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大明 第791节

  “比如说本月兵仗局需打造一千支燧发枪,要求瑕疵在半成之下,完成了,奖。”

  “而现场管理,包含物料堆积,运送,每一道工序都有人监管负责,出了问题,直接找他!”

  众人哗然。

  “安静!”陈实喊道。

  可工匠们却压不住了,老工匠喊道:“伯爷,咱们这些都是打造火器的老手,伯爷这般逼迫咱们……”

  “别威胁本伯。”蒋庆之淡淡的道:“至于什么老工匠,本伯此次带来了一个法子。”

  众人安静了下来。

  但那眼中都是冷意和讥诮之色,一闪而逝。

  ——没有咱们这些老手,你拿什么去打造火器?

  要想重新培养出这等老手,至少得五年。

  “燧发枪的打造可分解为多个部分,每人负责一个部分,比如说有人负责击铁,有人负责药室,有人负责钻孔,有人负责膛线……把这些分解开来。辅以现场管理,以及品控,绩效考核……”

  陈实看到老工匠面色巨变,接着,那些工匠们面色剧变……

  这是……

  “如此,无需掌握多少手艺的工匠,只需把他们简单教一番,便能轻松打造出一支火枪。”

  蒋庆之看着工匠们,今日他是来立威的。

  所以,他问道:

  “谁不服?”

  分解,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陈实身体轻颤,“这是……这是墨家的机械打造之术。传闻当年墨家曾助先秦打造兵器,难道就是这个法子?”

  另外,前宋好似也曾用过这等法子,但到了大明,这个法子就残缺不齐,没法投入实用中。

  我天!

  这是……

  这不就是脱胎换骨吗?

第627章 臣服

  其实蛮清最早就是个落后的令人发指的部族,靠着成祖皇帝的收留,才在北方得了一块地方安顿下来。

  到了明末,努尔哈赤看到了大明的衰弱,于是高举复仇大旗……他跟着李成梁学了不少东西,厮杀之道,治理地方之道……

  师出有名!

  名正言顺!

  就如同那位驿卒谋反也得给自己找个正大光明的理由一样,努尔哈赤的理由是复仇。

  但彼时的蛮清落后的一塌糊涂,说难听些,若是嘉靖年间的俺答率部穿越过去,或是那些倭寇能穿越过去,定然能把他吊打的生活不能自理。

  但架不住彼时的明军早已烂到了骨子里,连流寇都打不过。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努尔哈赤从李成梁那里学到的东西中,其中一条对蛮清最终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团体什么最重要?

  ——读书人和工匠!

  李成梁那些幕僚,以及辽东那些文官让努尔哈赤看了涎水直流。

  而那些工匠就更别说了,努尔哈赤渴求而不得。

  一朝造反,努尔哈赤第一件事儿就是劫掠。

  而劫掠的重点是读书人和工匠。

  读书人中出了个范文程,对蛮清帮助颇大。

  工匠们打造兵器和农具,为蛮清征战和耕种立下汗马功劳。

  可以这么说,若是没有劫掠而来的大明读书人和工匠,蛮清必败。

  文治国,工强国。

  这是蒋庆之眼中的当下政权构架。

  但大明的匠户制度却让人很是无语。

  免费劳动力你要不要?

  要!

  但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每月十日的免费服役,让工匠们牢骚满腹,但却不得不做。

  蒋庆之的老爹原先就在铁饭碗企业的流水线上干过好几年,回家发牢骚,说什么干多干少都一个样。于是摸鱼的多了,躺平的多了,甚至搞破坏的也多了……

  机器坏了!

  休息!

  有阵子爱停电,那些工人每日出家门,不,在家吃早餐时就在念叨,希望今天停电。

  就这样的心态,这个企业能干得好,蒋庆之能把那些流水线给吃了。

  所以,兵仗局要想脱胎换骨,匠户制度便是大敌。

  李希低声道:“陈太监,看样子长威伯是想动匠户制度,不能动啊!”

  那些被蒋庆之镇住的工匠此刻也醒悟过来了,那个油滑的老工匠说道:“伯爷,您说奖惩奖惩,敢问这奖从何来?咱们是匠户,这活是白干的呀!”

  “是啊!每月十日,雷打不动,一文钱都没有。”

  “我若是在外面做工,十日能挣多少钱。”

  “……”

  陈实叹道:“上次吕嵩当朝驳斥,说匠户制度万万不可动,一动,江山社稷便会动摇。”

  “没那么夸张吧?”一个管事说道。

  “匠户一动,此后官府从哪寻工匠干活?”陈实说道:“花钱请?户部的仓库老鼠都不愿去,哪来的钱?没钱哪来的工匠?没有工匠,哪来的兵器,哪来的甲衣,难道让将士们赤手空拳去迎敌?”

  那个管事悚然而惊,“原来如此,咱明白了,就如同军户制,若是没了军户制,大明再无可用之兵。”

  无论是匠户制还是军户制,在后世人看来颇为落后和愚蠢,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最合适不过了。

  大明从帝国斜阳能支撑到亡国那一刻,靠的便是这些制度。

  蒋庆之看着这些匠户,“此事本伯既然说了,自然有法子。如今就一条,规矩定在哪,奖惩便依此而来。你等谁有异议?”

  工匠们默然。

  “不吭气?”蒋庆之拿出药烟,“此刻不说,此后再说就晚了。”

  他指指老工匠,“你来说说。”

  老工匠犹豫了一下,“伯爷,您……您莫非做过工匠?”

  “大胆!”陈实喝道。

  老工匠哆嗦了一下。

  “伯爷赎罪。”老工匠恭谨的道:“伯爷先前说的那些虽说粗略了些,可处处都在点子上。小人做了一辈子工匠,都不及伯爷之万一……那些规矩……非是做了一辈子工匠,且是聪明绝顶之辈方能弄出来。故而小人疑惑……”

  蒋庆之淡淡的道:“所谓治理,不外乎便是理顺人心。人心为何不顺?譬如说兵仗局,免费服役十日,奖罚不明……治理混乱,这便是人心不顺的由来。”

  老工匠仔细一想,行礼道:“小人服了。”

  蒋庆之一番话把工匠们的苦衷,以及不满都道尽了。陈实在后面见那些工匠抬头看着蒋庆之,眼中都是钦佩之意,以及期冀之色。

  若是真有奖励,对于这些工匠来说便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蒋庆之吩咐道:“回头把这本小册子抄录下来,贴在工坊中,罢了,工匠们大多不识字,那就每日背诵。”

  当年蒋庆之的老爹所在企业申请什么企业标准,每个员工都被要求背诵一大堆东西。

  “是。”陈实腰都弯了,蒋庆之蹙眉,“挺直了腰。”

  “这不是……”陈实干笑道:“咱是习惯了。”

  这是内侍们表示臣服的一种姿态,陈实不由自主的就用上了。

  工坊外,黄炳低声道:“那些管事的腰都弯了。”

  莫展淡淡的道:“跟着伯爷,你会看到更多的人弯腰。”

  蒋庆之走出工坊,陈实说道:“伯爷,匠户服役是惯例,钱粮这块……难呐!不好破例。”

  “我说了,这里要活!”蒋庆之指指他的脑袋,“等着就是了。”

  陈实心中叹息,把蒋庆之送出兵仗局。

  工部,自从锦衣卫送来消息,说俺答今年就会南下,兵部就忙的不可开交。

  各种人马的校阅,以及巡查。

  和户部沟通粮草的调运。

  从各处卫所征调人马。

  王以旂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当看到蒋庆之时,就下意识的拱手,“别说要钱要粮。”

  “老王你难道还会算卦?”蒋庆之随意坐下,值房里的官员拱手,“见过伯爷,对了伯爷,不知伯爷对俺答南下从何处来可有猜测?”

  “不用猜测!”蒋庆之拿出药烟,见官员不解,“咱们提前知晓了俺答会南下,密谍,斥候都会密集哨探。去猜测作甚?反而让人无所适从。”

  “是。”官员干笑,等他走后,蒋庆之说道:“看来兵部信心不足啊!”

  王以旂点头,坐下后叹道:“他问这话,便是想从你这位大明名将的口中得些安慰罢了。”

  “我若是说此战必胜,难道他们还能就此如释重负,信心十足不成?”蒋庆之自嘲一笑。

  “嗯!”王以旂却认真点头。

  卧槽!

  蒋庆之觉得自己有做吉祥物的天赋,只需坐在上面,让那些官员烧香拜拜,自己开个口:此战必胜。

  随后大明将士信心十足,灭此朝食……

  王以旂说道:“长威伯此来……”

  “要钱要粮!”蒋庆之大喇喇的道。

  “果然。”王以旂苦笑,蒋庆之和吕嵩之争的核心就是钱粮。

  虎贲左卫要扩军,从火器的打造,甲衣,以及粮草军饷等等,算下来就是一笔巨款。关键是这笔巨款每年都得固定支出,这对户部来说是个巨大的压力。

  所以吕嵩不赞同,连嘉靖帝都没法施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首节 上一节 791/10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