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在昌平帝和太上皇台下的一帮重臣们此时也都三三两两的说着话。
同为内阁阁老的户部尚书叶祚低声问一旁的汪知节:“汪阁老,以您所见,此次陛下整了这么一出,到底有何深意?”
汪知节淡淡道:“身为人臣者岂能妄测帝心,不过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陛下此举无非便是想通过一场阅兵来安抚百官和百姓之心,其用意自然是好的,但在老夫看来,陛下恐怕是白忙活一场罢了。
眼下潼关失守,蒙古鞑子随时都可能进犯神京。陛下不想着如何加固城墙招募民壮,反而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这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汪知节这番话倘若是别的官员来说自然有大不敬的味道,但他身为内阁次辅,这么一番话说出来,旁人反倒不好说什么。
叶祚也叹了口气:“潼关失守,我内阁自然是首当其冲的,陛下对我等有怨言也在所难免。
汪阁老您也得体谅一下陛下的难处啊。”
“老夫当然知道,否则老夫早就出言反对了。”汪知节的心底对这场阅兵还是很不满的。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就是一场哗众取宠的闹剧而已。
哦……你让一群丘八在百官和百姓面前走两圈就能够重振民心啦?
这不是开玩笑么?
他也不是没想过反对,但谈卿云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他又不傻,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触昌平帝的霉头。
其实不止是他,朝中不少官员也认为这场阅兵就是一场闹剧而已。
加之天气炎热,不少人的额头都冒出了汗珠,更有人开始骂骂咧咧起来。
就在一众人开始喧哗的时候,一声低沉的号角从远处传了过来。
号角声似乎只是一个开始,紧接着众人就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伴随着马蹄声,一匹枣红马开始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紧接着,一名全身甲胄的年轻将领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而这名将领似乎在炫耀他的骑术一般,飞快的策马来到了午门外的高台前,眼看着就要冲到高台前。
而守卫在高台下的上百名禁卫也开始紧张起来,就在他们还在犹豫要不要将来人拦下来时,只见那名将领一拉马缰,只听见一阵淅沥沥的嘶鸣声,战马的前蹄高高扬起,足足在半空停留了好几秒这才重重的踏在了青石板上发出了吧嗒的脆响。
随后只见这名骑士跳下战马,大步走到高台前,右手啪的一声举到胸前,对着昌平帝和太上皇所在方向大声道:“臣昭勇将军,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贾瑜奉旨率军接受两位陛下、文武百官以及全城百姓的检阅。
如今准备完毕,请陛下予以训示!”
第142章 阅兵开始
红色的披风、红色的战马、红色的铠甲。
如果说朝中许多官员原本对昌平帝执意要举行这么一场阅兵式感到不以为然,甚至还在心底暗中嘲笑的话,骑着战马以这样一种方式出现的贾瑜就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这些人的脸上。
这一记耳光抽得是如此的措不及防,以至于让不少人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眼前这一幕让他们觉得,这场阅兵式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堪。
官员尚且如此,女眷曲的那一幕就更不用说了。
贾瑜的出现,对于从小就生长在深闺,长大嫁人后又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眷们的杀伤力堪称是毁灭式的。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女性都是慕强的。
比如自古女性嫁人都是向上兼容的,谁的身体更强壮,谁的家庭条件更好,谁的相貌更英俊,谁就更容易得到女性的青睐,这点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当看着如同一团烈火般从远到近而来的骑士,即便是已经年近古稀的皇太后也不禁眼前一亮,忍不住赞道:“好一位威风凛凛的小将,不知是哪家的儿郎?”
白皇后赶紧解释道:“回母后的话,这名小将是荣国府,贾老太君的孙女婿,时任昭勇将军、五城兵马司指挥使的贾瑜。”
“原来是贾史氏的孙女婿啊。”皇太后似乎想起了什么往事,轻叹了一声,“昔日本宫也曾目睹过宁国公贾源、荣国公贾演的英姿,他们的儿子贾代化、贾代善的英姿也都是一代人杰,可惜了!”
似乎是回忆到了昔日的什么往事,皇太后苍老的面色变得缓和了许多,又对白皇后道:“老四家的媳妇,贾家是替大夏朝立下过大功的。
如今你也是六宫之主了,日后有什么事你要对贾家多关照一些。”
白皇后赶紧起身行了个礼:“儿媳明白。”
两人说话间,贾瑜那犹如洪钟般的声音也正好传入她们的耳中。
很快,就看到一身冕服的昌平帝站了起来,肃然道:“准卿所奏……阅兵开始!”
“是,阅兵开始!”
说完后,贾瑜干脆的转过身子,跃身上马,很快战马发出一声长嘶,飞一般的朝着来路而去。
此时,偌大的长安大街上,来观礼的数万百姓全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一幕,整条街上奇迹般的变得寂静异常,就连咳嗽声也奇迹般的消失了。
这时候,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西面的长安大街方向。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隐隐响声仿佛从西面传了过来,紧接着包括高台上的人仿佛感到脚下似乎传来了一股微微震动的感觉。
“咚……咚……咚……”
“呜……呜……呜”
紧接着,一股沉重肃穆的军鼓伴随着荒凉的号角声响起。
很快,一队士卒开始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而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是,这些士卒的穿着和人们以往看到的大夏军士卒截然不同。
他们并没有身着甲胄,而是全部穿着红色的上衣,白色的裤子,身上还背着一个四四方方的背包,脚上蹬着黑色的靴子。
在众人看来,他们身上唯一称得上有防御力的东西就是他们头上戴着的平顶铁盔了。
而且这些士卒手中的武器也很奇怪,并非是寻常见到的刀枪弓弩等常见兵器,而是一支支跟长枪很相似的东西。
“那是火铳!”有见多识广的人很快喊了出来。
刚刚策马向昌平帝报告的贾瑜此刻凛然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不过,此时的他并非和士卒们一样手持火枪,而是手持一杆有一圈护手的长刀,长刀的刀背正抵在他右侧的肩膀上。
“轰……轰……轰……”
随着士卒们的临近,整齐的脚步声也愈发响亮。
而令所有人感到震惊的是,尽管这些士卒一眼望不到头,但他们的脚步却浑然一直,无数人的脚步仿佛都踏在了同一个点上。
伴随着一声声沉重而整齐的脚步声,一股肃穆凝重的气氛也开始笼罩在整个长安大街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仿佛这些脚步声全都踏入了人们的心里。
临近后,昌平帝等一众文武大臣也清楚的看到了这些士卒组成了一个个四方形的方阵,每个方阵约莫三百来人。
让所有人感到震惊的是,这些士卒们即便是在走动间,这些方阵也丝毫不乱,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去,都是一条直线。
高台上的议论声四起,无数人的脸上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
昌平帝惊讶的扯着胡须,站在他身后的戴权也张大了嘴巴。
坐在昌平帝旁边的太上皇眼眶更是突然红了起来,看着眼前的这支强军,他似乎想起了当年某些事情。
这时候,即便是对兵事一无所知的人也知道,面前走来的这支军队绝对是一支难得的强军。
这支由火枪兵组成的方阵从远处缓缓行进而来,他们身穿统一的红白色军装,肩上扛着沉甸甸的火枪。
火枪上的刺刀闪着凛冽的寒光,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整齐划一的步伐散发出坚定而有力量感。
士卒们们的方阵一队队的经过,将偌大长安大街铺满。
他们身姿笔直、神情肃穆,目视前方,仿佛再困难的事情也难不倒他们,而且尽管人人数众多,但整齐划一的动作给人的感觉却恍若一个人似地。
当方阵快走到高台前时,走在最前面的贾瑜突然高喊了一声:“向右看齐!”
“唰……唰……”
伴随着贾瑜的命令,所有士卒突然将原本扛在肩膀上的火枪取了下来。
枪托抵在右腰腰眼,枪口上斜着四十五度向上,闪亮的刺刀直抵身前的士卒背后,距离身前的士卒只有一个拳头的距离。
百姓和官员们哪里见过这种来自后世的分列式,一时间一阵阵惊呼不时在高台和大街两侧响起。
跟文官以及普通百姓不同,高台上还有不少武官以及勋贵。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那些带过兵的武官们或许自身没有太大的本事,但眼光还是有的,站在高台上的他们看着那些火枪兵,一个个腰板挺直,目不斜视,又神情从容,分明是那种训练有素的好兵。
第143章 咱们不上,还有谁上
作为走在第一位的贾瑜受到的注视自然是最多的,全身披甲的他手持长刀斜指朝天,目不斜视的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无论是身姿步伐还是神态都无可挑剔。
无论是平日里再看不惯他的人也不得不在心里暗自赞叹一声,好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
昌平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一队队排得整整齐齐的方阵走来,只觉得心潮澎湃得难以自持,此时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这支强军是朕的,是完全属于朕的一支大军。
而坐在他旁边的太上皇看着台下的走过的方阵沉默了半晌,良久才面无表情的说了句:“有点意思。”
一些原本瞪大了眼睛打算挑刺的言官看着从面前经过的方阵陷入了沉思,贾瑜这小子不讲武德啊,这玩意你让他们怎么挑刺啊?
那些相比起百官和皇帝,白皇后以及后宫的嫔妃和周围的勋贵的家眷们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女眷的她们何曾见过如此雄壮威武的场面。
冷酷无情的士卒,整齐划一的队形以及无论是横看还是竖看都一条直线的队伍,给了她们这些从小生长在深闺后院里的妇人们太大的震撼。
白皇后紧握着手中的手帕,只觉得手心一阵潮湿,再看看肃然走在最前列的贾瑜,忽然觉得自己平日里还是有些小看这位年轻俊杰了。
而坐在她身后的贾母却早已是泪流满面,在贾瑜的身上,她似乎看到了亡夫贾代善昔日的身影以及贾家再度崛起的希望。
一旁的元春虽然也双目有些发红,但更多的却是自豪和骄傲,她甚至有种立刻站起来指着走在最前面的那道身影告诉所有人……看……那就是我的夫君。
总而言之,面对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阅兵,所有前来观礼的人,无论是皇帝、百官还是普通民众,所有人都着实被震撼到了。
“轰……轰……轰……”
不知什么时候,鼓声和号角声已经停止,整条长安大街上只剩下齐刷刷的脚步声。
当第一个方阵走到高台右侧时便停了下来,紧接着便是第二、第三、第四个方阵……
火枪兵方阵走完后,紧接着便是长枪兵方阵和刀盾兵方阵,最后则是好几个火炮方阵。
看着一匹匹战马拖着一门门十二磅和六磅的拿破仑炮缓缓驶来时,战场阅兵议事甚至达到了高潮。
太上皇更是有些失态的站了起来,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驶过的火炮。
“这……这是火炮?什么时候火炮已经这么轻便了?”
也难怪太上皇会失态,如今大夏使用的火炮依旧是开国时期所用的大将军炮和或红夷大炮。
这些火炮动辄便是上千斤甚至数千斤重,非常的笨重不说,每次开炮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的琐碎。
由于太过笨重,是以红夷大炮大多时候只能用来守城,鲜少会用来野战。
他甚至喃喃道:“没想到朕退位十余载,如今的火炮居然能做得如此轻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