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大明 第919节

  “是。”千户点头。

  “走了。”

  将领策马出城,只听他用那尖利的声音说:“连夜赶路。。”

  马蹄声远去,将领见军士们呆呆的看着北方,便吩咐道:“都特娘的回魂了,关门!”

  北门关闭,千户最后告诫,“记住,今夜你等哪都没去,若是让老子知晓谁提及了今夜之事,不等长威伯动手,老子便亲手弄死他!”

  众人应了,随即回去。

  营房里,这些军士们住的却是单人床。这便是千户家丁的待遇,平日里吃好喝好,待遇最好。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他们操练最狠,上了战阵,若是主将一声令下,就算是刀山火海也得去闯一遭。

  众人进屋躺下,很快安静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开口,“老王,老王……”

  老卒的呼吸停顿了一瞬,“大半夜不睡觉干啥?”

  “老王,你说……那些人这是去哪?”

  “不是说了不该说的别说。”

  “咱们是自己人啊!”

  这个屋里的都是千户的家丁。

  老卒叹道:“你等真是……”,其实他自己满脑子都是先前那些骑兵的模样,怎么都睡不着,于是干脆坐起来。

  众人听到动静,纷纷在床上坐起来。

  外面星辉灿烂,从门窗的缝隙里投射进来,看着令人生出万籁寂静的味儿。

  老卒干咳一声,“那些骑兵半夜出关,想来就一个目的,避人耳目。”

  “连咱们也要避?”有人问。

  “当然要避。”老卒冷笑,“知晓九边有多少俺答的眼线吗?知晓每年走私草原的商人有多少吗?若是被这些人看到,啧啧!老子敢打赌,回头就有人敢在夜里翻出边墙去通风报信。”

  “啧!那些鸟人真是不怕死。”

  “为了挣钱,别说是死,就算是下地狱他们都敢!”老卒讥讽的道。

  “老王,那他们这是去作甚?”

  老卒沉默了一瞬,“半夜出关只为避开俺答的耳目,千骑对于这场大战……看似没什么鸟用。”

  老卒抬头,“记得那个将领的嗓音吗?”

  “记得,尖利的不像话,他还不小心说了什么……咱。老王,谁会自称咱?”

  “宫中人!”老王的声音在深夜中轻轻传来。“别忘了,那一千骑披着的,可是俺答麾下的甲衣!连特娘的兵器都是。你等说,那位伯爷……这是要作甚?”

第733章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京师的秋风越发萧瑟了。

  也越发肃杀了。

  嘉靖帝最近情绪不大好,连续发作了几个臣子,连兢兢业业的户部尚书吕嵩都被呵斥了一番。

  起因很简单,此次大军出击,粮草主要来自于南方。

  大明是两京制,南京也有一个小朝廷,就缺个帝王罢了。

  平日里南京小朝廷的事儿不多,大伙儿都是官场失意人,关起门来牢骚满腹……做事儿自然也就没什么积极性。

  “俺答大军南下,北方风声鹤唳,南边……应天府那边依旧歌舞升平!”

  嘉靖帝拿着锦衣卫的消息,抬头看着几个重臣,“诗会照开,酒楼青楼依旧莺歌燕舞。那些官吏依旧尸位素餐。”

  嘉靖帝把纸张放下,“前阵子南京那边数千石粮食不翼而飞,各处互相推诿,至今没个说法也就罢了,朕毕竟不是那等刻薄的帝王。先前吕嵩进宫请罪,说随后补的那数千石粮食,竟然大部霉变。你等如何看?”

  在场的有严世蕃,朱希忠,崔元,以及徐阶。

  严世蕃干咳一声,“陛下,臣以为此事乃是玩忽职守,当派御史南下监察应天府处置此事。”

  南京一个小朝廷六部齐整,就派一个御史下去,不是被腐蚀了同流合污,便是被牵着鼻子走。

  这话有些和稀泥的味儿。

  但崔元却说:“臣附议!”

  朱希忠犹豫了一下,“臣附议!”

  大战当前,此时大明内部万万不可生事,就算是有什么大事儿,只要不是迫在眉睫的,该忍就忍,该托就拖……

  道爷的性子众人都知晓,最是睚眦必报,和蒋庆之一个尿性。等大战结束,自然会一一清算。

  所以严世蕃的建言堪称是老成谋国,难怪嘉靖帝能不加掩饰的让他暗中执掌大权。

  但徐阶没表态。

  嘉靖帝眯眼看着徐阶,“徐卿如何看此事?”

  嘉靖帝对臣子的称呼也是在不断变化,心情好时,就会称呼官阶,比如说元辅,比如说某卿,甚至有一次称呼严世蕃为东楼。

  但心情不好时,便会直呼其名。

  乃至于呵斥为老狗……严嵩就享受过这等待遇。

  一听到嘉靖帝称自己为老狗,严嵩马上就会放弃一切抵抗,就像是把自己的肚皮袒露出来……这是狗儿臣服的姿态。

  严世蕃微笑看着徐阶,自从严嵩随军北上后,徐阶就越发沉寂了,没事儿就在自己的值房里写青词。他青词写的极为出色,偶尔外泄几句出去,引得外界赞美。

  严世蕃对此的评价是:我父子为陛下写青词,无论多出色,士大夫们都会异口同声说这是迎奉君王,无耻。可换了徐阶,同样是那些人,同样异口同声,却赞不绝口。

  朱希忠也在观察着徐阶,作为老牌勋戚,帝王信重的臣子,他知晓自己不可能成为宰辅。但如今老弟的墨家在渐渐向朝堂扩张,王以旂最近风头很劲,外界都在猜测,说蒋庆之有意推王以旂入阁。

  内阁如今宰辅二人,严嵩,徐阶。若是加上一个严世蕃,那便是三人。

  当下的格局是严嵩父子二人双打徐阶,徐阶压根就没有还手之力。

  按照朱希忠的判断,嘉靖帝让徐阶进内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制衡严嵩父子,其二是给士大夫们一颗糖果甜甜嘴。

  看,你等一直抱怨被朕打压,如今朕便让你等的使者徐阶入阁。

  没错儿,在朱希忠的眼中,徐阶便是士大夫的代表。

  若是以前,嘉靖帝和士大夫们的关系有些复杂,互为死敌,但却不得不联手。

  可当嘉靖帝走出西苑后,这个关系就渐渐破了。

  墨家异军突起,隐隐有成为朝中第三极的味儿。

  嘉靖帝由此就多了一只手臂,对士大夫的态度也变了……渐渐冷漠。

  所以徐阶的地位也越发尴尬了。

  士大夫们能倚仗的便是天下读书人都是儒家子弟,天下官吏也是。

  帝王不和士大夫合作,那是自毁长城。

  当年的太祖高皇帝何等雄才大略?开国后士大夫们不买账,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并且低头妥协。

  嘉靖帝手腕了得,但威望远不及太祖高皇帝,手中的资源更是远远不及。

  所以,士大夫们笃信嘉靖帝不得不低头。

  而墨家的崛起,渐渐打破了这个格局,这也是士大夫们对墨家喊打喊杀,欲灭之而后快的原因之一。

  什么道之争,扯几把淡……朱希忠冷冷想着,所谓的道,就是老弟所说的利益。墨家侵蚀了儒家的利益,便引来了围剿。

  可如今大战在即,老弟统领大军在外,一旦此战获胜……老弟和墨家的声威将会高涨。

  这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你们说墨家如何如何不好,蒋庆之这为墨家巨子如何如何不堪,可当异族大军来袭时,却要依仗着这位巨子御敌。

  你等说儒家如何牛逼,人才如何多如繁星,可为何出不来一个名将?

  这究竟是谁在吹牛笔不上税?

  大战越近,这种忌惮就越多,有人为此弄些手脚也不奇怪。

  数千石粮食就特么莫名其妙的被漂没了。

  大军一旦缺粮,就算是虎贲左卫也会崩溃,何况边军。

  所以吕嵩大怒后,催促南京那边赶紧筹备粮食补运。

  但没想到的是,那批粮食到了京师后,户部一检查,就检查出了大问题。

  大部分粮食竟然都霉变了。

  换了太平时节,户部官吏只会粗略检查一番,大致没问题就好。可此次吕嵩特别交代要仔细检查,若是因为漏检导致出错,严惩不贷。

  故而户部的官吏认真检查了一番,发现这批粮食外面部分无可挑剔,然往深处一挖……卧槽!

  都特么霉变了。

  这是大事儿,几个户部官吏当即扣住了押解粮食的南京官吏。

  吕嵩闻讯大怒,亲自去查验了这批粮食,据闻这位儒家大将震怒之下,竟然拔出随行军士的长刀准备砍人。

  幸而老吕被人抱住了,否则就算他是户部尚书,杀人不说偿命,也得充军发配。

  吕嵩随即进宫请罪,道爷闻讯召集近臣商议。

  前面数千石粮食失踪可以解释为官吏上下其手,胆子之大,令人侧目。

  而后补运的数千石粮食竟然大部霉变,这就不是什么上下其手和漂没能解释的。

  徐阶开口,“臣附议。”

  “这是蓄意!”嘉靖帝的声音冷漠,恍若神灵,“有人希望这场大战能以大明败北而告终。”

  “陛下,兵部王以旂求见。”黄锦禀告。

  王以旂一进来就怒不可遏,“陛下,应天府有人做了俺答内应!”

  嘉靖帝淡淡的道:“朕知。”

  严世蕃暗自叹息,他本想和稀泥把这事儿先搁置,毕竟老爹在军中,若是消息传到北边,军心将会动摇。

  可嘉靖帝却赞同王以旂的态度。

  把事儿定性了。

  ——这是一起里通异族的大案要案!

  朱希忠看了严世蕃一眼,严嵩不在,严世蕃刚开始时还有些谨慎,但随着时间推移,这厮越来越自然了,仿佛自己便是大明首辅。

  严世蕃干咳一声,“陛下,臣担心的是……南方不稳。毕竟那是大明的钱粮来源呐!”

  大战在即,不好生事啊!

  “庆之给朕来了书信。”嘉靖帝话锋一转,“信中有句话,叫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话朕不以为然,可今日却被活生生的打了脸!”

  嘉靖帝的怒火渐渐喷涌而出,“都以为朕只会秋后算账?都以为朕不得不投鼠忌器?朕就要打破那些人的侥幸心。”

  这是要大动干戈?

首节 上一节 919/10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