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64节

  “咱们就建个普通三进四合院不好吗,可以把院墙稍加高一些。”

  “还是建个坞堡好,你要是嫌李家庄的不好看,你可以画一个好看的给工匠们建,钱粮我来出,就是要建的高大一些,房屋得多,以后要能容纳下一大家子住,还得能防乱兵、土匪的。”

  “这里是京畿啊,不会有什么乱兵贼匪的。”

  樊玄符却道,“这龙桥堡不是才刚被突厥人攻破?上次李家庄不也被颉利的人马洗劫了,别说这是京畿了,京畿也并不一定就能一直安宁的。”

  “我们樊家祖上是武陵蛮,以前都是住寨子里,从没有真正太平过,经常相互械斗,要是寨子修不牢固可不行。”

  武怀玉想了想,“那我来好好设计一下,修个既有防御性能,又兼顾宜居的坞堡?”

  既然拦不住樊玄符,那就修个好看好住点的,不能太大,否则影响不好,搞个升级版的大院吧,或是建个简单点的土楼。

  客家土楼千百种,总有一种适合。

  樊玄符见怀玉答应下来,非常高兴,趁四下无人,还凑上来亲了他一口,然后欢笑着跑远了。

  樊玄符是个行动派,回去就跟老武他们提出想在这里买些地,她给村民开出了比市价要高不少的地价,甚至可以由卖家自由选择用粮、钱、绢交易。

  而且她还开出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地卖给她后,她承诺把地仍租给原主,甚至约定好地租,且保证实惠。

  这条件对于眼下不少村民来说,极有诱惑力,虽然之前有些村民从武家借到了钱粮,但明春就要还,借一还二虽然很良心,比别人家利息少,可不少人明年是还不起的。

  开春耕种,到时种子农具这些置办又要钱,甚至不少人家没了牛马,到时还得租牛,都是笔很大开销。

  这个时候考虑卖掉部份田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自耕的收益全是自已的,佃种却得交出不少租子,可不也是没有办法了吗。

  对这位樊大娘子,大家不但没人憎恶,反而得感激人家救苦救难,不仅没趁火打劫,还能给出这么好的条件来。

  樊玄符想要修个坞堡,老武惊讶想拒绝,怀玉冲他使眼色,然后跟大家解释了一下初步计划。

  老武考虑了许久,决定还是放手让他们去折腾,反正这儿媳身家丰厚,盖个小点的坞堡,占地几亩的话,倒也不算什么,毕竟这样的坞堡也是遍地都是,算是个比较厉害点的庄园了。

  “我刚和二郎还商议了一下,决定请两个先生来龙桥,在这里建一个社学,以后咱们龙桥堡的孩子就可以在村里启蒙上学,不用到李家庄去读书了。

  李家庄的社学每年招纳的学生也少,咱堡里好多孩子也进不去。”樊玄符突然又抛出一个计划,这事也没事先跟怀玉商量,她出钱请两先生来村里教书。

  这话一出,赢得无数人夸赞,连老武都很高兴的赞扬,马周也连连说这是好事。

  樊玄符有些得意的朝怀玉轻笑。

  这妮子,现在越来越大胆了,不过办个村学,开支倒也不算高,可能带来的名望口碑确实会很高,这是非常正能量的好事。

  这边借粮,那边收地,然后又是办学,樊玄符这个武家二郎未婚妻,一下子就获得了所有龙桥堡村民的好感,个个称赞不已。

  “二郎好运气,娶到这么贤惠的妻子。”

  “还是二郎大气啊,这些肯定是二郎主意。”

  “老武运气好啊!”

  “武家运气大发!”

  (本章完)

第208章 天当被地当床

  2023-04-11

  原本以为樊玄符这国公府千金不习惯乡下生活,不料她倒是短短时间就跟村里的女人们打成一片,嫂子婶子阿婆都处的很熟络。

  “大家都很喜欢你啊。”

  夜晚,星空下,青帐里,倒也十分宽敞,因为人多,家里窑洞也住不下,来时特意带来了帐篷,天气也还不算冷,住在帐篷里再生个炉子,倒是别有情趣。

  “嘴甜,礼多。”樊玄符笑着道,逢人就主动打招呼,上来就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几尺花布一两样小首饰一出手,自然能赢得一片好评。

  “二郎你猜我今天收到多少地?”

  樊玄符兴奋的伸出一个巴掌,“五百多亩地呢,有龙桥堡村民的,也有东里其它几个村子里村民的。”

  “你给的价格那么高,比行市高出一成了,现在大家都困难,自然愿意卖伱。”

  武家之前有三百亩地,先前老武也又收下三百多亩,在龙桥附近就有了近七百亩地,还没算上兄弟俩在白鹿、丰塬这三个塬上的几百亩地。

  这次樊玄符开出很高的收地价格,不少迫于生计的村民,也都忍痛的割卖了一些地。

  “咱家现在可成龙桥堡最大的地主了。”她有些得意的道。

  “你不买地,我们家也是龙桥堡最大的地主啊,原先我爹三百亩地时就是地最多的了。”

  唐初的地虽然限制买卖,地价也并不高,但不论是贵族官员,还是地主豪强,或是普通百姓,有了钱之后,都还是第一时间想到买田置地,就跟后世两千年后大家买房的积极性一样。

  干啥都不如买地来的直接可靠。

  “可惜为了拿地,答应地仍租给他们种,租子也不高,要是能够都收回自己种的话,我们去我老家买些五溪蛮来,一个壮丁也只要两万钱左右呢,蓄奴种地,收益可全是自己的,地连成片,耕种的本钱还能摊薄,庄子还能养猪养牛养鸡鸭这些又能收益不少·····”

  庄园经济,比起简单的土地出租,收益要高的多,只有小地主或富农,才会喜欢把地佃租出去,这样比较省事。

  而对大地主或贵族而言,他们更愿意搞庄园,蓄奴、雇佣人集体种植,甚至还会修渠、打井这些,同时搞些养殖,都能大大提升经济收益,只不过这种庄园经济前期投入较高,一来得有较大的连片土地,其实就是蓄奴、养大牲口甚至打井修渠这些前期投入都较大的。

  当然,收益也更高。

  “二郎,我想把咱家这里一千二百来亩地,好好的整理一下,尽量把地跟村民们交换,换到一起。”

  “换地这个事可不易,没有人轻易愿意换地的,平时因为争地垄的事都没少争吵呢。”

  “我不让他们白换,补给他们钱,或是多换给他们点地,”樊玄符虽说平时喜欢练刀骑马,但毕竟国公府的,平时也是知晓府里庄园的运作模式,把地换到一起,不论是耕作,还是说引水浇地等都更方便,甚至还可以自己打井,以备干旱。

  “你还耐烦管这些啊?”怀玉笑问,两人躺在青帐里,倒是有几分提前感受新婚夜的气氛了,唐人的洞房花烛夜,在此时其实是傍晚黄昏时举行婚礼,礼成后不是送入洞房,而是在院里搭个青色帐篷,在帐篷里过一夜。

  “家里事务以后我总要管起来的,二郎专心干大事,家宅、田庄的事交给我来打理便是。”樊玄符已经提前进入了当家娘子的角色了。

  买田、换地,出租,买奴、雇人甚至买牛买马,还要盖房子,养猪羊鸡鸭鹅等等,她在那里计划着,眼里满是幸福。

  可惜她的算术不太好,老是算错。

  “我去把润娘叫来,她算的好。”

  “咱两人多聊会啊。”

  此时天还不算晚,两人独处的感觉怀玉很喜欢,当然,樊玄符今晚是不可能跟他睡一帐的,还没成婚呢,这于礼不合,也就现在一起聊会天。

  一会,樊玄符会跟她的三个好妹妹一起睡,她们的剑婢也一起。

  樊玄符嫁妆里有三千亩地,自己名下原来也还有两个庄子六百亩,这一下子又买入五百亩地,成地主婆了。

  “许二杆子他娘挺可怜的,听说以前是个十分泼辣能干的妇人,现在却沉默寡言,听说都跳三回河上两回吊了。”

  “任哪个妇人被突厥狼崽子们糟蹋了都差不多,”

  许二杆子他娘很不幸,不仅被糟蹋了,而且听说被七八个突厥贼糟蹋的,饶是平素里泼辣又能干的许婶,也难以从那阴影里走出来。

  许二愣的妹妹们现在天天轮流守着母亲。

  跟许婶一样不幸落到突厥人手里还被糟蹋的,村里还有好些个,甚至有几个妇人没了的。

  还是这次大唐震慑住了颉利,最后颉利撤走时放还了许多掳掠的百姓,否则还有更多人只能沦为草原上的奴隶。

  “只要人还在,这坎总能过去的。”怀玉也只能如此感叹了,虽说大唐之初,社会风气还没宋明时那样注重贞节什么的,但这事哪怕摊到后世的女人身上,也很难扛的住的。

  经这次突厥入侵,龙桥堡死了几十人,甚至整个村子都重新洗牌了,原来五十户禁军户,在村里属于自耕富农,甚至那几位军官家还是小地主,但这次好些禁军户家死了青壮男人,

  顶梁柱榻了。

  村子被破,有人家当家的男人死了残了,有的年轻妇人死了或被糟蹋,家破了,钱粮被抢走了,

  青黄不接。

  不少人借贷埋葬家人,或是借钱重新修葺窑洞,许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借了钱借了粮欠下了债,不少人家还或多或少的卖了地。

  村里的地开始向少数人手里集中,不少原来手里还有二三十亩地的村民,已经沦为了无地户,甚至有的因为没了青壮男人,直接就弃籍投附别家做奴仆了。

  武家就是那个兼并土地最多的,也是借粮借钱放贷最多的,利息还不低,但村民们却还得称他们武家仁慈心善。

  别人家秋借春还,借一起码还三,还要小斗出大斗进这种事,武家借一还二,斗量公平。

  别家要是没有田地什么的抵押,还借不到钱粮,武家是看在乡亲份上,都多少借一些。

  同样是买地,别人趁机压价,巴不得不要钱收地,武家收的地却还比正常市价高上一点点。

  何况武家收了地,还把地交给原主租佃,租子还不高。

  这样的人家,确实是大善人了。

  “二郎,咱们买些奴来吧,”

  收回来的地也不全是要交给原主租种的,也有部份是连人带地都卖给武家了,这些地樊玄符打算还是想办法换到一起,弄庄子蓄奴集体耕种,再搞点养殖。

  “再多养些耕地的牛马,不仅可以给自家耕地,农忙的时候还可以出租给佃户们耕地,闲时还能拉车赶货,这牲口还能配对下崽,繁殖赚钱呢。”

  怀玉听了很佩服,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啊,掌握了生产资料后,就能钱生钱,自己下崽子,不断增值,而那些普通百姓,日复一日的辛劳,却也仅能勉强温饱,而一旦遇到点灾荒、战争、疾病等,就可能要被洗劫一空。

  买个青壮奴隶,差不多要二十亩地一年的收益,买牛买马也是相当于很多地的产出了,何况蓄奴养牲口也还要成本的,但收益也不低。

  有些地主租借佃户耕牛,一年租子要多交一成,称为牛租。

  ······

  天渐晚。

  怀玉终究还是被樊家姐妹给赶出了那个青帐,樊家的剑婢们背着斩马轮班守在帐外。

  好在怀玉回到自己帐篷倒也不寂寞。

  胡姬伊琳娜相陪。

  天当被地当床,倒也是十分不错的体验。

  清晨,虽然还对龙桥堡恋恋不舍,也舍不得跟刚相认的两姐姐分别,但职事在身,还是得往回赶。

  回到长安,老武还是对龙桥堡念念不忘,这次回三原,衣锦还乡,让他非常高兴,但看到大家如今日子艰难,也很唏嘘。

  武怀玉倒是已经有些麻木了,在陇右的时候,已经见多了受战争迫害的百姓了。

  婚期临近,依然还要当值。

  一早上朝。

  李世民把快八十的宰相裴矩,授为民部尚书,这是继杨恭仁、宇文士及、陈叔达、裴寂后第五位被踢下去的武德宰相。

  裴矩都快八十了,被罢相居然也不辞职致仕,居然仍接受了民部尚书之职。

  改任民部尚书后,直接提了个建议,对这次突厥入侵,遭遇暴虐践踏的百姓,每户赐绢一匹。

  御座上的李世民似乎对裴矩并不太满意,当众驳斥了他,认为户有大小,不应当按户,要赐绢也应当是按人口多少做为标准。

  虽是一件小事,但武怀玉却觉得李世民是在表达他对裴矩不识趣的不满。

  李世民目光扫过群臣,突然提到当初李唐初建之时,太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与太上皇同高祖、同曾祖的远房堂兄,以及兄弟之子孙,不论年纪大小,就算是童孺皆封为王,如今这些宗室王数十上百人。

  “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皇帝突然就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询问殿上百官。

  本来以为今天早朝就早走个过场,马上就要结束了,谁想到皇帝突然抛出这样的问题来。

  所有人都不由的打起了精神,这个提问不同寻常。

  右仆射封德彝出班奏对。

  “陛下,列朝都只有皇帝的儿子及兄弟才封为王,其它宗亲如果不是有大功勋,便没有封王的。

  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东西汉以来,从来没有如此之多。

首节 上一节 164/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