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178节

  也是古代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让蔡琰也颇为痛苦,既是欣喜秦瑱爱她,又迫于封建礼教,不得自由。

  她很难突破礼制的束缚,却也不想情郎失望。

  因此有些担心秦瑱不高兴。

  而秦瑱见之,又是笑了笑道:

  “爱之不及,怎会怨之!”

  说着索性又将蔡琰揽入了怀中。

  不过这一次却是静静地拥抱。

  蔡琰被他抱着,一时也觉温暖,不由靠着他胸膛轻声道:

  “妾身亦知夫君所想,妾身亦念夫君,奈何确实不合礼制,又恐贞姬见之不悦,故而如此!”

  “夫君放心,待今夜哄睡了穗儿,妾身再来。”

  听着这一阵小话,秦瑱自是一阵感慨,他也知道蔡琰难做。

  自从蔡邕去后,家中已无长辈,他又时常外出,一方面要操持家业,一方面还要保持威严。

  须知蔡琰才二十多岁,在后世才刚刚毕业不久。

  在这个时代却已经要扛起一个家庭,属实为难。

  思虑及此,他又抚了抚了蔡琰的脑袋道:

  “辛苦夫人!过来,我与夫人盘发。”

  说着,便牵起了蔡琰的手来到了梳妆台前,给蔡琰梳起了头发。

  在这个时候,妇人是要盘发的。

  盘发之后,除了自己,就只有丈夫能为之解开。

  自新婚以后,秦瑱常给蔡琰盘发,手上自是熟络。

  而蔡琰看着镜里的秦瑱,自也感觉一阵幸福。

  别看秦瑱一天说着得妻如此心满意足之类的话,实则蔡琰嫁给秦瑱之后,也时常感觉自己很幸运。

  毕竟,在这个时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似她这种身份,能嫁给一个喜欢的人已是苛求。

  更别说秦瑱对她还如此爱护。

  她自然知道自己男人在外是什么身份。

  如此身份尚能为她盘发描眉,她又能如何不喜?

  可是想到此处,蔡琰却像是想到了什么,自顾自道:

  “不知夫君可有意寻一二侧室回家?”

  秦瑱听此,自是一愣道:

  “夫人此言何意也?为夫何时又要寻什么侧室?”

  他自是以为蔡琰觉得他冷落,不由低下头轻声笑道:

  “夫人可是听了什么风言风语?”

  “莫不是以为我在外面找了小的?”

  而他如此一笑,便见蔡琰摇了摇头道:

  “夫君误会,妾非问此,乃思妾身未与夫君留后,欲与夫君寻上一二侧室,特问夫君之意。”

  “啊?夫人要与我寻侧室?”

  秦瑱闻之,顿时一蒙,心想这都哪跟哪儿啊?

  自己不就是心血来潮一次,怎么就闹到要找小老婆了。

  虽说古代妻子主动给丈夫纳妾并不少见,可那大都是在公婆暗示之下进行。

  现在他父母又不在,蔡琰怎会突然升起这种心思。

  思虑之间,他不由疑惑道:

  “夫人此言何意也?你我膝下已有一女,岂言无后?”

  蔡琰一听,却回头叹道:

  “穗儿为女,日后自要嫁人,如何继承家业?”

  秦瑱见此,便知蔡琰是担忧他没儿子,不由越发心疼这个老婆,索性笑道:

  “无妨,且再生两个就罢!”

  “若能生的一子,夫人当无忧也!”

  实则他只有穗儿一女,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生孩子对蔡琰损害太大,二是因为夫妻聚少离多,没有太多时机造人。

  现在既然蔡琰提起,那他努把力,瞄准一些,再生几个却也不难。

  可他一说罢,却见蔡琰又摇头道:

  “妾身并非是要求子,乃为秦家香火虑之。”

  “夫君一脉人丁稀少,至于夫君,只有独苗,又无兄弟姐妹承继。”

  “若是夫君无力养之,自然罢了。”

  “可夫君却是常居高位,自当振兴门楣,多有子嗣,开枝散叶!”

  “孟子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尧舜尚且如此,夫君岂无此虑?”

  说到此处,她又拿起了桌上木簪,递给秦瑱道:

  “再者,生男生女,不随己愿,妾身虽有意,未必能成!”

  “夫君年已三九,即将而立,若辗转几载无后,又当如是?”

  “穗儿今方五岁,有夫君在,自不愁嫁。”

  “但虑我夫妻百年之后,穗儿孤苦无依,又无兄弟帮扶,便嫁与权贵之家,若是遇到难事,便连娘家也无去处,岂不可怜?”

  “故当寻上几房侧室,妾自多几个姐妹解闷,穗儿也好多些兄弟姊妹帮衬!”

  “妾知夫君爱妾,不愿提起此事,但妾自嫁入秦氏之后,便是秦氏之妇,虽未见过公婆,却当尽孝,不可坐视秦家衰败!”

  “但不知夫君何愿,故而相问!”

  一番话语说完,她就回过头看着秦瑱,一脸认真的模样。

  “不知夫君之意如何?”

  而秦瑱被她看着,却是一时哑口无言。

  心想自己这个老婆真是被性别所限,屈才了。

  不然就论这才学心性,那也是个难得的人才。

  这一段话,竟然让他辩无可辩,不知该如何回复。

  说实话,来到古代之后,任谁不想三妻四妾?

  秦瑱是个正常男人,自然会有这个愿望。

  可在遇到蔡琰之后,他就觉得这样也挺好。

  正是夫妻和睦,一生得一贤妻足矣。

  但他没想到,蔡琰这个贤妻会贤惠成这样,贤惠到为了他的香火,让他主动找小老婆!

  可越是如此,秦瑱就越是愧疚,叹道:

  “若如此,岂不知屈了夫人?吾实不愿为之!”

  然则他还是小瞧了蔡琰,他一说这话,蔡琰就是微微一笑道:

  “夫君如此,方才是屈妾!”

  “夫君恐怕不知,前在相县之时,二位夫人便来访多次,言及夫君无嗣,常有叹息之意!”

  “可见不只妾身,使君亦有此意,欲叫夫君多有家小!”

  “夫君岂不知王翦尚且自封,萧何也须自污,夫君乃天下奇才,岂可孑然一身,了无牵挂?”

  “昔日夫君离曹,妾身不便多言,但今入了使君麾下,又兼使君信重,便当言之。”

  “须知使君视得夫君乃鱼之得水,可见信重,世间最难得君臣相知。”

  “可使君如此,难保引人妒忌夫君,长此以往,难免小人为害!”

  “妾与贞姬皆无家之人,唯以夫君为念,夫君不念家业,妾等又能何顾?”

  听着蔡琰此语,秦瑱幡然醒悟,不觉暗道蔡琰之言有理。

  实则自从离开老曹之后,他也在反省自身的问题所在。

  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件事老曹有错,他这边自然也有问题。

  不然何以曹操不忌惮别人,偏偏忌惮于他?

  是因为他能力太强?还是因为他威望太高?

  说来说去,其实都不是,关键是在于他孑然一身!

  因为他没有家族牵制,所以曹操不敢让他掌权,也因为他无欲无求,所以老曹不敢让他外驻!

  在这种情况下,加上陈宫这么一个先例,老曹不忌惮他就有鬼了!

  而与之相反,如果他是荀彧这样的大世家子弟的话,曹操恐怕就不会这么忌惮了!

  毕竟,世家虽然势力更大,可牵扯也很多!

  不是谁都能像马超一样六亲不认的。

  一人反叛,就要牵连全家,这有着极大的威慑力。

  而蔡琰说的也很直白,刘备是个好君主,或许不会多疑,但你不能保证别人不会多疑!

  随着势力越来越大,谁身边都会有几个小人。

  不怕刘备怀疑,就怕小人进谗言。

  而且,他常年征战,要是真一个不小心出事了,蔡琰和他女儿又能靠谁去?

  总不能叫好兄弟徐庶帮他养吧!

  虽说徐庶这小子人品好,可他自己却也不愿如此。

  故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蔡琰迫切想要给他留后也是正常。

  想到此处,秦瑱不由摇头笑道:

  “果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首节 上一节 178/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