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348节

  许敬宗听闻,高兴大笑。

  “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不如现在就写婚书?”

  “许兄莫急嘛,不如过几日我带妻儿等上门拜访,到时再一起定下。”

  “好,都按二郎所说。”

  许敬宗终于把这婚事定下,满怀高兴,武许两家以后就更亲近了。

  怀玉留许家父子吃饭,饭后还特意让润娘抱着三子武承志过来见面,小家伙胖嘟嘟白嫩嫩的,长的极好。许敬宗看后连声夸赞这孩子将来定是好福禄的。

  走的时候,怀玉给许敬宗回了一些武家产的茶叶、青盐,还有新跟丘家段驸马家合作,从他们那弄来蔗糖,通过武氏秘法黄泥浆脱色法,加工出来的白砂糖和冰糖,比天竺阿三们以前垄断的天竺白糖更白更好。

  此外武家的果酒、白酒,甚至从朔方运来的冻羊肉卷,还有石炭等,也给装了两车。

  门外依然排满了想要拜见送礼的人。

  李义府今日仍一如继往早早的来,他很安静的排着队,偶尔也会跟旁边的士子们讨论下诗文经书,更多时候,是在心里一遍遍的排练着,如果得到翼国公召见,要如何对答。

  武怀玉送许敬宗父子出门,还回了两大车礼物,看着他们那亲切的模样,李义府充满羡慕,但他没试图着围上去,他知道,根本靠近不了。

  果然,那些围上去的人,被武家那些虎狼般的护卫全都远远隔开,没一个能靠近的。

  李义府一直盯着武怀玉。

  就算武怀玉目光没有看过来,他也一直保持着嬉怡微笑。

  送走许敬宗父子,武怀玉看着门前的那些来访的官吏士子等,也有些头疼,虽然言官御史因此弹劾皇帝也没理会,但这样确实有些过于招摇了。

  他站在大门口台阶上,对这些访客抱拳行礼,跟大家打招呼,感谢大家对他武怀玉的这般客气,也说如今马上过年,实在是招待不周等,让大家不要送礼。

  在人群中,武怀玉注意到有那么个相貌俊秀柔恭的少年郎,一袭白袍干净整洁,人也清秀,特别是大家都争着往前挤,都喧嚷不停想跟武怀玉搭上话,他却仍然安静的站在原地,始终保持着微笑。

  这爱笑的清秀少年郎,给怀玉印象挺深。

  他目光与对他视了几秒,少年郎也仍只是抱以微笑,并没上前。

  等怀玉收回目光转身进府后,他脑子里仍是那少年郎,他招来管家,“外面有个白袍少年郎,相貌柔恭,嬉怡微笑,知道身份吗?”

  管家一听,就知道武怀玉说的是谁了。

  他对那少年也是印象深刻,十分温文尔雅有礼貌,特别是总是面带微笑,长的也好,每天早早来排队,排到门口后投贴、登记,然后奉上干谒行卷。

  “那少年郎是河北瀛州人,其父现任益州射洪县丞,他随父在蜀地读书,经州县考试,举为乡贡,随朝集使入京,要来参加明年正月的科举考试的,好像报的是进士科,他每天来都要投一份干谒行卷,据说每次内容都不一样。”

  怀玉听了来了些兴趣,便让人去把他的行卷取来送到书房自己查阅。

  翼国公府记室参军上官仪捧着一堆行卷来到武怀玉书房,“翼国公,这是李义府这些天投的行卷,都已取来。”

  武怀玉看着那堆行卷很惊讶。

  “李义府天天来,有时一天投好几个行卷,学生刚才粗略翻看了一下,这些诗赋文章都做的很好,这人很有才华。”

  上官仪是武怀玉征辟的幕僚,他有开府之权,可以有十六名府官,上官仪是武士彟推荐给他的,今年才二十岁。隋末时他父亲为江都宫副监,他自幼随父迁居江都,后来他父亲死于江都之变,他藏匿逃过一劫,为求避祸只得自行剃度为僧,研习佛典精通三伦涉猎经史善做文章。

  武德末,武士彟在扬州做大都督府长史,结识了这个年轻人,武怀玉开府,他特去信引荐他到怀玉府中为幕宾,这也算是一个入仕之途。

  武怀玉翻开看了起来,越看越惊讶,文章确实很好。

  “你说他叫李义府?”

  “是的,老家河北瀛州,如今随父在益州,这次是来京参加明年进士科的。”

  大唐科举,常科也就是秀才、进士、明经、明算、明书、明法,有时也会加开其它科,但秀才科录取太严,一科往往就录一两个,有时甚至一科一个都不录,最多也就三四个一科。

  期待几科,含金量最高的就是明经和进士。

  其中进士相对更难考些,虽说明经科分四等,进士只有两等,明经考中授官品级比进士高,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明进士难度更大。

  这李义府以乡贡身份参加明年进士科,看来确实是很有自信的,不过大唐的科举一年一科,且是不糊名不誊抄的考试,所以能不能中取,其实考场外的因素更多,家世、名气,这些都比考试更重要。

  故此唐朝士子考生们到京后,都会赶紧活动,向权贵高官们投行卷,把自己的作品献上,就希望能够得到点评赞赏,要是有高官看中,那未考先扬名,到时还没考就可能先预定进士一席之位了。

  实在没门路投到权贵高官门中,那就到青楼楚馆,找机会让他们帮忙扬名。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出身,名门士族、权贵显要的家世,再有一定的水平,那录取的机率可大多了。

  李义府家连寒门都算不上,出身很卑微,几代人也只出过县丞这种青袍官,又没有拜过名师,连国子监生、弘文馆崇文馆这样的馆生也不是,甚至不是州县官学里的官学生,仅是通过县考试得刺史审核举荐的乡贡,想要在每年很有限的进士名额中夺取一席之位,很难。

  哪怕文章确实好,但比不过那些有身份有地位有名气的也太正常了。

  “翼国公,学生也打算参加明年的进士科考试。”上官仪犹豫了一下还是道。本来武士彟推荐他到怀玉这里做幕宾,积累些资历,再有武怀玉的推荐,将来就能直接铨选授官的。

  这有些突然,他到怀玉幕府时间不过半年。

  “你熟读经史擅作文章,诗写的好,参加进士考试肯定能中。”怀玉笑了笑,“这样,你把你做的诗挑几首最满意的给我,我给来济给你刊登在下期的京报上,也替你扬扬名。”

  “谢翼国公栽培。”上官仪很感激的道,诗文上京报,那岂不比投行卷还要更猛。

  “你把李义府这几篇诗词文章,和你的诗一起送到司经局去,让来济选两篇跟你的同期刊登京报。”

  想了想,“你去门口帮我把李义府叫来。”

  上官仪出门去了,怀玉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一个上官仪一个李义府,这两个可都是历史上做过宰相的啊,谁能想到如今一个在他幕府为宾,一个还在门外苦苦投卷等候呢。

  有机会武怀玉并不介意提拔栽培他们一下。

  (本章完)

第400章 门生

  2023-06-22

  爱笑的少年,运气总不会很差。

  李义府锲而不舍的坚持,很快得到回报,就在除夕这天中午,翼国公站在大门口跟大家讲话时跟他对了一眼,然后很快他就被人请进了府。

  一样在外排队等候的许多士子,都羡慕万分的看着这个幸运儿走进府。

  “他怎么就进去了?”

  “刚出来那人是谁?”

  “听说是翼国公府的记室参军,”

  “翼国公府还有记室参军?”

  “翼国公堂堂实封国公,又是实职三品以上还带上柱国勋,早就有资格开府了,按制可以有十六名国官呢,还可以有十几名府佐。”

  “那人那么年轻,就是翼国公记室参军了,几品啊?”

  “国公幕府的记室参军只是视品待遇,没有品级的,算不得朝廷正式官员,只是国公征辟,然后上报朝廷吏部登记而已。”

  士子们有的对于国朝典章制度熟悉,也有些外地州县来的不清楚这些的。

  跟朝廷正式的官员相比,国官府官只是私人幕府而已,但对于一些出身寒门或是更卑微的读书人来说,这其实也是个很不错的入仕途径了,先入幕为宾,积攒一些事务经验甚至是名气,然后到时再受荐铨选为官,甚至是立功直接授官也有的。

  如武怀玉这样身份的要臣,做他的幕府当然前途会很好。

  “那人好年轻,居然就是记室参军,什么来头?”

  “听说叫上官仪,曾经做过和尚,翼国公叔父周国公推荐的。”

  有人笑上官仪的出身。

  还有人心里觉得,上官仪曾经半路出家当和尚,而翼国公以前做过九年道士,这和尚给道士当记室参军,掌文书章表奏报,这倒是稀奇了。

  “只要有过硬的本事,当过和尚也没问题的,”有个士子很羡慕上官仪,别看只是个视品记室参军,在大唐,以前国公带三品以上开府,是有记室参军的。

  但在今年开始,朝廷新规定,亲王郡王的王府官王国官依然不变,但王以下,国官府官的开府条件更苛刻了,就算开府了其所能拥有的幕职也少了。

  比如记室参军、主簿都不设,原本七曹参军也只设二曹,录事、行参军也都不设。

  唯有之前实封功臣,特旨不减。

  所以武怀玉开府,有记室参军,那属于一项特权,其它好多国公,只要不是实封,那都没这待遇。

  武怀玉翼国公府的十六名府官,长史、司马统领府僚、纪纲职务。掾统判七曹参军事,主簿掌覆省国公命令。记室掌表启书疏,录事参军勾稽省署钞目,录事掌受事辰发。

  七曹参军各督本曹事,行参军出使检校,典签宣传命令。

  国公府官比王府官少了不少人,傅、友、谘议参军、文学、东西阁祭酒都没有。

  但如武怀玉这样身兼数个要职的勋贵重臣,职事繁忙,他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幕僚班子协助辅佐的。

  所以别看上官仪就是个幕僚,视从七品而已,但是他能接触参与到的事务,可都很机密重要。

  武怀玉雍州别驾兼民部侍郎判度支、兼治书侍御史,三个重要部门的领导职务,他的幕僚团队,要协助他处理这三部门的事务,所以有时候,这个幕府就相当于这三部门的官员,甚至可能比一些郎中、员外郎、御史、治中等这些衙门的官员,权力更大。

  这就好比明朝的时代,废掉宰相后,六省实际就是朝廷的中枢,但后来皇帝用他的私人秘书班子内阁,代行使皇帝的决策权,再后来内阁势力太大后,皇帝又把自己另一个生活秘书班子司礼监拉出来,让那些太监们代皇帝批红。

  于是乎,内阁和司礼监明明不是朝廷中枢,却硬生生的架到了六省头上。

  说到底,还是因为内阁和司礼监行使的都是皇帝的权力,代行皇权。

  其实这种事自古以来都玩的很溜。

  汉代三公为首统领百官,治理朝政,可汉天子后来却非要搞出尚书省等内朝,内朝就是代行皇帝权力,用来制衡外朝百官的。

  甚至以前三公们开府,那时的幕府权力才大呢,幕府有时胜过诸省部寺的。

  ······

  翼国公府外书房。

  李义府被上官仪一路领着过来,李义府路上还一直面带微笑感激上官仪,凭他那招牌式的微笑,他还很快得到比他只大五岁的上官仪的好感信任,把自己身份告诉了他,甚至还透露了翼国公对他的行卷很满意,有意栽培他。

  “益州乡贡、射洪县丞之子李义府,拜见翼国公。”

  李义府年纪虽轻,但那一套礼仪,真是无可挑剔。

  难怪历史记载,李义府外号李猫。

  确实跟只温柔乖顺又漂亮可爱的猫一样,让人总忍不住想要亲近甚至撸一把。

  不过武怀玉可也记得,李义府可是跟许敬宗并为宰相,并称奸臣的人,据说李义府是笑里藏刀这个词的代表者,就跟盛唐权相李林甫开创了口蜜腹剑这个成语一样。

  都说李义府当宰相后,表面和言悦色,可内心褊狭嫉妒、阴狠残忍,敢触犯他,都会遭他打击报复,甚至是陷害。

  “你的行卷我刚看过了,锦绣文章,非常不错,更加让人惊叹你才十五岁,年少多才,天生神童啊。”

  武怀玉毫不吝惜的对他咵咵的就是一顿狠赞,称赞的李义府是既激动又有些不好意思,终究是才十五岁的少年,此时还没修炼大成。

  特别是在武怀玉的面前,武怀玉虽也很年轻,可头顶光环太多了,这顿时间他天天蹲武家大门口,对武家的兴盛,对武怀玉的权势,那是非常直观,印象深刻。

  武怀玉的形像在这段时间,在他心目中那是无限拔高的。

  已经成了他心中完美的伟大偶像,现在偶像这么夸他,真是让他有些承受不住。

  “我已经安排好了,挑你几篇佳作,送去给崇贤馆直学士来济,请他把你的作品刊登在下期的京报上,我还打算给你和上官参军的作品,都写篇点评,帮你们扬扬名,也为你们明春的进士考试出点力。”

  李义府得到这承诺,已经激动的满面胀红,甚至都不知所措了。

  毕竟太年轻。

  初入长安的李义府在蜀地已经混出了些名气,但在长安他就啥也不是,长安是个最讲身份家世的地方,就算你文章再好,没门路也是不行的。

  否则当初马周也不会雄心勃勃的西游长安,结果最后处处碰壁,还因得罪崔氏,最终甚至落魄无比,连个酒店的伙计都敢欺负的地步了。

  长安做为帝都,天下中心,四方人云集,多少有才的人,但能出头的可不多。

首节 上一节 348/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