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361节

  只不过当今陛下与太子都是这般不好对付,这宫里的太监在李唐王朝的百年内,都不会太多的。

  手中的鱼竿一沉,李承乾拉起鱼竿,鱼竿的前头被往下拉着,看着鱼儿挺大。

  眼看着竿子就要断了,只好将鱼竿丢入水中,用一根线拉着。

  直到水中的鱼儿挣扎得没力,僵持了小半刻时辰这才将鱼竿拉回来,慢慢地收线,钓来一条三尺长的鲤鱼,用渔网兜着捞起来,放入一旁的水盆。

  李承乾叹道:“与鱼斗,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李慎脚步匆匆跑来,道:“皇兄,有书信!”

  这弟弟跑得一头大汗的,李承乾从一旁的冰水中捞起一条布巾递给他。

  李慎用冰水擦着红彤彤的胖脸,又道:“这是吴王兄送来的,是不是洛阳又出事了?”

  李承乾打开竹筒倒出一卷纸,打开纸张看着信上的内容,是李恪这半年来走动洛阳各县时遇到的种种事,以及说明了他这几个月以来遇到的一些事和他的感悟。

  其实李恪是个很会办事的人,至少他很忠诚地将这些事只对东宫禀报,而不会将书信交给朝中,也不会将书信交给父皇。

  而且李恪这个人也很简单,让他做什么事,他就会专心做一件事。

  你让他往东,他想往西,如果劝一劝他,他还是会听话地往东。

  至于安排卧底进入世家内部,目前没有任何的进展,毕竟能够用金钱买来的卧底也会被别人用更多的金钱收买,用要挟的手段换来的卧底,最终也会对你心生嫉恨。

  在这个世道要寻找几个志向与理想都一致的卧底很难很难,将心比心或者说用良心来交换的信任大抵都是少数的。

  这很现实,有相同苦难的人能够很容易站在一起,可再让他们回到苦难中,就需要更大的决心,也不是寻常人能够接受的。

  看到李恪在信中问及了这件事,李承乾也只能无奈摇头。

  李慎道:“皇兄,近来孔颖达的孙女说很喜与弟弟讲话。”

  “孔颖达的孙女?”

  “嗯。”李慎点头道:“就是皇姐的弟子,他说弟弟与别人不一样的,说话的谈吐也不同。”

  李承乾反问道:“那她为何不喜稚奴呢?”

  “她说稚奴皇兄喜与许敬宗这种人来往,不喜欢。”

  李慎现在也只有十二岁,他懂什么喜欢?

  孔颖达的孙女有十五六岁了,她多半不会看上这个小子,顶多只是好奇而已。

  李承乾没搭理这个弟弟,让他自己去想去。

  李慎坐在一旁捧着一个大桃子吃着。

  自从苏婉有了身孕之后,东宫的妹妹们都喜欢围着她转,也是无奈出来钓鱼躲一个清净。

  将来不论是苏婉还是宁儿的孩子,她们的孩子应该会很幸福。

  将来的孩子,有一大堆的叔叔与姑姑。

  李承乾甚至可以想到自己的孩子,被一群弟弟妹妹给宠坏之后的样子。

  “听说你最近在工部走动,想要修房子?”

  “恩恩,修房子很好玩。”李慎用力嚼着桃子,又道:“用泥巴与积木搭出来的房子终究太小了,就算再精致也不能住。”

  李承乾思量了片刻,又道:“龙首原宅子建好了,建好之后父皇又不住了,你去工部让徐孝德安排几个工匠,闲暇的时候陪着你去龙首原建房子吧。”

  “那不是父皇的宅子吗?”

  “送给你玩。”

  李慎高兴地站起身,道:“谢皇兄。”

  这个弟弟有土木专业的天赋,从小就体现出来了,这些年十分酷爱积木与砖石。

  要不是他与李治住在一间,他多半是会把东宫的宫殿也拆了的。

  生在皇家的子嗣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用庞大的资源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李慎十二岁了,他的土木事业的起点便是由他自己的意愿带着工匠去建房子。

  这个起点对寻常孩子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

  李慎又道:“皇兄,弟弟可以带稚奴皇兄一起吗?”

  “可以呀,但他多半是对建房子没兴趣的。”

  “为何?”

  “你觉得有意思,他不见得会觉得好玩。”

  “也对。”李慎的胖脸带着认真的表情,道:“东阳姐姐说稚奴皇兄怎么看都像是个大器晚成的样子。”

  李承乾释然一笑。

  翌日,刚下了早朝,李承乾就见到李慎兴匆匆地去了工部,让徐孝德给他三个工匠,就去了龙首原玩。

  李承乾还要与房相安排今年支教的事宜。

  支教的规模越来越大,今年还要派一些学子去青海给那里的牧民孩子们支教。

  支教规模越来越大,中书省肯定是要插手的。

  如今的京兆府也是一样,当作出了成效,并且规模一次次扩大之后,朝中的三省六部不得不重点关注起来,每一道政令都要经过中枢省商议。

  李承乾走入中书省内,这里的议论声就停下了。

  在老师的身侧坐下,李承乾道:“舅舅去做什么了?”

  房玄龄看着手中的文书道:“下了早朝就去见陛下了。”

  见于志宁递来了今年科举的夫子的名册,李承乾朗声道:“孤知道,诸位对这一次的青海支教事宜有很多的意见,朝堂上说也不太合适,就在这里说吧。”

  在座的官吏纷纷行礼,便有人开始提出想法。

  李承乾听得很认真,一人说话,就示意另一个人说,这些人大抵说的都是科举之后的安排,还有人数与用度相关的事。

  于志宁一边记录着众人的话语,等过了晌午众人也都饿了,早朝结束到现在也没用饭。

  太监快步走来道:“陛下召见太子殿下去甘露殿用饭。”

  李承乾拿过于志宁的记录,一边看着跟着这个太监离开。

  翻看着一条条的猜测与预想,其实现在朝堂风气挺好的,大家都很务实。

  刚走到甘露殿的时候,见到舅舅从殿内走出来。

  李承乾作揖行礼道:“今日与诸位商讨了支教事宜,不知舅舅可有补充的。”

  长孙无忌接过于志宁记录的意见,道:“他们该说的都说了,臣也没有要补充的。”

  “父皇,近来挺忙的?”

  “陛下让臣走一趟陇右,去安抚当年的一些旧人。”

  “有劳舅舅了。”

  “这些天臣不在朝中,太子殿下凡事可问房相。”

  李承乾作揖送别。

  来到殿内,见父皇已在用饭了,宫女正在将饭食与碗筷放在桌上。

  李承乾接过碗筷,坐下来也一起用饭,“今天母后还是没有与父皇一起用饭。”

  “你母后去东宫了。”

  “儿臣刚刚看舅舅走得很着急,心事匆匆的。”

  “他平素就是这样,你不用在意。”

  到底是给舅舅安排了事,父皇多半也不愿意说,李承乾也默不作声用着饭。

  李世民余光看了看这个儿子,其实东宫太子很富有,不仅仅是现在富有,将来会更富有。

  不仅仅是河西四郡都快了他这个太子的私产,光是舅父给的九百亩盐场,就能让这东宫太子有花不光的用度。

  本来这份家业是要交给观音婢的,观音婢的意思是交给承乾来打理,这个孩子在经营之道十分拿手。

  如果承乾不成器,那这盐场多半会交给辅机。

  但现在看来,舅父是执意要交给承乾了。

  李承乾道:“父皇用饭能否专心一些。”

  李世民道:“呵呵,你母后看着你用饭的时候,你怎么不说。”

  “儿臣都没有察觉。”

  “也罢。”李世民饮下一口茶水,道:“给你的干果可尝过了?”

  李承乾低声道:“东阳看过了,孤的身体本来就火气重,不宜吃那些干果。”

  “是吗?”

  “家里有个行医的妹妹,吃喝上总是会照看一些,避不开的,再者说儿臣还年轻确实还用不上,父皇平素也该克制一些,弟弟妹妹已够多了。”

  父子都是成家的男人了,有些事也不用遮遮掩掩,三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那些干果不是朕准备的,是你母后让朕交给你的。”

  “母后多虑了。”

  “不说这些了。”李世民搁下了茶杯,站起身一个人站在了窗边,看着窗外的景色。

  看父皇时而担忧,又时而还有些沉默,这多半就是中年危机?

  父皇的中年危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抵是从一次次的休沐中?

  刚过年过四十的父皇,正值壮年中的黄金期,现在来算父皇的中年危机来得有点早了?

  身为儿臣对父皇的身心状况有些疏忽。

  要不等天山打下之后,让父皇去天山游猎散散心,再不济去吐蕃转一圈?

  可这样一来,动不动就会被说成天可汗亲征,郑公他们肯定会劝谏的。

  “听闻你将龙首原的房子送给慎儿去玩了?”

  “嗯,反正那房子父皇也不住,留着那房子无用,不如给慎儿去玩。”

  “朕……”

  李世民欲言又止,想到骊山的行宫至今没有得到修缮,先前去骊山游猎也不过是简单修了三两处能住的宫殿,便有些不爽利。

  “儿臣吃饱了,父皇可还有交代?”

  “你不要对那些孩子太过宠溺了,你是长兄既要以身作则,还要严厉管束她们。”

  “儿臣铭记父皇教诲。”

  李世民拿起桌上的一份奏章递上道:“这是邕州送来的急报。”

  在邕州出了个人物,有一个出身渝州的将领叫侯弘仁,他从邕州进入交贵地界,降服俚,蛮人两万多户,并且还开辟一条从渝州南下交桂林的道路。

  李世民又道:“今年五月,河北又是大旱,郑公一直以来都很赞同东宫的行事方式,郑公说朕如今懈怠了。”

  李承乾搁下手中的奏章,侯弘仁这个人暗暗记下,这种事还是要父皇封赏的,东宫太子不能逾越太多。

首节 上一节 361/4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