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230节

  “要怪也当怪我,却与将军无关!”

  “反倒是因吾一念之差,倒害将军失一兄弟,吾心甚愧啊!”

  梅乾见秦瑱开始揽罪,自是急忙泣声道:

  “军师自也无过,要怪皆是我这兄弟,尽如此干出这等事,合该受此惩戒!”

  “军师若要揽过,末将当无地自容矣!”

  他一开头,众人便纷纷道:

  “是啊,秦君又有何过?”

  “皆是梅成恃功自傲,与秦君无关!”

  “秦君护人家小,实属仁义之举!”

  他们如此说着,又将秦瑱的罪责摘得干干净净。

  这亦是秦瑱所愿,于是又与众人说了几句,最终给这件事定了性。

  第一,这件事是纯属误会,过错大多在梅成和寇才身上。

  第二,梅成是有功之臣,虽有过错,却应该厚葬。

  第三,梅乾此举无过,还算一心为公,应该奖赏。

  如此安排一番之后,他便将这件事给轻轻揭了过去。

  由此,这充实的一夜便彻底翻篇,梅成也成了刘备军征战史上的烈士之一。

  相比原本历程之中反叛被杀的下场,却也落了个正名。至于后世会如何遐想,那就不是秦瑱能管的了。

  时间来到第二天,他将庐江诸事写成了书面汇报,令信使北上交给刘备,同时又令梅乾给梅成好好操办丧事,风光大葬。

  及至中午,又收到了赵云和鲁肃相继传来的捷报。

  言说刘勋的兵马已经完全击溃,刘勋本人不知所踪。

  对此秦瑱自然大喜,这一战鲁肃、赵云、秦翊三方面合力,几乎让刘勋全军覆没。

  其中斩首超过四千人,俘虏陆军加上水军,超过一万五千人。

  仅有千余人溃逃,不知所踪!

  他们这边损失同样不小,秦翊和陈章损失最大,两方损失将近两千人。

  赵云和鲁肃等部损失加起来也在千人上下。

  如此损失和俘虏一统计下来,秦瑱突然发现,他们这一次南下庐江,除去陈策所部,光是俘虏就超过两万人。

  只要将这些俘虏给整训完毕,他们的总兵力就能突破十万大关!

  如果加上陈策麾下部众,那更是有十几万之多。

  不说十几万,便是十万大军,不管放在什么地方,那都是一方大势力了。

  而现在距离刘备蜗居于沛县,仅仅过去了一年时间。

  对此成果,秦瑱自是颇为满意,直接给赵云等人发去了嘉奖书信。

  同时他又让周条等人前去劝降居巢、舒县、临湖、龙舒等地。

  等这些县城一投降,他这一次夺取庐江之战也就算彻底打完了。

  但还有一点,秦瑱任旧疑惑。

  刘勋这货,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在原本历程之中,刘勋被偷家之后,就去了彭泽,联络刘表共击孙策。

  由此导致刘表水军被孙策反杀,使得孙策彻底成为东南一霸。

  后来刘勋兵败,任旧没死,而是一路北上投了老曹。

  直到曹操称公之后,被人弹劾,方才免官被杀。

  这种结局算不上善终,也堪称长命。

  而现在刘勋兵败之后,却像是消失了一般,着实不太对劲!

  莫非是南下投了孙策不成?

  他正思考之间,有一个人的到来,给他送来了答案。

  这个人,便是太史享。

  对于太史享其人,秦瑱了解不多。

  只知道太史慈于于建安十一年逝世之后,其子太史享继续辅佐孙权。

  历官尚书、吴郡太守,直至越骑校尉。

  履历算不上光鲜,却也算得上是有点本事的。

  毕竟江东就那么几块地方,太史慈虽然资历很老,可背景却不深厚。

  在太史慈死后,太史享还能被委任吴郡太守这种实权官职,便知其人有一定本事,且深受孙权信任。

  故而一听到太史慈让太史享来见,他便亲自召见了这个小伙子。

  而太史享自当日主动请求北上之后,就直接渡过江岸。

  可渡江之后,他才想起一件事,他不知道秦瑱在什么地方!

  于是他又多方打听,直到皖县城前,才知道皖县已被秦瑱攻破。

  然后他便来到府前报上姓名求见秦瑱。

  本来对于要见秦瑱这个天下知名的军师,他还是有些忐忑的。

  可真正见到秦瑱之时,才发现这个军师远比他想象的和蔼。

  刚一见面,秦瑱便是一阵嘘寒问暖,又问他吃饭没有。

  在知道他还没吃饭之后,又亲自叫人去做了一些饭食送来。

  太史享对此,自是受宠若惊,忙道:

  “军师无须如此,小子此来却有公事!”

  言罢就从身后取出了一个四方盒子。

  他一开口,秦瑱看着他手上的匣子便笑道:

  “莫非是与我送了刘勋之物前来?”

  其实看到太史享之时,他就猜到刘勋多半是被太史慈给宰了!

  这个匣子里面,大概就是刘勋的头颅。

  可这对他来说算不上什么好消息。

  因为刘勋善于养士,在庐江颇得人心,不像纪灵那般可以说杀就能杀。

  现在皖县初定,刘勋没消息还好,若是刘勋旧部知道刘勋被宰了,还被砍了头颅送来,那鬼知道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

  因而不仅刘勋的头颅不能见人,甚至刘勋已死的消息都不能传出去。

  所以即便判断这里面就是刘勋的头颅,秦瑱也只是笑称刘勋之物。

  说着他又对太史享一脸和善道:

  “子义能得此物,也是缘法,自是大功一件,然则现在庐江方定,此物不当见人。”

  “须得来日见了明公,方可商议如何处置!”

  太史享听得此言,自是一脸奇异模样,心想我还没说啥东西,这军师便知道了?

  他自少年心性,生怕秦瑱误会,不由奇道:

  “小子匣中之物军师还未见之,何以能知是何物?”

  秦瑱见之,微微一笑,朝着自己脑袋一指道:

  “吾让子义固守春谷,乃断刘勋之归路,如今子义送来之物,除了此物,还能是何物?”

  如此一指之后,他又笑问道:

  “说来吾还不知,汝可曾表字?”

  虽说汉朝表字一般在二十及冠之时,可到了东汉,十四五岁表字的却也不少。

  他这一番表现,自然让太史享啧啧称奇,心想这军师果非常人。

  言行举止之间颇有威严,却又有些风趣,见其问表字,便急忙道:

  “小子月前方才表字元复!”

  秦瑱见状,不由笑道:

  “却是好字,元者初也,复者回也,《尚书》有云:‘克享天心,受天明命’”

  “可知汝父愿汝持初心,广受业之意也!”

  太史享听着,自是暗道这个先生博学,他刚想说话,便见秦瑱笑容一敛道:

  “正是元复来了,不妨与我说说江东的消息如何?”

  太史享见此,不由一异道:

  “但不知军师要问在下江东何事?”

  “主要是孙策动向!”

  秦瑱对太史享认真道:

  “这段时间,因是眼下混乱,孙策封锁极紧,我军来不及派细作南下,导致很多消息阻塞!”

  “子义既然在丹阳,必知孙策动向,且与我一一道来!”

  也是刘备麾下没有情报机构,他对江东的情况不甚了解。

  如今好不容易逮到一个南方来的,自然要好好问问江东的情报!

  太史享听得这话,当即便将自己知道事情一一说出。

  而他这么一说,却让秦瑱吓了一跳!

第171章 情报之差,黄雀在后

  对于秦瑱来说,庐江之战,孙策是个外人。

  因为孙策和刘勋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势力,互相之间没有太大影响。

  他们设计,不需要考虑孙策的影响。

  但某种意义上来说,孙策又是关联者。

  因为庐江比邻江东,南接丹阳,地理位置极重。

  孙策一旦知道此事,就不会没有反应。

首节 上一节 230/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