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321节

  “待回军襄阳之后,吾自向使君解释,不知府君意下如何?”

  严格的来说,黄射的辈分比蔡瑁和秦瑱都低上一辈,但年龄上却只比蔡瑁略小。

  见蔡瑁如此急切的找自己商量,便知荆州军情甚急。

  想了一会儿,他思虑反正都是蔡瑁去解释,对他黄氏没多大影响,便直接点头道:

  “便依军师之意,既是州中军情紧急,吾亦当去,不当在此耽搁!”

  两人如此商议了一番,便找来了秦瑱,直接表示同意将这些船只和战俘留下。

  秦瑱见二人这么爽快,顿时也是一阵奇异,不由问起缘故。

  在知道是曹操出兵南阳之后,他便是摇头一笑道:

  “如此说来,倒是曹孟德帮了我军不成!”

  “也罢,本欲再留二位几日,既是荆州军情紧急,二位便即撤军就是!”

  “至于这批战船之偿,待此战结束之后,我军再行交割,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蔡瑁听着这话,自不担忧秦瑱会毁约,索性一拱手便带着黄射领军朝荆州方向退去。

  至此,长江争夺战告一段落,在得到了千余艘战船和两千俘虏之后,刘备军的水军再度壮大,彻底控住了长江制水权。

  对于这件事,最高兴的就属甘宁和鲁肃二人了。

  毕竟,水军没船就没有战斗力,凭他们麾下这一万水军,增加一千只战船,战力起码要膨胀几倍!

  这一下就让他们麾下兵马实力膨胀到足纵以横江上,由不得二人不开心。

  只不过甘宁这边还需要刘备那边认可,故而比之鲁肃的欣喜,他就多了几分忐忑。

  而在他们这边等待刘备之际,孙策在南边也正在调兵遣将。

  事情如此,还得从诸葛亮的渡江之计说起。

  因是当日赵云、徐盛等人要南下,诸葛亮便说动了庐江、九江两地分别动作。

  孙策由此分兵一万,五千增兵芜湖,五千增兵春谷。

  又因周瑜请调一万兵马西进驻守彭蠡湖,孙策便令孙贲领兵前往增援。

  结果兵马一出,孙贲才至泾县,他就收到了周瑜传来的消息。

  言说庐江设置烽火台,荆州军已然进军下稚,两军对峙之势已成。

  面对此信,孙策自是惊讶不已,要知道周瑜可不是那种听风就是雨的角色。

  现在连周瑜都来信诉说西边的困境,便知道他们水军正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随后他就急忙招来了张纮和陈端参谋诸事,想看看现在还能如何挽救局面。

  对于这个问题,张纮给孙策建议是撤回孙贲的兵马,静观其变!

  因为他们已经依照周瑜的计策放开了春谷防御,鲁肃已经得到了自由。

  这种时候,如果周瑜的计策能成,那不需要这一支兵马,周瑜也能战胜。

  如果周瑜的计策不成,泾县以西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刘备只需要在沿途放上一支兵马,就能截断孙贲的归路。

  所以将兵力收回来,防御泾县,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孙策听了之后,便忙令孙贲止行,原地驻守泾县,不再增兵彭泽。

  事实证明,张纮的这个建议无比正确!

  因为就在孙策传令数日之后,他们就收到了消息,刘备军已经自枞阳南下,渡过长江,来到丹阳境内。

  而还不等孙策欣喜,噩耗便即相继传来。

  周瑜兵败枞阳;大将董袭陈宝战死;江东水军几近全军覆没!

  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孙策的天就塌了半边。

  他站起身来,两眼直勾勾的盯着传信的哨骑,第一反应就是这个骑士在骗人。

  他的兄弟周瑜用兵之能天下少有,根本不至于大败如此。

  质疑的同时又是暴怒,几乎将报信的哨骑直接推下去斩首示众。

  亏得张纮、陈端二人苦劝,方才止住孙策杀人的冲动。

  可止住同时,一连串的问题便相继出现,周瑜兵败,之后去了什么地方。

  现在随着他们水军全军覆没,接下来该怎么防御!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张纮和陈端给孙策规划出了一个防守战略。

  总的来说,就是沿江驻守,防止刘备从江东登陆。

  首先,春谷、芜湖的驻军保持不动,孙贲继续镇守泾县。

  其次,为了防止刘备军从丹阳西边无人之地登陆进军,孙策带兵一万前往春谷以西的繁昌驻守。

  再次,传令东边的朱治、吕范等人,严密防守石城、秣陵等地。

  最后,在丹徒拦截江口,阻止刘备的水军东进。

  如此四个规划,直接就将长江沿岸打造成了铁壁,刘备要想登陆也需要费一番力气。

  布置完这一切之后,孙策便命令麾下探寻周瑜的踪迹。

  探寻数日方才收到周瑜的消息,原来在兵败之后,为了防止敌军继续追击,周瑜便拐入了内陆河中,停在了芜湖城外。

  收到这个消息,孙策便令孙辅暂时守在宛陵,孤身朝着芜湖方向行去。

第239章 瑜策之交,周瑜再谋

  却说孙策在知道周瑜去向之后,便舍弃了兵马,带着数十护卫朝着芜湖县方向行来。

  东汉时期的芜湖,与后世地理位置大体差不多,但并未处在江边,而是偏向内陆。

  孙策一至此处,便见河边停靠着大小船只数十艘,其中还包含着周瑜几年前助力他南下的楼船。

  这艘楼船,也是周瑜的最爱,历来喜欢游船于江上抚琴。

  见得这艘船停靠于此,孙策顿时便红了眼眶。

  不是伤感他麾下水军尽灭,而是伤感他兄弟周瑜兵败至于此处,只余这点兵马,该是怎样一个感受?

  若非投入他麾下,凭周瑜的能力,岂会凄惨至此?

  故而在看到船只的一瞬间,他便令人通报诸将前来。

  自从那日兵败之后,韩当、邓当、吕蒙等将便与周瑜同在此处,此时听得孙策前来,皆是大惊不已,急忙出外迎接。

  可当他们看到孙策的一瞬间,就见其一脸急切的上前道:

  “诸位将军,公瑾现在何处?”

  看着孙策的一张脸,众将便是羞愧不已。

  可见他如此关心周瑜之状,韩当便拱手沉声道:

  “主公,都督现在正在府内休息!”

  “那日兵败之后,都督便即晕厥,醒来之后,大呼愧对主公,吐血半升之多。”

  “我等心知都督如此,难以再行,故留于此地休整。”

  而孙策一听周瑜吐血,便是两眼直瞪,急切道:

  “公瑾现在何处,速速带我前去!”

  众人闻之,又带着孙策一路行入了城内,直到县府,便见县令正垂手而立等待。

  不过孙策看也没看,便直接行入府中。

  可刚一至此,便见周瑜只着单衣,披着衣服,正面色苍白的看着案桌上的地图。

  一边看着,一边止不住的咳嗽。

  见其脸上苍白,再无去年那般意气风发,孙策便觉鼻头一酸,嗓子堵着。

  足足哑口了许久,方才沙哑的喊出了一声公瑾。

  周瑜许是看的入神,竟然未曾听到这声,还在埋头看图,不时提笔标注。

  孙策见之,眼眶即刻湿润,迈步朝着堂内行来,直接跪坐到了周瑜面前道:

  “公瑾啊,即已如此,何必再劳公事?”

  在他呼唤之中,周瑜愣愣的抬起了头来,眼神一阵恍惚道:

  “伯符兄?咳咳咳怎的兄也至于此地矣?”

  恍惚之间,他眼中已无往日灵性,满是对现实和梦境的迷茫。

  孙策看他这个模样,便一把抓住他的手关切道:

  “吾闻贤弟急血攻心,以至呕血卧榻,不知可有此事?”

  如此说着,他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直接回头怒喝众人道:

  “即知公瑾病体如此,何以还要让公瑾操劳诸事?”

  “尔等如此,莫非是想要累死公瑾不成?”

  众将被他喝着,纷纷低下头去,唯有韩当低头道:

  “主公,并非我等未曾阻拦,实事公瑾强要如此,我等实属无奈啊!”

  “幸得主公亲自前来,不然公瑾还不欲让我等告知主公!”

  原来在当日兵败之时,周瑜看着自己麾下兵马遭到前后夹击,心中又是焦急又是担忧。

  万千思绪之下,几乎晕厥当场,幸得众人誓死拼杀,方才护得周瑜杀出。

  周瑜看着后方兵马尽灭,绝望非常,竟直接晕厥了过去。

  直到醒来之后,见得身边残部,悲愤呕血。

  众人强自将他抬入府内,方才稳下心神。

  而一觉起来之后,周瑜便让众人将地图拿与他看。

  众人不予,周瑜便以都督身份威压,众人无奈,只得听之任之。

  此时见孙策怪罪,他便将情况完全告知。

  孙策见得周瑜本就伤感,一听这话,便回头对周瑜泣声道:

  “此乃为兄对不住贤弟,哪有贤弟负我之理?”

  “速速起来,切莫再看,且去榻上休息!”

  说着,他就抓住了周瑜手腕,将其强拉起身。

  周瑜见此情景,本来还有些不愿,可架不住孙策力大,便被强拉起身,他一边走着,一边露着微笑道:

首节 上一节 321/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