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422节

  因章帝早亡之故,一切发生了重大改变。汉和帝年龄小,窦氏临朝称制,为执掌朝政,让其窦氏一族入朝执政。

  窦宪之所以北击匈奴,则是他斩杀刘畅,为求免死,建功赎罪,请命北征,故而有燕然勒石之事。虽横扫北匈奴,但也让草原力量真空,鲜卑因之而崛起。

  之后汉和帝长成,凭借左右亲信合力夺权,诛杀窦氏成功。经汉和帝之事,外戚专权在东汉开了头,宦官也不再打压。

  汉安帝早亡,东汉则进入幼年皇帝时期,反复政变,反复夺权。外戚、宦官、士人轮番登场,后面则就进入桓、灵二帝时期。

  东汉败亡教训在前,诸葛亮仅能希望季汉之后的皇帝,能遵循刘备遗诏,别重蹈东汉覆辙,尽量保持朝野的稳定性。

  虽常说封建王朝因土地兼并而亡国,但正儿八经因土地兼并而亡国的王朝,除了西汉、大明外。如晋、隋、唐、宋、清等王朝,不是因外敌入寇,则就因高层混乱而亡国。

  不夸张地说,高层不搞事,保持一定的稳定治理,国祚两三百年,非是什么大问题。如果遇见农业革命,说不准国祚三百年,并非不可能之事。

  诸葛亮作为顶级的政治家,自然能认识到这点。而霍峻作为后来者,通过历史教训,亦能知晓这些。故而对刘备所制定的四条祖训,不说十分支持,但却未有反驳之念。

  “今陛下病情日重,不知除祖训外,可有其余布置?”诸葛亮问道。

  马良沉吟少许,说道:“禀丞相,陛下为后事计,已招陆巴梁归京。”

  诸葛亮大体能了解刘备的想法,今刘备可用的宗亲太少,不用女婿陆逊,怕无宗亲可托大事。

  至于张飞,料今时岁数,即便托付大事,其主要职责,也仅是稳定朝政之用。

  “可有他人乎?”诸葛亮思量问道。

  马良犹豫少许,鉴于他与诸葛亮的关系,低声说道:“陛下虽已有辅政之人选,但却为主事者,犹豫不决。今或有意属丞相者不少,丞相宜当为此而思。”

  刘禅年纪虽比历史大点,但刘禅依旧年轻。今将大汉之事,让刘禅自己主持,根本不可能。且为了北伐大业,稳固季汉国祚,刘备必须将国事托付与大臣们,让他们辅佐刘禅。

  今辅政大臣的人选,刘备已渐渐有了。但具体是霍峻领政,还是让诸葛亮领政,这让刘备多有犹豫。

  诸葛亮抚扇而叹,说道:“今国事为重,如陛下意属霍督,且霍督有意。令霍督主政,未尝不可,我又何必争之,以坏国家大事。”

  说着,诸葛亮告诫马良,说道:“季常为侍中,今虽与亮关系莫逆,但不可因私而废公。托孤大事,非陛下叮嘱,不可向外言语,以免被歹人所知。”

  “诺!”

  马良恭敬而拜。

  “今陛下何在?”

  “今陛下在黄鹄台养病!”马良答道。

  诸葛亮从榻上起身,说道:“我与季常同行,今当入宫看望陛下。”

  “丞相刚从长沙归来,今不休息片刻?”马良关心道。

  “陛下病情愈重,我心难安,岂敢休息!”诸葛亮正色道。

  少顷,诸葛亮与马良乘车赶赴黄鹄台,求见养病休养的刘备。

  阁台内,经刘备的批准,诸葛亮得是见刘备。

  今时的刘备身形削瘦,坐在榻上,身上盖有毛毯。精神比见霍峻时更差些,但尚能正常接待臣属。

  “亮拜见陛下,试问陛下御体如何?”诸葛亮行礼问道。

  “花甲之年,疾病多生!”

  刘备摆了摆手,示意诸葛亮坐下,说道:“孔明巡检荆州,当多有劳累。近日无大事,可好生休养,不可轻易外出。”

  “谢陛下!”

  “黄鹄台之事,不知孔明是否知之?”刘备问道。

  诸葛亮坐在交椅上,说道:“禀陛下,马侍中将前后之事,皆已告诉亮。亮以为祖训四条,当安国之上诏,当可行之。”

  “善!”

  刘备看向马良,吩咐说道:“季常,朕与丞相有要事相商,且率侍从退下。”

  “诺!”

  待马良与屋内众人退下后,刘备说道:“祖训是为长远之事,非今下紧急之大事。朕深感病情日重,不知何事易世。今太子年幼,天下繁杂,难以理事。朕走之后,当多劳丞相理事。”

  “当请陛下善保御体,早日康复。何言如此不幸之事?”诸葛亮说道。

  “朕身经百战,大小创伤众多。昔初得痢疾,再转下血。之后身体无力,杂病频生,发热畏冷,怕已无痊愈之望。”

  刘备长叹口气,说道:“今招伯言至京,则是为免疾病骤发,而坏国之大事。”

  早期肠胃胀痛,拉肚子,刘备未感自己不行。直到便血,夹杂其他的疾病袭来,且未有治愈的希望,这让刘备能感知自己的死期将至。为了避免骤亡,刘备要提前为后事而打算。

  刘备望着诸葛亮,说道:“为国事计,朕欲让孔明与仲邈、翼德、伯言四人秉政。君执国政,通理国事;仲邈领大军,北伐中原;伯言出巴蜀,而佐仲邈;翼德辅孔明,以安朝野。君是为经天纬地之见,不知以为如何?””

  诸葛亮持扇而吟,说道:“恕亮斗胆而言,翼德将军年岁渐大,与陛下情同手足。若陛下不幸~,臣恐翼德将军……。”

  诸葛亮虽未说完,但刘备已知其意。诸葛亮担心张飞年龄大,其与刘备情谊深厚。刘备今若病逝,张飞受打击之下,很有可能后脚随之而去。

  沉默良久,刘备微叹说道:“君所言之事,朕尚未思及。然除此之外,朕欲招元直入京,其岁与诸君相仿,性情严整,谨小而慎微。如能归京,当能辅君一臂之力。”

  “但君为丞相,理统国事。朕恐元直归京,恐会令君难以施展手脚,正为之而犹豫!”

  刘备为何有意徐庶出任辅政大臣,与徐庶来自颍川有莫大关系。徐庶无根基,亦无党羽,不会与诸葛亮、霍峻发生倾轧。

  但让徐庶入京,为避免与诸葛亮发生争斗,刘备还是要问其意见。

  “禀陛下!”

  诸葛亮毫不犹豫,说道:“汉土之广,非臣一人所能治。臣粗略大治,常有过失,需人纠之。元直性情严谨,与亮同属将军事时,闻过则纠,闻错则谏。是谓集众思,广忠益也!”

  “今陛下欲令元直为大臣,亮可以少过,亦可以专心为国奔走。如仲邈出江淮,亮不才可出江汉,为其掠翼,与伯言呼应关陇。臣请陛下托大事与元直!”

  今人才所众,但诸葛亮依旧怀念与徐庶并肩理事的日子。如诸葛亮所说,他负责的事太多,所推行的政令难免有问题。

  徐庶为人严谨,有时下班归府,得知有纰漏,也会深夜拜访诸葛亮,指出问题,并建议修改。甚至修改后,发现政令有问题,徐庶还会不厌其烦去见诸葛亮,再进行修改。

  后来因刘备疆域扩大,为了治理疆域,不得已让徐庶独当一面。今从理事的角度上看,诸葛亮非常希望徐庶出任辅政大臣。

  毕竟诸葛亮虽是工作狂,但不是受虐狂,有值得信任的人帮他,他岂会拒绝!

  “善!”

  刘备握住诸葛亮的手,叮嘱说道:“寄奴与孔明情深,今后太子当多劳丞相教导。”

  “陛下~”

  “朕少不更事,不喜读书,粗知大略。因学识短浅而四处奔波,后历人间之事,深感无学不成器。太子虽是聪慧,但学识浅薄。今后君当授以治国之道,然权术害民之道,万不可授之。”

  诸葛亮跪在地上,伤感说道:“愿陛下安息御体,亮当效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丞相,丞相~”

  刘备扶起诸葛亮,说道:“朕今下有心腹之忧,却不知如何解之。”

  “请陛下细言!”

  “仲邈性情虽谦,亦能以国事为重。但其心实傲,常不愿居他人之下。今后君若与他相争,当多让之。”刘备不放心道。

  “亮不如仲邈,若仲邈欲领大事,亮愿次之。”诸葛亮保证道。

  刘备吐了口浊气,说道:“主政之事,朕犹豫不决,尚未与仲邈言之。容朕思索几日,再纳诸君密言。”

  “亮谨从陛下之诏!”

  (本章完)

第565章 互相谦让

  章武六年,二月。

  刘备与诸葛亮会面之后,招陆逊归京之后,则再招徐庶归京。

  陆逊从重庆出发,顺江而下,抵达武汉。而因武汉尹位居江州之中,得有刘备诏令,徐庶随后也从豫章乘舟至武汉。

  因陆逊早至武汉,刘备与陆逊先行见面。翁婿交谈间,刘备与陆逊言及亲情关系,多有谈论长子陆延,以及聊到家庭和睦问题。

  待气氛恰当时,刘备则以大事相托,让刘禅以兄侍陆逊,陆逊以弟待刘禅。这让陆逊哭得稀里哗啦,发誓会以性命相报刘备之恩。

  期间,刘备试探陆逊,问其是否有意主政大臣;陆逊当即表示自己才能不足,举荐诸葛亮、霍峻二人,请刘备择选一人,出任主政大臣。

  见陆逊情真意切,刘备不再疑虑陆逊,则将其姓名写入辅政大臣的名单中。

  徐庶至武汉,刘备虽召其入宫,但未言及托孤之事。仅寒暄几句,让徐庶陪侍左右。

  而在这期间,霍峻如往常般上下打卡,或是奉命至黄鹄台,或是至尚书台。除了有人上门拜访外,霍峻便无过多活动。

  是日,刘备身体不佳,招刘禅至黄鹄台。

  刘禅为尽孝道,亲侍汤药于榻侧。

  刘禅持着汤勺,轻吹凉气,驱散汤药的热气,说道:“父亲,尚有一口!”

  “不喝了!”

  刘备咳嗽几声,说道:“杜度所开汤药多是无用,今喝大半已是足够。”

  “诺!”

  刘禅将药碗交予侍从,恭敬坐在榻侧,听候刘备的吩咐。

  刘备用巾帕擦了擦药渍,说道:“近日读书习学何如?”

  刘禅接过巾帕,说道:“禀父皇,禅今在读《管子》,丞相前些日所传授。”

  刘备叹息道:“父本以为打天下难,而后治天下易。然及治国事以来,深感治天下更难。父不喜读书,粗治大概。《管子》《商君书》《史记》等,是为上古贤人之书,今欲兴复汉事,不可不学。”

  “咳咳~”

  “儿当谨记之,今后必刻苦钻研!”

  刘禅见刘备咳嗽,伤感说道:“今父皇染疾,望保重御体。”

  刘备喝了口温水,舒缓胸腔,说道:“朕闻张公至此,言东宫诸卿叹太子智量,才学多有增益。张公闻之,亦是为此而叹。若实如此言,父则无忧。”

  “仅商韩之学多残酷,寄奴当取精华而弃糟粕。以权术御臣,非太子寄奴所能为。切记!君以手足待臣,臣以心腹奉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禅聪慧,刘备多有所知,且为他而欢喜。但欢喜之余,刘备却为刘禅而忧,太过聪明,崇尚权术,则非是件好事。今刘备唯有多加叮嘱,以免刘禅未来走上歪道。

  所幸刘禅未经历人间险恶之事,今虽学商韩之术,但对权术不太感兴趣。

  “诺!”

  刘禅则有所感,拱手说道:“望父亲安心,禅必记之。”

  “陛下,霍督已至宫外!”

  “让霍督入宫。”

  刘备勉强撑起精神,依坐到榻上,说道:“太子且入罘罳之后。”

  “诺!”

  少顷,霍峻趋步入宫,拱手而拜,说道:“臣峻拜见陛下,不知陛下御体可有稍复?”

  “仲邈且至榻侧!”

  刘备伸手相招,说道:“朕有心腹之言相说!”

  霍峻坐到榻侧,与刘备仅隔一步之遥。

  刘备用那粗糙的手紧握住霍峻,伤感说道:“朕下荆楚时,幸得仲邈奔走,初献二分策对,趋兵下江东;而后转战江汉,迎我入楚。是谓无仲邈,则无今汉之基业。”

首节 上一节 422/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