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112节

  如果大家都很贫苦,国与国之间都很朴素,大家都朴素地过着那还是团结友爱的。

  唐人还在苦于为物质基础的匮乏而苦恼。

  西域人来长安一掷千金,这等嚣张气焰,怎能不让人眼红。

  高昌王子走入大殿内,他行礼道:“外臣代父王前来觐见天可汗,愿大唐与高昌永远友好……”

  李承乾揣着手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闭上眼不去看这个高昌王子。

  接着便是吐蕃使者与西域诸国的使者。

  他们所献上的除了一些皮毛草药,还有些玛瑙玉石。

  吐蕃使者桑布扎道:“陛下,此乃我吐蕃的红花,在吐蕃乃是治病良药。”

  李承乾抬眼一看,盒子里装着的便是吐蕃的藏红花。

  这红花虽好,但却是吐蕃人进献,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爽利。

  桑布扎道:“天可汗陛下,臣代我吐蕃赞普,想请大唐尚公主,从此大唐与吐蕃永结同好。”

  李承乾抬眼看着这个吐蕃使者,又看了看殿内正在议论的文武。

  想要与大唐和亲的不只是吐蕃。

  还有漠北,只不过现在有一个发了疯的阿史那社尔在漠北见人就杀,漠北人也抽不开身前来尚公主。

  李承乾站出朝班道:“这位吐蕃使者,听闻吐蕃藏王,也就是你们口中的赞普与孤年龄相当,现在说要尚公主是不是还为时尚早?”

  桑布扎行礼道:“尊敬的太子殿下,外臣是来传达赞普的意思,大唐答应与否,外臣都会转达回去。”

  李承乾作揖道:“那就有劳转达了。”

  桑布扎又是躬身行礼。

  吐蕃使者与大唐太子的对话,说不上敌对,也说不上火气十足。

  唯独坐在皇位上的陛下一言不发。

  太子就这么将和亲给回绝了,陛下却一言不发。

  自汉以来中原与外族和亲,向来有之,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只要向大唐亮一亮拳头便能够尚公主。

  真是天大的误会啊。

  当然了这话终究是没有在太极殿说出来。

  李承乾很想大喊出来。

  让诸国使者想当然地和亲与自以为是的态度,从根子上掐灭。

  长孙无忌站出朝班道:“陛下,臣附议,太子殿下所言不错。”

  房玄龄也站出朝班,躬身道:“臣也附议。”

  李承乾向舅舅与老师投去感谢的目光。

  李世民笑着道:“这位吐蕃使者,你也看见了,朝臣如此,朕也不好做主了。”

  桑布扎沉默行礼,退到一旁。

  吐蕃的和亲就这么被拒绝,其余诸国使者,献上贺礼,对天可汗表示崇拜与祝贺之后,这场大朝会便进行到了晌午。

  一直到了下午时分,这场早朝才结束。

  李泰站在殿外停下脚步,目光看着皇兄又是独自一个人走着。

  朝中休沐期间,太子贤明的话语早已传遍朝野。

  就算是如此,这位皇兄还是一样地独来独往。

第91章 及冠贺礼

  李恪也从太极殿出来,看了看李泰,便加快脚步离开了。

  李世民走到太极殿后方,两仪殿外。

  大朝会刚结束,陛下没有着急用饭,而是在殿外随意走动着。

  三两个太监与侍卫站在一旁。

  “太子近来有与什么人来往吗?”

  太监回道:“太子殿下近来与李绩大将军走得近。”

  李世民笑道:“那是朕让他去教太子箭术的。”

  “回陛下,太子殿下近来在中书省走动,太子的东宫也没有宾客,听说太子与两位东宫属官走得也不近。”

  李世民双手背负,抬眼看着天空笑道:“朕的这个太子越发孤僻了。”

  太监低着头没有言语。

  李世民低声道:“将朕放在甘露殿的弓也送去东宫。”

  太监又道:“那是陛下征战时留下的弓呐……”

  李世民叹道:“承乾虽说天赋一般,好在他练箭术刻苦,送他也无妨。”

  “喏。”太监行礼道:“老奴这就去准备。”

  早朝结束,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两人脚步匆匆走到一处营房边上。

  “这太子好大的胆子!”长孙无忌来回走着,气道:“吐蕃使者说起和亲之事,陛下还未开口,太子怎敢当场拒绝!”

  房玄龄安慰道:“即便如此,你还不是帮太子说话了。”

  长孙无忌心中有气,指着太极殿方向又道:“朝堂上若不是老夫站出来附议,让陛下如何讲话?”

  房玄龄叹息一声,又是无奈一笑。

  尽管这般责备,也没有当着太子的面这么说,还不是帮了太子一次又一次。

  房玄龄从营房取了一封书信,便与长孙无忌一起走向中书省。

  “药师在信里怎么说的?”

  房相又将信交给长孙无忌道:“李药师说突厥与漠北此战,突厥的胜算小。”

  自征讨吐谷浑大胜归来之后,李靖便一直深居简出。

  以至于问起突厥的战况,还要李靖托人将信送出来。

  东宫,李承乾面前站着三个太监,他们带着笑脸,道:“太子殿下,这是当年陛下征战天下所用的弓。”

  李承乾试了试弓弦,这张弓有些年头了,弓弦依旧牢固,保养得很好,笑道:“父皇的心意,孤明白了。”

  三个太监又依次行礼,这才离开东宫。

  东宫太子及冠了,虽说没有正式的庆贺,也没有正式的宴请群臣。

  但皇后赐了太子元服,陛下又将陪伴多年的弓也送给了东宫太子,宗室众人皆闻风而动,各家拿出礼物庆贺东宫太子及冠。

  “太子殿下,河间郡王命人送了甲胄过来。”

  一个用木架架着的甲胄被抬了进来,光是看到这副甲胄上的刀痕,一看就是有些年头了。

  “太子殿下,江夏郡王送来兵书韬略一卷。”

  大唐的武将们都是朴素的,送来的事物也都是与打仗有关。

  没有金银玉石,也没有什么大把的玛瑙或是奇珍异兽。

  而是许多他们自己喜欢的物件。

  这种朴素的情感是好的,至少也不会让人觉得东宫太子喜好财物。

  毕竟东宫太子练箭术已有大半年。

  李家一门,爷孙父子三辈人,都是尚武的嘛。

  小福已做好了臊子面,道:“太子殿下,可以用饭了。”

  李承乾吃着饭菜,看着眼前放着的一样样礼物,又道:“若还有东西送来,就去找宁儿,有些礼不该收,有些该收的,她都清楚。”

  小福点头道:“喏。”

  用了饭食,李承乾便快步离开了东宫,今天的太子殿下穿着一身新衣裳,戴着发冠,与以往很不一样。

  走到承天门时,李道彦道:“恭贺太子及冠。”

  李承乾道:“父皇也没正式给孤行冠礼,不用多礼。”

  李道彦又道:“礼不可废。”

  “有劳你们值守,孤还要去中书省。”

  “喏。”李道彦朗声回道。

  李道彦也是宗室子弟,可惜当年的宗室将领李神通过世得早,说来也是同辈人。

  李道彦早早就肩负了他们这一支的家庭压力。

  皇城中又恢复了热闹的景象。

  走到中书省门口往来的官吏不少,因去年还有许多事没有办完,也都留在了今年。

  朝会结束之后,大家便都进入了工作状态。

  房相特意在中书省留了位置,让于志宁与徐孝德可以坐在这里,处理卷宗预算,这是靠近中书省大门边上的位置。

  李承乾默不作声走入中书省,看到舅舅与老师正在忙碌,干脆坐在一旁,看着眼前几份奏章。

  “朝中各部但凡有要钱的,需要先有预算。”

  “预算?什么预算?”

  中书省门口有人争执了起来。

  于志宁拉着人走到门外,低声道:“这是现在中书省的规矩,你们若做不好的预算,我们可以代为帮忙,只是会多费周折,若伱们有了预算,我们只要校对,实地看过,没有疏漏便可以给你们银钱。”

  兵部侍郎段瓒道:“我们兵部还等着要钱,还不是要等他们核对好预算。”

  户部侍郎张大象苦恼道:“一前一后,要多少时日?”

  于志宁道:“尽快。”

  中书省内很忙碌,朝中各部要花钱,这钱都要经过太子亲自批复才可以。

  等于志宁,徐孝德做完部分的预算。

  李承乾还要亲自看过。

  忙碌中,天色就要入夜了。

  皇城内的官吏三三两两离开,李承乾坐在中书省内还在看着各部的预算。

  等这里的人也都走了差不多了,房玄龄道:“太子殿下,时辰不早了,明日再安排。”

  李承乾道:“不行呀,兵部与户部的事比较紧张,事涉各地的军饷与粮草,明日一早就要交给他们,多耽误半天,便是耽误各地卫府。”

  房玄龄将一盏油灯放在太子桌上,十分认同赞许地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首节 上一节 112/4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