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紘沉默片刻,出列道:“皇上,青州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臣等也不清楚,如果草草就申饬泰安侯,未来一旦发现他此举有苦衷,岂非冤枉了好人?”
“臣建议先查一查原因,然后再做商讨。”
这就是朝廷有人的好处,如果今日没人站出来替陈策说话,单凭这群御史的三寸不烂之舌,真能蛊惑到弘治皇帝的判断力。
都察院巡查山东御史李航厉声道:“秦大人这叫什么意思?事实都摆在面前,这都是山东布政司亲自上书言明的事实,这还能有假?”
“就算他陈策有再大的苦衷,也断不可在国难关口,以官府名义,主动给青州粮食加价吧?”
“此举,无异于陷朝廷于不义,让青州百姓对官府失去信任!”
“李阁老。”都察院巡查御史对李东阳道,“你内阁难道不该说一句话,就此事表态吗?”
李东阳现在是代理内阁首辅,不过他并不想参与陈策的事,也更不想和这群言官冲突。
谁知道都察院将枪口一转,直接开始点名内阁了。
李东阳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列,他道:“如果陈策真做如此孽事,那朝廷必定要申饬严肃处理,并且将处理结果昭告天下,让百姓恢复对朝廷的信任。”
弘治皇帝眉宇微蹙。
李东阳当然知道,弘治皇帝不会轻易处理陈策的,当初在去倭岛的时候,陈策将一名藩王杀了,弘治皇帝都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那时候李东阳就知道陈策在弘治皇帝心中的分量究竟多重!
他话锋一转,继续道:“但现在,我们都还没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陈策为什么要做出如此反常之举,如果草草就给陈策定罪,似乎对陈策不公平,万一最后知晓了陈策的苦衷,谁又能替误抓陈策负责?”
“所以老夫的建议,等事情明朗之后,我们再去商讨如何处理。”
这不是摆明了给足陈策的时间,让他善后处理吗?
好啊!你李东阳居然也是如此胆小怕事的鼠辈,你李东阳怕事,我们都察院不怕!
巡查御史李航厉声道:“查到什么时候?查到陈策消除所有证据吗?那时候还怎么审他?!”
“你内阁怕担责?好!我都察院不怕!此事本官负责!”
506.第506章 陈家危机
506.
李航是都察院巡查御史,他当然和陈策没有什么恩怨,大明有太多这种士大夫了,尤其御史言官,因为这群人的存在,才会让官吏们循规蹈矩。
如果失去了他们的纠察,那大明的官场将会乱做一摊。
他们的职责便在于此,无关乎个人恩怨,只是单纯的怕陈策居功自傲。
他陈策是对大明有偌大的功劳,但居功自傲的臣僚,在历史上见过太多,他们一旦开始作奸犯科,那对国家的危害不言而喻。
如今青州乱成这个样子,作为御史,他李航又怎能不挺身而出,防范于未然?
“皇上!臣请求立刻派人将陈策缉拿归京,防止他利用关系,将青州的消息给捂住。”
“若是如此,我们就算要查青州的事,恐怕也查不出来所以然。”
弘治皇帝自然不肯,陈策是去杭州迁坟的,现在要将陈策给叫回来,他以后还有机会去杭州吗?
兴是看到了弘治皇帝的犹豫,李航道:“当然,正如李阁老说的那样,也不排除泰安侯有苦衷。”
“臣觉得,此事折中,调御史去沿途护送泰安侯去杭州,再调刑部去青州了解情况。”
这是要彻底监视住陈策,不让陈策有任何运作的机会,以保证刑部在青州能调查到最准确的情况。
这次弘治皇帝不能不答应,如果弘治不答应,那岂非就等同于对百官们承认,他陈策真的在青州犯罪了?
可如果同意了李航的建议,那时候陈策真要在青州作奸犯科,到时候又该怎么收场?
能站在奉天殿的百官,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弘治皇帝都不得不妥协道:“就依卿家的意思办吧。”
李航拱手道:“遵旨!”
……
退朝后,李航的名声一时间在京师大躁。
能在陈策如日中天的当口弹劾陈策,这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
李御史非但弹劾了陈策,还能让刑部主动去查陈策的罪名,这更让百官佩服。
故此,李航的名声怎能不声名鹊起?
陈策对京师这边的情况一概不知,此时他的马车已经抵达了杭州府。
在抵达杭州府后,陈策没有去府衙,而是住进了杭州官方的驿站,当晚他便写了一封信,送去了朝廷。
蒙古人扶持的白莲教,已经开始在大明内陆各地活动,这些内奸若是不除掉,未来后患无穷。
瓦剌人、鞑靼人一直还在觊觎着汉人的江山,当初朱元璋推翻蒙元朝廷的时候,并没有将他们全部歼灭,这些余年一直想着复国,不断在北方作乱,入侵大明边境。
非但如此,还扶持了一股势力,在明朝内部作乱,以图谋颠覆明朝政权。
虽然陈策知道,最后颠覆明朝的不是他们,但现在对这些蒙古人也不得不防。
什么时候能彻底征服北方蒙古人,才能保证大明的长治久安。
这也是为什么陈策将傅元给安排去了辽东。
“相公,夜深了,早些入睡吧。”
半夜的时候,陈策还在驿站写着信件,吴娘子前来催促陈策早些入睡。
陈策微笑道:“嗯。”
“相公,明日一早就去迁坟吗?”
陈策点点头道:“嗯,早点将坟给迁了,早些回京师。”
一路颠簸劳累,他在杭州也没有什么值得逗留的地方,将父母祖坟迁到北平,他人生的所有事几乎就安排妥当了。
“好!”
……
杭州府,城郊。
当初陈策父母的祖坟,是陈策亲自修的,在郊外的老宅田地中,陈家在杭州有一百亩地,不过后来都被大伯陈伯炘给占了。
不过好在陈策的父母最终安稳的下葬在老田中。
自从上次陈伯炘父子去了京师后,陈家的产业也全部交割给了陈策,现在大伯一家人只能住在老田的老宅村落。
现在他们的日子也不太好,那陈家的一百亩地,现在被侵占的也只有不到十亩地。
也就是因为这十亩地是葬着陈家人的地方,最终才没被侵占。
“爹。”
夜深了,陈家的灯火还在亮着,陈正业自从回来后,也开始安稳的看书学习,前两年考中了秀才后,期间考过一次举人试,只是没有中。
陈正业见陈伯炘忧心忡忡,轻声道:“你怎么了?”
陈伯炘叹口气,道:“何居明要购置这十亩田,昨日来与我谈的。”
“他出价不过三十两。”
十亩地三十两,和抢劫没区别,也就是因为陈正业落魄了,如果以前他们陈家在杭州府还是富商的时候,对方绝对不敢如此。
那时候陈家和官府还有点关系,只是现在陈正业落魄后,和官场的人脉资源早已经淡化。
何居明是杭州知县的小舅子,靠着这层关系,最近在杭州府快速起势,商业包揽了杭州的香料、茶叶、瓷器、丝绸,这些都是销往海外的,十分赚钱。
按理说他不该再觊觎陈家这点田地,奈何当初他在经商的时候,何知县还不是杭州府知县,仅仅只是一名秀才,谁能知道这几年时间,连续考中举人、进士,最后被调到杭州知县。
最初陈家和何家关系还不错,何居明在商业发展的时候,陈伯炘还帮助过他,谁知道现在养出来了这么一只白眼狼。
“何居明这个混蛋!孩儿无能,如果这次考中举人,他还敢如此欺人太甚吗?”
“父亲,这十亩地,可是咱们陈家唯一的财产了,咱们不妨写信给陈策吧。”
“这里面可也埋着陈策的父母呢,他不能不管的啊。”
陈伯炘摇头道:“他陈策在京师或许有些关系,但手怎能伸到杭州?”
“退一万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明日何居明就要来收田了,咱们若是不卖给他们,以后还能在杭州生存下去吗?”
陈正业焦急的道:“那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看着他将咱们陈家的产业一点点蚕食完吗?”
“咱们就剩下这点田了啊!”
“现在能救咱们的只有陈策了。”
“不行,我现在就写信给陈策!无论如何这点财产也不能再让给对方了,一退再退,咱们要退到什么时候?!”
507.第507章 为什么不听我说话?
507.
杭州县衙。
“姐夫,陈家那十亩地适合做丝绸棉麻工坊,不过现在有点问题我比较担忧。”
何居明到底也不是傻子,他调查过陈家的情况。
陈伯炘不足为惧,不过他的侄儿在京师那边有点关系,不然陈伯炘那次从京师回来,也不会灰溜溜的将陈家老二的产业全部归还回去。
肯定是在京师吃瘪了。
杭州知县罗德印本是泉州府人,科考中第后,通过关系运营到了富饶的杭州府,这里面花了多少钱打点自不必说。
他在官场不敢贪污,深怕被御史查到,所以很多商业上的事,他全部交给了自己的小舅子打理。
罗德印摇摇头,淡淡的道:“不足为惧,陈家老二本就是一名商贾,他的儿子还患了严重的肺痨病,能活到现在都算是奇迹。”
这样的人,注定是无法进入官场的,就算他在京师认识了一点人脉关系,人家也不可能将手伸到杭州府来。
因此,罗知县对此事并不担心。
这块地到手后,要加快建设工坊,国家政策已经出来,明年市舶司会全面开放,大明的海外贸易一定会迅速发展起来。
这是个赚大钱的机会。
“你不必担忧,这些事本官会给你顶着,明日你安心将地给收回来即可。”
听到自家姐夫说了这番保证后,何居明也就不再考虑那么多。
第二天一早,何居明便带着人去陈家祖田那边收地。
“老陈啊,这是三十两银子,你拿着,将这份契约给签了吧。”
陈伯炘盯着契约,摇摇头道:“老何,这是我们陈家的祖产了,我不能典卖。”
“而且是否典卖祖产,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我们陈家还有一名后人在京师,也要经过他的同意才行。”
何居明微笑道:“嫌钱太少了吗?这些事都好商量,你开个价。”
“按照整个杭州市场价,十亩地也不过一百两,我给你三十两,往后给你陈家人安排一份工作,这已经很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