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郭天叙的亲卫千总官黑张因此就带人过来将宋国用等逮了起来。
“公子!”
“公子!”
宋国用大声喊了起来。
郭天叙则没有理会宋国用,只沉下了脸。
郭天叙现在是真觉得丢人。
因为他才当着朱元璋的面说自己
但结果打脸来的这么快。
宋国用作为
这让郭天叙起初因看见赵子中帮助百姓而跟着高兴的好心情一下子荡然无存。
“公刚才那样做甚好!”
“这才是作为枢密使该有的样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章法,要会管制自己的怒火,不能因为眼前的愤怒错判了事关将来的形势!那样害的不仅仅是自己,也会害了整个大业!”
朱元璋则于此时肯定起郭天叙来。
郭天叙没有说话。
冯国用这时则提醒说:“郭枢密,上位刚才表扬你,你作为臣下应当谦恭地表示一下,而不是不言不答,这不是上下之间该有的礼数!”
“你!”
郭天叙回头看了冯国用一眼。
随后,郭天叙还是咬牙忍住了,且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朝朱元璋拱手一拜:“臣是有不敬,刚才也多谢上位提点,臣当谨记于心。”
朱元璋扶起了郭天叙,微微一笑:“不必如此,你我本是兄弟!”
接着,朱元璋就走到王掌卿面前来:“想必,你们已收到中书省让你们不得阻拦诸位执政来选官衙的钧令。”
“是有收到。”
王掌卿说着就让人开了门,且伸手朝里说:“请!”
朱元璋则带着郭天叙等进去看了看。
最终,朱元璋就对郭天叙和冯国用说:“以咱看,就定这怀王府为枢密院,这里离水城近,便于发急递辎重,素来军机戎事宜快不宜慢,你们通知自己的亲卫把东西都收拾一下,提前搬来这里,这么大的王府,除前院足够作为签押与诸官堂屋外,后院已足够可分成东、西、南三院,作为我们各自安顿家眷的后院。”
郭天叙则主动问朱元璋:“你是上位,也住在这儿?”
“先临时住于此,待建好咱的吴国公府后再搬!”
朱元璋说后就先离开了怀王府。
于是,怀王府旧宅便成了枢密院衙门。
而张天佑则还是选择了原来元廷的江浙行御史台作为御史台。
在张天佑看来,这样就不用搬运行御史台原来封藏的元廷御史官们于江浙的监察资料。
邵荣则选择了原来元廷的集庆路提醒按察使司为大理寺。
因为邵荣觉得原元廷的集庆路提刑按察使司里,反正牢房、刑具都是现成的,连狱卒、仵作都是现成的,便干脆就觉得该把这里直接变成大理司官署。
不过,章诚在知道此事后,还是让邵荣将来趁着内阁进行统一官员考选时换一批出自于自己这边所办各专业学校的学子为新狱卒和新仵作,而避免元廷遗留下令的狱卒、仵作败坏司法。
邵荣对此自然是答应的。
选好衙门后,作为内阁首辅的章诚便上本请朱元璋这个吴国公定下庆功之礼的时间。
因为打下了集庆城,义军又改为中华军,还确定了将来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甚至还封了一批贵族,按中华军定的规矩,是要举行庆功之礼,办庆功宴的。
朱元璋因此派人将章诚和李善长请来了枢密院东院,且对二人说:“何时进行庆功的事,咱还没确定好具体哪一天,你们让他们先准备着,咱现在只想问问你们,你们内阁官库缺不缺钱粮?”
“毕竟眼下内阁要做许多惠民之事,用钱的地方不少,如果不够,咱可以把自己分的那五万多匹丝绢绸缎和一百二十石生丝先划拨到你们官库,作为应急使用!”
“眼下赶紧让江南不再饿死人要紧。”
“咱通过检校调查得知,眼下集庆路有地方还是有不少饥民因为今年秋汛颗粒无收再加上原胡元官吏催征太狠而饿死,都没来得及等到我们去赈济。”
朱元璋这么说后,章诚则道:“眼下还没到缺钱的时候,而且,公是公,私是私,如果私可以随便入公,则公私分明也会形同虚设,即便真缺钱了,到时候内阁会继续发债券,上位爱民,到时候可以多买一些。”
“另外,如果上位真想富国,就多消费,尤其是去买些奢侈工业品,不要用吴国公府的名义征用,买后主动上交高额的奢侈税,既作一个积极纳税于国的表率,也增加国家税收且促进工业发展。”
朱元璋点首:“这也可以!”
接着。
朱元璋就蹙眉说:“只是,咱通过检校的密报得知那些饥民饿死的惨状后就不由得想起了咱自己的爹娘哥嫂,咱现在只希望尽量不要再饿死人。”
“你们或许没有挨过饿,那滋味是真不好受。”
“说起饿饭,我让善长这次来集庆带来一船可以缓解天下饥饿问题的新粮,上位不妨跟我们一起去船上看看。”
章诚这时笑着说了起来。
(本章完)
第205章 士大夫受章诚影响,加大力度济民!
朱元璋在看见船上装满了土的大水缸里,被掏出许多土豆后,整个人直接震撼住了。
“一缸子土里会装这么多?”
“不过,这真能吃?”
朱元璋为此还问了章诚一句。
章诚点首:“自然能!今天中午我就让伙夫为我们做这个吃食。”
章诚知道要想改变这个社会,提高粮食产量很重要。
所以,他早就有意识地从现代世界带了许多粮食种子来,然后根据自己查阅到的播种方法,进行试种培育,以确定在不要化肥和要化肥的情况下,各类所谓的高产作物能在元末世界的土壤环境里产生多大的产量。
但因章诚来到这个世界后,倒是变得越来越繁忙,也就还没有试种培育多少。
而眼下正是收获秋土豆的时候,所以,章诚只让李善长先带来了自己让他替自己培育照看的土豆。
章诚在见到自己培育的土豆产量还是不错,在被人大量从装满土的缸里掏出来后,就因此确定以后自己这边在粮食方面无疑即将出现一新的大杀器。
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朱元璋尝到了章诚让人烧的土豆。
面软的土豆,让朱元璋吃的很香。
但朱元璋没有因此多高兴,而一脸严肃地对章诚说:“如果这么高产的粮食早点出现,咱爹娘或许就不会饿死。”
章诚则劝慰朱元璋说:“这主要是肉食者普遍缺乏注重如何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高产新作物研发的意识,普天之下,无奇不有,不愁没有更加高产之作物,只是需要肉食者不要偷懒,要积极派人去寻找去发现去培育。”
章诚已经给朱元璋说过,他这土豆是从来滁州经商的海商手里得来的,但因为不完全相信这些作物真的高产,也就先试着培植一下看看。
现在章诚这么说后,朱元璋因确实看见了土豆高产,且也确实尝到了土豆,知道这东西的确能抵饿,便深以为然地点首:“章先生说的对,肉食者当有这個意识才行,咱们这些中华军的肉食者不能跟胡元的肉食者一样,没有这个意识。”
“咱爹娘饿死,还是跟肉食者不作为只知贪婪索取有关,不是他们不勤劳!”
朱元璋说到这里就抿紧了嘴唇,眼里泛起怒火来。
“说起来,我从海商手里还没了些其他所谓的高产粮种,将来倒是可以找几个老农试试,或许能丰富我们中华大地的高产粮食种类,进而提高粮食产量,使得即便夏粮歉收,秋粮还能丰收。”
章诚接着又提起别的粮种来。
他是有意要在朱元璋面前提起这些粮种的。
因为他的确很希望提高这个世界的粮食产量。
只有提高这个世界的粮食产量,才可以有更多的人进行脱产学习或者做别的研发工作,进而使民智开启的更快,工业化来的更快,而他在这个世界也就越安全自由。
听章诚这么说后,朱元璋就看章诚说:“咱这个老农就在你章先生面前,你没必要找别的老农。”
“可上位你忙的过来吗?”
章诚不禁拧眉问着朱元璋。
朱元璋将手一挥:“不必问这个!抓紧培育出更多的高产新作物,让天下尽快不再饿死人,再忙也没什么。”
接着。
朱元璋又一脸凝重地说:“再说,交给别的老农,估计他们也会因为不是给自己种庄稼,也不会认真培育,何况,这种培育新作物的事,也只有咱亲自培育才会真的相信,以免有虚报的情况。”
“那行!眼下正好是一种叫红苕的粮食该被育种的时候,到时候我给你说怎么育种,上位你就去选一块地育种。”
章诚还是很愿意看见朱元璋亲自做一个农作物培育员的。
因为正如朱元璋自己所言,这样才能让朱元璋自己更加确信这世界上的确还有更高产的作物值得推广。
朱元璋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接下来,他还真的在自己的居所,把元文宗曾经于此开辟的一片芍药园变成了一块地,然后按照章诚提高的方法培育起红苕来。
每天朱元璋只要一忙完军政上的事,就会拿起锄头来到后院,收拾红苕地。
朱元璋收拾的很认真,几乎一丝不苟地在按照章诚提供的培育要求来,连浇农家肥都是掐着点的浇,比经管小孩还要小心。
而且朱元璋也不假手于人,深怕假手于人就会出现差错。
当然,朱元璋也因此更加忙碌,很多时候,因为太忙,所以衣服也来不及换,穿着一身便于耕作的短衣,就召集章诚等一起议事。
章诚对此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他很愿意看见朱元璋为天下农业科学研究事业而如此努力。
所以,章诚没有因为朱元璋常常忙到着一身粗布短衣来见他们而有嫌弃之心。
章诚现在已经开始和李善长等内阁诸官一起组织开展秦淮河支流和胭脂河的疏浚工程,许多流民被组织起来,开始挖河泥、运土石。
同时,章诚也开始着手兴学倡教。
“眼下的社学还不适合强制孩童入学。”
李善长也在商议关于如何兴学倡教的事时,于章诚和朱元璋面前提起自己的看法来。
刚从地里出来的朱元璋一边把卷起来的裤腿往下放一边问:“怎么不适合?”
“上位不知,一旦强制,就会出现官员强迫百姓家孩童入学的情况,如果不想入学,就要交钱,但入学的,却又并没有真的被安排来入学读书,反而被安排去服役干活,乃至被强制安排到一些地方卖屁股的。”
“别说强制,就是现在我们没有强制,一些社的官员就在这样干,强迫百姓送孩童入学,而百姓一旦给他们行了贿,他们反而不强迫孩童上学,帮着百姓欺瞒上官,说这些百姓的孩童入了学。”
“为此,下僚处置了不少这样的人。”
李善长说后,朱元璋沉下脸来。
他自然是愿意相信李善长所说的。
因为朱元璋对地方上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会是什么尿性还是很了解的。
“怎么这人一旦有了权都会这样,连大同社的人也不例外?”
朱元璋问向了章诚。
章诚则说:“人性本来就经不起考验,还是需要执政者用更好的制度去防范。”
“善长说的对,不宜强制让孩童进入社学读书,尤其是乡村,最好先不建社学,以免底下有些官员真打着建立社学的幌子敛财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