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107节

  李百药与岑文本又是作揖离开。

  回到东宫,李承乾就听到了一个消息,许敬宗又卖出了一万块肥皂。

  宁儿道:“现在西域人,突厥人,吐蕃人都知道了肥皂。”

  李承乾道:“很好,往后肥皂出关就可以当钱用了。”

  在这个物质基础匮乏的当下,很多东西都可以当钱用的,既然西域人能够将胡椒当作钱用。

  那么中原也可以将肥皂与茶叶当作钱来用。

  生活嘛,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当皇帝觉得,当下的生活,这一切都是一帆风顺的时候,想要喝酒助助兴,想起了葡萄酿。

  当太监提着一小桶葡萄酿回到了甘露殿,向陛下禀报了一个痛心的消息。

  李世民指着如胡凳大小的一桶葡萄酿,喝问道:“高昌人进献的葡萄酿就剩这些了?”

  太监跪在低声哭诉道:“陛下,老奴也是才知道,说是太子殿下拿着房相的一纸文书,将葡萄酿都卖了,用来补贴朝中用度。”

  “补贴!”

  李世民从牙齿缝中蹦出两个字。

  太监甚至抹了抹眼泪,又道:“朝中都说太子殿下孝顺,因陛下喜葡萄酿,这才留了一些给陛下享用,还是特意留下来的。”

  “孝顺!”

  皇帝的口中又蹦出两个字。

  太监低声道:“陛下,此事是房相批复的,中书省画押的,满朝文武都在说陛下与太子殿下不为私欲,一心为社稷。”

  今天暂更两章,明天会接着加更。

  容小张早睡一晚,休息休息,明天接着加更。

87.第87章 通达?

  87.

  甘露殿内,太监跪倒在地,又道:“陛下,这都是朝臣们议论的。”

  李世民抿着嘴,鼻孔不停出大气,又道:“朕一心为社稷,不为一己私欲,呵呵呵……”

  听到陛下冷笑,一群太监低着头跪伏在地。

  李世民气馁一叹,低声道:“朕是不是还要谢谢他们。”

  言罢,拿起这一小桶葡萄酿,木桶很小,一只手拿得起来,只比酒壶大了一些。

  揭开桶盖,喝下一口酒水,李世民长出一口气。

  “太子这些天都在做什么?”

  “回陛下。”跪在地上的太监回禀道:“这些天,太子殿下时常与岑文本,李百药等人来往,也时常与房相赵国公商议朝政。”

  “他们在商议什么?”

  “商议朝政开支,朝臣们都说太子殿下善于学政,善于分析问题。”话语停顿片刻,又道:“还说。”

  李世民一手拿着酒桶,一手还灌了一口,问道:“还说什么?”

  太监低声道:“还说太子殿下近来勤勉,而且即便是在东宫,太子身边没有取乐之物,更是滴酒不沾。”

  李世民道:“如此说来,朕恐怕还不及太子贤明?”

  太监们跪在地上,不敢言语,哆哆嗦嗦,生怕陛下生气恼怒。

  李世民板着脸道:“你们都出去。”

  “喏。”

  一群太监纷纷退出甘露殿,此刻殿内很安静。

  越是安静,越是令人胆寒。

  终于,殿内终于传来了陛下的笑声,只不过这个笑声实在不悦耳。

  李丽质和李治刚从立政殿出来,姐弟俩听到甘露殿内的笑声。

  闻声,李丽质唤来一个太监,问道:“父皇这是在笑什么?”

  “老奴也不清楚,陛下想笑就笑了。”

  “嗯……”

  李丽质颔首点头,又带着弟弟走回东宫。

  长乐公主与晋王殿下,这对姐弟刚离开,就有人推着一辆木车前来,站到殿前朗声道:“陛下,魏王殿下献上两坛蜀中泸州酒。”

  李世民朗声道:“呈上来。”

  蜀中经过汉晋两代,这些年的治理,蜀中已有了中原粮仓的美名。

  太监抬着酒入殿内,李世民颔首道:“青雀哪来的蜀中泸州酒?”

  “回陛下,是因当年蜀中故人念当初许国公治理之恩,便献上了五坛酒水,魏王殿下得知此事,去拜访许国公,得了其中两坛。”

  想起高士廉当年治理蜀中的苦心,现在蜀中乡民归心也是难得。

  早就听闻蜀中粮食丰沃,酒水充足,酒家众多。

  蜀中酒水更是天下一绝,李世民便平静了下来,饮下一口泸州酒,低声道:“倒是有些时日没听说青雀的消息,他这些天都在做什么?”

  “回陛下魏王殿下这些天都在尽力编撰括地志,近来又觉陛下寂寥,特来送酒。”

  李世民想着两个儿子,葡萄酿虽说没了,但蜀中的泸州酒浓香醇厚,比之葡萄酿更好。

  不多时,朝中宫里又有旨意传出来,封魏王李泰为左武侯大将军,兼领雍州牧。

  什么人的生活能这么寡淡,恐怕也只有这东宫的太子。

  好像对这个太子来说,这人间的许多事都是无聊,当大唐的皇帝陛下命太子殿下参与朝政开始。

  这位太子光是在中书省,就看了一个月的卷宗,真的已将贞观三年以来,朝中历年以来朝中各部的奏章全部看完了。

  放眼朝堂,谁人有这等耐心。

  而现在的这位太子非但没有自持东宫太子的身份颐指气使,甚至还虚心求教。

  太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强大到只是这两月间,就已可帮助房相代为整顿朝政诸事。

  其实自朝中休沐入冬以来,这位太子殿下便一直在处理政事。

  对其他同龄人来说,或许会三五成群游戏,或有喜好,或有惰怠。

  这位太子在众多人眼中,已隐约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于志宁与褚遂良刚走到朱雀门。

  “太子殿下命人将高昌进贡的葡萄酿卖了,这件事终归是不好的。”

  听到褚遂良的话语,于志宁道:“这有何不好?”

  褚遂良道:“这毕竟未经过陛下准许。”

  于志宁笑道:“此事乃是房相批复,高昌是进贺大唐,就算是太子殿下这么做了,陛下也会欣然接受的,何来不好?”

  褚遂良听着对方的抗辩,他停下脚步道:“于侍郎,在你看来这种事还有道理了?”

  于志宁道:“且不说道理,太子殿下做这些是为了谁?那些酒水钱有半分是进了东宫口袋吗?你领俸禄时可曾想过这些俸禄是谁在调度?”

  褚遂良挥袖道:“老夫是受朝中俸禄,难道就因为拿了俸禄就可以罔顾忠孝吗?”

  于志宁神色不屑与他计较,只是漫不经心道:“自古忠孝不识大局,这不是孝,这是愚笨。”

  “于志宁!伱是东宫属臣,且问你!太子殿下可曾重视过你。”

  听到身后的喝问,于志宁抚须笑道:“狭隘!若太子只听信东宫属臣,那才是我等该担忧,可太子殿下广纳意见,疏远于臣,而近于朝中众人,这才是令于某最庆幸的。”

  皇城内显得空荡,褚遂良看着又清高又傲的于志宁,一时间竟找不到话语反驳。

  朝中文臣也有好几派系,如颜师古,褚遂良这样的守旧一系,多是当年武德一朝老臣之后,留下来的治理理念。

  还有魏征,马周等人的强硬一系,这种强硬不论对内对外。

  大体上,除了房相等中间一系,朝中文官可以分成三个派系。

  真要说太子殿下偏向哪一派,好像哪边都不倾向。

  这也是因为科举一事是否要糊名,魏征与褚遂良等人会争吵成这般的缘故。

  有人希望科举能够温和一些,至少不要太过苛刻,适当给世家子弟一些空间,就当是过渡,这种行为扬汤止沸,尽可能稳住局面,不出大的变动。

  而魏征一派则是烈火烹油,态度强硬许多,秉持着当断则断的态度。

  今天中书省内,没有什么人,只有赵国公,房相,太子殿下,岑文本四人。

  处理完眼前的公事,四个人便坐在这里闲聊着。

  中书省外的天空阴沉沉的,还在下着细雨。

  一个炉子上煮着茶叶蛋,因东宫今年还富余的茶叶不少,来年就可以准备新茶了,这陈茶都用来煮茶叶蛋就很不错

  没有太好的保存环境,放久了都快长毛了。

  李承乾捞出一颗,用一块布裹着,剥着蛋壳,低声道:“所以,我们的共识便是科举应该是个看本事的考场,各看本事也就无所谓籍贯姓名了。”

  长孙无忌点头道:“正是如此。”

  李承乾颔首道:“孤真想将这些提反对意见的人都罢免了。”

  闻言,长孙无忌咀嚼茶叶蛋的动作,明显有些停顿。

  岑文本连忙道:“太子殿下,万万不可这么做。”

  “为何?还请岑侍郎赐教。”

  岑文本低声道:“只因言语反对,而贬黜罢免,此例一开往后朝中会有更多趋炎附势之辈,众人相互排挤。”

  李承乾点头道:“嗯,岑侍郎是说官场倾轧?后果确实挺严重的。”

  见太子听进去劝了,岑文本长出一口气。

  坐在后方吃着茶叶蛋捧着一卷书正看着的房玄龄依旧不语,太子殿下所写的外交文章很有意思。

  长孙无忌道:“来年入春四月的科举至今没有落实,可坊间越来越多人知晓科举,来往长安打听消息的人也更多了。”

  魏王殿下被加封的消息,早就传入了几人的耳中。

  太子殿下只是听了一耳朵,提都没有提及。

  长孙无忌明白,这个太子就如自己的舅父那般,是个荣辱不惊的人,言语品行,甚至有舅父的风范。

  可再看一旁的房玄龄,事已至此,又只好长叹一口气。

  见太子双手揣在袖子里,岑文本也揣着手沉默不语。

  几人看着中书省外的风风雨雨。

  安静良久,李承乾道:“不如做个尝试如何?”

首节 上一节 107/4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