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396节

  那他们就更应该来一下狠的,让江东人知道,他们并不只以仁义为主。

  敢造反,那对不起,一样诛灭三族,挫骨扬灰!

  这确实有违他一直奉行的仁政,但相比得到一个满是隐患的江东。

  他更倾向于将一切隐患毁灭于萌芽阶段。

  听着他的解释,刘备一阵沉默不语,诸葛亮则是意会过来,点了点头道:

  “明公,先生此言有理,乱世之中,当用重典。”

  “孙策顽抗至今,若不杀之,难以对我军战死士卒交代。”

  眼见诸葛亮也加入劝解行列,刘备便不再犹豫:

  “罢了,既是二位如此劝解,那我军便如此行事!”

  “只愿孙郎能以士卒为念,不再多造杀孽。”

  当下,他又直接下令移营,带着麾下大军,朝着毗陵行来,分四寨将毗陵包围其中。

  同一时间,毗陵城内,孙策像是做了一个梦。

  在梦中,没有什么刘备,也没有什么秦瑱。

  他参与讨伐了袁术,得到了江东全境,带领着麾下精锐,杀奔荆州,斩杀黄祖,报了父仇。

  在他麾下,一众文武齐心协力,共同辅佐他建立一番大业。

  登基当日,看着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他露出了会心一笑。

  可突然之间,只见天地变色,刘备悍然出现。

  协同秦瑱用一场大水淹没了他刚刚建立的王朝。

  看着此状,他竭力反抗,指天怒骂,却只能看着一个个熟悉身影没入水中。

  陈武、宋谦、凌操、董袭、黄盖、韩当、邓当、徐逸、吕范、吕蒙.

  直到程普也被淹没,他再也忍不住愤怒,猛地大喊道:

  “刘备老儿,休要杀我战将,可敢与我一战!”

  大喊声中,他睁开了眼来,仿佛什么也没发生一般,睁眼便是空荡荡的房间。

  孙策想要动作,可身上却有剧痛传来,不由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朝着自己身上一看,只见自己浑身都是绷带。

  还没等他动作,屋外一个亲卫看到他的异状,顿时惊喜道:

  “主公醒了?主公醒了!大都督,主公醒了。”

  “此地是何处,速去与我取碗水来解渴!”

  孙策看着亲卫模样,便觉口中干渴,急忙要水。

  可他话音未落,便见亲卫一边喊着,一边朝外行去。

  不一会儿时间,就听走廊脚步声音响起,随之一身戎装的周瑜行入了房间。

  见他苏醒,即快步上前蹲在了榻边挤出一抹微笑道:

  “兄长醒的早了,小弟还以为兄长尚需睡上几日!”

  看着周瑜脸上的疲惫之态,孙策强自撑起了身子:

  “公瑾速去与我倒碗水来,此地到底何处,我睡了多久?”

  周瑜听他要水,便回身抱起床头水瓮取水,听他问起,便叹息道:

  “兄长莫非尽皆忘了?此地乃是毗陵!”

  “昨日兄长撤退之时中了敌军埋伏,幸得亲卫护佑,方才入城。”

  “因是兄长战至力竭,一入城内,便休息至今。”

  “虽然口渴,但兄长失血过多,不得饮水。”

  “只可小口润唇,待得气血回复,方可直饮。”

  说到此处,他便将水碗端着,一路送到了孙策面前。

  孙策接过了水碗,顿时回忆起来,确实如此,昨日程普护佑他杀出。

  他因受伤多处,力竭倒落马,被亲卫抬回府内。

  想到此处,他只觉脑内一道电光闪过,猛地一把抓住了周瑜的手道:

  “贤弟,程公现在何处,子明现在何处,公奕、国仪他们又在何处?”

  可随着他一问话,便见周瑜神色变得有些黯淡。

  他好似想要挤出笑容,又有些掩盖不住悲伤,最终只得闭上了眼。

  这等举动虽然没说一句话,但却表达了很多。

  孙策见状,便是身子一颤,低头看了看手上碗。

  水中好像映照着他狼狈的面容,又好像空若无物一般。

  下意识的,他咽了口口水,失神的端起碗来饮下了一口。

  可突然之间,他却觉得喉咙一腥,一时忍耐不住,噗的一声便呕出了一口鲜血。

  周瑜见之,急忙接过水碗,抚着孙策的脊背着急道:

  “兄长昨日方才受伤,岂可这般动气!”

  但他这声一出,便见孙策哇的一声哭嚎出声道:

  “程公,子明、公奕,是我害了诸位!”

  “若非我执意出兵,诸位何至于此,属实痛煞我也!”

  如此哭泣之中,周瑜看着,一阵不忍,想要劝解几句。

  可话临到嘴,却什么也说不出口来,沉默了许久,他方才低声道:

  “兄长,不若我等就此投降刘备吧!”

第296章 双英对泣,孙策之死

  看着眼前伤感的孙策,周瑜最终还是将自己想法说了出来。

  投降吧,趁着现在他们还有投降的机会,趁着刘备的兵马还没有攻城。

  从始至终,周瑜都没想过要背叛孙策,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想法。

  诚然,现在城内还有几千兵马,甚至吴县还有上万大军!

  如果孙策真的一心坚守,他们完全可以退到吴县固守,凭他和孙策的能力,坚守数月不成问题。

  甚至可以复制昔日陆康防守庐江那般,将一城的人饿死大半。

  直到吴县完完整整变成一座死城,再交到刘备的手上。

  这样当然可以,直到最后,他也能保证自己对孙策绝对忠诚。

  可随着身边一个个鲜活的身影逝去,周瑜感觉很痛苦!

  他发现不知不觉间,他以往所为之奋斗的目标,变得毫无意义。

  或者说,从刘备败了孙策那一刻开始,他们的奋战就没了意义,继续坚守到底是在为什么。

  为了孙策一个人的雄图霸业么?想来程普等人也是这么想的。

  可结局却是这些人都先一步死在了与刘备的战争之中。

  现在刘备已经占尽了全面优势,他们即便守住了在吴县,也没有翻盘的机会。

  同样,秦瑱和刘晔等谋士之所以要早早的堵住会稽,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南下。

  他们在坐拥数万大军之时,都没有逃出生天。

  仅仅只剩几座孤城,真的能脱出刘备之手?

  所以,饶是周瑜心性坚韧,也不禁升起了投降的念头。

  虽然很多人都已经战死,但现在投降或许还来得及。

  不求封侯拜相,他和孙策带着家小返回田间做一辈子好兄弟就行了。

  这难道不比现在拼杀还要顽抗,来的轻松得多?

  抱着这等想法,他抬起头来看向了孙策,红着眼睛恳求道:

  “兄长,恕小弟直言,现在投降,时犹未晚。”

  “便不为麾下将士计,也当为你我家小计,降了罢!”

  他已然受够了如此奋战,只想归隐田居,不问事世。

  而他一番话说出,孙策也止住了哭泣,虎目通红的看着他道:

  “公瑾是言我等便置程公等仇不报,现在带兵降于刘备老儿?”

  “若是程公等见我等如此,该如何作想?”

  “贤弟可还记得陈子烈、董元代、宋伯礼、凌尚节、黄公覆等人,我等若降,彼等仇怨谁与报之?”

  “待我等百年之后,彼等问起,我等如何答应?”

  “贤弟真当为兄想要看彼等一个个为我赴死?”

  “为兄每每念其尔等,便恨不得为之替死,然则未兄未死,彼等便先我而去。”

  “贤弟真当为兄是那等自私自利之人?”

  “只是如今我军与刘备已是仇深似海,若不报之,为兄断不敢降。”

  话语之间,他的眼眶中自是蓄满了泪水。

  实际上这场战能不能打胜,他自己能不知道?

  可问题是现在的他已经被架在了火上,根本下不来。

  远在寿春之战开始时,他就注定要击败刘备,给陈武等人报仇。

  如此直到渡江战争打响,血仇又添一笔。

  后来繁昌战场,黄盖、韩当相继战死,这仇怨已然通天。

  再到徐逸、吕范二人双双战死,孙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但他却不能放弃。

  只要有一丝希望,他都想要手刃刘备,给这些战死的弟兄报仇。

  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死的人越多,他越想报仇,越想报仇就越需要抵抗,死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他恨不得自己死在了昨天夜里,那样的话,至少他可以无愧于心的倒下。

  麾下也不须再受他裹挟,从容献降,保全性命。

首节 上一节 396/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