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确病入膏肓了,自己奉旨赴川练兵.伺机南下平贼,此事之艰.压力之大,唯有身在其位方能知晓。
没有饷.没有粮.连像样的火器都没有,这些事情自己都想办法解决了,自始至终没问朝廷要过一两银子,可即便如此,却依旧有这么多人拖后腿。
说来可笑,这些士绅和宗藩,应该是承大明恩惠最多的吧...
前几日,宫中太监带来圣旨,询问那三万精兵练的如何,何时能够南下灭贼。
崇祯皇帝表面是关心练兵之事,问询孙总督在四川有没有什么困难,实则却是催促之意,字里行间都是着急。
如今内忧外患.疆土崩裂,朱由检的疑心病本来就极重,对手握兵权的地方大员有很强的戒心,他宁愿孙传庭的兵马尽数折损,也不愿见他一个劲的积蓄实力,就是不出战。
通常而言:
当崇祯怀疑你是军阀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是。
如果让此人起疑,而你又没有翻脸的能力,那么下场肯定是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面对圣上的催促,孙传庭无奈之下只得提笔回了一封“剿防南贼疏”,其言辞恳切.字字珠玑,将获悉的岭南贼况尽数上报,并对敌我优.劣进行详细比对,以及自己目前的艰难处境和设想的战略计划。
第274章 朝野震动
而当这封用心良苦的奏疏被送到崇祯皇帝面前之时,其中的劲爆内容顿时让朱由检又惊又怒,直接在当天的早朝上大发雷霆。
在他的示意下,司礼禀笔太监王承恩将这封奏疏拿起,随后清了清喉咙对着殿内诸文武念了起来:
“兵部右侍郎兼四川总督臣孙传庭谨奏:陛下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勤勉治国.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而今,虽江山疮痍.贼虏猖獗,然四海黎庶仍心存大明.孺慕君上...”
这道奏疏的开篇主要是称赞崇祯皇帝的功德,这也是标准模板了,大概意思就是说,圣上你千万不要太过焦虑.急躁,现在咱们的大明虽然内忧外患,但大多数百姓还是心怀朝廷的,只要按部就班的把事都办好,不是没有希望反败为胜。
殿内群臣听到这里之时并无太大反应,反正这些都是些屁话,几分真.几分假自己知道就行。
紧接着,“剿防南贼疏”的正文出现,这部分内容占据的篇幅极大,孙传庭陈述了敌我双方现阶段的差距,包括为何现在不能与其交战的原因。
这些触目惊心的对比让满朝文武皆吃惊不已。
他在奏疏中提到:“南贼之铳,甚为精良,无需火绳即可发射,须臾间便百铳齐至,铅子遮天蔽日,官军常非一合之敌。贼之兵,甚为精锐,向来择优而选,况足饷.足粮更有耕田分之,赏罚严明.军纪森严.士气极盛,善野战.苦战.恶战。”
“南贼之炮,尤为犀利,做工考究.威力极大。贼攻城之时,常百炮齐发.密如雨滴,致使官军尚未与其近身交接,便已士气尽丧,况南贼善爆破,常以披甲死士为先,使巨量火药炸塌城墙,谓之炸药包...”
孙传庭表示,这岭南贼兵的战法.战术相当奇特,早期尚且采用冷热火器混合的军阵,与官军虽有不同,但差别不大,但如今却已是全员火器,其火力之烈.威力之大,寻常的军队往往还没与之交手便被瓢泼般的铳子杀的抱头鼠窜。
而且,南贼不但善于放铳,近身厮杀也相当强悍,远战以百铳齐来压制,近战则化为枪兵,可谓毫无破绽,十分难缠。
他分析道,这徐贼之所以能练出这支强铳.利炮的精兵,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乃是因为他占据两广之地,能与夷商大肆贸易,从其手里得到大量精良火器,其二乃是徐贼占据了安南,并在其境内大肆开发铁矿,铁料方面完全不缺,其三乃是徐贼从两广裹挟了数万匠人,并晓以重利,导致实力越来越强。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饷”和“粮”,孙传庭向崇祯皇帝解释道,徐贼于岭南攻下一城后,即会遣酷吏来查抄城内士绅财产,皆用以军资,手段极其强硬,还行清屯.分田之事,因此当地愚民皆感恩戴德。
早期,这徐贼就是依靠这抢士绅和分土地来收获银子与民心,这才发展如此迅速,此人直接用耕田将兵员和百姓与其捆绑,官军一至,那些愚民愚妇甚至自发充军,捐献钱.粮,可见徐贼之毒辣。
当崇祯看到这些内容后,才算是对这南贼有了初步的了解,脊背上瞬间便生起了冷汗,
以前,他认为这徐贼虽然火器犀利.战力不俗,但此人毕竟是山贼出身,能有什么见识?只要肃清内地的叛乱,朝廷遣大军认真对待,南贼定然覆灭。
可看孙传庭这意思,徐贼已在岭南彻底站稳脚跟,收获了无数愚民的爱戴,以往这些刁民服个徭役都跟死了爹妈一样,如今却愿自发充军.捐献,浑然已不知朝廷为何物。
当然了,最让崇祯皇帝火冒三丈的是接下来的内容:
“臣闻,徐贼攻占桂林之后,广西大小官绅竟合众向其献银五百万两,广州沦陷后,当地官绅亦如此,再加靖江王数百年基业,徐贼从两广盘剥之金银恐不下千万之众...”
这庞大的数字让朱由检在惊愕之余亦是怒火中烧,两广每岁才给朝廷纳多少钱.粮?一问就是哭穷,再看看人家!
不费吹灰之力就搜刮出千万两银子!
自己要是有这么多钱,也不至于连边军的饷都发不出来!
而殿中的大臣们此时亦在默默的听着这封奏疏,这越听眉头是皱的越紧,直到听到千万两银子的恐怖数目后,所有人都是口中发干.妒忌之心油然而生。
这么多银子给那徐贼拿去实在可惜,若是由户部接收,那么满朝从上到下都能吃个肚皮滚圆,连底下跑腿的杂役都能喝口肉汤!
此贼,真乃独夫也!
“贼占据思明数府后,不但随意任免官员.置朝廷法纲于不顾,而后竟擅办科举.行造币之事,南贼所造之币谓之银元,上有徐贼之像,今已于岭南各地大行其道...”
孙传庭还贴心的在装奏疏的漆匣里,附上一枚岭南银元供圣上查验。
此刻的殿中,氛围极其压抑。
朱由检嘴角一阵抽搐,捏着那枚“徐大头”,指节因为太过用力已然微微泛白,其胸膛一阵剧烈起伏,眼中射出骇人的冷意。
他恨恨的盯着银元上的那幅浮雕画像,恨不得将此獠揪出来.活活掐死。
而下方的大臣们亦是一片哗然.群情激愤!
不过他们真正在意的却是那“岭南科举”之恶行,毕竟与这私造钱币相较,这事才切身关乎于大伙的利益。
尤其是听说了那徐贼之“科举”既不考八股文.也不尊孔孟之道,而是以算术.格物.农桑等小道来选拔官吏,这简直就是儿戏!
满朝大臣哪个不是提着笔杆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合着到头来在人家岭南那可能都入不了榜?
真是岂有此理!
寒窗苦读数十载,到头来竟比不过一个稍通奇巧淫技的泥腿子,这谁受得了。
于是乎,首辅温体仁一反常态的站了出来,愤膺道:
“陛下,徐贼此獠所犯之恶.罄竹难书!”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第275章 科研司
“是啊陛下!”
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至发沉声道:“而今献贼已被招安,湖广之地暂定,或可遣熊总督南下平贼。”
年初,张献忠在南关遭遇大败,被左良玉率兵杀的落花流水,后被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熊文灿诏安,当地另一支义军首领罗汝才亦被诏安。
张至发的意思很明显,趁着湖广肃清之际,直接让熊文灿发兵与孙传庭配合,一同南下剿贼,当然熊总督总理数省事务.是根本走不开的,不过此人肯定会派左良玉出战。
“嗯...”
崇祯皇帝闻言微微点头,这个法子倒是可行性很高,熊文灿和孙传庭这二人的能力他是相信的,如果联手平贼的话,倒是相映成辉。
这时,温体仁眼珠子转了转后,补充道:
“陛下,臣认为可向福建遣旨一道,令那海防游击郑芝龙发兵自水路而攻,如此,南贼定灭!”
“善!”
朱由检对这个提议十分赞同,并奇怪的看了这个老家伙一眼,此人向来在军国大事上闭口不言,今日却一反常态.妙计频出。
实际上,温首辅之所以如此活跃,也是迫于无奈。
此前主张招安徐贼的东阁大学士黄士俊已被革职.贬为庶民,彼时诸公谁不知道圣上有意转剿为抚,就你黄大学士聪明,非要当这个出头鸟。
现在好了,出问题就老老实实背黑锅吧。
而近些日子,温体仁从宦官口中得知,圣上似乎打算招已经下野的周延儒入仕,这可是个极其不妙的信号,说明陛下对自己极为不满意。
周延儒何许人也,曾为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这温首辅乃是不折不扣的死敌,双方不知相互弹劾过多少回,幸而此人因“羲皇上人”之言遭贬,否则温体仁能不能坐上这首辅的位子还得打个问号。
因此,听说自己的头号政敌要回来了,温体仁当然甚为着急,这才于朝堂上出谋划策,以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另外,在“剿防南贼疏”结尾,孙传庭希望圣上多给自己点时间练兵,因为这徐贼与常贼不同,仓促出战的话,胜算渺茫,因此要么不动,要么就一击毙命!
崇祯皇帝被其恳切的言辞打动,便暂将心中的急躁压了下去,并向孙传庭表示,朝廷知道你的难处,朕准许你再练兵数月,届时与湖广官军一同南下平贼即可。
另外,朱由检还嘱咐道,卿在四川的征粮.征饷一事实在是闹得太大了,御史言官的弹劾累如雪花,朕知卿不易,故将此些人皆按压下去了,但希望你以后行事注意点分寸,否则朕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啊。
此次朝会之后,数道圣旨即被发往湖广.福建各地,显然,岭南贼乱已成了大明的心腹之患。
而此时的广西桂林府,大将军徐晋正在匠部召开一场特殊的会议。
这段时间,他着令成立了“科研司”,目的正是集中力量将某些能提高生产力.改变社会形态的技术.机械搞出来, 例如“硫化橡胶”.“蒸汽机”.“镗床”等科技。
这些东西但凡弄出来一样都会使保乡军的实力大大增加。
科研司成立之后,现共有成员五人,皆是两广匠人中选拔出的佼佼者,不但技艺高超,还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
这些人被称之为“大匠”,领特殊津贴.赐宅院.并受到内统局的严密保护,地位相当超然。
而大将军徐晋眼下已说到蒸汽机,故此于方才,他已将其原理向众大匠讲述了一遍,并用烧开的水壶作为示范。
“大将军适才所言令我等茅塞顿开,万万没想到,这所谓的蒸汽机竟有如此妙用...”
说话的人是科研司的大匠杭天白,此人面貌严肃.肤色黝黑,乃广东佛山的炮匠出身,专业水准极其过硬。
他表示,这蒸汽机的原理倒很容易理解,不过若想造出第一台样品,恐怕得花费巨量的人力.物力来实验。
“本将军自然知晓,此物事关重大,相应资源任由科研司调拨。”
徐晋知道这玩意不是一时半会能搞出来的,初代蒸汽机的马力很小,作用也很有限,不过只要初代机问世,接下来只需对其不断改进即可。
缸体的话可以先用铸铁试试,活塞.连杆可以手工锻打,密封的话先用铜环或浸油麻绳代替,当然这种成品的实用价值很低,只能勉强用来抽水。
若要生产出马力足够的升级版蒸汽机,便对缸体材料和零部件精加工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品质较好的钢材和膛削机床。
匠部如今是以炒钢法来炼钢,采用畜.水力相结合的方式来带动高炉鼓风机,提供热量的则是焦炭,这几种方法结合之下,再加上原材料充足,炼钢的效率大大提升,产量也在飞速上涨。
这膛床制造之事,另一名大匠柯正稍加思索后倒是给出了解决方案,此人乃木匠出身,想出的办法也很简单,即先用木料制出机床,再将其拆卸作为模型,考量出数据,然后再以铁水铸造零件,打磨完善后进行组装。
徐晋闻言很是高兴,这个方法的可行性很大,不过这镗床最难的是那个刀具,此物在后世被称之为高速钢,坚而耐磨,但以目前的工业水平却造不出来。
这时,铁匠出身的王立柱提出,可以像钻猎枪膛线一样先用最高品质的钢材来充当膛刀,虽然效率慢但好歹能凑合用不是,顶多也就是多消耗些工时.刀具。
在此期间,便可多实验一下钢材配比,给镗刀不断进行升级。
事儿办起来很难,但总算有解决方案了,徐晋便又将硫化橡胶一事给众大匠细细讲述,此物的难度倒是尚可,最大的难题在于原材料。
目前,赵氏运司已从欧洲商人那收购了许多橡胶树种子,这些东西将会种在安南.海南等地,不过橡胶树要经六七年才能割胶,在此之前只能从海外收购生胶了。
第276章 伽利略来也
橡胶树这玩意原产自南美洲,在工业上作用很大,能够轮胎.胶鞋.密封垫.管子之类的物件。
用小刀在橡胶树上喇个口子,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液,待其静置沉淀之后便成了一团富有弹性的物体,也就是生胶。
生胶对温度非常敏感,遇热发粘.遇冷发硬,欧洲目前对此物的用途主要是将其汁液涂抹在雨衣或雨伞上,用来防水。
但徐晋知道,这东西只要经过硫化反应后就能成为货真价实的橡胶,那用处可就大了。
最原始的橡胶硫化工艺发明也是机缘巧合,有人偶然发现生胶和硫磺粉混合加热后,其机械性能大增,温度敏感的缺陷也大大降低,直接从难堪一用的鸡肋变身为香饽饽。
这工艺的难点主要在于胶.磺二物的配比和温度控制,但只要大方向有了,哪怕用穷举法也能将其试验出来。
硫磺暂时是不缺的,梧州府的郁林州就有一个规模可观的矿脉,还能通过海贸从南海获得许多。
而橡胶目前便只能通过夷人那里进口,不过这时代欧洲还没有意识到此物的价值,所以其生胶的价格不算贵,甚至称得上低廉。
考虑到这几项科技的进步都是需要费大力气.大功夫,因此大将军徐晋又给科研司的大匠们分配了具体的工作,由杭白天来带领蒸汽机小组研发,柯正和王立柱负责攻克镗床.镗刀的难题,余者则研究硫化橡胶的配比问题。
但这么复杂的难题光靠这几个人肯定不够用,因此大将军徐晋对此些大匠嘱咐道,只要能让课题进度提升的,两广的工匠看上哪个随便挖,须尽快将各工作小组的框架搭建起来。
研究所需的物资.人员,科研司可以直接问匠部总工吴良屯要,若此人决定不了,便直接来将军府找自己。
另外,为了激励这几个大匠,徐晋认真的表示,只要课题能诞出喜人的成果,那么银子.宅子应有尽有,就算骑马游街.著书立传也无甚不可。
这席话将那几名出身贫苦的匠人听的激动万分,这可是名留青史.光宗耀祖的好事啊,如今机会来了,自己可一定得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