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779节

  除了多喝热水,也没别的什么好法子。

  免费。

  武家慰问救灾队伍,免费送医赠药,

  可以说让灾民们都无比震惊,也无比感谢,大家口耳相传,武家和武相公的口碑名望也是不断高涨,

  武怀玉若是有系统,只怕这几天耳朵里会一直叮叮叮的叮个不停,各种声望什么的积分只怕加了无数了。

  送医送药点,无数人排着长队。

  旁边,

  还立了一杆大旗,“招工!”

  武家的管事在那边大声张罗,宣传各种招工的条件好处。

  招收各种工匠,只要有一技之长的匠人,武家这里都要。

  “我是个船匠要么?”

  “会造什么船?”

  “就我们白马黄河码头这里的河船,可载百石,”

  “有多少经验?”

  “这造船手艺我家祖上世代家传下来的,我打小就跟着我阿祖、阿耶学,半辈子手艺了,”

  “那种百石河船你一人能造?”

  “可以。”

  招工管事笑道,“那过来这边细谈然后填张表,”

  满脸仓桑的船匠让出位置,到旁边跟另一位招工的谈条件,询问招去哪,工钱待遇等。

  “你虽是造河船的,但我们会把伱送去江州,我们在那边有大船场,”

  “工钱多少?”船匠更关心的还是工钱,这场大洪水过后,他得赶紧谋划出路,总不能指望朝廷会一直救济,而他原来那个做事的小船厂,肯定开不了了。

  管事给他开了待遇,只要验过工证明了他的造船技术,就会跟他签正式雇佣契约,签约后就会给他一笔安家费,并且等到了江州船场,还可以马上预支一个月工钱。

  “我有妻子儿女,能带去吗,有地方住吗?”

  “当然可以,从这到江州,一路上吃用我们包了,有船送过去。到了那边,也会安排一家人住处的,这些你放心。”

  船匠又问了一个关心的问题,“我家户籍滑州,能迁去江州吗?”

  “你们这个情况,去江州只是做工赚钱,到那边属于客户,需要登记存档,但你们户籍仍在滑州这里。当然,你若是想迁移户口过去,也是可以办理的。”

  管事很耐心的跟他讲解着,

  船匠想着江州船场开出的条件确实是很诱人的,尤其是现在这边情况一团糟,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

  “如果我答应去,什么时候走?”

  管事笑道,“你若真想好了,那么最快明天一家人就可以乘船南下了,我们在灾区大量招人,凑满一船就走。”

  “你们真是武相公家船场的?”

  “我是武家的管事,但不是船场的,我们为武家的各个产业招工,”

  船匠看了看那招工旗,又看着旁边在送医送药的点,他们都是一起随武相公来的,他咬了咬牙,终于下定决心。

  他决定带着全家人去江州船场,那里的工钱比这高,更重要的是,明天就可以走,不用再呆在这个让人不安的瓦岗山上。

  在这里虽然有吃有喝,可总感觉不踏实,他还是想早点自食其力,何况武家开出的工钱待遇等确实很不错。

  “签契约吧!”船匠道。

  管事笑着道,“你先在这里坐一下,喝杯糖水,”

  “现在不能签约吗?”

  “可以,但我们要去请滑州衙门的书吏过来,在滑州地界招灾民去外地做工,要请他们见证,还要登记的,这对你们也是一个保障。”

  “武家做事真大气。”船匠感叹着道,有滑州官吏见证签约甚至备档,那就不用担心其它,起码这个人去了哪滑州知道的,不怕被拐骗。

  一觉醒来,下了好大雪,飘飘洒洒的又下了一整天,对南方人来说,好稀罕啊,一年才得见那么一二回,去玩雪更新晚了,抱歉。

  (本章完)

第877章 瓦岗山上再举旗

  瓦岗山上,

  灾民安置点,各个小营,都有武家新设的一个慰问点,派医送药,每个点旁边立了杆招工旗。

  招工旗下,有两个大桶,一桶熬的很浓稠的小米粥,一桶是红糖水。

  招读书人、招各种手艺匠人,

  既不识字也没技艺,但只要年轻健康肯吃苦,也一样招。

  开出的条件都不错。

  无数人排队来问询,招工点的武家管事伙计们十分热情,排到了先送上碗粥,或是来碗红糖水,边喝边谈。

  谈成签约,立马给笔安家费。

  手印一按钱就到手。

  吸引了大量灾民问询、报名,

  滑州刺史也被惊动了,

  这位贾刺史听闻手下汇报此事后,细细思量了许久。

  武家这是在挖滑州墙角,若是在太平之时,这种大量招工挖人的行为,滑州官府肯定不会容许的。

  因为户口人丁是地方官员重要的政绩考核条件之一,

  以人为本。

  人就是税赋就是役夫,就是一切的基础。

  人口增添是有功绩,有口流失减少那却是过。

  “我去跟武相问问。”

  贾刺史年过花甲,也算是历经隋唐两朝,按朝廷七十致仕的规定,他身体还行,还能再干几年。

  “叔父,我倒觉得这事不必管,甚至还可以配合下武家。”一个长的跟贾刺史挺像的人在旁边道,他是贾刺史的侄儿,在滑州做个参军事。

  “哦?”

  “一来武相公深得圣人宠信,不能轻易得罪。二来,如今刚经大灾,虽然水开始退却,但后续救灾重建却更麻烦。一时半会,许多受灾百姓都不好安置,

  现在武家愿意来招工,招走许多灾民,这是给咱们减轻负担啊。”

  既交好武相,还减轻了些负担,多好的事。

  至于说人口流失什么的这些,这不都是遇大灾了吗?

  以往遇大灾,朝廷也都是允许灾民外出就食,甚至暂时客居他乡的,这根本是特殊情况,不会当成地方官的过。

  “武家这次招的人好像有点多,而且主要是招读书人、工匠走,我们灾后重建,也需要这些人。”贾刺史道。

  “叔父,三思。”

  贾刺史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决定不得罪武怀玉,不过他也没打算就不闻不问,他直接去找了李靖。

  李靖现在是巡省大使,这位还是政事堂的右仆射,兼着隔壁濮州的世袭刺史,现在这几州都由他统筹。

  贾刺史找到李靖,开门见山把武家招工的事情一说。

  请李靖拿主意。

  李靖则又把武怀玉叫来。

  怀玉跟李靖和贾刺史把具体情况一说,“现在黄淮受灾百姓很多,一时半会恢复不了,全靠官府维持救济,虽说暂时有粮,但天渐凉,官府负担也重,百姓也忧,”

  “我这也是组织大家另寻出路,生产自救。”

  “这也是给朝廷和灾区地区官府减轻负担,”

  李靖详细询问了一些招工细节,

  武家这边准备的挺全面,在灾区招工、面试,地方衙门见证下签约备案,还马上给安家费,

  并全程负责把人送到各处工场等,安排食宿,基本上不用这边担心。

  武家给的工钱也挺不错,其它待遇也好。

  并不是趁火打劫。

  不像有些人打着招工的旗号,就差把落井下石剥削压榨写脸上,甚至有些人公然在灾区买卖人口。

  贾刺史其实就关心一条,

  这些滑州百姓被招到外地做工,以后怎么办。

  “他们这是去做工赚钱,到外地属于客户,会在当地登记,不会做为盲流的。”

  李靖煮茶,

  在旁边安静的听着,

  贾刺史其实也没想着阻拦武家招工挖墙脚的行为,毕竟年过花甲的老吏,岂会不懂人情世故,他很清楚现在他最关键的还是把救灾、重建这事做好,起码不能让滑州的灾民饿肚子,不能乱起来,

  稳定压倒一切,

  至于说武家招点人,那算什么事。

  “贾公,我也知道这次水灾严重,天灾无情人有情,我们武家其实哪都可以招到工人,比如说江州造船厂,根本用不着来黄河这边招工,江船与河船都完全不一样,

  长江沿线,造船厂大小得有几百家,哪招不到人,还更熟悉江船制造,生活习惯也相似,人也好管理。

  我这完全是为了帮一下灾区百姓,也缓解下这边地方官府的困难,我始终还是信奉那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

  武家有些产业,做的还可以,但越是如此,越要回报社会。”

  李靖频频点头,

  武怀玉是他学生,但他说的这番话确实很值得赞许。

  不像有些人贪婪成性,

  好比长孙顺德、刘弘基甚至唐俭这些元老,那都是开国功臣,但为何这几年没啥声响了,就是因为过于贪婪,还不知道收敛,

  这些元老贪,他们的家人自然更贪,吃相难看,胃口又大。

  就好比长孙顺德堂堂元老,还是皇后和国舅的叔叔,结果侍卫和内侍勾结偷盗宫中财物,他都敢收礼包庇。

  怀玉捧着茶杯,又抛出了一个诱人的提议。

  他在滑州每招一人走,就会捐赠给滑州一笔钱,最后折算成药品粮食等物资。

  钱可能不多,但积少也能成多,何况这本来也算是意外所得了。

首节 上一节 779/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