堂吗。

  两日后,匠部总工吴良屯立刻在南宁府召开了别开生面的会议,厅堂上挂着一条横幅.上面的标语是“伽老思想学习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参与者众多,来者不仅有匠部的人,甚至还包括军部的人员,以及很多对格物之道感兴趣的本地官吏。

  由于语言不通,为了使理解准确,光通晓法语的翻译便请了三名。

  会议中,这位自远洋而来的老人,些许只言片语便令众人茅塞顿开,以往许多只知其形.不解其意的现象也好似拨云见雾.豁然晴朗。

  “力学”.“气压”等概念听的工匠们如痴如醉,暗赞其学识果真深不可测,只是此等能人为何却诞于蛮夷之地,不生在我华夏之邦。

  当然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不全面的说是因为.儒家思想统治下很难诞出能让科学生长的土壤,即便有能人也会被埋没,其精妙思想也只能止于理论,无法得到重视。

  而研讨会中,伽利略提出以抛物线和加速度来计算弹道的方式也让军部的人员大开眼界,他们瞬间便意识到这项理论的重要性。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能搞明白这套计算方式,保乡军火炮的命中率将会碾压对手,相当于降维打击。

  甚至于连火铳的射击精度都能得到提高,尤其是远距离专门狙杀军官的“猎兵”,也能打的更准,杀的更多。

  众人在这场研讨会中都受益匪浅,包括科研司的那几个大匠,例如负责蒸汽机研发课题的杭天白,就从方才伽利略的言论中.对所谓的“气压”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279章 舆论攻势

  与此同时,在云南方面的作战中,征夷大将军罗延康率领的北伐军已将沐.缅联军击溃,大军自曲靖府而出后,直奔昆明而去。

  十数日前,缅军统帅莽白在野战失利后果断后撤,意图在滇地劫掠一番后便退回缅甸,正在攻城的沐军遭盟友背叛后士气大跌,又逢城内贼兵趁机出袭,身后那支刚刚击败缅军的贼兵也余势不减的冲来。

  两相夹击之下,本就因攻城而疲软的沐军首尾难顾.瞬间陷入混乱,其统领杨文秀无计可施,只得率少量精锐狼狈而逃。

  此役中,北伐军三万将士共阵毙沐军七千余,俘虏两万四千余人,另有一两万号溃兵遁进山林.乡野之中。

  不过这些俘虏和缴获的军辎,自有大后方派来的军部干吏来接收,至于那些逃兵也有卫戍兵来抓捕,因此这些琐事并不会耽误大部队多少时间。

  而徐晋之所以对这云南势在必得,除了地缘上的考虑和消灭潜在对手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云南是大明最重要的产银地,其银矿的产量和质量都首屈一指,早在宋元时期就闻名遐迩,毫不夸张的说,在明廷的每岁征收的“银课”中,此地所产的白银要占总数的一半。

  滇银的品质极佳,甚至要比市面上的其他白银价值更高,一旦失去这个贵金属重要产地,对明廷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而云南的白银产区矿脉分布广泛,其中又以“大理”.“楚雄”.“永昌”三地最甚。

  不过从世界范围来看,滇银每年产出不过三十多万两,产量极其有限,远远无法和美洲或日本的白银规模相比。

  大明的矿脉贫乏,白银产量欠缺,再去掉人工成本和冶炼成本后,利润就更是少的可怜。

  不过徐晋之所以要将这云南控制,倒也不光是为了那每年十来万的利润,而是因为此地对明廷非常重要。

  常言道,敌人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我们要做的。

  如今保乡军控制两广之后,大明已经失去了重要的火炮来源和冶炼基地,再失去最重要的白银产区后,定是雪上加霜,其整体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削弱。

  诚然,大明本就是一面四处漏风的破屋子,保乡军的出现相当于连墙都给它掀了一面,可以想象的是,以后明军在对付关外鞑子和内地义军上只会更吃力。

  而罗延康在率军进发昆明府的途中便已从斥候那得知一项重要情报,缅军在当地大肆掠杀之后,如今正在围攻昆明城。

  不过由于此城甚为坚固.当地军民抗夷之心尤为坚定,那莽白迟迟未能拿下。

  云南的老百姓可能对这沐国公没太大好感.甚至称得上厌恶,但对这些外邦贼子可就是仇恨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要是让这些夷兵打进来,谁都别想好过。

  而就在北伐军将士大肆进发之际,一则劲爆的小道消息已通过内务统察局的手段宣传到滇地各府县,引起当地民间舆论一片哗然:

  “据闻,那沐国公.沐天波为了能在云南继续作威作福.当自己的土皇帝,致百万黎庶性命于不顾,竟与狼子野心的缅军苟合,不但引其入境,还放纵缅兵在各地烧杀!”

  这份消息通过某些“说书先生”的热心传播后,可以说是直接让沐天波身败名裂.臭不可闻,连沐家在云南最后的一点威望也不存在。

  尤其是那些饱受贼乱之苦的百姓,恨不得将此人生吞活剥,方能稍解心头之恨!

  当然了,这消息的内容是有真有假,某些信息显然经不起推敲,沐国公引缅军入境确有其事,但人家也根本不想让这些贼子在滇地肆意抢掠啊,这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不过眼下这个局面,此人即便想管也是有心无力,毕竟自身都难保。

  不过老百姓可不管这些,大伙只要稍微动点脑子就知道沐.缅二军苟合肯定是真,否则,后者是如何大摇大摆的进云南?

  你沐国公跟谁打,怎么打,都不重要,但是别祸害大伙啊!

  于是,在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下,这则小道消息也是愈演愈烈,逐渐偏离了事情的真相。

  有好事者恶毒的揣测着,那缅军没点好处怎会出兵协助沐军作战,人家又不是什么大善人。

  定是那沐国公把滇民都卖了,后者这才欣然应允。

  更有甚者,曾言之凿凿的宣称,这事千真万确!

  甚至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些细节…

  此人表示,当时自己就躲在大树解手,正好将那密谋之事听了个真切。

  只闻得那黑不溜秋的缅酋狂笑不止,似是相当兴奋。

  内统局的这波舆论攻势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致使沐军沦为笑柄。

  自古滇民多才艺,于是便有善音律之人,将这沐国公与虎谋皮之事做成了脍炙人心的山歌。

  经口口相传后名声大噪。

  而当昆明府中正在激烈抵抗缅军攻城的沐天波听闻此消息后,顿时气的暴跳如雷,血压当场飙升。

  “徐贼!”

  “本公要将你扒皮拆骨!”

  他又不傻,如何猜不出来这消息肯定是从岭南那边放过来的,只是没想到对方的手段竟如此卑鄙无耻,恶毒至极!

  沐天波脸色阴沉,一对眸子中满是愤恨的杀意,如今才明白,为何近日里自己出现在城楼上之时,那些将士的神情都有些躲闪。

  他总感觉如芒在背,仿佛受千万道目光炙烤一般。

  每次蓦而回头,便会发现些许装作若无其事的兵将。

  “报!”

  这时,一名精干打扮的斥候急声来报,原来是发现那岭南贼兵正朝昆明袭来,距此不过三两日的路程。

  沐天波闻言心中微微发凉,暗道这徐贼动作真快,此人立刻愤怒中恢复冷静,琢磨着如何应对。

  而今几场大败之下,麾下兵马死的死.降的降,昆明城的兵力严重不足,现在只有盼望那杨秀清及时来解围。

  此人手下应该还有几万残部,虽不足以与贼兵相抗,却能解燃眉之急。

第280章 立体进攻

  数日后,当北伐军的将士抵达昆明府后,正欲先将缅贼解决掉,却发现对方在城外大肆破坏一番后溜之大吉。

  莽白已经吃过一次苦头了,因此他并不想与这凶悍的岭南贼兵交战,故而见久攻不下城池,又担心遭到汉军夹击,于是便直接率部遁向西方,打算在大理抢掠一番后就打道回国。

  反正这短时间掠得了不少的财宝.人丁,虽然亦折损许多人马,但勉强能功过相抵吧,父皇也就能给自己台阶下了。

  征夷大将军罗延康现在没有条件理会这些外邦贼子,解决掉昆明城中的沐军才是当务之急,但俗话说的好:

  “今日之为,来日必加倍奉还。”

  缅贼今掠夺一两滇银.一名滇民,届时待保乡军杀入其国境之内后,定掠其百两金银.百口缅丁。

  罗延康披甲戴盔,骑在一匹神骏的印度折耳马上,从怀中掏出瞭望筒架在眼前。

  仔细一看后,他发现这昆明城果然坚固,沐家在此经营数百年,对大本营的城防自然是尤为重视,以此城之厚.墙壁之坚.火炮之密,恐寻常手段难以攻破。

  召来魏韬和邓应这两名随军参谋后,三人商议了一阵,决定采用立体进攻的手段。

  具体方案为,按惯例先在城外挖掘“之”字形堑壕,用以接近对方后由炮兵对其守军进行猛烈压制,在侦察气球这个手段的配合下,可以用“飞雷炮”对敌群比较密集的区域和炮台附近.进行较为精准的打击,不断消磨沐军的士气.意志。

  但这只是表面的攻势,炮击这种常规手段在对付这种坚城之时效果极其有限,就以此城的厚度来说,没个成千上万颗炮弹实在难以将其轰塌。

  因此,想要顺利破城最终还是得依靠爆破手段,但传统的重甲抬棺战术估计行不通,因为罗延康发现沐军早已将城下一定区域内的民宅和树木全部清除,且通过侦察气球的观察,能看见城楼上准备了许多滚石.木擂,还有数十口装满不明液体.架在火炉上炙烤的大黑锅。

  由此可见,沐天波此人绝非等闲,定是研究过保乡军攻城战术的。

  城下的民宅等遮掩物被清除后,如果重甲兵抬着棺材雷去爆破这坚实的城墙,且不说得用多大的当量,恐怕一到城墙下还没来得及掘坑,便会迎来无数铳子.落石以及热辣滚烫的“金汁”。

  这就得用人命来填了,而保乡军的每一名士兵都是极其珍贵的,是花了大把银子才练出来的,不到万不得已,罗延康绝不会让他们白白送死。

  因此,随军参谋魏韬提出了一个“地下爆破”的思路,即遣工兵在合适的地方挖掘一口竖井,待深度足够后再横向掘进,为防止塌陷.坑壁中需以木料作为制成,直到挖掘到城下之时,再运进大量火药进行爆破作业。

  如此,再坚固的城墙也会于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骤然崩塌。

  “这个法子不错。”

  罗延康微微点头,魏参谋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他最近正在苦读兵书,从历史上许多经典战役中受益匪浅,这行军打仗一事的确不是那么简单的。

  彼时,麾下只有数十顶多上百人弟兄,指挥起来自然使臂使指,军令的传播速度也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差,而随着手底下要带几千甚至上万号人之时,罗延康便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

  他自知自己只是庸才,并非足智多谋的良将,故而曾向大将军直言,唯恐贻误军国大计.欲退居幕后,将更有能力的人放上来。

  但徐晋听完后只是微微一笑,宽慰道:“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昔高祖之樊哙,不过屠狗之辈尔,却能成为良将,当朝太祖之徐达,亦为农户出身,后拜将封公.配享太庙。”

  他表示,任何人都是需要磨砺的,只要经验积累的足够多.勇武顽强不怯战,区区小兵终有一天也能成长为堂堂将军。

  对于罗延康的脾性,徐晋是比较了解的,此人谨慎有余但进取不足,这种人可能在判断力方面差一点,容易延误战机,但却办事稳重,于作战时足够冷静,不会轻易出岔子。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即便有,人家为什么要寄人篱下,不自己另起炉灶?

  而随军参谋的制度,便是用来弥补诸将领个人缺陷的。

  例如马户此人较为冲动,作战时奋勇无双,但却容易意气用事,其随军参谋孟信和朗回的脾性就较为稳重,关键时候能够劝导对方.得以互补。

首节 上一节 179/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