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第105节

  陈策赶忙道:“其实一千两不少了,你出一千两,我也出一千两,二千两银子,按照大明军功制度,战死者每卒五两白银,负伤二两白银,二千两银子足足可以让六七百士卒领到相应的钱财。”

  “我额外再给你五百两,应该够贺兰山一战牺牲负伤士卒全部领到钱。”

  “这些钱你就以你自己的名义给他们,不要带上我,你知道我素来不喜麻烦,你用谁的名义给我不管,总之不要带上我就行了。”

  朱厚照却是急了,道:“那怎么行?!”

  “你出了这么多钱,白出啦?别人到时候感谢都不会感谢到你的。”

  陈策微笑道:“能感谢到你就足够了呀,我们是朋友不是嘛?”

  朱厚照吸了吸鼻子,感动的眼眶通红。

  刘瑾也真被陈策感动了,这是何等之仗义啊!难怪来之前太子爷说,他为能拥有陈策这样的朋友感到骄傲!

  这小子能处,有事他真上,还深藏功与名!

  “好了,不要瞎感动了,西北将士嗷嗷待哺,快些将钱送去西北吧。”

  “对了,我建议你用太子的名义将钱送给西北将士。”

  朱厚照愣了一下,忙不迭道:“为啥?”

  陈策打个哈哈,道:“太子是未来的天子嘛,以后你能被太子看中,也是一种福分。”

  快编不下去了,我的太子殿下,你就不要问了。

  “还有,送钱的差事不要泄露给外人,让锦衣卫直接送过去,亲自交到士卒手上。”

  朱厚照挠挠头道:“为啥?”

  (本章完)

第151章 请教陈策

  为啥?

  这还不好理解?二千两银子要走程序,到西北能剩一千两,就算大明官场仁慈了。

  哈密问题始终要解决,不能一直陷入战争之中,太消耗国力。

  陈策让朱厚照先坐下,然后对朱厚照分析道:“小朱大人,你觉得哈密未来究竟该走向一条什么样子的路?”

  朱厚照挠挠头,道:“这个么……”

  陈策知道他回答不出来,也没强求他,实际王越死后陈策就一直在思考哈密的问题。

  如果王越还活着,哈密可以死守,吐鲁番人打不进来。

  但现在王越不在了,朝廷军事人才青黄不接,王守仁可以,但他还没悟道,陈策不能耽误这半个圣人开悟。

  所以哈密需要走另外一条路。

  陈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大明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他不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哈密那边。

  哈密也该有个定论,让朱厚照知道未来哈密的路该如何走。

  不等朱厚照开口,陈策便道:“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要看吐鲁番人的诉求。”

  “他们为什么一直要攻击哈密?”

  “原因在吐鲁番人想和明廷恢复朝贡贸易。”

  众所周知,吐鲁番人地处西北腹地,资源匮乏,尤其缺少茶叶、瓷器、丝绸等物品,在洪武开始,大明的朝贡制度从来都是番邦上贡,大明则给与更多的贸易补贴。

  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所以朝贡制度中,番邦是占便宜的。

  但到弘治年间,大明便杜绝了和吐鲁番人互易朝贡。

  明廷认为“先已降敕,今若再降,有伤国体,宜令海等自遣人往谕”,派遣土鲁番使臣回去“归谕其主,令献还侵地”。甚至还于弘治七年,下诏“逐其贡使,闭嘉峪关”,彻底切断了土鲁番势力朝贡的可能

  所以吐鲁番人才会屡次对哈密进行入侵。

  明廷有自己的担忧,怕和吐鲁番之间的朝贡一旦开启,鞑靼人会趁火打劫,所以在弘治二年的时候时任兵部尚书马文升才建议关闭西北互易渠道。

  也因此让吐鲁番人屡次入侵哈密。

  “堵不如疏,恢复吐鲁番人和大明之间的朝贡互易政策,朝廷固然会吃亏点,但相较于屡次边塞战争,这点损失完全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朱厚照对这些事可不是一窍不通,他反问陈策道:“若开启朝贡互易,岂非让整个哈密都暴露在吐鲁番人的眼前?”

  “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若是他们一个不高兴趁火打劫,当如何是好?”

  陈策摆手道:“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以夷制夷。”

  朱厚照:“啊?”

  陈策道:“让吐鲁番人进住哈密,明廷重点防御关西六卫,恢复和吐鲁番人朝贡贸易。”

  “如此一来,吐鲁番人一定会保证哈密的安全,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一个相对安稳和平的情况下保证和大明的通商贸易。”

  “鞑靼人若来入侵,吐鲁番人恐怕会比大明还要慎重,因为哈密丢了,他们就丢了和大明朝贡的根本。”

  从正统开始,大明和哈密拉锯了半个世纪,始终没有人能真正找到哈密问题的根本所在。

  直到嘉靖时期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王琼厘清了哈密问题的根节所在,对症下药,提出这项政策,保证了后世西北的安稳和平。

  本身经历了这漫长的战乱,哈密属实已经没有了继续劳民伤财,派兵驻守的必要。何不如就让这哈密由土鲁番诸多部族去代为管理,谁能让哈密变强,就让谁朝贡。如此一来,再有什么事就是土鲁番势力的事情了。明朝也只需要接受土鲁番部族的朝贡即可。

  陈策将哈密未来的路告诉了朱厚照,他不奢望朝廷能现在就听进去自己的建议。

  只要朱厚照听进去就够了。

  他没办法扭转当下朝廷的局面,但却能将自己的理念灌输给皇太子。

  陈策总结道:“如果继续固守下去,大明将会越来越被动,王越死后,大明在未来只会败多胜少,哈密还会无休止的被侵占,收复,侵占,如此恶性循环,消耗国力财力。”

  是的,王越死前给弘治皇帝有过建议,哈密不可丢。

  但这和陈策提出的概念不矛盾,哈密没丢,只是成为了大明的一个附属国,它依旧是大明的国土,只是让吐鲁番代管。

  随着时间的发展,汉文化会逐渐同化吐鲁番人。

  今天陈策的话题有些深了,他没逼着朱厚照一时间全部接纳,让朱厚照慢慢去想。

  当下先将银子送给哈密将士是首要事。

  朱厚照听的有些晕晕乎乎,不过还是吸纳了很多,点头道:“我大概知晓你的意思了。”

  陈策嗯了一声,道:“不着急,先让锦衣卫的人将银子送去西北吧。”

  “好!”

  目送朱厚照离去,陈策回到书房,将哈密问题从书本上划去。

  西北问题也该告一段落了,陈策给朱厚照找到了一条稳固西北的路,最起码在他心中种下了种子。

  如果他能活到那个时候,会帮着朱厚照一起经营,但时间不等人,陈策不能继续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朱厚照去了一趟锦衣卫,找到了李珍,让他亲自去一趟哈密送银子过去。

  李珍当然不会拂了皇太子的意,但这差事他不得不慎重,不过兵部,直接以东宫名义犒赏哈密将士,这里面是否会有危险,李珍不得而知。

  兵部的文官们自然不会为难皇太子,但他们一定会为难锦衣卫!

  毕竟文官们和厂卫从来都不对付。

  李珍第一时间想到了槐花胡同那个妖孽。

  那个他认为不能插手却又插手并且成功解决了唐寅舞弊案的妖孽!

  实际在程敏政和唐寅被放出来后,李珍就知道,这里面背后在操控的人,大概率会是陈策。

  只是他没证据。但这事一定和陈策脱不开关系。

  每每想到这些,李珍都不寒而栗!

  ……

  傍晚时分,繁星点点。

  李珍愁绪万千的找到陈策,苦笑着道:“陈老弟,在下又要来请教你了。”

  陈策当然知道李珍此次前来目的,但还是装作不知的道:“李大人但说无妨。”

  (本章完)

第152章 指路明灯

  入春之后的晚风很暖,槐树绿芽随着微风飘动,小院内的盆栽植被恢复生机,中厅的灯火将小院照的很是温馨雅致。

  李珍此时无暇欣赏小院的美景,神色有些肃穆,对陈策道:“东宫那边给我一份任务。”

  太子殿下让你送银子去西北?绕开兵部是吧?

  你怕被兵部打击报复,毕竟他们不敢动皇太子,动你锦衣卫还是手到擒来的。

  陈策轻轻点头,没有插嘴,伸手给李珍斟茶。

  李珍感谢一番,眉头蹙成川字,道:“皇太子那边我不敢得罪。”

  “他让我绕开兵部,直接送一笔银子去犒赏当初贺兰山一战功勋的士卒。”

  “这事儿,只有东宫和我知晓,朝廷六部都不清楚,本该是兵部的事,却被我私下做了。”

  “若是兵部知晓了,我该如何?”

  李珍苦笑道:“实不相瞒,我也想了很久,不知这银子该不该替皇太子送去。”

  陈策示意李珍喝茶,不过他显然没有心思。

  陈策也不墨迹,给李珍分析道:“无外乎就是伱的利弊得失问题。”

  “你怕送过去兵部会找你的麻烦,毕竟你锦衣卫目前的实力,没办法和文官们抗衡。”

  “若你不答应皇太子的请求,又会在皇太子那边失了信任,皇太子是未来皇帝,你不想和皇太子交恶,要为自己未来打算。”

  李珍点头道:“陈兄聪慧,此正是我担忧的。”

  陈策反问李珍道:“不妨我们做个推演,你是兵部,我是你,我将银子送去西北回来了。”

  “作为兵部,你如何问拮我?”

  李珍很快代入角色,抱拳道:“陈兄,那在下开始了。”

  “天下兵事,隶属兵部,西北军功犒赏之事兵部自有定论,你锦衣卫越俎代庖,假手兵部之事,意欲何为?”

  陈策从容的道:“受太子派遣前去西北赠送犒赏军银。”

  李珍继续责问道:“锦衣卫乃天子亲军,除天子外无人可调动,你此举将皇上置于何地?”

  陈策道:“太子是国本,未来天子,阁下的意思是锦衣卫可以不将太子放在眼中?”

  李珍忙不迭道:“我自然没这个意思,太子年幼,尚未参与政事,许多决策未必明智,你锦衣卫难道也不知吗?”

  陈策淡淡的道:“你说太子的决策未必明智?那如果我拿出西北将士感恩血书,阁下如何应对?”

  “西北这么多将士对太子感恩戴德,这决策是不明智之举吗?”

  “难道这不更说明太子对西北军兵体恤?还是说于你兵部而言,西北将士只能感恩你兵部,不该感恩皇太子?”

首节 上一节 105/2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