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303节

  在八公山上修筑山城,不可不谓妙棋。

  之前夏侯惇命军士在山上扎营,延缓了刘备攻取寿春的进度,直到法正献策方才拿下八公山。如今在山上修筑城池,不仅是法正之前的断水之策则难以复制,寿春防御体系将上升一个难度等级。

  建成后的山城居高临下,可见周围状况尽收眼底。只要寿春不失守,山城内的军士凭借城内的粮草与水源,就能坚守下来。

  按照曹操设想,寿春与山城分守肥水东、西两岸,形成连环的组合城。山城凭借山势,寿春依仗水流,将形成堪比襄樊的防御工事。

  夏侯惇犹豫几许,说道:“若依大王之意,是否是舍内城,建山城?”

  曹操毫不犹豫,说道:“寿春当内外兼备,山城与内城一同兴建。然顾忌次重之分,当先建山城,后建内城。时建成之后,外有寿春水城、八公山城,内有嵌套小城。如此营造城防,寿春则非人力所能破。”

  四座城郭,兼顾山水险要。在曹操眼中只要守将不是蠢蛋,或是出城作战,即便自己兴倾兴国之兵南征,也唯有饮恨寿春城下。

  “请大王放心,惇当竭力为之。”夏侯惇答道。

  “元让性情急躁,温扬州当多进言,归正元让行举!”曹操说道。

  “诺!”温恢应道。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夏侯惇或许能力差了点,但胜在听话,能听取正确的建议,这点比夏侯渊、曹仁好多了,不用让他那么烦恼。

  继而,曹操环顾众人,说道:“今刘备已撤,各部按军令陆续拔营,不得有误。”

  寻机,司马懿出列问道:“启禀大王,臣代兖州刺史询问,军中身患疫病将士,当如何安排?”

  曹操沉吟少许,说道:“行动不便者,留于淮北;尚能行军者,随军撤退。一切交让伯达安排调度,若有紧急之事,可上书表奏。”

  “诺!”

  对于瘟疫的概念,曹操与众人仅有浅薄的认知,既不知道空气传播,也不知蚊虫、血液传播。

  在他们眼中隔离就是隔离患病军士,至于没患病的人就没有问题。对潜伏期这个概念,他们都闻所未闻。

  认知差异下,刘备与曹操的撤军有天壤之别。在霍峻的主持下,刘备将会隔离帐下所有军士,避免将疟疾带到武汉。而曹操撤军与往日并无区别,或许疟疾会被曹操带回邺城。

  北伐或许告一段落,但与疟疾的战争才刚开始!

  少顷,伴随着议题结束,众人纷纷告退。

  曹操从案几上,拿起毛笔,将在空白的巾帛上书写诏令。然曹操即将下笔,却见孙权走到帐口,又折返回来。

  “仲谋莫非有要事禀告?”曹操问道。

  孙权凑到曹操身前,面露犹豫,似乎有话难说。

  迟疑半响后,孙权说道:“启禀大王,臣斗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曹操抬头看去,见孙权这般吞吞吐吐,皱眉说道:“卿但说无妨?”

  “诺!”

  孙权整理思绪,说道:“启禀大王,恕臣斗胆。天下咸知汉祚已尽,群雄割据,异代方起,得赖大王平之。天下自古以来,能除民害者,为百姓所依附者,即可言得民心。殿下征戎三十余年,功德显于寰宇,为天下之所望。”

  “今臣以为大王何不如顺天应人,开国建制,诏封天下,褒奖诸将,收取人心,以正汉室既亡,魏室大兴之实。”

  “嗯?”

  曹操目光凌厉打量着孙权,说道:“天子既在,仲谋何出此无君之言?”

  闻言,孙权对曹操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操作,心中多有不屑。让自己毒杀皇后、皇子时,怎么就没想到许昌天子?

  今下刘备无功而返,不趁势登基建国,岂不可惜?

  孙权低着脑袋,说道:“启禀大王,汉室自安帝之后,已失体统,外戚、奸宦霍乱朝政,所辖之地尽限司隶。汉室之运,得是终结。”

  “大王奉时运而起兵,讨黄巾,征董卓,擒吕布,覆袁术,灭袁绍。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喜迎大王之军。”

  “今大王上承天运,拯救国难,扫荡诸寇,广得民心。权愚以为大王当顺天命,应臣心,以虞、夏为鉴,效三代之政!”

  “承天意,应人心?”

  曹操幽叹一句,说道:“仲谋劝孤进位,则是欲让孤违背往昔之言也!”

  曹操口中的往昔之言,是指曹操之前所颁布的《述志令》。曹操在《述志令》中,强调自己的政治抱负与平生志向,表达了自己无取代汉室之意。

  今下如果曹操称帝,不就自己打自己脸,且将多受无聊士人讥讽,也会成为南汉君臣抨击的把柄。

  孙权神色恭敬,说道:“臣以为大王当从孔子大仁之语,管仲不为公子纠而亡,却为公子小白效力,难言小仁之德。然管仲九合诸侯,尊王攘夷,是为大仁之德。今大王岂能计小仁而舍大仁?”

  “自黄巾之乱以来,华夏震荡,黎民多灾,胡虏南掠。无大王起兵,不知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即论仁德,高皇帝违诸侯盟誓之语,然大王以为高皇帝可为仁乎?”

  “高祖可言仁!”

  曹操犹豫良久,说道:“高祖得天命,开辟汉室,孤不敢比之。今仲谋所言,容孤深思一二。”

  得闻‘天命’之词,孙权不由露出深思之色,曹操口中的天命是为何意?

  谶语?

  祥瑞?

  战功?

  如果是前两者,孙权可以分分钟变出来。若是战功的话,他可真没办法帮曹操搞到。

  思索归思索,孙权也听出曹操让他退下的意思。

  “臣斗胆妄言,请大王恕罪!”孙权道。

  “善!”

  望着孙权离去的背影,曹操微叹了口气。

  他都走到当下这一步了,不可能没有称帝的念头,然他心中总有怪异之感。自己当初嘲笑荀彧拧巴,但没想到自己在称帝上也犯了难。

  孙权离开营帐以后,对曹操口中的天命,心中多有深思。揣测间,孙权则是来到刘晔的营帐里。

  被刘晔引进营帐,孙权开口问道:“子扬,大王若欲建功,除水贼外,不知可伐何处?”

  或被孙权突如其来的询问,刘晔有些猝不及防!

  沉吟良久,刘晔捋须说道:“公孙盘踞多年辽东,或可讨之!”

  (本章完)

409.第405章 人如其谥

  409.

  自刘备拔营南撤,利用舟舸行军,仅花了几日便撤到合肥。

  大军行至合肥后,在霍峻的建议下,刘备下令全军将士隔离四十五日,直到隔离期满,无症状者方能归国。隔离期间军务,全部交由霍峻负责。

  霍峻走马上任,立即根据疟疾在之前营地里爆发的分布,抽调了患病风险系数低的文武作为自己副手,如黄权、法正、邓方等十余人,暂组成治疫司。

  有了霍峻亲挑重担,刘备与众臣隔离于营中,其余诸位沿着肥水河流屯扎。六七万大军,以千人一部为扎营单位,各营间隙为一里,由校尉负责营中隔离具体事务。

  针对之前爆发过的疟病各部,以及各营与爆发疟疾的远近距离,霍峻采取轻、中、重三级将各部划分。对于标上重度营部,内部也要采取严密的隔离制度,防止疟疾的四散。

  各部依照营图就地扎营后,霍峻则颁布驱蚊令,严令属下执行。

  其一,命各营将周围死水填埋上,防止蚊虫的滋生;其二,焚烧营地周围的野草,防止有蚊虫从中栖息;其三,每日填埋粪坑及挖掘粪坑,防止粪坑使用太久,从而滋生蚊虫。

  三条军令下达,各部在治疫司的督促下,开始轰轰烈烈的驱蚊运动。一番操作下来,虽不能全部解决蚊虫,但也实打实减少了大量蚊虫。

  为了帮助各营驱蚊,霍峻严禁手下轻易裸露身体,又将收集而来的艾草下发到各部基层中,以便于伍什营帐内的驱蚊。

  或如有阴则有阳,一物降一物之语。蚊子广泛分布于中华大地,可以驱蚊的艾草也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同时艾草也是繁衍能力极强的植物。

  有了艾草的焚烧驱蚊,每日夜间各营都会艾香弥漫,帐外纵有蚊虫想吸食人血,但也畏惧艾香进去不得。

  南汉高层文武手握钱权,待遇远比底层将士好。隔离时期,除用艾草驱蚊外,还有使用古老且有用的蚊帐避蚊。

  说出来或许不信,后世渐渐在中国消失的蚊帐,在古时唯有权贵人方能享受。直到工业纺织技术的革新,以及棉花材质的普及,蚊帐才被寻常百姓使用。

  今之蚊帐,古之帐幔,其多以真丝制作而成。

  阶级不同,对于权贵来说,蚊帐的作用肯定不止于驱蚊,其还是装饰房屋,及彰显富贵等作用。

  大帐内,霍峻持笔下文,似乎在长篇大论什么。

  霍熊趋步入帐,说道:“家主,夫人命人寄来五顶帐幔。”

  “善!”

  霍峻没有抬头,说道:“分少将军一顶帐幔,你与左右分用其余三顶。”

  “多谢家主!”霍熊感激道。

  作为贴身护从,霍熊兄弟跟了霍峻有十几年时间,因为人憨厚,尽心尽力,遇危不退。故霍峻也从不亏待二人,凡有多余的东西都会分霍熊兄弟一份。

  霍熊见家主在巾帛上奋笔而书,遂静悄悄地退下。

  巾帛上,霍峻写下了他对瘟疫(传染病)有限的认知,希望能给后世的人启迪,不以无知的态度去面对瘟疫,而是能够清晰认清瘟疫的传播方式,从而在瘟疫中拯救更多人。

  由于霍峻的储备知识有限,《控疫经》内容文字远不如兵法丰富,其一文仅二三千字。

  仅在巾帛里详细论述了因瘟疫的种类不同,其传播的媒介也会不同。然即便如此,霍峻在有限的知识储备中,以伤寒为例子,着重强调空气、唾沫传播,介绍了可以用口罩的来防护。

  书写接近尾声之际,侍从疾步入帐,喘着粗气,说道:“都督不好了!”

  “何事,这般惊慌?”霍峻皱眉问道。

  侍从面露悲伤,说道:“鲁副督于帐中病逝了!”

  “子敬?”

  霍峻神情发愣,右手不由一松,沾满墨汁的笔掉到地上,墨染沙土。

  即便提前知道鲁肃会走,然今时得闻噩耗。霍峻也不禁伤感,心中顿感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什么东西。

  “子敬病逝,何其悲乎!”霍峻悲叹道。

  心绪被打搅,霍峻已无心书写《控疫经》,将笔搁到案上,从榻上起身。

  “今大王何如?”霍峻问道。

  “大王闻恶讯,心中多是悲痛,欲厚葬鲁督,追其谥号!”侍从答道:“今请都督前去,言有要事商议!”

  “善!”

  霍峻勉强收拾好心情,出帐趋步去寻刘备。

  刘备虽是隔离,但与霍峻隔着不远,一盏茶的时间,便至刘备的大帐。

  帐中,刘备握着鲁肃的遗书,在那来回踱步,悲切而叹。

  霍峻入帐之时,刘备正和左右痛惜说道:“子敬与孤相识多年,辅孤坐拥江南。今因疟病而亡,孤心中多是悲也!”

  “大王!”

  见到霍峻入帐行礼,刘备上前握住霍峻的手,问道:“仲邈于下令,凡得疫而亡者,皆需以火葬之。今孤欲厚葬子敬,不知可否?”

  霍峻犹豫几下,说道:“疟病乃大疫之病,以烈火焚之,可让体内邪气消散。今大王欲土葬子敬,怕是有违政令!”

  在华夏秦汉时期,凡中原士族多推崇土葬,唯有羌、戎蛮夷采用火葬。直到佛教的传入,火葬才渐渐被汉人所接受。然即便如此,大部分的达官显贵都会采用土葬。

  刘备神情略有不满,说道:“子敬不比常人,岂能以火毁之?”

  “罢了!”

首节 上一节 303/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