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拿起一只还热乎的馒头,似乎是夹杂着葱油,咬下一口葱香味很重,端坐着细细品尝。
李世民拿起眼镜又放下道:“承乾让人造的这个琉璃镜,真不好用。”
陛下一边说着,将琉璃眼镜放入一个精致的木盒,放在茶杯边,又拿起茶碗饮下一口茶水,道:“这面食味道如何?”
长孙无忌一连吃了两个,本就是午时该用饭的时辰,回道:“臣正巧肚饿,觉得甚是美味。”
李世民依旧喝着茶水。
长孙无忌也是面带笑容,长孙家最高的荣耀是什么?那或许就是等太子登基之后,成为陛下托付的重臣,成为新帝的辅政宰相。
“朕这些天听他们那些人时常说起泰山封禅,吵得朕很不舒服,便来这里躲个清净。”
“都是急功的臣子。”
“是啊,好在辅机没有与他们一样。”
李世民坐正身子,晃了晃手中的纸张,道:“这是丽质写的文章,她提出了匠作分类,依照一种分级的方式来进行细化。”
“哦?”
“就像关中各县一样,一家酿酱油,一家造陶罐用来卖出去,现在她说有人造石板,专门卖石板经营。”
长孙无忌道:“坊间已有这种经营的人家,但都经营得不算好。”
李世民又笑道:“可丽质却说有了建设需求,那关中就需要有庞大的资源储备。”
看对方神色迷茫,李世民抚着须依旧笑着道:“辅机不要见怪,这些孩子现在讲话朕也越发听不懂了,有人抱怨说朕的儿女说的不是人话。”
长孙无忌尴尬一笑。
“承乾来了吗?”
听到陛下话语,候在殿外的太监走入殿内行礼道:“陛下,太子殿下正在建章宫的旧址散心,说是今日无事,莫要打扰。”
“哼,他散心?他无事?满朝文武都忙成什么样了,他倒是有闲心。”
“老奴这就将送话给太子殿下。”
“不用了!”
“喏!”
长孙无忌劝道:“殿下是在春游?”
李世民望着殿外的天空,见到云朵飘过的时候,短暂地阴暗了片刻,又恢复了晴朗。
收拾了一番心情,与长孙无忌继续谈着近来的政事。
即便是给了玄奘一个私逃出关的罪名,松赞干布依旧要将这个僧人留在吐蕃。
近来从吐蕃送来的密报中可以知晓,松赞干布希望玄奘能够与他们一起礼佛,并且建设佛窟。
若是松赞干布想要臣服大唐,应该将玄奘绑起来,交给大唐处置,可是这个吐蕃赞普并没有这么做。
天山打了两年,去年免去了关中一年的赋税,这三年间几乎掏空了关中,过了去年的冬天才有些盈余。
皇帝也清楚,如今不是与漠北开战的好时机,大唐还需要利用阿史那思摩戍守北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兵。
太子殿下说过涨俸禄,陛下却没有下达旨意。
此事一直拖到了贞观十五年六月,这一年已过去了一半。
这天皇帝出游要去洛阳,留太子守备长安监理朝政,命房相与赵国公辅佐太子。
春明门前,站着五百余人,黑压压的一片人身披朝服。
他们是朝中的百官与武将,而站在最前方的正是如今的太子。
李承乾站在城门外,领着百官送别父皇。
已记不清这是父皇第几次出游了,随行的兵马有两万,倒也不至于粮草不济,洛阳有的是粮草。
直到看不见父皇的车驾,李承乾转身看向百官,又低声道:“之后有劳老师与舅舅了。”
长孙无忌道:“臣本不想陛下此时去洛阳,竟还让张玄弼陪同。”
“舅舅还是担心父皇此去洛阳,还会去泰山?”
“群臣如此进谏,尤其是张玄弼几次三番进谏陛下封禅,臣恐陛下会动摇,倘若陛下真在此时去了泰山,漠北的局势该如何是好?”
李承乾领着百官正走向皇城,心中狐疑。
“殿下也在担忧,陛下会……”
“不是。”李承乾笑着解释道:“只不过是觉得父皇此行去洛阳,挺突然的。”
房玄龄颔首道:“嗯,很刻意。”
……
PS:小张今天请个假,暂更一章,明天会有三更,补上。
感谢诸位月票,小张顿首!
307.第307章 太子的实习期
307.
领着百官进入皇城,众人在朱雀门前散去,。
李承乾坐在兴庆殿内,看着边关送来的奏报,真珠可汗的牙帐就在独逻河,这半年来漠南还是发生了不少事,漠北人一度又向白道川进攻,白道川亦是当年唐军破颉利大军的地理位置。
白道川又是白道岭,从骑兵的战略来看,这是进取阴山关键?
太监候在一旁,低着头安静站着,等候着太子殿下的吩咐。
李渊牵着小兕子从兴庆殿门口走过,从殿外看去,就见到了殿内正在看着奏章的孙子。
小兕子穿着道袍,发髻上留着一根木钗,她低声道:“爷爷,以后……皇兄成了皇帝也是这样的吗?”
李渊抚须笑着,低声道:“也该是这样的吧。”
小兕子抬首道:“现在父皇不在长安,天下大事都在皇兄手中了。”
李渊牵着她的手,又走向了钦天监。
李淳风道长跟着陛下出游了,袁道长出去之后至今未归,现在小兕子就是钦天监的小主人。
殿内,一份份的奏章就在太子的手边,只是太子的神色并不好看,多半是见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
李承乾沉默地站起身,走到兴庆殿外。
黄昏时分,李丽质便快步走来了。
李承乾低声道:“舅舅还是觉得我们太年轻了。”
李丽质双手背负,低声道:“是舅舅自作主张做了?”
“虽说孤当初说过要收缴青海的赋税,但不能由舅舅开口。”李承乾伸手拍了拍殿前的这棵银杏树。
“舅舅是想要帮皇兄,可又觉得皇兄年轻,有些政令该由他过问?”
一个二十三岁的太子主持国家大事,确实太年轻了。
谁也不知道这一次皇帝出游,要多久才会回来。
而一个年轻气盛的太子处理朝政,又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皇帝不在,朝臣就要帮扶太子,而既掌握大权,又是当今太子舅舅,赵国公自然是在此时最德高望重的。
郑公虽说也跟着父皇出游,但房相依旧在朝中。
李承乾接过太监端来的茶碗,神色凝重地喝下一口茶水道:“无妨,孤也该有个依仗长辈的样子。”
言罢,又补充道:“只是暂时的。”
李丽质递上一卷书道:“这是妹妹与小武,小慧写出来的方略。”
拿过妹妹的书卷看着,都是一些关于关中吸收资源以及储备资源的想法。
李承乾又问道:“京兆府看过了吗?”
“妹妹让小武也给京兆府送去了一份,想来再过几天京兆府就会给回话。”
她又道:“妹妹先去与母后用饭了。”
“嗯。”
夜里,李承乾依旧坐在兴庆殿前,身边的烛台还点着,风吹过的时候,烛光时而晃动。
又有太监递来奏章道:“太子殿下,礼部尚书李百药求见。”
李承乾神色平静地回道:“他也一把年纪了,让他早些回去吧,有事明天早朝再论。”
“殿下。”太监小声道:“他是来告老的。”
李承乾接过辞官奏章,看着内容迟疑道:“现在的礼部侍郎是谁?”
“回殿下,是张大素与许圉师。”
张大素是当年郯国公张公谨的儿子,郯国公早早过世了,而他的三个儿子都在朝中任职,勋贵子弟上升太快不是一件好事。
许圉师又是科举新晋的臣子,朝中六部不是京兆府。
京兆府任用可以大胆一些,可六部官吏任用升迁,需要谨慎。
只是稍作思量,李承乾吩咐道:“去将李百药请来,再去告知褚遂良,让他暂代礼部尚书。”
“喏。”
夜色已完全笼罩了这片夜空,宁儿带着食盒而来,在太子的面前放好菜肴。
李承乾道:“多准备一副碗筷。”
“喏。”
做好这些事,宁儿便走回了兴庆殿,看着书桌上的一堆奏章,便开始整理。
夜风吹来的时候,还是有些冷。
李百药被太监领着走到近前,他须发皆白,身穿官服行礼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扶起这位老人家,道:“与孤一起用饭吧。”
“老臣……老臣不能与殿下同桌而食。”
“无妨,不用在意这些礼数,就是一顿简单的饭食。”
面对太子的邀请,李百药还是拿起碗筷,将一些菜放在饭碗上,没有坐下,而是站在一旁吃着。
这老人家吃得很着急,筷子不停拨动,一碗黍米饭很快就见底了。
李百药的辞官奏章就放在一旁,太子并没有拿起来看,太监心想着又接过对方的碗筷,放在了边上。
“老臣吃饱了。”
李承乾叹道:“李尚书也有七十高龄了吧。”
李百药道:“臣年轻时辅佐前隋太子杨勇,后隋帝杨广即位,臣又被任命司马,今年七十有九了。”
李百药是个老臣,历经隋文帝,隋炀帝两朝,又经历过大业年间的动乱,武德一朝的四处征战,这些动荡的经历贯穿了这个老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