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大明 第711节

  蒋庆之觉得修心没错儿,但错就错在无限拔高了修心的地位。

  “世人并无出尘心,而无出尘心,在红尘中浑身脏污,如何能修心?”

  “就说徐阶,也算是你心学中人,看似隐忍,看似顾全大局,可内里如何,谁知晓?”

  “当下心学最大的问题是,既想修心,又想有一番作为,可凡人面对红尘诱惑,哪有阳明先生的定力?修心最后必然修成了满心私心杂念,和满脑子贪嗔痴!”

  蒋庆之说完,“好了,荆川先生可以反驳我了。”

  唐顺之默然良久。

  “怎地,荆川先生……陛下!”

  卧槽!

  蒋庆之看到了门外的道爷,一下站起来,“您怎么来了?”

  道爷一身道袍,负手看着他,“前有刘皇叔三顾茅庐,这才请来了大才。今日朕也效仿昭烈帝,怎地,蒋巨子可肯出山?”

  蒋庆之讪讪的道:“您说这话……石头,石头!”

  “哎!”

  “赶紧泡茶去,没个眼力见。”

  道爷走了进来,看着唐顺之。“你便是唐顺之?”

  “是。”唐顺之平静以对。

  “记得嘉靖八年的科举,朕阅卷时,看到了一份二甲试卷,颇为令朕欢喜,便批注了条论精详殆尽。那一科朕唯一批阅的便是那份试卷。后来朕再无你的消息。直至多年后,你与人上疏欲朝见太子,被朕赶了回去。直至今日……”

  嘉靖帝坐了下来,接过孙重楼递来的茶水喝一口,“有人举荐你为官,听闻你不肯接受。想来是对朕有些不满。”

  唐顺之的一生堪称是传奇,科举牛逼,为官牛逼,智商牛逼,学什么都牛逼,包括学枪法,只是用点力,枪法便为一时翘楚。

  越牛逼的人越骄傲,越骄傲的热仕途就会多舛,故而历史上唐顺之的宦途也颇为坎坷,几度触怒高官,甚至触怒了道爷。

  唐顺之淡淡的道:“小民在乡野亦是为国效力。”

  ——不是我不肯出仕,而是这朝堂我看着乌烟瘴气,不屑于出仕!

  这厮的骄傲啊!

  蒋庆之想到了夏言,老夏的骄傲颇为露骨,盛气凌人。

  徐渭的骄傲是俯瞰凡人式的,也就是智商碾压。

  而唐顺之的骄傲却是隐于骨子里,他就像是一块玉石,看似温润,可内里隐藏的锋芒却让人觉得自惭形秽。

  这样的人但凡得了机遇,便会一飞冲天。

  别人得一个机遇便感激零涕,觉得自己是老天爷的私生子。可唐顺之此生的机遇多不胜数,当年大佬杨一清赏识他,但唐顺之不肯依附,于是挨了一记掌心雷。

  后来道爷信重的臣子张璁看重他,但唐顺之拒绝了这位的拉拢,引发了后来和张璁不和,干脆来了个辞官。

  爷不干了!

  张璁大怒,假批了,但加了一句:永不叙用!

  滚回家啃老米饭去吧!

  由此唐顺之就此回乡,直至此时。

  唐顺之随即告退。

  这下连蒋庆之都忍不住想冲着这厮翻个白眼。

  换个人能有见到皇帝的机会,不顺势展示一番自己的学识或是对当下局势的看法,至少也得说几句好话,或是陪坐一会儿,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

  这厮倒好,仿佛皇帝是个瘟神,见了就跑。

  等他出去后,嘉靖帝淡淡的道:“胡宗宪近乎于被贬官,徐渭落魄秀才,再有一个唐顺之也是宦海失意者,你这里倒是什么人都愿收留。”

  蒋庆之苦笑,“人心趋利,当下儒家势大,打压墨家的态势尽人皆知。但凡是个聪明人都会选择站在儒家那边。”

  “破落户吗?”道爷缓缓说道:“你的馒头论朕听了两个小子的转述,不错。”

  岂止是不错?

  您这是欲扬先抑吧?

  蒋庆之腹诽着。

  “做大馒头的解决之道也不错。那么在你看来,大明内部的矛盾就可以搁置?”

  这是题目……蒋庆之想到了当年的董仲舒。

  汉武和董仲舒三次对话,奠定了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格局。

  而今日道爷来到蒋庆之的书房,便有些这个味儿。

  蒋庆之几乎没有考虑,“不可搁置。”

  “为何?”

  “陛下,内部矛盾可以用发展来掩盖,但矛盾就是矛盾,此刻不解决,矛盾看似被发展掩盖住了,可随着时光流逝,那些矛盾会越演越烈,当再也掩饰不住,或是发展陷入停滞时,那些矛盾便会轰然爆发,再难压制。”

  后世鹰酱便是典范。

  前期国力鼎盛,力压全球,薅全世界的羊毛,用发展掩盖住了诸多问题和矛盾。

  但问题就是问题,矛盾就是矛盾,不会因为你的发展而消亡,只是暂时被掩盖住了而已。

  道爷点头,“那么,一边革新内部,一边向外。整顿军队是第一步,手握刀枪方能从容施政。第二步,便是内部革新……”

  “同时要解决外部威胁,为内部革新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蒋庆之从容道:“正如前宋时的两度新政引发了内部矛盾爆发一样,大明内部革新一旦开启,必然会引发既得利益者反弹。一方面要弹压,可弹压会引发矛盾愈演愈烈……”

  “那么你认为当如何?”道爷不动声色的问道,可眸子深处的欣慰之意连黄锦都看出来了。

  “臣以为,当一手拿着萝卜缨子,一手拎着大棍子,抽一棍子,给一口萝卜缨子吃。”蒋庆之说道:“换在当下大明,便是割那些肉食者一刀,随后给他们一颗糖吃。”

  “给他们一刀,便是打击土地兼并,吸纳人口。那么糖是什么?”

  “那些既得利益者损失惨重,必然会反弹,由朝中引导他们加入海贸,或是投入工商业,海贸开启,源源不断的海外银钱涌入大明,他们自然会趋之若鹜。”

  “可那些人的脑子里都有个念头,金银会败光,而田地却能留给儿孙百年千年。”

  “可哪有千年不败的家族呢?当然,除去那家。”蒋庆之说道:“臣以为,这时候大棍子该发威了。一边是大棍子,一边是去挣钱,只要不蠢的人,自然会知晓如何选择!”

  这是一套完备的解决方案,蒋庆之就不信道爷不动心。

  而这个方案是他在回京路上琢磨了多次的结果。

  大明当下的矛盾越演越烈,强行打压士大夫这个群体,而不肯给他们一些好处,必然会引发一场动乱。

  而海贸和工商业,就是给那些人的一个归处。

  去出海吧!

  去挣钱吧!

  当看到海贸挣的盆满钵满,当得知海外对大明货物需求无限,当得知西方那些贵族以得到大明的一段丝绸为荣,以喝一杯大明的茶水为时髦时,蒋庆之深信那些人会动心。

  所以,一切准备就绪。

  就看大明的帝王如何选择。

  “进退有度!”道爷给了一个很高的评价,“不过,当年佛朗机国曾觊觎大明,在东南与大明水师大战两次,虽说大明取胜,可朕记得也是险胜。若是出海,佛朗机等国可会坐视?”

  别以为道爷不懂这些,当年得知葡萄牙人的态度后,道爷的反应就是:让他们滚!

  “所以,大明需要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而更为强大的火器将会保护大明的船队不受侵袭。”

  “兵仗局那边可有把握?”道爷问道,他微微蹙眉,“当年兵仗局曾仿制佛朗机人的火器,据说不及他们。”

  “陛下,臣这里正好弄了个火器。”蒋庆之说道:“上次和工部索要工匠,工部蓝侍郎说除非墨家能证明自家做的是利国利民的事儿才肯放人……”

  “那火器便是你和蓝臻打赌的利器?”道爷猛地起身。

  这只是开始罢了……蒋庆之微笑道:“正是。”

  “带路!”

第556章 这是大明的国之利器

  大明承袭了蒙元的一些制度,比如说户籍制度。

  军户,顾名思义便是世代从军的人家。从前宋开始,从军就是一个令祖宗丢脸的选择。贼配军贼配军叫了多年,到了大明依旧如故。

  而匠户也是如此,老子是工匠,儿子也是工匠。

  这样的好处是无需雇佣,也无需招募。

  该从军的子子孙孙都从军。

  该做工匠的子子孙孙都是工匠。

  冯源就是如此,从祖辈开始就是工匠,从蒙元到大明,直至传到冯源这一代依旧如故。

  冯源的父亲当年号称冯一锤,一手大锤使唤的出神入化,打造出来的兵器都是上等货色。到了后来,就专门被调去为将领打造兵器。

  冯源没有继承父亲的冷兵器打造才华,而是走了火器之路。

  自从拿到蒋庆之的燧发枪设计图后,冯源整个人都陷了进去,白天在蒋家那个院落中琢磨、打造燧发枪。天擦黑回家,一路上琢磨,回到家中依旧在琢磨。以至于老妻说他走火入魔了。

  到了后来,冯源晚上躺下后,突然脑海中涌起个想法,马上就爬起来去写写画画。或是睡梦中突然醒来,便呆坐着思索许久。

  老妻实在是受不了他的这份折腾,便说你还不如去新安巷安家。冯源一拍大腿,老夫正愁半夜有想法没地儿尝试,这法子好啊!

  于是冯源第二日就卷起铺盖走了,留下一个老妻目瞪口呆。

  ——去了就别回来了。

  老妻怒吼。

  但该准备的衣食老妻依旧会带去新安巷,不过吃食不必,伯府全包,甚至衣裳都有人洗。

  偶尔冯源回家,和妻儿团聚时,老妻看着儿子难免就会唏嘘,说一家子匠户,没个挨家的时候。接着又埋怨冯源,说你这般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可依旧是个匠户。儿子如今在为人做工,每月收益不少。你可要多活些年头,好歹能让儿子给自己攒些家业。

  按照大明户籍制度,冯源属于住坐匠,每个月必须有十天为官府无偿服务,也就是说,一个月你得为官方白打工十天。

  等冯源一死,他的儿子就得顶上去,依旧是每月无偿劳动十日。

  所以老妻这话不是无情,而是无奈。

  昨日冯源回家和妻儿团聚,老妻说儿媳妇刘氏有了身孕,冯源大喜,让儿子去打酒以示庆贺。随后亲家闻讯也来道贺,不过却有些后悔之意。

  冯源和亲家刘虎之间的关系不错,当初儿子娶妻时,两家地位差不多。但如今刘家做生意家境改善了许多,有些后悔当初这门亲事。

  匠户的后人不能科举,而且子子孙孙都只能是匠户。

  昨日刚开始气氛还好,等酒过三巡后,这两点被刘虎拿出来说事儿,老妻当即落泪,说拖累了刘氏云云……

  不如此,无法安抚亲家。

  冯源默然。

  儿子冯健搓着手,说回头多做工,多攒钱。刘虎说,攒钱做啥?若这一胎是闺女还好说,做嫁妆。若是儿子,以后也是匠户,没法科举。你攒钱有屁用。

  冯源还想说多攒钱可以免役,能免几年也是好的。可见刘虎喝的面色潮红,瞪大眼珠子的模样,便忍了。

  昨日一家子被亲家刘虎说的颜面无光。

首节 上一节 711/10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