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216节

  李承乾叹息一声,又道:“父皇多虑了。”

  且说,肥皂是杜荷的敲门砖,现在寻常的肥皂即便是在夏季也没有以往这么好卖了,反而成了长安城一种寻常的物件。

  加之淳朴又聪明的关中乡民,不论是铁匠还是泥瓦匠,他们会从泾阳买一些肥皂碎屑来洁净劳动之后的双手,与肥皂无差。

  可泾阳的生产力总归是有限的,杜荷要将有限的生产力再分给养猪,种植,加之如今农忙,并不像冬天那样作坊干得火热。

  以至于,泾阳出现了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春夏时节,泾阳的作坊冷冷清清,而进入深秋之后,直到冬季关中各县的劳动力才会涌向泾阳。

  这也是杜荷宁可不计预算招募人力的原因。

  因春夏两季招不到人手,只能在秋冬时节积攒储备。

  在如今有限的生产力困境下,加之生产成本的重担,杜荷才会想出这个办法。

  同样的,对京兆府来说,他们头上挂着的是关中建设的产值。

  既需要带来的益处,要能够弥补生产力不足,而导致寻常肥皂的产出减少,还需要为入秋之后来关中的江南商客做好足够的货物储备。

  杜荷与京兆府双方一拍即合,就有了在互市上让香皂价格翻倍的举措。

  虽说有些唯利是图。

  看在长安周边这十余个县的规模经济还在起步阶段,李承乾也默许了。

  反正关中关中乡民家中,也没什么人会去买价格高昂的香皂。

  李承乾蹙眉看着湖面,嘀咕道:“明明是钓鱼的好时辰,这太液池的鱼都去哪儿?”

  不多时,李丽质与东阳来到湖边。

  李世民看着两个女儿熟练地将桌上的文书收拾整理好,还进行了分类,帮着批阅文书。

  “你们看得懂吗?”

  听到父皇的问话,东阳抬首道:“女儿看得懂。”

  李世民抚须道:“这可都是京兆府的互市文书。”

  “嗯。”

  李世民将手中的文书递给东阳道:“你看看这卷究竟是何意思?”

  听到父皇要考校东阳,李丽质侧目看了一眼,而后放心地继续批阅。

  东阳解释道:“父皇可还记得当初西域商队的慕容顺去了一趟西域,带来了一枚金币与一个银壶?”

  李世民几乎都快忘了还有慕容顺这个人,分明是当初自己亲自册封的吐谷浑可汗,才想起来是被斩首的伏允的儿子。

  至今也不知道这个慕容顺在做什么,听说在四方馆读书,还给京兆府做事。

  李世民反问道:“有什么关系吗?”

  东阳解释道:“有,以往的西域最值钱的葡萄,还有些其余的瓜果,但关中的葡萄丰收了,在互市的基础上,西域在交易上就没有这么大的话语权了。”

  李丽质接过话语回道:“而关中互市主持以来,京兆府一直都让西域以金银交易,尽管西域诸国拿出了金银与大唐交易,可他们还能反向用更高的价格卖给波斯人,甚至是别的地方的人。”

171.第171章 学到老活到老

  171.

  李世民安静听着。

  东阳笑着道:“关中的葡萄丰收,不仅仅是因为父皇有吃不完的葡萄与喝不完的葡萄酿,而是在贸易来往中得到更大的话语权,因此就如父皇手中这卷文书上所言,香皂的肥皂翻倍,也是在此基础上。”

  “这是一场对西域金银的……”

  李丽质稍稍用手肘撞了撞一旁的妹妹。

  东阳会意又道:“女儿懂得也不多,父皇还有不知的可以去问皇兄。”

  李世民抚须站在一旁,女儿与儿子的讲话很顺畅,可自己这个当父皇的恰恰觉得她们说得太快,一时间竟跟不上思路了。

  而后又坐在一旁,李世民消化着刚刚听到的这些话,凡事不能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葡萄丰收的意义不止于眼前?

  “唉,这太液池的鱼怎么一夜之间变聪明了。”

  听到儿子的一声叹息,李世民忽又惊觉,瞧着儿子的背影,觉得这声叹息另有深意。

  李承乾干脆收起了鱼竿,对一旁的太监道:“你们是不是偷偷捕鱼了?”

  太监连忙道:“太子殿下,老奴这就命人多养一些鱼。”

  李承乾将鱼钩递给这个太监,揣着手低声埋怨道:“明知道孤喜欢钓鱼的。”

  太监苦着脸,解释道:“是去年入秋太液池的水漫出来之后……”

  李承乾厌烦道:“行了,你不用解释了。”

  太监连忙道:“是!是老奴不该解释,这就命人多在太液池养一些鱼。”

  太液池的水质一直挺好的,远处还有不少荷叶覆盖在湖面上,这么好的池子,不用来养鱼实在是可惜。

  天气已经没午时这么酷热了,李承乾与两个妹妹批阅着眼前的奏章。

  李治快步跑来,而后抓着父皇的袖子小声道:“皇姐与东阳皇姐很吓人。”

  李世民困惑道:“怎了?”

  李治道:“皇兄已够吓人了,两位姐姐是我们东宫班的小班长与大班长,她们也越来越吓人了。”

  李世民摸了摸李治的脑袋,笑着,“是你学不好?”

  李治苦着一张小脸,试图在父皇这边寻找一些安全感,他还想去找狄仁杰玩。

  派人去崇文馆问了,狄仁杰这两天都不在那里。

  无可奈何,李治与李慎只能闷头回到别苑作题了。

  天色入夜的时候,一家人正在用饭。

  小兕子穿着一身道袍,小小的手掌拿着一个罗盘,她稚嫩的脸庞抬着,目光瞧着漫天的星辰。

  一旁的宫女端着饭碗,陪在小公主身边,时不时将木勺中的饭食喂给这位小公主。

  小兕子站在星空下,夜风吹过,她那合身的道袍也猎猎作响。

  尽管现在她根本看不懂夜空中点点星辰之间的关系,可这个小公主道士却已有了几分仙风道骨的样子。

  铺满了星辰的夜空下,她面朝太液池,就这么站立着。

  只不过一看到她小嘴嚼着饭菜,嘴边还有些一些米粒的时候,这种仙风道骨的模样,又破碎得一干二净。

  李承乾吃完了晚饭便收拾着奏章回东宫了。

  李丽质与东阳,临川,汝南四个妹妹还打算回东宫休息,等明日早晨再来太液池。

  长孙皇后觉得女儿都长大了,她们需要自己的空间,也需要自己的闺房了。

  宁儿已让几个宫女准备好了灯笼。

  小兕子拿着罗盘跑来,揪着皇兄的裤腿道:“皇兄要走了吗?”

  “嗯,皇兄要回东宫了。”

  小兕子指着星空道:“不懂。”

  听着这个小妹说话奶声奶气的声音,李承乾将她抱起来,又给她擦去嘴边的米粒,对一旁妹妹道:“伱们先回去吧。”

  李丽质点头,带着几个妹妹先回了东宫。

  李承乾抱着小兕子再一次来到太液池边,低声道:“李淳风道长给你的罗盘,看得懂吗?”

  小兕子用短小的手指摩挲着罗盘,摇头道:“这个罗盘是袁道长给的,不是李道长给的。”

  她坐在皇兄怀里,还显短小的手臂揽着皇兄的脖子,撅着嘴道:“这个罗盘看不懂。”

  李承乾笑道:“看不懂就先将罗盘收起来,皇兄也给讲星星的故事。”

  “嗯。”小兕子用力点头。

  李承乾指着夜空中的一个方向,道:“你看那几颗较为明亮的星星,是那七颗星星像不像一个勺子。”

  小兕子咧嘴笑道:“像。”

  李承乾解释道:“那是北斗七星,它们像勺子,古往今来,行军打仗也好,出走远方也好,北斗七星都是可以指引方向的。”

  长孙皇后提着一些桃子,目光看着儿子,见李承乾抱着小兕子正在看着星星说着与星星有关的故事,面容上带着笑容。

  李世民拿过一只桃子,哧溜咬下一口道:“承乾也会分析星象了?”

  长孙皇后整理着桌上的桃子,低声道:“听说之前李淳风与承乾走得近,多半是他教的。”

  “朕怎么记得李淳风始终不愿意收他作弟子。”

  长孙皇后目光瞧了一眼丈夫,缓缓道:“陛下这位父皇越来越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了。”

  李世民嘴里还嚼着桃子,狐疑地看着。

  李承乾对小兕子道:“我们一点点学,往后就在星空找到北斗七星。”

  她张嘴来了兴致,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嬉笑道:“明达知道了。”

  李承乾又道:“这北斗七星会根据节气不同,位置会不同,你每一次找到北斗七星就画下来,然后去问李道长,让他将所有本领都教给你。”

  “明达要将本事全部学来,白天的时候明达还要跟着李道长学吐纳。”

  “听说李淳风道长是道门不世出的奇人,我们明达真的很幸运。”

  “李道长与皇兄的话是一样的,李道长说可以看星空就能够知道自己在何处。”

  听她这么说,所讲的应该是古人对星空与地面距离之间的测算方式,当数学与天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就已掌握了解星辰的其中一种方式。

  李承乾又看了眼浩瀚壮丽的星空,道:“皇兄要回东宫了。”

  “嗯,明达要休息了。”

  李承乾走到别苑门口,将明达交给母后,道:“父皇,母后儿臣就先回去。”

  长孙皇后缓声道:“将这些桃子也带去东宫。”

  “谢母后。”

  李世民看着儿子提着一篮子桃子离开,心中便有些五味杂陈的,没啥兴致地放下手中的桃核。

  翌日,忙碌的长安城,孙思邈来看望阿史那社尔,这人来了长安就不难找,他这些天一直坐在朱雀门旁的墙角。

  因站在朱雀门前会被官兵赶走,也就只能坐在一旁的墙角。

  他从草原来到关中,又在漠北人伏击下死里逃生,现在一心想要觐见天可汗,也想要见大唐的东宫太子,感谢救命之恩。

  愿意追随东宫太子。

  社尔人虽然不聪明,可在忠诚与感恩这件事,有一种令人敬佩的傻里傻气。

  他之所以对天可汗忠诚是因他的叔叔颉利可汗临终前的嘱咐。

  他想要为东宫太子效命,也是因他的性命是东宫太子所救,一报要还一报,他不懂中原人的阴谋诡计,社尔是一个比他的叔叔颉利还要迟钝的人。

首节 上一节 216/4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