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仔细看起来李慎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很强。
宁儿道:“殿下对京兆府还有交代的话,需要转述吗?”
李承乾低声道:“不用了。”
裴县尉终于开始做事了,这个新任的县尉这才任职半个月。
至今才开始做事,除了领头做出地方成绩,关中各县富有了,朝中才能富有,才能有修桥修路,赋税的改制才能提上行程。
因此各县的富饶与否,也间接影响着中枢的力量强大与否。
在太液池边忙了一整天,偶尔还会有太监来太液池取水用,这些太监都尽可能回避着正在修建的别苑,生怕一眼看到了太子殿下。
在宫里的传言中,那两个盯着太子的太监,已重病不起了。
这位事必躬亲的太子,就连给皇帝修建别苑都要亲自动手。
朝中不乏对东宫太子的议论,从命人揍了李元昌,再与陛下争吵。
关于太子的传闻在朝中一波接着一波,近来太子殿下除了偶尔去中书省处理钱粮调度,大部分时间都在给当今陛下建设别苑。
关中就快要进入六月的时候,泾阳传来一个好消息,泾阳的葡萄架开始结果实了,虽说果实还很小,比豆子还小一些,但这是一个无比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许敬宗干脆住在了葡萄架下,每天看着葡萄。
这天,李承乾带着父皇走在太液池边,父子两人一时间有些沉默。
其实东宫已经塞不下外人了,东宫一直以来都是这些宫女在办事,就算是太上皇所住的崇文殿,那些伺候爷爷的太监,也不能进入东宫。
因此皇帝对东宫的所知越来越少。
李承乾自己啃着一根胡瓜,递给父皇一个。
李世民接过胡瓜,一边啃着吃,低声道:“听说泾阳种出葡萄了?”
“嗯。”
“还以为这种好消息你会第一时间告诉朕。”
“父皇都知道,儿臣便没有禀报这件事。”
走到近前,便见到了一间别苑,前后也就一百尺,看起来并不是很大,可好在主屋后屋,前院,后院都有。
门前还有一个水车,水车上带下来的水会流入一个两头悬空的竹筒中,随着竹筒上下摆动,带着流入一旁的蓄水池中。
李承乾解释道:“儿臣用蓄水池再用水车形成水流,这里的水也成了活水。”
还有不少工匠正在平整着别苑的路面。
李承乾接着道:“再过两天父皇与母后便可以住进来了,关中入暑之后,皇宫闷热,儿臣想让皇爷爷也住到别苑来。”
李世民道:“朕本就想在龙首原给你爷爷建设夏宫,既然这里都建好了,就让你爷爷也住过来。”
“父皇能够体谅,儿臣便觉得付出的这些都是值得的。”
皇帝与太子谈话,也不是所有时候都是夹枪带棒,就像现在父子走在一起多么地和睦。
“近来有一个消息,吐谷浑的新可汗为了泾阳的商队在奔波?”
李承乾颔首,解释道:“是呀,许敬宗与慕容顺之间的关系十分好,慕容顺帮助泾阳的商队奔走,他也因此赚取了不少银钱,听说光是他去突厥的这一趟就赚了上百贯钱。”
李世民忽然一笑,“这些事真不是你安排的?”
“父皇说笑了,此事都是慕容顺自愿的。”
“让一个吐谷浑可汗赚取了这么多银钱,你就不怕他将来背叛大唐?”
李承乾揣着手走在父皇身边,低声道:“没有威胁自然不怕,他就算是背叛大唐,也不过是得到了一些财富而已,泾阳换一个人同样可以接着运作。”
“吐谷浑人知道了他们的新可汗慕容顺的所作所为,吐谷浑人觉得他们的可汗抛弃了子民。”
“父皇是天可汗,吐谷浑人一样是天可汗的子民,从来没有抛弃一说。”李承乾的脚步停下,又道:“四方馆的使者也该派出去了,让使者去劝说吐谷浑人。”
第107章 太子的欣赏
李世民道:“那之后的事呢?如何让他们归附。”
“要不问问老师的想法,再作斟酌?”
“你心中就没有方略吗?”
李承乾揣着手惆怅道:“儿臣才疏学浅,别说方略了,眼前就连钱粮调度都觉得头疼。”
李世民轻声笑着。
“父皇,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就算是儿臣再贤明也不可能一个人将所有事都办完。”
话语顿了顿,李承乾叹息一声,“所以大唐要强大就需要更多的人才,科举不仅要接着办,还要大办特办。”
望着眼前这个别苑,样子虽说不像是宫里的宫殿,更像寻常大户人家的院子。
李世民打量着眼前的水车,低声道:“建设这个别苑你一共花了多少银钱。”
“人工,木料,石料,共计三百一十二贯。”
用力拍了拍墙面,墙体很厚实,而且为了注重夏日避暑,一旁移植了红柳树,夏季的时候,这些树便能够挡住阳光。
李承乾解释道:“当阳光从东面而来,是能够照到这处别苑的,到了午时阳光便会被挡住不少,此处别苑不会太过阴冷,又不会在夏季太过闷热,屋子朝向是东南方向,尽可能避开了西南方向的阳光。”
李世民点头道:“有心了。”
“这都是儿臣向这些工匠学来的道理,什么样的房子在夏季会很热,什么样的房子到了冬季会更阴冷,都是人们生活中积累的宝贵智慧。”
如果父皇的这处别苑超过一千贯的预算,是有些超支了。
就算是过五百贯钱,那也是心疼的。
临近六月,关中的酷暑时节提前到来,弟弟妹妹与爷爷都离开了东宫,要搬去别苑避暑。
朝中也开始了休沐,皇城内空荡荡的。
如果在乡县有住处的人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长安城。
如今整个长安城就像是个蒸笼,朱雀大街上的行人也很少,倒是一条条小巷中挤着一些人,他们借着巷子的阴凉来避暑。
一直到了傍晚时分,朱雀大街才会重新热闹起来。
显而易见,就连城头上的守军也比以往少了一倍,
李承乾独自一人走在皇城中,走到中书省门前,用力推开厚重的门。
闻着这里特有的墨水味,李承乾在老师的位置上坐下来,看着眼前的奏章。
泾阳开始了互市的第二次行动,这一次他们不仅仅带去了肥皂,还有茶叶。
关中已经开始有人跟着行动了,有一部分商人借着朝中互市的政策,开始将一些货物卖出关外,其中就有丝绸,笔墨。
阳光顺着中书省敞开的门照入其中,李承乾独自坐在中书省,翻看着一份份的奏章。
这些都是这半年以来处置的奏章。
终于,李承乾的目光落在河西走廊的奏章上,根据于志宁这一个月所作的规划。
修建河西走廊四郡所花用的银钱需要至少需要五万贯。
在吐谷浑有很多的牧民,他们多数都是伏允留在那边的吐谷浑子民。
李承乾在一份奏章上写下了批注,又独自一人走出了中书省。
走在空荡荡的皇城中,靴子踩在地面上甚至可以感受到地面的滚烫。
得失需要吝啬衡量,这不得不吝啬,因为自己是大唐的储君,往后还要登基做皇帝。
这个世界的人们需要皇帝,现在的人们不能离开皇帝统治下带来的稳定的生活现状。
一旦脱离了这种统治,那么世道就会变得无比地混乱。
因此有些得失必须要吝啬。
快走到门下省,还能看到一个个正在值守的官吏,他们都在恭敬地行礼。
到了门下省前,李承乾停下脚步,看着虚掩的门停下脚步,
李承乾伸手推开虚掩的门,见到其内坐着一个文官,看着模样还很年轻与自己的年纪差不多。
那文官见到来人连忙行礼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打量着这里,除了他好像也没别人,又道:“这里只有你一个人吗?”
“臣门下省典仪李义府,上官们都去休沐了,臣值守此地,若有要事须告知守备长安的太子殿下。”
李承乾听着他一板一眼地回话,仔细打量着这个低头躬身行礼的文官。
他的态度很谦卑,低着头一动不动,姿态很端正。
“伱是今年科举及第的?”
“正是。”李义府应声。
李承乾在一旁坐下来,将奏章放在一旁,蹙眉道:“不用多礼,坐吧。”
“臣站着就可以了。”李义府双脚并拢,双手作揖,要多拘谨就有多拘谨,他的额头还有些汗水。
李承乾低声道:“孤还听说你是受李大亮将军的举荐,却还要参加科举?”
李义府回道:“臣想要通过科举入仕。”
“是因赌气?不服那些世家子弟?”
“臣没有赌气。”
李承乾坐在椅子上,翘着腿,斜靠着椅子低声道:“你觉得世家子弟都是一些什么人?”
李义府道:“臣以为他们都是一群靠着家世的为虎作伥之辈。”
“为虎作伥?”
“虎是世家,他们便是世家的伥。”
李承乾忽然一笑,手指敲了敲桌子。
见太子殿下意有所指,李义府连忙拿过这份奏章,打开看了起来,“殿下,这是……”
“你先看着,如果明日早朝顺利,你就走一趟河西走廊,可能需要数年才能回来。”
李义府收起奏章,作揖道:“臣愿意。”
“呵呵呵……”李承乾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好考虑,这不是一趟轻松的活。”
“殿下托付,臣定当竭力。”
“好了,孤走了,明天等消息。”
“喏。”
这一次李义府回应得很响亮。
可能此刻的李义府会觉得很幸运,他得到了一件别人得不到的差事,甚至因为这件事,他李义府会面对许多骂名。
殊不知,太子会选择他也是有原因的,哪怕是在门下省值守的人不是他,也不会将奏章交给别人。
当今太子行事不需要太多理由,也不用别人知道是特意这么安排,还是无意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