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332节

  “既是如此,且随我来,同劝孙辅将军突围!”

  言罢,他就与吕蒙汇集一处,又朝西寨行来,进入寨内,言说诸事,便劝孙辅撤军。

  孙辅听得二人之言,一时犹豫不诀,看着天上雨势渐大,不由道:

  “今夜雨越下越大,我等离去,又无兵力之中,如何突围?”

  “不若待得雨停之后,再行撤军如何?”

  他虽然也是孙家人,但比起兄长孙贲与孙河却是远远不足。

  此时虽然二人说的真切,可他却不敢定下这个决断。

  而黄盖见之,顿时一阵恼怒,指着东边便大喝道:

  “眼下刘备军已破东寨,便即下雨,还在四处调兵。”

  “将军岂可犹豫不诀,作视我等困死于此?”

  “若是将军实在不走,休怪在下便置将军于此。”

  孙辅本是小辈,见他恼怒,不敢驳斥,只得低头道:

  “也罢,便依将军之言就是,但不知从何处突围?”

  这个问题一时又问到了黄盖,他不由朝着吕蒙看去,吕蒙闻之,便忙道:

  “南边东边都被刘备所据,自当往北边突围!”

  他一说罢,黄盖便即点头,孙辅也没意见,三人便弃了营寨朝着北边一路前行。

  约莫行了半个时辰,忽听后面喊杀声响起。

  众人大惊,急忙催促兵马加速前行,雨中山道湿滑,阴风阵阵。

  士兵见之,纷纷溃散而逃,近五千人马不断减少,大量士兵开始朝着山上逃去多雨。

  见得此状,吕蒙心道不好,连忙对二人道:

  “如此下去,我军兵马必乱,当速速收拢!”

  “二位将军且在此处领军,末将前往后路拦截逃兵!”

  言罢,他就策马朝着后方行去,孙辅见之,不由眼睛一眯道:

  “眼下敌军就在后方追击,他自去后路,莫非有意投了敌军不成?”

  黄盖一听,顿时瞪眼看向了孙辅,一脸惊异之色。

  他是怎么也想不到孙辅竟然会说出这等话来!

  要知道吕蒙的姐夫邓当生死未卜,其人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主动去给他们拦截逃兵。

  孙辅作为孙家人不千恩万谢,竟然还要怀疑吕蒙的忠诚度?

  “将军岂可如此言说,莫不知子明忠心耿耿?”

  “如此话语,若叫子明听了,该如何寒心啊!”

  但孙辅闻之,却是一脸坚持己见的模样道:

  “正是人心难测,东寨虽然失陷,我等却不知详尽,全凭此人诉说。”

  “谁又知晓是否敌军真有后路兵马?”

  “吾与将军相识日久,自可推心置腹,此人却是外人!”

  “将军且在此处继续领兵,吾去看他如何施为!”

  说罢他也朝着后方连行而去,独留黄盖领着兵马,心中一阵悲凉。

  曾几何时,孙策起兵,他们麾下万众一心,从未有过这等事情。

  而今方才兵败,不去思考如何逃出,却防备起了自己将领!

  想到此地,他又想起了已经战死的韩当,不由老泪纵横,念道:

  “贤弟却是先去,只留为兄在此,却当如何应之?”

  别看韩当、黄盖、程普、朱治皆是孙坚麾下老将。

  可程普这人年纪最长,与他们关系虽好,但不亲近。

  朱治则是纯粹的清廉勤勉,不似北人,并不与他们深交。

  只有他和韩当,虽是一南一北,却是相交莫逆。

  听着韩当的死讯,黄盖心中悲痛,又不能像吕蒙那般痛哭流涕,唯有暗自伤感。

  此时见得孙辅猜忌,一时悲从心来,便难止住。

  正伤感之时,便听后方突然一阵喧闹,急忙问话,便见一斥候狂奔而来道:

  “报,将军,已经追至我军后方,仅有不到二里地!”

  黄盖闻言,一时抹了一把老泪,便回身高呼道:

  “全军加速行进,眼下敌军将至,不逃皆死于此!”

  此声一出,其麾下兵马纷纷玩命奔逃,直至谷口,好不容易见得开阔之地,忽听一声大喝道:

  “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一战!”

  闻声朝着远方看去,便见两个大将立在道口,身后数千兵马列阵以待。

  见得此状,黄盖心中就凉了半截,扬天长啸道:

  “悲呼,真天欲亡我军也!”

  一声大喝之中,他便嚎叫一声,朝着张飞等人杀了过来。

  而在其身后士兵眼见前方还有兵马,皆是恐惧不已,纷纷停下脚步。

  一时前边停下,后边还在往前,两方相撞,踩踏而死者百余。

  孙辅和吕蒙在后,急忙稳住后方形势。

  却听后方马蹄声疾驰,眼见便要杀上前来。

  见得此状,孙辅顿时面无血色,喃喃道:

  “今左右无路,前后皆有兵马,如之奈何?”

  他正说着,却见吕蒙立在道旁,高呼道:

  “麾下儿郎,休要在此停滞,随我上山!”

  一声令下,数千兵马都朝着山道上狂奔而去。

  孙辅见之,一咬牙便策马也朝山上行去。

  如此片刻之后,忽听身后喊杀声起,就见刘备已经赶至,沿着山道一路围剿。

  一时兵马四散,乱成了一团,毫无阵型可言。

  孙辅沿路上山,却因山道湿滑,猛地马失前蹄,跌落马来,直接磕到膝盖,再起不能。

  眼见刘备追兵将至,便即大呼道:

  “孙辅在此,何人救我一救?”

  可他一声声喊出,却见到处都是逃兵,无人助力。

  看着刘备军兵马兵马越来越近,一时暗道吾命休矣。

  就在这时,却见一人停在他身边,一把便将他拉起,扛在了背上,一路朝着山上跑去。

  孙辅刚想道谢,却见此人正是方才他质疑的吕蒙。

  看着吕蒙如此,他想要道谢,却是怎么也说不出来。

  二人正逃着,忽听山下一阵悲呼,便听一声大喊道:

  “敌将黄盖已死,投降不杀!”

  听着此声,孙辅一时心中大恸,哭嚎出声。

  唯有吕蒙像是没听到一般,快步朝着山上狂奔而去。

第248章 何喜何伤,言者无心

  在一场秋雨之中,繁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

  此战,刘备投入了将近四万的总兵力,相继攻破了孙策军两处大寨。

  杀伤孙策兵马共计四千余人,俘虏六千余人。

  除了孙策带走的五千人,还有各处溃逃兵马之外,几乎全歼了孙策的主力兵马。

  而代价自也不小,前后猛攻加上追击,足足死伤超过三千人。

  但这个代价,毫无疑问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随着繁昌陷落,江东三郡的门户便彻底打开。

  从此地往东,便是数百里坦途,不仅丹阳郡,连吴郡、会稽两郡皆在刘备军兵锋之下。

  一举踏入了江东平原,使孙策先期御敌于外的战略布局完全打破。

  故而饶是这一次死伤了不少士兵,也在刘备接受范围之内。

  当然,不管内心多高兴,刘备也不会有丝毫表露。

  在秦瑱和刘晔的随同之下,他步入了孙策军大营,沿路行来,见有受伤的士兵,便都上前安抚。

  一路行来,至于主帐之内,听得众人将伤员数字汇报,刘备便道:

  “凡是我军伤者,皆好生诊治,死者皆问清姓名,待来日回军之后,再行抚慰!”

  打仗之所以花钱,大头不仅在装备上,士卒的犒赏与安抚也是一笔开支。

  本来在这个时代,大多诸侯都是草台班子,战胜可以犒劳,但战败未必能抚慰。

  可刘备麾下不同,在秦瑱的建议下,他们重新制定了慰劳士卒的制度。

  由于现在人口离散,大量田亩荒芜,秦瑱便向刘备建言,以耕战与屯田相结合。

  简单来说,便是依照士兵的家世不同,采取不同策略。

  如果是流民子弟或者屯田的农户,一旦战死,便能立即获取所分田亩的耕种权。

  这种耕种权有一纸契书,不能转卖,也不能转让,相当土地官有。

  在此基础上,屯田政策也有相应优惠,减少上交粮食。

  而如果是家中有田的农户子弟,战死之后,将会由官府补贴耕牛、布匹、粮食等物资,同时减免税赋。

  这两种制度同时实施,就避免了一次性的大规模钱财支出。

  以实物与税赋相结合的政策,也让士兵家属得到了真正实利。

首节 上一节 332/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