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332节

  东阳欣喜一笑,道:“老师能够回长安,全长安的坊民都会很高兴的。”

  车驾往回路走着,孙神医的驴车就在后方。

  李绩赶马很慢,生怕他老人家中途变卦,会跑了。

  这老神仙可不是谁都能留住的,当今陛下也不行。

  到了长安城,李承乾径直回了宫。

  孙神医去了崇文馆,还有东阳公主与李绩大将军陪同,身为崇文馆主事的颜勤礼自然不敢怠慢。

  看着崇文馆众人布置着,还特意留了一个书架用来存放医书。

  孙思邈低声道:“伱们都是在治理各县,也在治理这个社稷,不要因老道儿耽误了你们的事。”

  颜勤礼道:“孙神医万万不可这么说,我等皆是职责所系。”

  孙思邈又道:“东阳公主还请回去吧,之后的事老朽会与颜主事商议。”

  东阳稍稍行礼道:“弟子就先回去了,孙神医若有需,就与他们说。”

  孙思邈笑着摆手。

  中书省,刚刚下了早朝,李承乾回到这里才听说西突厥又送来了军报,咥利失可汗将手中的人分成十部,各部酋长分为十箭,其中一箭一部。

  咥利失想要攻打欲谷设,急于更改他麾下的统治关系,涉及部落权力的重新划分。

  在他激进的要求之下,咥利失手中的一个大部落叛变了,叛逃去了欲谷设所部,并且这些叛逃之后投效欲谷设的人,想要立欲谷设为大可汗。

  而这一次,相持近一年的伊犁河东西两岸,又一次开战。

  咥利失收复了一些失地,可依旧难以改变如今伊犁河东西对峙的架势。

  这份军报已在朝中论述过了,朝中一致意见是继续巩固大唐在西域东南的兵力,当下还没到能扫清天山的时机。

  朝中的人自然是支持咥利失的,但咥利失几次想要向唐军求援,张士贵都没有答应,而是将军报送来了朝中。

  李丽质去见过母后又回到了东宫,问向两个正在吃着石榴的弟弟,“皇兄还没回来吗?”

  李治道:“皇兄还在为朝中的事忙吧。”

  “今年该忙的事,京兆府都忙完了,父皇还能忙什么?”

  “忙于国事?去见孙神医?”

  李治注意到姐姐的眼神,他缩了缩脖子道:“弟弟这就去找皇兄。”

  走时,他还带走了李慎。

  李丽质不屑道:“稚奴真不晓事。”

  李渊看着棋盘道:“你一个眼神他就明白了,还要他们多懂事?”

  李治与李慎急匆匆去中书省,没有见到皇兄。

  这个时候皇兄不在中书省处理政务,又会在何处?

  要是找不到皇兄,兄弟两人多半又要被数落,他们又去太液池找,一直到了黄昏时分也没有见到。

  直到神色委屈地两人回东宫见到了皇兄。

  皇姐与皇兄,还有父皇母后与爷爷都在这里。

  他们委屈地坐在一旁,在宫里找了一圈,这才发现皇兄已回来了。

  长孙皇后目光看了看有些好笑的李治与李慎,又道:“西域送来的棉花都到了,一共有六百车。”

  六百车的棉花数量说不上多,但也不少了。

  李承乾喝着茶水道:“棉花的事都由母后安排。”

  长孙皇后笑道:“你父皇打算做一些棉被褥赐给功臣家的女眷,你以为呢?”

  “父皇与母后安排便好。”

  随后,得到了儿子的答复,长孙皇后将空间留给爷孙三人,就带着孩子们先回了东宫。

  崇文殿前,爷孙父子三人有些沉默。

  李承乾剥着核桃,似有思索。

  李渊观察着手中的图纸道:“这夏宫看着不大呀。”

  正喝着茶水的李世民,道:“这是承乾安排的,父皇不喜就让工部的人再改改。”

  李渊放下图纸,道:“这夏宫还不是留给你们的,朕在这里住习惯了,也不想走了。”

265.第265章 母后与妹妹的安排

  265.

  李世民沉默片刻没有言语。

  而后看这个儿子还在吃着石榴,问道:“还以为你会将棉花送到杜荷手里,让杜荷给你赚取银钱。”

  “舅爷教过儿臣,不要将目光放在眼前的蝇头小利,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儿臣是储君是太子,就要做大事业,父皇以为呢?”

  “朕知道,杜荷一直都是东宫的钱袋子。”

  “金钱在权力面前不值一提,金钱只不过是雕栏玉砌,随时会倒塌,但只有皇帝的位置是屹立不倒的,换言之,皇帝可以造就一个人的大富大贵,可大富大贵的人不见得能够当皇帝。”

  “因此只盯着一些细枝末节,或者对自己并没有影响的事,总会自缚手脚,儿臣要让大唐做大且做强的,不在乎这些。”

  李世民问道:“这都是你舅爷教的?”

  李承乾将石榴籽放入一个盆中,道:“儿臣从舅爷身上学到的还有很多。”

  李渊打量着眼前的父子,还以为这父子间这么多年了,谈话能够收敛一些,没想到会是这般地露骨。

  父子之间能够敞开心扉也是好事,但听着总觉得有些太过分了,承乾就差开口问他父皇什么时候退位了。

  在经济方面,父皇甚至想到了将关中制成的棉衣棉被卖给西域人,用西域人的棉花,赚西域人的钱。

  李承乾苦恼地扶着额头道;“老天真是眷顾大唐的。”

  李世民板着脸道:“此话何意?”

  “没什么。”

  饭食送到了眼前,弟弟妹妹在东宫内与母后一起用饭,三人就在崇文殿前用饭。

  “明日一早,伱母后要在曲江池主持游园,你需与朕一同。”

  李承乾蹙眉道:“会有我们李家的亲眷吗?”

  “都是当朝的功臣家眷。”

  “儿臣明白了。”

  李世民手拿着碗筷,道:“这些天朝中已有了传言,有人觉得东宫太子的支教之策没有成效,反而是支教夫子在各县惹出了一些麻烦事。”

  “他们开始反对支教了吗?”

  “有些事迟迟看不到成效,自然会有人动摇,哪怕是当初依照崇文馆安排前去支教的夫子。”

  李承乾搁下碗筷,道:“父皇,儿臣还是坚持己见。”

  “朝中的那些言官劝谏支教之事,朕不得不管。”

  “父皇将这些劝谏奏章送到东宫来,明日儿臣见一见许敬宗。”

  “好。”

  李渊低声道:“难怪观音婢不喜与你们父子用饭。”

  李承乾用了饭便在一旁看着书。

  李世民朝着咀嚼饭食的动作稍有停顿。

  翌日,皇帝休朝一天,并且邀请了许多勋贵游园,李承乾得到了父皇让人送来劝谏奏章之后,在中书省单独召见了许敬宗。

  “你看看你做的好事!”

  褚遂良看着太子殿下将一顿的劝谏奏章都砸在了许敬宗的头上,颇为同情。

  “臣办事不力,还请太子殿下责罚。”

  李承乾指着他道:“去年才将人手送出去,这才过去一年就快办不下去了?”

  许敬宗连忙道:“下官这就去查问。”

  李承乾指着散落一地的奏章骂道:“你看看这些劝谏的奏章,他们要将支教方略毁了!”

  许敬宗脸色一黑,沉声道:“支教困难乃是京兆府办事不利,与太子方略何干,臣不服!”

  “孤让你因地制宜,让你下查民情,你这两年将这些话丢到哪里去了,现在就告诉你,要解决不了这些事,你也去西域,给孤去挖坎儿井。”

  “喏!”

  许敬宗慌忙行礼,卷起地上的一大堆劝谏奏章,快步离开。

  刚发了火的太子整了整衣襟,深呼吸几口气,回头看向这里的一众官吏。

  众人纷纷低下头躲避着太子的目光,默不作声地忙着各自手头上的事。

  今天长孙皇后主持游园,邀请了不少勋贵功臣,李世民与皇后坐在车驾上。

  秋收已过去,就要入冬了,皇帝坐在曲江池的一处楼阁中,身边是一个太监的禀报。

  “陛下,那许敬宗被太子殿下骂了一顿之后,他许敬宗按照劝谏奏章上的名字,挨家挨户去各家问话。”

  “怎么?他许敬宗要与各家打架吗?”李世民饶有兴致地问话。

  “倒也不是,此事有点古怪。”老太监回禀道:“说是去收集意见,那些对支教有不满的人挨个询问,想问问他们对支教有何不满之处京兆府与崇文馆可以改进。”

  “哦?”

  “还有,倒是有几家蛮横不讲理,与许少尹打了一架,许少尹身手了得,连续去各家打架都不落下风。”

  李世民错愕地笑了笑,看向面前的舅父。

  高士廉本不想来这一次游园的,本着事关孙儿的大事,这才不情愿地来看看。

  “之后许敬宗又让京兆府做了一件事,将各路劝谏支教的言官的意见,统统记录下来,他们对支教的不满之处都张贴在了京兆府门前,让他人看,让他人评论。”

  “这些人对支教有意见,想要反驳支教之策,许敬宗自是不能应付这么多人,与其这样,不如将他们自以为支教应该如何如何的想法,都贴了出去,反倒是又有人对这些言官提出来的劝谏不满了。”

  老太监说完,李世民问道:“舅父以为此举如何?”

  高士廉咳了咳嗓子道:“支教方略是好的,许敬宗此举让各家劝谏的言官进退两难,如此一来往后谁也不敢再议论支教之策了,只要有人敢劝谏,京兆府就会再拿出来,让更多的人品评。”

  “各县是各县的问题,朝中有朝中的问题,若承乾只顾按照朝臣的方式行事,反倒是落了下乘。”

  李世民冷哼道:“这小子若能听话,就不是他的行事作风了。”

  高士廉目光看了看四下道:“老朽的外孙儿怎还不来?”

  “陛下,许国公,太子殿下到了。”宫女指着曲江池边。

  高士廉抬眼看去,见到了身形修长的年轻人站在曲江边,这是自家的大外孙,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来。

  他笑呵呵道:“承乾与陛下长得越来越像了。”

首节 上一节 332/4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