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332节

  “尚不言谋取江淮,北援汉中之旧事。如此种种,孤岂能忘之?仲邈之予孤,是为萧何之谓高祖,邓禹之于世祖。凡若称帝,即为功臣之首,绝不可轻待之。”

  平天下之后,刘邦封赏诸将,萧何为功臣之首;兴复汉室,刘秀以邓禹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萧何功绩多有人知,但邓禹事迹所知之人少。

  邓禹非首批追随刘秀的将校,但却是在刘秀北上河北后,追随刘秀之人。

  刘、邓相逢,刘秀问邓禹想要什么官。邓禹自言不愿为官,仅望刘秀威加海内,己因功而名垂青史,并奉上策对。令刘秀大为赞赏,令其使任诸将。

  霍峻在刘备最艰难之时,献上博望对,奠定了南汉版图,且战功卓著,已非邓禹所能比。刘备以霍峻比为己之邓禹、萧何并不为过,即便诸葛亮有北伐之略,且有治政之功,今下都需屈居其下。

  “此事易尔!”

  诸葛亮抚扇而笑,说道:“大王若是放心,可交由亮处置。”

  “孤岂能不信!”刘备轻松大笑道。

  (本章完)

第442章 骠骑大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春。

  平交之役,霍范出奇兵,浮海侧击交趾郡,占据治所龙编,擒获士氏族人。士燮率军在北,见腹背受击,根基尽失,向步骘、吕岱二人归降。

  霍峻至番禺,交州遂平!

  同时,曹操篡汉,国号魏。吴楚传闻刘协被曹操所害,刘备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

  徐庶、潘浚、糜芳及益、梁二州臣属上奏,言曹操篡逆,天子被害,华夏无主,请刘备即天子位。

  刘备拒而不纳,言宜当讨贼而后再议汉室兴复之事。

  数日之后,各地上奏言报,黄龙现身于雷池,翱翔九日而直飞;凤凰出大别山,隐没入长江;乌龟负洛书出巢湖,被渔民涂春所获;犍为现美玉,太守李严送于武汉。

  在月余间,南汉各地祥瑞、谶语、童谣不约而同出现,似乎在为刘备称帝而作铺垫。

  次月,刘璋、张鲁、孙绍三人及旧汉高官上疏,二请刘备即天子位。刘备退表不受,拒见众人。

  与此同时,远在交岭的霍峻也收到了诸葛亮的来信。

  诸葛亮于信中所述问题仅两个,其一,是劝刘备称帝,第三波上奏需要霍峻连名,献上交岭祥瑞;其二,则是功臣名次排列顺序问题。

  前两番上奏推让都属于是前奏,核心在第三波集体上奏。

  第三波联名上疏,即以旧汉琅琊王刘熙为首,卫将军刘溥为次,太傅张昭、太常刘先、光禄勋韩玄、前将军霍峻、军师将军诸葛亮、左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

  配合第三波集体上奏的祥瑞活动,是为关羽从汉水中打捞出玉玺,霍峻从海贝中开出刻字明珠。

  玉玺称帝,明珠为冕!

  看着书信上的安排内容,霍峻嘴角上扬,刘备称帝流程,可以说被诸葛亮安排得明明白白,要祥瑞有祥瑞,要谶语有谶语,要礼法有礼法。

  “士载,令吕君精选上等明珠三十六颗,并让侍从快马送至武汉。”霍峻说道。

  两广地区特产珍珠,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三国时珍珠已成当地的特色产品,常用作贡品。士燮统治交州时期,每年都会向武汉上贡珍珠。

  今士燮归降,交州府库尽数被汉军所得,从中挑选出三十六颗明珠非是难事。

  “诺!”

  待霍范领命退下,堂中的步骘若有所思,问道:“仲邈,可是大王将称帝否?”

  霍峻点了点头,笑道:“今已二推二让,群臣上疏三推,大王即可帝位。明珠是为孔明所求,以饰于天子冕冠之上。”

  步骘捋着短须,说道:“大王即帝位,论功行赏,汉室季兴,当大快人心尔!”

  说着,步骘面露笑意,说道:“料以仲邈之功,当为大将军。”

  霍峻眼睛瞟着诸葛亮书信,摇头说道:“大将军非我所用,当属关将军尔!”

  “嗯?”

  步骘面露惊讶之色,说道:“仲邈不为大将军,莫非是为大司马?”

  “非是大司马!”

  霍峻放下诸葛亮的书信,说道:“我欲为骠骑大将军。”

  步骘微微皱眉,说道:“骠骑将军何能及大将军,大王以关将军为大将军,以仲邈为骠骑将军,恐有薄待仲邈之感!”

  霍峻淡笑说道:“非是骠骑将军,是为骠骑大将军,其官阶与大将军同,加录尚书事。”

  见步骘疑惑,霍峻起身踱步,说道:“孔明书信言,大王追忆往昔旧情,念关将军追随三十余载,功勋卓著,劳苦功高,且忧其性情不屈居人下,为之忧将军位次而排序。”

  “故而孔明欲效前汉武帝之旧事,尊骠骑将军为骠骑大将军,与大将军官阶相同,位三公之上。今书信送至交岭,是欲让某亲选官职。”

  忧君主之所忧,解君主所忧之难事,诸葛亮在处理霍、关官阶上相对是合情合理。

  他虽将骠骑将军抬到大将军的位子,让大将军失去了独一性。但出于对霍峻的尊重,让霍峻二选一,空出来的给关羽。

  这般的分配方式虽然看似儿戏,让刘备失去了委官的权威性,但这确实是解决方法之一。不仅从满足了霍峻的需求,而且还解决关羽的问题。

  当然霍峻的封赏不仅于此,为凸显霍峻之尊,加录尚书事,参议国事,授徐州牧。

  既是让霍峻选择,或是出于对霍去病的好感,及他考虑到关羽的想法,则选了骠骑大将军。

  盖是知道了其中原委,步骘颔首而叹,说道:“军师这般行事,既有尊仲邈,又不薄待关将军,当是为上策。”

  “呵呵!”

  霍峻停下脚步,笑道:“今后当称军师为丞相尔!”

  闻言,步骘神情微动,惊讶道:“莫非陛下欲行复前汉旧制?”

  丞相总理朝政,辅佐君上,其位高权重,非常人所能任。

  西汉时,丞相早为相国副手,后废相国,独尊丞相。汉自哀帝之后,为平衡中枢职位,将丞相改为大司徒。

  东汉时,第一位且最后一位丞相,则是由权臣曹操出任。

  南汉建国,刘备相继抬出骠骑大将军、丞相二职,让步骘很难不联想到刘备想学西汉制度。

  霍峻坐回榻上,笑道:“既非前汉旧制,亦非中汉之制,当是为季汉新制!”

  作为录尚书事的霍峻,参与过南汉中枢搭建,深知刘备因西汉昌盛的国力,从而倾向于西汉政治体制。

  在先天个人偏好下,加之对西汉政治的体制的了解,刘备并不热衷君主独尊的权利体制,而是偏向于君臣共治天下,这与诸葛亮、霍峻二人的政治追求不谋而合。

  诸葛亮常以天象比喻君臣之道,君如北辰,辅臣如三台星,属官如星宿,百姓如繁星,君主施恩于下,臣吏奉礼节而尊上,臣控卫犹如群星控卫北辰。

  君臣既为群星,天象当各有运行轨迹,不能偏道而行。如此规则之下,君有君的职权范围,臣子有臣子的职权范围,君臣权利有分,各司其职。故而诸葛亮对独夫统治,多有不认可之念。

  霍峻有后世之思想,对于君主专制集权并不推崇,而是强调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不代表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必然是代表中央集权,此二者既有吻合之处,又有不吻合之处。

  中央集权强化中枢权利,弱化地方权利;君主专制强化君主权利,弱化臣子权利。

  刘、葛、霍三人观念虽不能说完全相同,但所庆幸的是三人对独夫统治都不那么认同,而是更倾向于君臣共治的政治体制。

  当然这与刘备个人能力的缺陷有明显关系,刘备长于团结臣子,识贤拔才;诸葛亮长于治国理政,抚百约官。

  既是君臣共治,坐而论道,西汉的丞相制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制度之一。

  如今南汉开国,诸葛亮不为丞相,何人可任丞相?

  因此南汉不是单纯的行仿两汉体制,而是要创建符合南汉自身的国家体制。

  “季汉新制?”

  见步骘神情疑惑,霍峻解释说道:“天下无常制,亦无永恒之法。我季汉虽言承两汉之后,但岂能专效两汉旧政。孔明任丞相,是为辅君而治国!”

  步骘捋须而思,自嘲笑道:“诸君官职皆有分属,然自平交州,某却不知今后布置安排?”

  士燮率军归降,交岭战事告一段落。作为总督交广战事的霍峻,则让吕岱负责平交广四方夷,委步骘安排郡县各级官吏。

  今时随着交广初安,之前因战事而拆分的广、交二州,今下也将重新合并为交州。

  霍峻在交州刺史的人选上,举荐吕岱出任,而非由前交州刺史的步骘出任。失去交州刺史的步骘虽能接受,但却也有杂念胡思。

  盖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霍峻宽慰说道:“子山久任交州多时,今又有平交州之功。若是再任交州刺史,岂不有薄待子山之意乎?”

  “定公初为太守,后转刺史专为平乱。今立有平交之功,功与君同,其任交州刺史,何况君乎?”

  步骘的交州刺史位被吕岱占据,今虽无具体任命,但以步骘之功,往上升迁肯定没问题。比如在刘备开国后,可从荆、扬二州中择选一州出任刺史。

  刘备虽称王,但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他与曹操做法相同,依旧是兼任州牧。如曹操为冀州牧,刘备自领豫、荆、扬三州牧。二州军政由大司马府处理,主事人即为诸葛亮。

  如果刘备称帝,为了腾出官职给更多人,荆、扬二州会不会划出新州不好说,但二州必会委任刺史。

  得到霍峻的开导,步骘心情好了些许,笑道:“陛下开国在即,倒是骘多想了!”

  见状,霍峻换了个话题,说道:“交趾偏远,又为士燮旧治所在,人口殷实。我欲划交趾以西之地为新郡,不知子山以为如何?或可有郡守举荐?”

  步骘沉吟少许,说道:“交趾素为士氏居住之地,今虽迁至武汉,但其门生旧吏众多。划新郡以分治之,骘窃以为可行。”

  “至于新郡太守之人选,合浦都尉陶基当可胜任。交夷不识礼仪,子女仅知其母,而不知父。陶基能服交夷,授礼于下。南征作战,奋勇当前,令其出任新郡太守,是为适宜之人选。”

  交州除了少部分地区外,真就是为蛮荒之地。大汉治理交州除了剥削蛮夷外,实际上也给地方上带去文明。

  很难想象汉末的交州蛮夷仍处在母系社会时代,知母而不知父,且因地处热带,常年以采摘为生,缺少农业种植技术。

  霍峻点了点头,说道:“今令陶基入番禺,我亲阅其能。若实如子山所言,新郡太守便可由他出任。”

  “善!”

  (本章完)

第443章 即帝位,赏百官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

  武汉,汉王宫。

  “大王,曹操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徵。”

  琅琊王刘熙、卫将军刘溥、太傅张昭、军师将军诸葛亮等武汉诸官上百余人,齐刷刷跪在殿前,上疏请奏与刘备。

  “间黄龙见庐江雷池,九日乃去。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龙者,君之象也。乾九五‘飞龙在天’,是谓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

  “今关羽围襄樊,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霍峻平交州,海民张方、吴寿出明珠。玺潜汉水,珠浮大海,伏于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夫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于汉水也。今天子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武汉承其下游,首冲汉口。此乃瑞命符应,天命之所求,非臣人力所能致。”

  ……

  说着,刘熙领头高声,说道:“今中汉帝协崩,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宜当效世祖皇帝事,绍嗣昭穆,继承两汉之后,季兴汉室。”

  “中汉琅琊王臣熙,代卫将军臣溥,太傅臣昭,前将军臣峻,军师将军臣亮,左将军臣羽,右将军臣飞,镇北将军臣宁,尚书令臣正,……请尊上,建礼仪,择令辰,上帝号。”

  接着,刘熙从地上利索爬起,亲自将表奉到刘备面前,说道:“请汉王上帝号,绍兴汉室。”

  刘备面露忧虑,说道:“今汉贼未灭,王弟何言兴复汉室乎?”

  刘熙双眸泛红,将欲垂泪,说道:“曹操无道,杀帝弑后,汉臣皆畏,黎民惶恐。王兄武烈,起兵于吴,除贼扶汉,臣弟因之而南奔。”

  “今汉帝被弑,天下无主。王兄坐拥益、荆、扬、交、徐、梁六州之地,带甲百万,良将千员,何不称帝复汉,与诸卿共同大业,灭魏兴刘乎?”

  刘备犹豫少许,叹气说道:“天子被弑,大仇未报,今继位称帝,非合人臣之礼也!”

  “圣人言,明不正而言不顺。今天下无主,敢问大王是为何人之臣乎?”

首节 上一节 332/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