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还是先去见见章先生吧。”
汪广洋说了一句。
“没错,先去看看章先生怎么说?”
其他人附和起来。
于是,这些文臣幕僚就来了章诚这里。
而与此同时,徐达等朱元璋的嫡系武将也先后来了章诚这里。
很明显,这些人都想说服章诚,让章诚去说服朱元璋,或者让章诚先拿个主意。
“你们为什么不直接去问上位?”
章诚则在这些人来后,直接问了这么一句。
李善长先说道:“这事不好直接问上位,毕竟上位与郭大帅有父子之序、翁婿之亲,只能先来找章先生讨个说法。”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先说服我,好让我同意带着伱们一起去逼上位和郭大帅决裂?”
章诚问道。
徐达道:“也不能这么说,就是兄弟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是该讲义气还是该讲利害,再说具体些,就是该逼上位,还是该让上位逼我们!”
“而我们,都想听听章先生您的看法。”
“无论怎样讲,这滁州城,能成为我们义军的滁州城,如今又能如此繁华,让弟兄们都能在这里娶妻生子,还有吃有穿,皆离不开您章先生的善治之功。”
“就是!”
“要不是章先生的千里眼,滁州城哪里会那么容易就被攻下来。”
花云这时附和起来。
汤和也道:“是啊!除了上位,弟兄们也只服您章先生的话,您章先生就是再世诸葛,您的话比别人的话都好使。”
“没错!章先生您就给我们拿个主意吧。”
“是啊!”
“姓郭的一来,是不是什么收税、管粮、查盗等事就都归他郭家自己人了?我们这些跟着上位的是不是就要被排挤,就要被派出去送死?这些不能不让人担心啊!”
这时,其他义军官将也跟着说了起来。
章诚听后道:“你们问我其实也没用,因为你们上位估计已经悄悄出去迎接郭大帅了。”
“怎么会!”
“哪有主动去请个管自己的人来自己家的道理。”
冯国用这时先说了一句。
花云跟着附和说:“没错,上位怎么可能会这么做,滁州城可是弟兄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哪有拱手送出去的道理!”
唯独李善长这时拧眉深思着,没有说话。
章诚则道:“我想应该是的,以我对上位的了解,他虽然看上去很听劝,但其实,他不是一个轻易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人,他也一直有自己的坚持,而这种坚持是在他经历了各种悲惨之事后还在坚守的原则,所以轻易不会改变。”
“总之。”
“上位现在不可能真愿意为了一座滁州城,去跟自己有大恩的郭大帅决裂,乃至先火并城内不臣服自己的郭大帅之人,更不会为了你们和郭大帅决裂!”
“你们若不信,你们可以先去找找上位,看他还在没在。”
章诚继续说道。
章诚根据对历史的了解,而判断出朱元璋不会拒绝郭子兴入滁州城,只会主动去迎接,且像历史上《明实录》记载的一样,主动交出兵权。
“(郭子兴)至滁州,阅上所将兵三万余,号令严明,军容整肃,乃大悦。”
章诚清楚记得《明实录》里记载的这几句话,而这几句话背后的含义就是朱元璋已主动交出了兵权,所以让郭子兴亲自阅兵。
至于朱元璋为何交出兵权。
章诚在后世查到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朱元璋对这滁州的三万兵马控制力还不够强,这三万兵马不少将领,尤其是高级将领里,不少都是郭子兴的人或者是看在郭子兴面子上从附朱元璋的人,故不得不献出兵权。
因为尽管《明实录》没有详细记载攻打滁州的过程,但《皇明开国功臣录卷二十》有记载到一个叫胡泉的军官说这样说:“七月,郭元帅举充千户,随本官克滁州”。
接着,《皇明开国功臣录》还记载有赵继祖“从太祖定滁州署指挥同佥”的内容。以及,张天佑参与滁州一战的记录,原文是:“太祖时在王甥馆,预掌兵柄,天祐同事征讨。由是攻五河,徐州,泗州及收诸山砦,皆预有功。岁甲午,克滁州。”
所以,应该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虽然南下时最初是只带了二十四人,但后面郭子兴应该是给他增加了人马。
《明实录》也有记载说:“上观其所为,恐祸及己,乃以七百人属他将,而独与徐达等二十四人南去,略定远,中途遇疾,复还。”
可见,朱元璋在带二十四人南下时,又回到濠州过。
再如《明实录》后面又言:“半月,疾始间,(朱元璋)闻户外有杖策叹啧而过者,上问故左右,告曰,定远张家堡,有民兵号驴牌寨者孤军,乏食,且无所属,欲来降,犹豫未决,主帅将遣人招之,念无可行者,故惋恨耳,上矍然曰,此机不可失也,即强起诣子兴,请行,子兴喜曰,吾固知非尔不能办此。”
由此便可以确定的是,朱元璋后面再离开濠州招降民兵时,是有郭子兴的授意的,也不再只是带二十四人和招降民兵来滁州,而是还有郭子兴派来跟着朱元璋一起去滁州的其他将领,所以,才有《皇明开国功臣录》一些非朱元璋嫡系从攻滁州,乃至郭子兴妻弟张天佑也从攻滁州的记载。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可能当时才二十多岁的朱元璋还太年轻,还比较纯朴,不愿意轻易违背大义,同时真的很顾全大局,不愿意义军内部先火并起来,损耗自己的实力,而导致整个义军更容易被元军剿灭。
毕竟《明实录》里,也记载过朱元璋劝赵均用、孙德崖等不要内讧的内容。
总之。
章诚知道,朱元璋真要下定决心,交出兵权,不想与郭子兴为敌,就肯定会先悄悄出城,胁迫他的人跟着他一起接受郭子兴的领导,进而避免被他的人阻止去迎接郭子兴入城。
而只要他朱元璋悄悄出城,带着郭子兴来到了滁州城,那朱元璋的人除非重新找个人当老大,不再认朱元璋为老大,不然只能接受现实。
所以,章诚才断定朱元璋可能已经悄悄地出城去迎接郭子兴了。
只是章诚这么说后,众人都沉默了。
一时间,章诚所在练武厅内,鸦雀无声。
徐达、汤和更是互相看了一眼,且互相颔首,似乎觉得章诚说的有道理。
半晌后。
李善长才主动上前来,对章诚拱手道:“章先生,我想听听您的想法。”
“是啊!”
“章先生您还没说您是什么想法呢!”
冯国用因李善长这么问,恍然大悟,也跟着说了起来。
“我的想法?”
“我的想法只怕你们也不会同意。”
章诚笑着说道。
李善长道:“章先生是有大智慧的人,也跟我们这些人是一样拥戴上位的人,自然也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所以,在这个时候,还是请章先生为我们指条明路。”
“就是!”
“章先生,你就给我们指条明路吧!”
这时,花云等都跟着说了起来。
章诚便不再卖关子,而说道:“我的想法就是,如果上位真要让出滁州城,那我们就请上位带我们打出去,不在滁州城跟郭大帅的人争,还让上位陷入不忠不义的地步!”
“打出去?”
花云不禁愕然回头看了汤和一眼。
徐达、费聚、唐胜宗等也面楼惊愕之色。
连冯国用、张冕、李梦庚、郭景祥、汪广洋等都大感意外。
舒安国更是直接说道:“先生,可滁州城是您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基业呀!我们都因为您现在才好不容易在滁州城安定了下来的呀!”
查了许多资料,所以更新晚了点,抱拳!因为历史上朱元璋献出滁州兵权这点的确有些复杂,要写明白有点难,主要是《明实录》关于打滁州记载的文字内容太少,只能从别的地方推断,但可以肯定的是要么是朱元璋对三万兵马控制力不是很强,如果他要不认郭子兴就得先火并滁州城内的异己势力,如果他要认郭子兴,就可以避免这一情况,所以要么朱元璋服从了现实要么是他的格局真的很大,或者两者兼有,毕竟当时义军的确还不够强大,内耗很不利于义军生存。
(本章完)
第86章 朱文正的决定,让朱家多一种可能
“滁州城不是我一个人经营起来的,是我们大家一起经营起来的,也是滁州城的所有士民百姓一起经营起来的。”
“但正因为是我们一起经营起来的!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些人还在,还能上下如一,去别的地方,照样能让一座衰败的城市重新繁华起来,甚至能原地造一座城,进而打造起我们新的基业。”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则人地皆存!”
“我们不管上位怎么选择,是迎郭大帅入城,还是不迎郭大帅入城,我们都应该选择打出去!”
“不能真觉得守住滁州城就能过太平日子。”
“何况。”
“元兵正在大举南下围剿,说不定就要在消灭张士诚等部后,到我们这里来。”
“到那时,我们再想出去打造起一片新基业,就没有现在这么容易了。”
“而如果我们现在先内部火并后再打出去,只怕那时,大股元兵已经到了,而我们可能因为内部火并已经元气大伤,到时候别说打出去,只怕活下来都难。”
“所以,我的意思,格局打开,放下包袱,尽快打出去,到处开花!”
“就算滁州城落到了郭大帅手里,也没什么,总比落到元廷手里好!”
“将来元兵打来,没准也能像北方的义军、江南的义军一样,分走一部分来攻击我们元兵,削弱元兵实力。”
章诚这么说后,众人再次沉默了。
因为,章诚提出的战略思想,太悖逆人更想守住自己基业更想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过日子的心理。
所以,众人都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甚至不愿意相信这个道理是对的。
要知道。
懒惰是人的本性,苟安求稳也是人的本性,不到万不得已,没谁愿意出去重新开拓,毕竟出去就意味着有风险,有不确定性。
而人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
别说现在这些朱元璋部的义军官将,大部分都是刚起义的百姓,就算是,后世历史上,在这一战略思想的原创者提出这一想法时,都被很多知识与素养更高的人反对。
可见,战略智慧被人知道是一回事,但能够被人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而且很多时候,人教人就是教不会的,还是得事教人。
章诚也知道,有些道理是需要被传授道理者,撞一撞南墙,才能被其接受的。
所以,章诚也没指望现在就说服这些人,也就没再多言,只是安静地喝起茶来。
凉风习习。
厅外的梧桐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朱元璋的嫡系官将们不得不面临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战略抉择,也就都不敢轻易做决定。
尽管章诚已经把最佳的答案告诉了他们。
但他们还是在徘徊。
不过,寂静总是需要有人来打破的。
迷茫中的人,也需要有冷静沉着的人,指引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