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正常人,干这事谁会记笔记啊!”
宋朝用跟着吐槽起来,满脸失望。
张冕道:“但也幸好,我让你提前灭了此人的口,只是今后要更加小心,如今看来,他朱元璋是有探子在暗中盯着我们的。”
“不然,他不会这么快就知道薛又良不对劲,所以我们得更加小心些,以后这种聚会,不能有仆婢在旁,更不能待于室内议事,尽量不能让人知道我们有来往,寻常节礼就不要太密切来往了。”
宋朝用听后点了点头,随后脊背不由得一凉,看了一眼自己身后的仆婢,而走到张冕身边来,咬牙低声说:
“这个朱元璋怎么如此阴险,竟在暗中监控他人!”
“他本就阴险卑鄙!”
张冕突然沉着脸,加重语气地说了一句。
接着,张冕就下颌微抖地说:“任公就是被他用钓鱼之法给收拾了的!”
“难怪你一直拒绝替我向朝廷上书表忠心。”
宋朝用回道。
张冕颔首:“没错,我不是有意防备你,是不得不小心,这个朱元璋就是一奸猾流氓出身!”
“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啊。”
宋朝用感叹了一句,就又道:“无论如何,现在这事无疑会让朱元璋和张天佑、郭天叙二人冰释前嫌,整个郭氏义军,没有因为郭子兴的离世而刀兵相见乃至分崩离析,这对朝廷而言不是好事。”
张冕点头,叹气回应道:“是啊,朱元璋这人刚毅果断,勤政敢为,又阴狠狡黠,将是我朝廷心腹大患!”
“更可虑的是,还有個章诚这样的离经叛道又通达世事的士人,天天在他身边说些妖言,只怕此人真的不仅仅是要亡国而是亡天下之礼!”
宋朝用听后认真思考起来,随后问道:“这是不是就说明,他们真的会灭了大元,得到这天下?”
张冕当即否认道:“不会的!汉唐亦是以宽治国的大一统,尚皆有国运两三百年,我大元疆域远迈汉唐,怎么可能一百年就国运不存!”
宋朝用听后点了点头。
“我们既然已经互相剖明了心迹,暗中交往起来,互认为知己,我如今就直言于伱。”
“虽然,我们不得不暂时还是要在明面上假意要跟着这些贼子一起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那一套,但我们还是要相信天命在元,继续顺应天命行事,以免将来到死都背上这背叛朝廷的贼寇之名!”
接着,张冕对宋朝用又认真说了起来。
——
“他们只是不想一直背上贼寇之名而已!”
郭天叙和张天佑在次日一起来见阿噜,且对阿噜提起郭子兴是被想向元廷示好的地主官僚暗害的事,阿噜就说了这么一句。
郭天叙听后当即起身而沉声说道:“那也不应该谋害咱父帅,还想离间得咱跟朱元璋火并!”
“为了自己不背上贼寇之名,却要把别人的爹害死,还要让别人兄弟相残,算什么好汉!”
郭天叙说着就忍不住又骂了起来。
作为农民起义军的一员,郭天叙受其父影响,内心里秉信的还是底层百姓世界里的那一套朴素道义,而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那套理学忠义观的影响很少。
所以,郭天叙此时也还是在内心里很反感有人这么做。
阿噜不由得脸上浮现出失望之色。
他是对郭天叙此刻的表现以及整个事态的发展都感到失望。
他不得不承认,郭天叙身上的江湖草莽习气还是很重,对理学上的“忠义廉耻”理解还没那么透彻。
所以,他有些失望。
同时。
阿噜还失望的是,他费尽口舌的让郭天叙和张天佑开始有猜忌朱元璋的心思,结果现在因为朱元璋查出了郭子兴死亡的真相,让郭天叙看出了一些还是愿意为朝廷做事的人的嘴脸,使得郭天叙对朱元璋,在言语间,明显已经少了许多不满。
本来郭子兴去世后,郭氏义军内部没有发生火并,还很快就成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行中书省,而大有接下来要继续对外扩展持续做大的样子的情况,就够让他感到担忧与失望了。
现在又发生了这样的事。
这怎么不让阿噜失望且失落?
但失望归失望,阿噜知道,自己既然已被迫落到了义军郭天叙手里,就只能“曲线救元”。
所以,阿噜就先说道:“公子说的是,他们这事的确做的不地道,颇为阴险。”
阿噜这么说,郭天叙和一旁的张天佑的神色才从容了许多。
可接下来。
阿噜又说道:“但忠于正统社稷,乃是人立于天地间要遵守的根本之道,至于在尽忠之时,要不要顾全情义,则需要权衡了,乃至有时候不惜用践踏情义的方式来实现忠君之道,也不过是不得不行的一时权宜之计而已,乃术也!”
“公子将来,无论是自己得天命做天子,还是顺天命为一朝勋贵,皆应忠于天命,进而忠于天子,如此才能得天下之道,而不应像现在这样,还有草莽之性,只知为个人恩仇而喜怒,不知循道而定言行。”
“这些人虽然所用之术颇为阴狠,但只要是为了朝廷,为了天下正统,为了忠君,则皆为正义之君子。”
“公子若想在将来能成为天下之主,理应有一份宽待忠臣孝子的博大胸襟,当理解他们,钦佩他们,不应该在这里痛斥乃至憎恨他们,因为这与礼道不合呀!”
阿噜说后,郭天叙沉默了。
张天佑这时忍不住从旁问道:“也就是说,薛又良、许泰这些暗害我姐夫乃至企图让天叙和元璋火并的人,就因为他们是为朝廷这样做,是在忠于朝廷,所以,我们还得原谅他们,乃至赞佩他们?”
阿噜点首:“正是!”
啪!
张天佑这边把桌子一拍,起身道:“这他娘的是什么狗屁道理!他们害了咱姐夫,咱还要钦佩他们!”
“舅爷息怒!”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让自己脱胎换骨,压下不合天理大道之私人小怨,怎么能得天下呢。”
“何况,要想将来得天下后能让天下长治久安,本就该首要强调‘忠’!当应该因为一个人忠而对其宽仁,原谅其在私德上的一些不正之举,就比如这次,若义军人人明忠守礼,何至于公子你屈居平章之位,而让他朱元璋做了丞相,为全军统帅?”
阿噜说着就问起郭天叙来。
张天佑一时和郭天叙皆沉默了。
阿噜见两人被自己一套理学说辞给说动了,便不禁暗喜,而继续劝道:“公子,舅爷,无论如何,现在你们比他朱元璋一党要势弱,也就是说,他只要想除掉你们就有除掉你们的能力!”
“宋太祖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他朱元璋也会如此想,虽然他们现在为了大局不得不让你们安于义军之中,与之共事,乃至为了让你们放心,不惜用卑鄙手段来刺探出令尊之死的真相来,以求释去你们之间的嫌疑,但这皆不能更改他朱元璋有能够除掉你们的事实。”
“所以,你们还是应该有所警惕,而尽早寻求外面的势力为助力为妥。”
张天佑和郭天叙皆点了点头。
郭天叙主动说道:“是这么个道理!现在就看是小明王那边来消息,还是元廷来消息。”
(本章完)
第126章 与理学争夺影响力,广贴标语和漫画
朱元璋宅邸。
这一天下午,在朱元璋刚刚在郭子兴灵堂哭完回家后,徐达就将几份密报递到了朱元璋面前,说:
“上位!”
“据各检校汇报说,近日来,知州张冕和管军万户宋朝用走的很近,经常在一起避开仆婢讨论着什么。”
“另外,郭平章府上那个胡元的前刑部尚书阿噜,很不是个东西,一直在给郭平章和张左丞大谈理学,还让他们理解害死大帅的那些人。”
朱元璋听后不禁拧眉,道:“知道了,去请章先生来。”
没多久。
章诚就到了朱元璋这里。
朱元璋将这事告知给了章诚说:“幸好章先生你让咱多布眼线,不然,咱不会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在暗中串联,暗中影响了。”
历史上的朱元璋一开始没有认识到情报调查的重要性,一直到他中途被坑了几次,尤其是陈野先那一次,让他意识到了情报调查的重要性,也就在杨宪投奔自己后,让杨宪与自己一些义子们任检校暗中调查诸将。
话转回来。
章诚这里听后不禁颔首道:“郭平章和张左丞本就朴实,虽跟上位有龃龉,但也不至于在观念主张上有太大不同!可这两人真要是让这些理学门徒一直这样影响,只怕将来不是敌人也得变成敌人!”
“宋朝用这些义军兄弟也一样,一旦当了官,接触到了仕宦之人,难保不会跟着变坏。”
说到这里。
章诚就对朱元璋道:“上位,思想领域的斗争形势很严峻啊!”
“我们得抓紧让义军兄弟们接受到正确的教育!得让他们在军事斗争经验越发成熟同时,在政治与思想上的斗争经验也越发成熟,不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带偏到走认为理学即正道的路子。”
朱元璋点了点头。
章诚这里继续对朱元璋说道:“如果任由这些理学门徒如此影响下去,将来只怕就会还是胡元那一套,只讲对上之忠,不讲对下之责,只讲尊卑,不讲华夷,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后果就是,即便是上位做了天下以理学主导的皇帝,上位也会在修史时,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上位自己父帅是贼寇,乃至也得承认自己是贼寇!”
章诚说道。
朱元璋听后怔住了,随后深呼吸了一口气,说:
“那这样的话,实在是太恶心了。”
“的确恶心。”
“但就是理学!”
“他利用掌权者想让自己的权力一直稳定传续给子孙的私欲,逼着掌权者做恶心的事,也逼着整个国家和民族做恶心的事。”
章诚说到这里就道:“历史上的例子有很多,上位想必也知道。”
朱元璋跟着颔首:“如你所言,一些落后而反动的地主官僚,还是会为了便于官僚欺民虐民而推崇理学,只强调君臣大义,不强调君臣责任,尤其是对民众的责任,也强行把圣人口中之民,只理解为有官爵之人,这样就让民本变成了官本。”
“若不是看了你给的那些书。”
“咱可能真的觉得,推崇理学才是对的!因为,这样不但利于咱将来的子孙即便再弱,也能因为理学设定的这种礼教纲常而顺利继承咱的富贵,还能让太平一直存在,至少存在数百年!”
“但现在,咱才知道,这不过是想当然的事,真正利的是官吏借着朝廷的名义欺民虐民而已,反而不利于子孙们光宗耀祖,也不利于百姓们真的能安稳生活,只会让从皇帝到百姓皆落后而愚昧,还自以为是!”
朱元璋说到这里后,章诚也附和说:“没错,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子孙所有的后顾之忧,立一个用之千年而可以有效的法,只会起反效果!”
“俗话说的好,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不能真信了理学的那些假大空之言!”
“什么开万世太平?天下哪有万世的太平!”
“只有,当下一代人,为之要努力呈现的太平,才是真正要赶紧实现的太平!”
“为個人权力富贵乃至为儿孙权力富贵而谋的私欲也得适可而止,不能既要天下皆为自己所有,又要他人饿死都不能造反,那不是理想,是幻想!”
“是啊,人就是爱求安逸,地主们也一样,就只想着能一直稳定收租过日子就行,自然也就幻想天下能一直太平,人即便饿死也不能造反。”
朱元璋说着就笑着对章诚道:“你章先生也一样,若非特殊情况,每天不愿意在额定工作量外,多干一刻钟。”
章诚道:“每个人想法不一样,上位你是想多做一些,让后人更安逸,且因此乐在其中;但我是想着不能大包大揽全做了,以免让他人没有实现自我抱负的机会,进而懒逸起来,也就是说,该底下人做的事就让底下的事,该后人做的就让后人做的事,如果什么都我做了,那我一旦没了,那天下还不得大乱?”
“照你这么说,咱也不应该什么事都自己做了?”
朱元璋问道。
章诚点首:“当然,不让他人做点事,也是一种变相的害人毁人。”
“好像是这个道理,可咱一休息,就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父帅,对不起饿死的爹娘,咋办?”
朱元璋不禁皱眉问着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