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之王 第283节

  特别是当苏俄人给出的条件,对外交使团的羞辱通过报纸的形式,彻彻底底摆放在他们面前时,这种抵抗赫然变成面对仇恨与不公化作的浓厚战意。

  他们不想国家被苏俄接管,不想世代居住的土地转眼之间便不属于自己!

  为此埃温德总统特地统计了全国的民意,

  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认为他们不该妥协,各种民间援助从全芬兰各个不同城市运了过来。

  它们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土豆,

  也有可能是几个金烛台,但无论是什么这些都代表着芬兰人支持这场正义的抵抗,支持在寒酷的凛冬中为芬兰为自己的国家付出血的代价。

  佩萨莫湾,

  听到收音机中的杂音,大难不死的尤瑞将嘴角的烟蒂撵灭。

  略带低沉的男声将莱托的汇报声打断。

  “近期北欧的军火激增,利润……可能。”

  尤瑞抬起左手,示意莱托安静下来后,默默将收音机的声音调大。

  “下午好女士们先生们,我想大家都得知了今早外交使团传来的消息,苏俄否决了我们提交的最终提案。”

  “并表示绝不会在汉科半岛上让步,我们忍受了他们的蛮狠无力,忍受了他们频繁往我们边界镇派的特工,忍受了他们随意安放在我们身上的罪名。”

  “甚至考虑过以文明的态度,乃至以近乎退让的方式争取和平。”

  “可我们还是低估了他们的野心,低估他们的下线,当所有外交的努力失效,我、你每一个芬兰人都不得不面临面临一个最坏的结果——战争!”

  提到最后两个字,

  尤瑞脸上没来由的出现了一抹笑意。

  莱托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也不明白尤瑞去苏俄的时间到底做了什么。

  但凭借着他回到芬兰的国际局势变化与愈发火热的订单,以及尤瑞嘴角这抹淡淡的笑意他大致能猜到这些事尤瑞绝对功不可没。

  “我相信没有人会喜欢战争,因为它代表着鲜血与生命,代表人类最大的暴力,但很遗憾,就算我们不想面对它,它也已经来到了了我们触手可及的头顶。”

  “它可能明天就会发生,也有可能在几个月后的冬季才会上演,但可以肯定的是苏俄人不会放弃,而我们会奋战到底。”

  “因为投降和逃跑不属于我们,也不属于芬兰,如果苏俄一旦发动进攻我们一定会拼死捍卫我们的领土,芬兰政府永不投降!”

  激昂的演讲让莱托这个外来人都微微点头。

  听着收音机里的声音渐渐消散,

  优瑞将玻璃杯倒满伏特加,

  望着窗外群情激愤的人群,表情除了笑意还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

  他成了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了历史的参与者。

  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席卷了他的全身,带给他除了金钱之外一种前所未有的刺激。

  “莱托别愣着了,准备好开始赚钱了吗!?”

  ……

  北欧的紧张局势,影响的不仅仅是北欧,整个欧洲都在为这场可能即将到来的战争议论纷纷。

  当然对于给予曼纳海姆支持,

  除英美叙有实际表示外,其他国家基本只在口头支持。

  “野兽再怎么伪装自己依旧改变不了野兽的本质,苏俄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朝着比他弱小许多的芬兰亮出了自己的獠牙。”

  “我们必须意识到苏俄问题比德国人要大的多”——《世界日报》

  “苏俄?远东的天堂?我们将逐步为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真相报》

  “毫无证据的污蔑与充满侵略意味的政治述求,都在为我们宣告一点,苏俄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他在违反国际法面前从未让人失望。”

  “他对领土的渴求让人大开眼界!”——《迈阿密日报》

  当然不是所有国家都坚定的为芬兰站队。

  在经济下行的年代,

  许多国家依旧保持着两不得罪的中立作风。

  他们既不想得罪苏俄这只庞然大物。也不想违背英美叙领头下好似代表正义自由民主的号召。

  当然也不是所有欧洲国家国家都不愿意帮苏俄说话。

  法国就是其中的特例。

  德国的开赴莱茵兰无疑对他们敲响了警钟,和因北欧局势与安布雷拉默默影响而掀起来的苏俄威胁论不同。

  法国从始至终都把德国作为自己的第一对手,

  德国才是他们看得见的威胁。

  “过分在乎苏俄的威胁会让我们选择性忽视掉另一个潜在的威胁,一个更大的威胁,德国派遣军队进入莱茵兰让欧洲的局势越发紧迫。”

  “英国必须从收回北欧方面的目光,直面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的德意志!”

  “安布雷拉应该停止对德的贸易,叙利亚卖出的每一把枪都会铸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德国曾经在欧洲挑起战乱,他们不会放弃了,他们马不停蹄的挑起另一场!”——《法兰西报》

  可单凭法国一个国家又怎么能阻止安布雷拉掀起的大势呢?

  经济衰退让法郎一再贬值,国力的减弱注定了他一个人无法扛起针对德国的大旗。

  安布雷拉只是稍微减少一点青霉素的对法出口,再加上丘吉尔的几句劝导。

  没过多久法国就自己沉寂下来,不再发表任何意见。

  本于近几个月进行的《法苏互助条约》签订也迫于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而无限期推迟。

  就算不想也不得不与大势合流。

  最开心的无异于德国,

  苏俄的举动帮他们吸引了足够多的目光,最重要的是也一并吸引了英国的目光!

第436章 得利者

  德国柏林,

  德国总理或者说元首,希尔正在会客室微笑着招待几个美国的投资商。

  自从去年保罗总统去世后,

  希尔顺理成章的接管了整个德国的大权,任何政党都在冲锋队的刀口下不复存在,最高政权的完全把控让他的权力来到了德国历史之最。

  “希尔先生,德国之行让我印象深刻,您的经济政策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几个奉政府之命赶来的银行负责人与华尔街金融代表,略显恭维的说道。

  “这不是我的功劳,是德意志人对我的信任与支持才让经济和股市一路向好,几位我之前和罗斯福先生聊过的五亿美元贷款?”

  “这个.....。”

  两个负责人对了对眼神,肯定的说道:

  “当然没问题,我们更希望将贷款的金额上调到六亿美元,于1939年底还清,我们只有一点条件,不低于三亿资金要来用于对美国商品的直接购置。”

  之前还百般推阻的贷款几周时间内就迎来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希尔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仔细想想后又变成了释然。

  美国需要德国的市场来发展经济挽救失业人群,而德国需要美国的资金来购置商品,购置军火。

  如果没有安布雷拉的存在,

  或者说如果英国没那么强大,这些贷款到手的速度能快的多,但很可惜英国之前对德国警惕让美国一直的资助与不敢资助之间徘徊。

  现在英国的目光被转移到了苏俄,对德国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敌意到现在肉眼可见的松弛下来。

  就连进军莱茵兰,

  除了口头谴责两句外,没有任何多余的表示。

  简单点说,

  英方对德国越放松他就能从美国以贷款的方式撺取更多外汇,就能加大对军工业的开发,加大对叙利亚石油的买入与美国石油的购置。

  如果英国盯的越紧,外交态度越严厉,那凭借安布雷拉在美国的地位,与安布雷拉带来的压力,美国不会也不敢给他借一分钱。

  毕竟比起德国的潜在价值,他们更不想得罪安布雷拉。

  不得不说,

  苏俄真是他的恩人,如果北欧局势没有那么紧张,这笔救命的贷款恐怕一直拖到自己被民众推翻也到不了德国。

  钱跟不上就更别提实现脑中的熊伟规划了,他极有可能连上任时对民众的承诺都实现不了。

  “几位,能不能将这个数字再增加到十五亿,利息不是问题!任何不违背德意志主权以及原则问题的条件我都能接受。”

  两个负责人像是预料到了希尔的贪心般摇头道:

  “抱歉希尔先生,这么大的数字我们需要和华盛顿采取进一步的协商,我能给您确定的最大贷款数只有八亿美元。”

  “八亿就八亿,这笔钱什么时候能到账?”

  希尔抿了抿嘴唇迫不及待的问道。

  “我们会通过望海银行专门开设一个账户,至于时间,等华盛顿的特批文件签字完成,我保证不出五个月内,这笔钱就会出现在德国。”

  负责人半真半假的说道,

  其实这八亿美元的贷款与其说是美国政府根据目前英国态度给出的上限,倒不如说是安布雷拉第一批认可的金额。

  没有安布雷拉点头,

  就算英国人的态度再无所谓,这笔贷款也出现不在德国。

  毕竟大批量的印钱利用德国的市场虽然能帮助他们过渡危机,但为此得罪安布雷拉,就有些太不划算了。

  安布雷拉生物医药在美国上市,通过交差持股的方式虽然同步稳定了整个美国的股价,但同时也为美国股市塑造了一位不容动摇的神明。

  第一天上市就吸纳过亿资金,代表着民众自始至终信任的都不是美国股市,而是安布雷拉。

  安布雷拉生物医药才是稳定美国股市的源头和关键,一但美国政府因为某些原因得罪了安布雷拉,万一对方直接宣布退市。

  对方大不了少赚点钱,青霉素的销售让他们完全可以忽视这部分损失。

  可美国股市又会回到之前的狂跌,甚至比以前更严重,因为这代表连安布雷拉这种程度的资本都对美国失去了信任。

  招致的连锁反应更是他想都不敢想的结局。

  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

  他们依靠安布雷拉生物医药上市这条捷径稳定了股市,就应当承受走捷径带来的风险。

  这还仅仅是股市,

  安布雷拉在美国的其他产业更是注定了,随着安布雷拉与美国的绑定逐渐加深,每一个决策都靠好好考虑这尊神抵的意见。

  更要考虑怎么样和安布雷拉好好相处,以至于让美国变成和英国一样,成为安布雷拉无法割舍的存在。

  这也是罗斯福总统给他的原话:

首节 上一节 283/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