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867节

  “大战?”樊兴倒是意外,“就拓跋赤辞那老不死的?他能掀起什么浪来,伏允那样老奸巨滑的家伙,逃到图伦碛都被砍了,拓跋赤辞部落才多少人马?

  别看他跳的欢,可他亲侄子都已经暗中降唐了。”

  “阿耶,拓跋部实力确实算不了多强,可他们占据的地方可是很偏远难攻,何况最需要担心的是吐蕃,

  这次慕容诺曷钵入朝,皇帝赐婚弘化公主,又赐国姓赐名字的,还要把吐谷浑废除,设立青海都督府,要以紫山与吐蕃为界线,

  吐蕃人之前跟吐谷浑打了许久,一点好处没有,现在还要他们退回到紫山以南,他们岂会甘心?

  何况他们今年又派使来请婚,可朝廷却再次拒绝。

  他们更加不甘心,

  如今趁着吐谷浑内乱之机,吐蕃人肯定要下阴招,他们定会支持吐谷浑以及党项中反唐的势力,结成同盟一起对付大唐,”

  “不会吧,吐蕃有那个野心和实力?”

  “不可小觑。”

  “有情报显示,吐蕃那位赞普对白兰誓在必得,而且他在高原上也立誓一定要迎娶大唐公主,”

  樊兴笑了笑,“管他娘的,水来土淹,兵来将挡,吐蕃人真要是敢来,我倒正好有用武之地了,”

  “阿耶心里有数便好,”

  跟樊兴聊了会,牛进达也到了。

  他是贬静州刺史,就是在樊兴这个都督手下,他的静州地盘很小,且大都是山区,獠蛮部落为主,之前也是反叛无常,前任就是侯君集,在静州大开杀戒,拿那些獠蛮的鲜血染红了一条重返朝堂之路,甚至捕掠了无数獠蛮变卖为奴。

  侯君集的强力手腕,虽然迅速平定了静州,可其实也让现在的静州暗流涌动,獠蛮们虽被镇压下去,可对大唐却更是离心离德,时刻在等待着机会。

  要是党项、吐谷浑、吐蕃一起来犯,那静州獠蛮也必然要趁机再反。

  “看来我也得早做打算才行,”牛进达道,他也不想这次贬去静州后还翻船。

  武怀玉给樊兴和牛进达提了个建议,跟刘兰成和李君羡加强联络,互相支援。

  李君羡原本是兰州都督,刘兰成是夏州都督,这两人都是瓦岗出身,属于秦琼程咬金武怀玉这一系的,大家关系不错。

  李君羡这次征吐谷浑之战,处于二线,没捞到啥功劳,但苦劳也是有的,结果不仅没赏赐,反而从兰州调去茂州做都督。

  那茂州,可不是在蜀中平原,而是在川西高原上,手下说是十余州,可十余州都比不得中原一州的人口税赋等,境内倒多是獠蛮羌部,同样也是个叛服不常的地方。

  刘兰成的夏州都督调松州都督,也是一样的实际贬降。

  而且这次他们突然贬到川西,还要面临党项羌等招抚的问题,要是处置不当,控制不住局势,甚至被袭扰、吃了败仗,那后面肯定要被问罪的。

  武怀玉是十分肯定这是皇帝要打压他这一系的意思,

  倒是说剪除他羽翼,然后对他下手,纯粹是要搞平衡,削弱下如今东宫下各系中最强的武怀玉系了,

  东宫太子党,其实也有挺多派系山头的,

  武怀玉这个太子老师,就是现在东宫党里较强一系,另外还有国舅长孙无忌等了,但长孙国舅在军方的根底不深,

  而武怀玉偏偏在军界人脉广,影响大。

  不说李靖、秦琼这两大佬,就光是瓦岗系,现在主要的两支,一支以李绩为首,另一支就是武怀玉为首了,

  武怀玉为首的这支瓦岗系,甚至强过李绩的那支瓦岗人马。

  “你们四人只要联起手来,互通有无,守望相助,那么不管是治下獠蛮,还是说松外党项,又或是吐谷浑,甚至是吐蕃来犯,你们都足以应对了,”

  “甚至有机会打个大胜仗,立个大功。”

  武怀玉判断松州之战可能要提前到来,因为吐蕃人打这仗的外部诱因条件基本都成熟了,

  有动机有条件,那随时就可能发生。

  而朝廷现在对此准备还不足,没人真相信吐蕃会敢来打大唐,甚至觉得吐蕃相距遥远,根本来不了。

  要是这几位贬去的将领们也没准备,那到时可能真要吃大亏,这几位要是他重要的盟友,

  必须要提醒,甚至得帮他们组织一下。

  这也是为何武怀玉特意跑来渭桥等他们,而不是在长安,或长安城门送别的原因。

  这天,他在渭桥一个个的拦,

  拦下了樊兴,拦下了牛进达,也拦下了刘兰成和李君羡,

  三位都督一位刺史,

  武怀玉跟他们详细分析,认真交待。

  小心驶得万年船,

  就算吐蕃真不来,但他们四将联动,起码也能够掌握先机,先把拓跋党项拿下,这也是能立一大功的,朝廷本来就计划要尽快招抚党项诸羌,完成对川西高原的羁縻统治的战略部署的。

  皇帝是想把这事交给侯君集,但武怀玉认为侯君集和段志玄解决吐谷浑已经不易了,要是吐蕃插手吐谷浑,那他们根本顾不上党项羌。

  到时,川西这几将替朝廷把党项羌解决了,甚至把边地的那些獠蛮镇住了,那大功一件,朝廷岂能不记此功,甚至在皇帝面前也能再涨回脸。

  换言之,

  就算这四将要在川西很长时间,武怀玉也希望他们能够打开局面,掌握形势,甚至营建出一定势力的。

  这四将可是他这系的大将,哪怕是被扔去了川西,也得保持足够的战斗力。

  侯君集在吐谷浑和河西不会呆太久的,顶多一两年,若是一切进展顺利,那到时皇帝就能以侯君集平定吐谷浑之功,召他入朝再拜相。

  毕竟,这家伙现在已经又加了个检校兵部尚书衔了,皇帝的用心,昭然若揭。

  对此武怀玉虽心里不高兴,却也没法阻挡。

  侯君集对皇帝来说,那是他的小伙伴,是他心腹,对他忠心耿耿,曾在战场上一次次随他出生入死,更是为了他,敢于深夜闯宫斩杀禁卫,挟持太上皇到后海龙舟上去,

  玄武门之变功列第一,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当初侯君集那不仅是把自己脑袋拐裤腰带上,也是把整个九族都绑在裤腰带上了,要是失败了,

  诛灭九族,万劫不复。

  所以虽然后来侯君集被搞倒了,但皇帝一直在保着他,一有机会又把他扶起来了。

  论资历,论亲近,侯君集跟皇帝的关系,比武怀玉强多了。

  更何况,正因武怀玉跟侯君集关系是公开的不和,甚至有私怨,皇帝才更加会重和侯君集,甚至急着要让他重新回到中枢政事堂为相。

  皇帝玩平衡术可是越来越熟练了。

  对此,武怀玉也只能说先不管侯君集了,自己这四员盟友大将,可是不能再翻船。

  “回头我会跟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俭联系,一旦有事,他在益州也能够支援一二。”

  可惜苏烈在南中,离的太远,否则苏烈加上他麾下的二刘,刘仁轨刘仁愿,那倒是强援。

  (本章完)

第966章 谁又招惹武怀玉了

  “去安富郡公府。”

  渭桥,武怀玉送走了老丈人他们,回到茶铺里又免费续杯了一碗伏茶,离开时让石头又给了店家二十文钱。

  “唐宪家?”石头问。

  “嗯,”

  “阿耶,这个唐茂彝可不简单。”石头听到这名字,赶紧提醒武怀玉,

  “我知道,”

  一行人骑马赶回长安,进城之后直奔安富郡公府。

  安富郡公唐宪,是唐俭的兄弟,这个人确实不一般。隋朝时曾任东宫左勋卫,太子杨勇被废,唐宪被罢回家。

  此人喜欢打猎,好结交朋友,还暗藏亡命。

  结交的都是赌徒和轻生重义而勇于急人之难的人,说白点这是位江湖大哥。李渊隋末留守太原时,唐宪唐俭兄弟伙,都极得李渊礼遇笼络,太原起兵时,唐家也是倾力相助。

  唐宪一直伴李渊左右,极得倚重,入长安后封安富县公,此后加爵郡公。

  如今,唐宪是云麾将军,在京任的闲职。

  可是,

  这人在长安市井很有威望,还有就是他暗里执掌唐家的诸多赚钱产业,什么赚钱他都要插一脚,甚至边境走私、捕掠贩卖蛮夷人口这些事可没少干。

  唐家,唐俭在官场,唐宪则负责经营家业。

  武怀玉突然到访,

  唐宪也十分意外。

  “武青阳来了?”

  “就在门外。”

  “这就奇怪了,怎么突然上门来了,你们谁手下人捞过界,惹到武家了?”唐宪也不过五十来岁,如今虽不复当年那般喜欢好勇斗狠江湖争斗了,但仍还有股子彪悍。

  只是武怀玉这人,唐宪并不想招惹。

  此前他曾跟武家有点矛盾,当初武怀玉单人灭朔方梁师都,事后拜都督,镇守朔方,武怀玉在那边又屯田又开边市,还招抚杂胡、突厥等,搞的有声有色,尤其是从北方突厥人那里贩牛羊南下,

  在盐夏开辟了很大的羊市,那钱赚的让人眼红。

  后来武怀玉升调入朝,

  唐宪跑到突厥贩羊,也在盐州屯羊,后来羊太多了,唐宪又利用唐家关系,找到任盐州刺史的亲戚,让他买自家的羊,之后还跟朝廷采购羊的官员勾结,让他们优先采购唐家的羊,

  这个事情做的很过火,甚至本来朝廷采购的羊订单里有不少是武家他们的羊,可唐宪他们硬是改买唐家的羊,不管好坏都要,价还给的高,反过来又压武家羊价,

  这事后来武怀玉通过魏征、马周他们弹劾,连唐俭都给牵连的罢职,唐宪也被罢官。

  要不是皇帝念在他们唐家也是勋臣,那次唐家可能就危险了,后来唐俭托长顺孙德,走长孙无忌的关系,跟武怀玉私下谈和,赔钱道歉,这才算了结。

  此事过后,

  唐宪也知晓武怀玉不好招惹的,甚至之后唐俭都主动跟武怀玉交好,

  现在唐宪一听说武怀玉事先没有半点通知啥的,也没下贴,直接就上门来,他第一反应是可能唐家不小心又招惹到武家了。

  “要不跟武公说阿郎你不在家,改日登门去拜访他?”

  “既然都来了,躲也躲不过,还是见一见吧。”

  唐宪让人去开中门迎接,他自己也是赶紧更衣。

  “赶紧去查下,到底谁不长眼招惹到这杀神了。”

  等唐宪匆匆更衣后赶到客厅,却见武怀玉正微笑着在喝着茶呢,并没有兴师问罪的样子。

  “武相大驾光临,真是令寒舍蓬壁生辉啊,有失远迎,恕罪。”

  唐宪一边笑着见礼,一面打量着这位青阳子,看装束好像是刚从城外回来,

  “是我冒昧来访,唐突了。”

  “不知我家哪个不开眼的惹到武家了,还请武相直言,我定严惩不殆,一定给武相一個交待。”

  当初那件事情虽说过了好几年了,可现在想想,唐家兄弟还有些胆寒呢,差点把唐家掀翻了。

首节 上一节 867/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