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管事。”杨招娣问道:“伯府的猪肉每日和谁家买的?可有我的好?”
这个……徐渭想说不知道,却觉得有些无耻,“回头我问问,若是能行,便让他们在你这里采买。”
“好说,定然童叟无欺。”杨招娣拍拍胸脯,老司机徐渭看了一眼,大致就估算出了些范围,苦中作乐的暗赞不已。
“对了,你家男人呢?”徐渭觉得女子出来卖猪肉有些离谱。
“没男人。”杨招娣淡淡的道。
“兄弟呢?”徐渭觉得这家子有些奇葩。
“没兄弟。”
这招娣之名看来是废了。
孙不同带着人急匆匆赶来,见到徐渭无恙,这才松了一口气。
“回头我再来致谢。”徐渭正经行礼道谢。
“客气了,你买了我的猪肺和猪心,应当的。”杨招娣冲着周围吆喝了起来。
仿佛刚才只是拍死了一只苍蝇。
唐顺之见到徐渭时,也被他狼狈的模样吓了一跳。
“那些人动手了。”徐渭简单说了此行遇险的事儿,最后说道:“伯爷说今晚见面。”
“竟然动手了。”唐顺之说道:“看来那些人是按捺不住了。”
沈炼说道:“这只是开始。”
“也说明那些人心虚了。”唐顺之爽朗笑道:“告诉长威伯,今夜唐某必来。”
徐渭回去,孙不同那边早已禀告了他遇险的事儿。
“查!”蒋庆之看似平静,可胡宗宪回过头对徐渭说道:“要死人了!”
“是该死几个人了。”徐渭想到先前的凶险,不禁后怕不已。
……
“事败了!”
距离朝阳门不远的禄米仓边上有家私塾,私塾不大,此刻下午,读书声依旧郎朗。
三十余岁的方卓便是这家私塾的主人。
“那人本有把握,可半途却有个屠子出手坏了事。”陈湛是大儒弟子,手段颇为出色,此次被安排和方卓联手谋划一些事儿。
“屠子?”
“对,女屠子!另外徐渭去了沈炼那里,有人看到唐顺之把他送了出来。”
“唐顺之何时来了京城?”
“刚到数日。”
“徐渭遇刺之后,依旧去了唐顺之那里,可见是蒋庆之……难道心学想与墨家合流?”
二人相对一视。
“盯着唐顺之!”
“那个女屠子……”
第326章 大才和知己,杀人和善事
天气越发热了,多多不知去了哪,蒋庆之出来寻了许久没找到。
马芳在晚饭前来了一趟。
“军中不少人说,此后老师定然自顾不暇,有些人懒散了些。”
蒋庆之在看他的功课,没抬头问道:“颜旭如何做的?”
“指挥使拿了带头的几个当众责打,全军肃然。”
蒋庆之抬头,见他欲言又止,便笑道:“有话便说。”
马芳说道:“老师,墨家……是作甚的?”
这个问题让蒋庆之有些恼火,但也有些无奈。
墨家消失的时间太长了,长到世人忘记了那个曾经叱咤风云过的学派。
如今想再度竖起大旗,任重道远。
“墨家是汉之前的学派之一,当年咱们墨家曾纵横一时,彼时的儒家只能在后面羡慕嫉妒恨……”
等马芳走后,蒋庆之叫来了胡宗宪和徐渭。
“此事我以为无需着急。”胡宗宪四平八稳的道:“可令人传话,说沼气池便是墨家的发明。随后一步步扬名立万……”
“稳是稳了,可太慢。”徐渭身上有酒味,“我看最好的法子便是寻一事出手。最好是能令天下震动,又能令天下人议论的事儿……”
这不就是博眼球吗?
蒋庆之觉得徐渭去后世也会混的风生水起。
“喵!”
多多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抓住蒋庆之的裤脚荡秋千。
“饿了。”蒋庆之叫人弄来了小鱼干,多多吃的欢实。
一身布衣的唐顺之见到蒋庆之时,第一眼就看到了在他膝上打盹的猫儿。
“陛下的?”唐顺之问道。
道爷爱猫天下闻名,蒋庆之摇头,“捡来的。”
二人各自说了一句话,却隐含锋芒。徐渭微笑着低声对胡宗宪说道:“一见面就交手,来者不善啊!”
唐顺之借着猫儿问蒋庆之是否要走严嵩的老路,对帝王俯首帖耳。
蒋庆之回复说是捡的,便是告诉他,墨家谁也不靠,就靠本事出头。
这时孙不同来了,对徐渭使个眼色,徐渭起身出去。
“刺客死了。”孙不同说道:“兵马司的人来致歉。”
徐渭冷笑,“这是被灭口了。”
……
唐顺之坐下,打量了一下客厅的构造,觉得倒也简朴。
寒暄几句后,唐顺之含笑道:“墨家消失多年,一朝出世令人震惊。先前遇到老友提及此事,说长威伯今日在银山书院令那些大儒颜面扫地,令人惊讶不已。我本以为墨家巨子该是威严不可测,谁知竟如邻家少年般可亲。”
这依旧是暗示:墨家此后是攻伐如火,还是与邻为善。
“荆川先生以为当下的大明用和风细雨的手段,可能挽回危局?”
“危局?”
“徐阶是心学中人吧?”蒋庆之问道。
唐顺之点头。
“荆川先生在江湖,徐阶等人在朝堂,难道竟看不出当下大明的危机吗?”蒋庆之淡淡的道:“若是如此,我便会以为荆川先生是在欺我。”
“若不是呢?”唐顺之笑道。
“那今夜这一面,不见也罢!”
唐顺之乃是心学的头面人物,若心学大佬都是这般蠢,蒋庆之见他何用?
“墨家看来依旧是走了老路,实用为上。”唐顺之说道。
“口绽莲花可有用?”蒋庆之反驳。
“大明当下确实是危机重重。”唐顺之知晓这位自己口中的邻家年轻人的耐心有限,再不拿出些干货,今夜就算是白来了,“土地兼并越演越烈,流民遍地。我担心延续下去,迟早会有不忍言之事。”
此人竟如此坦荡,倒是让蒋庆之高看了一眼。
“东南乃大明财赋重地,苏、松、宁波、台州等地饱受倭寇荼毒,长威伯可有良方?”唐顺之的反击来了。
蒋庆之点燃药烟,眯眼看着唐顺之。
心学大佬,文武全才,且过的极为简朴……看看那一身布衣,至少得穿了两三年了吧!且据闻唐顺之每月只吃一次肉,
胡宗宪在观察着唐顺之,他知晓蒋庆之见此人的用意,便是想拉上心学为同盟,至少不能成为敌人。
这是墨家公开亮相后的第一次出手。
不可败!
蒋庆之抖抖烟灰,“荆川先生在东南沿海一带应当查问过吧?”
不等唐顺之回复,蒋庆之继续说道:“倭寇中多大明人,为何那些大明人愿意为寇?如何解决此事,我觉着就两个字。”
唐顺之说道:“我二人一起写来?”
老唐你还喜欢玩这个……蒋庆之莞尔,叫人弄了两张纸条。二人相对一视,便写下了自己心中的解决方案。
最终纸条交给了徐渭,他打开。
“开海!”
另一张纸条打开,“开海!”
“堵不如疏!”
“正是如此。若开海禁,那些人就有了活路。有了活路谁会跟着倭寇闹腾?毕竟那是掉脑袋的事儿,且辱没了祖宗……”唐顺之目光炯炯。
“财富来自于海,危机也来自于海。”蒋庆之吸了口药烟,“危机与机会并存的大海,大明当下是撅着屁股视而不见。可在我看来,大明当迎着危机出发,把危机变成机会。”
“愿闻其详。”唐顺之说道。
……
“此人定然是被灭口,兵马司内有内应。若是找不出此人,西苑雷霆将至!”
徐渭冷冷打发了兵马司的人。
唐顺之看似温文尔雅,可骨子里却格外坚韧,一旦和蒋庆之发生矛盾,心学和墨家必然会成为对手。
徐渭毛焦火辣的赶到客厅外,只见烛光下,唐顺之身体朝着蒋庆之那边倾斜,凝神倾听,不时点头……
“……开海禁,朝中在东南沿海设立几处市舶司,重中之重是海贸必须由朝中引领,何等货物能出海,赋税多少……没有朝中引领,我敢说开海的结果对大明而言弊大于利。”
“若是无朝中引领,那些商人会被钱财所惑,把海贸视为禁脔。”
“更进一步,他们会担心朝中进场分一杯羹。”
“财帛动人心,他们会游说重臣为自己发声。”
“朝中用度本就紧张,当帝王把目光转向海贸时,满朝君子便会高呼陛下与民争利。”
“随后东南必然与中枢离心,朝中君臣离心。”
“塞外异族虎视眈眈,见大明内讧,便会大举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