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47节

  这人一本正经地说出评价,让众将险些笑出声。

  李绩道:“陛下乃是天可汗,若高延寿觉得能够抓拿天可汗,这将是天大的功绩,一个蠢货见到如此大的功劳如何不心动,何况他们的粮草不见得充足,眼下这些天晴朗,粮草不济,天时正好,加之急功,他们多半会冒进的。”

  众人纷纷点头。

  那眼下的问题只剩下一个,人心是隔着肚皮的,如何证明这个高延寿是一个蠢货。

  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苏定方低声道:“末将以为可以派出一支队伍佯攻,带着天可汗旌旗,引诱高延寿大军追击,倘若他们真的追了……”

  李道宗道:“末将愿带兵包抄敌军。”

  所谓试一试又何妨,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将领们,心中就有了打算。

  见陛下会心一笑,众将领都笑了。

  李世民随即下达了数道军令。

  当辽东放晴的第五天,这天风和日丽,可天气依旧寒冷。

  唐军几路大军在各自的将军带领下,开始出城。

  阿史那社尔与李思摩带着五千骑兵出了安市城,这些骑兵穿着唐人的甲胄,但他们都是突厥骑兵,极为擅长奔袭作战。

  骑兵出了城,便一路朝着乌骨城奔袭而去。

  在安市城前方有一处山谷,这片山谷便是唐军准备的战场,在这里要灭了高延寿的十五万大军。

  而现在皇帝手中只有三万兵马。

  李世民领着四千兵马来到一处杀敌,若是阿史那社尔诱敌深入,在这里就能看到这个战场的情况。

  李恪递上一只熟鸡蛋,道:“父皇,儿臣身边没有别的,留了两颗鸡蛋。”

  李世民笑着接过鸡蛋没当场吃,而是道:“此战若大胜,你我父子再用这鸡蛋庆贺。”

  李恪笑道:“好,此战必定大捷。”

  李道宗带着一万大军策马而过,他们要去另外一处山地埋伏。

  临近黄昏,阿史那社尔来到了高延寿大军的城前。

  攻城之前,李思摩道:“我们可以带更多的兵马。”

  “呵呵,攻城太累了,不如诱敌出来,再者说人马太多以免将这十五万大军灭了,让天可汗的布置落空。”

  李思摩用突厥语高喝了一声。

  骑兵开始了进攻,但果不其然,高句丽人在城边准备了伏兵,一开始攻城,两侧就有高句丽兵马出现。

  当高句丽伏兵就要逼近。

  阿史那社尔又用突厥话大喝一声,五千突厥骑兵掉头就撤。

  天可汗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这就是陛下所言的试试也无妨。

  事实证明,高句丽的一切举动,都已被陛下与诸将猜透了,高延寿的大军果然追了下来。

  “哈哈哈!”李思摩骑在马背上,听着身后传来的箭矢声大笑道:“他们中计了。”

  突厥人将身体伏在马背上,让马儿全力奔跑,耳边不断有箭矢的破空声,那是高句丽的骑兵在放箭。

  就算是这支大军真不是天可汗所领,高延寿觉得只要拿下一支唐军,也能够给后方的高句丽大将军渊盖苏文一个交代。

  唐军自渡过辽水,屡屡大捷,高句丽丢失了辽水以东的全部城池。

  高延寿领着大军在外,不能一直不动,据守至今渊盖苏文已有了猜疑。

  为了让高句丽人能够追得上,又不至于掉队,阿史那社尔甚至特意放慢了速度。

  时不时放出箭矢回敬身后的追兵。

  夕阳下,眼前已隐约可见通往安市城的要道,高延寿大喝让大军加快速度追击。

  高句丽大军进入一片山谷,但眼前的情形让他们的脊背生寒。

  出现在高句丽人面前的是李绩的一万五千大军。

  而就在高延寿察觉到埋伏的时候,突然见到北方的山头旗帜高展,号角声响起。

  此时此刻,高延寿这才意识到,原来天可汗是在那座山上。

  可眼下的情况容不得高延寿多想,后方忽然传来了喊杀声。

  李道宗带着一万大军从山麓的后方,杀向了高句丽人。

  李世民就站在山头上,这位皇帝仿佛回到了当年征战天下时的气势,指挥若定,领军必胜。

  他自信地目光看着山下的战场,十五万高句丽大军被三万唐军给包了饺子。

  在这个地形,任他高延寿的谋略再高超,他的十五万大军在这里根本施展不开。

  (注:新唐书中记录的史料,真这么猛,没瞎写。)

  此刻,就要入夜,一股凛冽的寒意从北方而来,这是辽东特有的寒风。

  在李世民的身边,四千唐军穿着棉衣,丝毫不惧严寒。

  李绩带着大军与高句丽大军正面冲撞,契苾何力提着刀率先杀入高句丽的大军。

  唐军冲入高句丽的大军中势如破竹,仿如一把锋利的尖刀,在高句丽的大军中,撕开了一个口子。

  此刻高延寿大军的后方,王玄度,刘仁愿,李道宗带着大军向高句丽的后方冲去。

  而就在三位将军的后方,一道如同风一般的身影在眼前一闪而过。

  李道宗甚至还没看清那人是谁,从自己的后方杀出,竟冲得这般快。

  王玄度与刘仁愿却认出来了,这个身穿白色战袍的人,正是薛仁贵。

  晚霞下,薛仁贵单枪匹马,骑着战马率先杀入高句丽大军,手中的大戟挥下,捅穿一个高句丽人。

  随即,薛仁贵大吼一声,吓得四周的高句丽四散。

  在敌军的大阵中,这位白袍将领单枪匹马,在高句丽大军中横冲直撞,竟无人能敌。

  李道宗与刘仁愿的大军杀到,高句丽大军的后方已溃不成军。

  李世民站在山腰的晚霞下,目光看着敌阵中穿行无阻的猛士,道:“此人是谁?”

  李恪回道:“父皇,身着白袍的……多半是薛仁贵,是张士贵大将军麾下的将领。”

  “张士贵不是在戍守辽西运送粮草吗?”

  “这……”李恪咳了咳嗓子道:“这薛仁贵确实应该在辽西郡与张大将军调度粮草的,可这人是单枪匹马过辽水来参战的,说是……”

  又组织了一番语言,李恪思忖片刻,回道;“说是东宫太子举荐,前来参战的。”

  李世民忽然一笑,道:“张士贵与太子从未有来往,朕很清楚。”

  “父皇……”李恪提醒道:“薛仁贵与裴行俭是同乡,当年裴行俭在渭南当县令是皇兄安排的,裴行俭任职安西都护府的都护,也是皇兄举荐。”

  李世民双手背负,又没了疑虑,笑道:“有此猛将,朕心甚慰。”

  李恪觉得刘仁愿也很好,裴行俭应该也不落下风的,但父皇如此中意薛仁贵,也无甚好说。

  反正,李恪更欣赏裴行俭与刘仁愿这样更有战略的将领。

  天色渐渐入夜,直到完全天黑,原本通红的夕阳天,已完全入夜,风也更冷了,星夜下大军还在厮杀。

  李世民眼看着战斗已快到了尾声。

  高慧真看到那位人高马大的白袍大将军,已到了近前,他连忙下拜。

  但为时已晚,薛仁贵的大戟已洞穿了他的腰腹。

  刘仁愿策马在一旁,道:“他是想投降的。”

  薛仁贵道:“是吗?没看到。”

  话音刚落,王玄度忽然杀到,他手中提着一把陌刀,也砍死了一个就要投降的高句丽人。

  注意到刘仁愿与薛仁贵目光,王玄度挥去刀上的血道:“多杀一个是一个,看老夫作甚!”

  刘仁愿与薛仁贵同时收回了目光。

  余下的高句丽在唐军面前纷纷下拜投降。

  等李世民下了山,李绩与李道宗禀报道:“陛下,高延寿已降,高慧真已死。”

  李世民点着头沉着脸,快步走到了高延寿面前,抬起一脚踹在了对方身上

  高延寿被踹倒在地,他不敢抬头看,而是继续跪拜在地。

  李世民不想再多看他一眼,领着李恪与队伍便回了安市城。

  高延寿跪在地上还在发抖,刘仁愿睥睨地看着对方,道:“你们好大的胆子,敢修建京观。”

  王玄度提着十分夸张的大陌刀,这把大陌刀比寻常的陌刀都要宽大,他跃跃欲试道:“都让开,让某家砍了这孽畜!”

  李道宗沉声道:“他留着有用,深入高句丽腹地,要有人指路。”

  “啊!气煞末将!”王玄度焦急地道:“就留一些时日。”

  李绩对身边的将士吩咐了几句,让人将这个高延寿送入安市城,他也担心眼前几个将士真的会忍不住将这个高句丽将领杀了。

  唐军还需要他这样的将领告知高句丽余下的兵马如何,在后方的高句丽王都的情形。

  如今高句丽的十五万大军被灭,除了高句丽的王都,各地已没有这般规模的大军了。

  此战,唐军用三万兵力剿灭高句丽十五万兵马,杀敌十万有余,俘虏三万余人。

  只不过这一仗俘虏的人很少。

  在过乌骨城需要过沼泽地,过鸭绿江都需要庞大的人力。

  契苾何力带着五千兵马,正在收拾这些降军。

  夜里子时,寒风呼啸,战场上已没了活人,唐军撤回了安市城,躲避着夜里的寒风。

  众将领坐在城中的一处大宅邸内,商议着接下来的对策。

  而就在隔壁,此时传来了一声声的惨叫,这种惨叫声十分悦耳,正是王玄度在审问高延寿。

  薛仁贵站在门外听着此起彼伏的惨叫,面色这才好看一些。

  刘仁愿道:“若是杀了,确实是便宜他了。”

  薛仁贵又向屋内看了看,高延寿的惨叫声停下了,不是王玄度放过了他,而是王玄度打累了,正在休息。

  说是审问,王玄度这厮根本没打算好好审,只是在单方面地殴打。

  也就他力气多,刚打完了一战,现在又能殴打俘虏,这人的力气是用不完吗?

  刘仁愿靠着门而坐,闭着眼养神,他是累坏了。

  薛仁贵站得笔直,听着隔壁的议论声,是陛下与几位大将军正在商议该如何继续进攻。

  一夜过去,等诸多大将军都退了出来,得知陛下也休息了。

  薛仁贵拉着王玄度道:“别打了,再打就打死了。”

首节 上一节 447/4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