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得子扬提醒,我军现在自可提前布置,”
“既是子扬还未返程,那不妨以购买粮草购买军械之由,将子扬留在陈国境内策应。”
“同时,应当立即增派袁术军中细作,尤其增加宋国一地细作,细细探查袁术军动向,以保证我军及时收到袁术动向。”
“至于增兵之事,可令陈到率兵一万,以防备袁术之名,北上屯驻郸县,调归元直统领!”
“另外,传信关将军,分兵固始,一旦袁术有异动,便可进军威逼袁术侧翼。”
“如此,有子扬在,即便袁术突然袭击,我军也能提前收到消息。”
说到此处,他想了一会儿又道:
“不过为求妥当,我当亲自修书一封,交予子扬与元直,告诫尔等相关细节!”
现在他们的问题主要是怕袁术动起手来反应不及时。
但如果将刘晔留在陈国的话,那就能解决大半问题!
从能力上来说,刘晔绝对是没问题的,再加上一个徐庶,基本上就能防备一般的突发事件。
只要等他们腾出手来,那即便刘宠被刺身亡,问题也不大。
左右不过是回军对阵老曹,到了那个时候,谁怕谁还不一定呢。
只不过这样一来,刘晔这个战略大才,可就要继续闲置一段时间了!
虽有些可惜,但如果能谋取陈国,那一切便都是值得的。
而他这么一说罢,刘备自是放下心来,笑道:
“若有军师布局,那备自无忧也!”
“只不过此番吾观子扬信中言说曹操欲表孙策为扬州牧,不知到底何意?”
秦瑱闻之,想也不想便道:
“此乃二虎竞食之计,曹操此举,必是想用孙策牵制我军!”
“他如此行动,恐怕下一步是欲对张绣或者雍凉动兵!”
“这对我军并非坏事,当趁曹操无力东征之时,先行南下江东!”
“不过要取江东,还需先行夺取庐江!”
刘备一听这话,便即眯眼一笑:
“若依军师此言,莫非我军是当出兵庐江了?”
“这是自然!现在出兵时机已至!”
秦瑱正起身来,一脸正色道:
“夺取庐江之事,宜早不宜晚,现在即将开春,又有太史慈陈兵宛陵!”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皆有,此时出兵正是其时!”
“若能在三月之前夺取庐江,则我军或许可以在今秋之前夺取江东。”
“如此等得秋粮一至,来年便是我军大展拳脚之时。”
见秦瑱肯定了夺取庐江之策,刘备自是精神一震,问道:
“但不知军师可有夺取庐江之策?”
秦瑱闻之,自是点头道:
“若说夺取庐江之策,实则之前吾与子敬已经商定,无非便是引蛇出洞!”
“只是当虑蛇畏我军之势,不肯出兵!”
“故依在下之间,我军不妨先行出兵,讨伐陈策等贼,叫那刘勋不知我军真意。”
“如此,再行引蛇出洞,当可成事!”
陈策其人,乃是庐江西北方向盘踞的大贼,坐拥数万之众,盘踞于霍山以西。
在原本历程中,是在袁术死后,刘晔献计被曹操所败。
而现在这个时间线,陈策依旧盘踞于庐江境内。
正可以借其用一招声东击西,放松刘勋的戒备。
刘备听着这个办法,自是连连点头,但随之又忧虑道:
“不过我军现在可动之兵不到三万,不知军师欲出兵多少?”
秦瑱考虑片刻之后,便即道:
“无须太多兵马,且此番主公不当随军。”
“可令赵云、桥蕤率部两万与我前去即可。”
“如此至多一月,便可夺取庐江全境!”
刘备闻言,自无异议,当下又令人将赵云、桥蕤等人唤来,准备出兵事宜。
第153章 出兵庐江,桥蕤提亲
公元198年,也即建安三年二月初时,在沉寂数月之后,刘备军再次出兵。
不过这一次,常年担任主将出兵的刘备留在了寿春。
只以秦瑱为主将,赵云、桥蕤为副,并令梅乾、梅成等人率军两万一路朝着庐江方向发来。
消息随之传到皖县,顿时让刘勋大惊失色,急忙招来麾下门客幕僚议事:
“今刘备先攻袁术取淮南,又服秦翊、郑宝等人,兵力强盛!”
“吾本不欲与之为敌,奈何其军即至,当如何应之?”
要说刘勋其人,也是袁术麾下老资格大将,其本是琅琊人,豫州沛国建平县长,与曹操有旧。
因为资格甚老,又兼地位高,故而在孙策帮袁术夺取庐江之后,便出任庐江太守。
虽然也有能力,可其好财货,喜奢华,豢养了不少门客。
此时众人聚集一处,自是意见不一,有说上表投降的,也有说发书劝退的,唯有一人出列道:
“将军放心,吾观刘备此来,未必便是欲攻我军!”
“因我军兵马虽少,却也有近三万众,刘备此番出兵不过两万,我军若据城而守,刘备绝无机会!”
“再者,刘备历来用兵,皆是亲任主将,再不济也是关张二人。”
“可如今张飞刘备皆在寿春,独有秦瑱一人领兵,可见此军未必是来进攻!”
刘勋听闻此言,抬头看去,便见说话之人乃是其麾下门客,唤作董乾。
其人颇有见地,兼之写得一手好字,被他收入门下。
眼下众人之中貌似只有此人的话颇有道理。
刘勋细细思虑一阵之后,抚须沉吟道:
“话虽有理,可那秦瑱其人用兵之能不凡,亦或是以此轻慢我军之举?”
说实话,若是别人领军前来,他还不惧。
可若是秦瑱亲自,他便需要谨慎应对了。
毕竟秦瑱之名早已传遍天下,任谁都知道秦瑱打仗有一手,虽然兵马不多,可威慑力却是十足。
因而即便董乾说得有理,他也不能懈怠。
而董乾见得此状,沉吟一阵便道:
“既是将军忧虑其军,不妨分兵一支屯于居巢,再派少量兵马前往龙舒观其举止!”
“若其果真欲与我军为敌,便增居巢之兵,以为掎角之势。”
“若敌军不欲与我军为敌,有此防备,也可让敌军知晓我军坚守之心!”
刘勋闻得此言,便即点了点头道:
“此计正可行事,吾当先观其军!”
当下,他便依照此法,派遣其弟刘偕率兵五千前往居巢,又令麾下门客孟口率军前往龙舒,观察秦瑱兵马动向。
而与此同时,一支兵马正在朝六安方向进军之中。
这一战,秦瑱是以赵云为先锋,领军在前,他自令中军领军于后。
大军行进之时,忽见一人来报道:
“军师,赵将军遣人来报,我军前锋现已至潜县以西。”
“沿路之上并无敌军阻拦,但有一军于今晨入驻了龙舒县内,恐是刘勋所增兵马!”
秦瑱此时正骑在马上,听闻此言,便对桥蕤一笑道:
“由此可知刘勋已成惊弓之鸟,畏惧我军之势!”
如此笑语一番,便对探哨道:
“且传令子龙,无须虑之,可一路西进,再探再报!”
“主要探知陈策动向,务必一一探知!”
探哨闻言,当即策马而去。
桥蕤在一旁看着秦瑱这幅轻松模样,也是心下佩服。
作为高级将领,他自然知道这一次他们的主要目标便是刘勋。
而现在刘勋这般举动,就说明他们很难出奇兵。
这种情况下秦瑱还如此淡然,可见其已有万全之策。
跟着这种军师打仗,心里就是稳妥!
思虑之间,他便抚须笑道:
“军师用兵沉稳,实有名将之风。”
“说来在下当日入得军中,还是军师规劝!”
“自入军中之后,还未向军师表过谢意。”
“若非当日军师劝解,末将现在可怕已入黄泉之中,哪有今日领军之机!”
秦瑱听得此言,不由摇头一笑道:
“此事早已过去,何须再提!”
“实则我之所以规劝将军,亦是将军实乃忠义之人,不忍将军助纣为虐,故而相劝!”
“也是将军自己醒悟,吾只是多言几句,无须称谢!”
可他话音刚落,却见桥蕤问道:
“我闻军师有意纳侧室,却无良配,不知可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