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楼生涯 第119节

  汪知节眉头微皱,这个贾瑜怎么如此滑不留手,一点担当都没有?

  可他偏偏还不能以此来指责他,因为自古以来官场上讲究的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人家贾瑜说了,只管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事,其他事他不想管……这有错么?

  无奈的汪知节只能瞪了贾瑜一眼,便不说话了。

  贾瑜也不在乎,只是嘿嘿一笑。

  他很清楚,自身的权利全部来源于昌平帝,除了昌平帝以外他不需要讨好任何人。

  而且汪知节是首辅,是文官的领袖。

  而他是武将,自古文武相交可是大忌,他可不想被昌平帝忌惮。

  又走了一会,昌平帝的龙撵便来到了队伍跟前停了下来。

  随后只听见一阵悠扬的乐声响起,贾瑜知道,那是朝廷迎接凯旋将士归来专门演奏的秦王破阵乐。

  贾瑜赶紧下马,来到龙撵跟前单膝跪了下去:“昭勇将军,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贾瑜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瑜说完后,汪知节以及一众使节团的乃至所有出征将士和周围的百姓全都跪了下来,所有人都三呼万岁。

  昌平帝脸上泛着红光,在戴权的搀扶下下了龙撵。

  他走到贾瑜跟前作势搀扶,而贾瑜自然也不会傻到真的让皇帝扶自己起来,立刻顺势站了起来。

  昌平帝先是打量了贾瑜好一会,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几个月不见精神了许多,也黑了一些。

  今日,朕很高兴,因为朕的昭勇将军来了!

  他带着凯旋的大军回来了。”

  昌平帝抓起了贾瑜的手高高举起,面向周围的百姓大声道:“数月前,十万蒙古鞑子犯我边关,宣府、潼关相继沦陷。

  昭勇将军贾瑜临危受命,为勤王大军争取时间,亲率一万大军前往潼关阻敌。

  一万对十万,谁都知道此战凶多吉少。

  临行前朕问他,还有何话要对朕说。

  贾爱卿却道:此战胜负难卜。

  若能取胜,自当生还晋见朕。倘若败了,他自是战死在疆场,身膏野革

  他日我大军驱除鞑虏,朕作为天子,倘若亲临他与鞑虏血战之地祭祀将士英灵时,他必化为漫天尘土来见朕。

  可见,当时贾瑜是怀了必死之心的。

  如今,贾瑜不但生还回来见朕,而且还击败了十万蒙古鞑子,逼得蒙古鞑子不得不在停战条约上签字。

  为此蒙古鞑子还赔偿了咱们大夏牛羊四万,白银五十万两,羊皮牛皮各十万张,羊毛三万斤。

  如此大捷,朝廷若不重赏如何对得起抛颅头洒热血,奋战沙场的将士?

  戴权……宣读圣旨!”

  “喏!”

  戴权站了出来,从身后的小太监手中接过圣旨当着众人的面打开,大声念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常闻,国难思良将,病笃思良医。

  鞑子犯关,国难当头,昭勇将军,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贾瑜,奋勇当先不顾生死,率军与敌浴血疆场。

  今大胜凯旋而归,我大夏历来便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为表其功,朕晋升贾瑜为龙虎将军,封其为定远伯,世袭罔替。

  并将其所率大军从五城兵马司剥离,另建一营,名曰虎贲营,由贾瑜担任虎贲营总兵。

  以兹褒奖,钦此!

  昌平十三年六月初三!”

  “轰……”

  圣旨宣布完毕后,所有人都轰动起来。

  贾瑜肯定会被皇帝重赏,这是所有人都预料到的,只是没有人想到昌平帝居然会赏得那么重。

  贾瑜被封爵,这并没有出乎众人的意料。

  大夏朝的爵位大体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至于王爵的话,自打开国之初封了四王之后,太祖就旨意,日后除了皇室子弟外,再无异姓王,所以对于百官来说公爵已经是到顶了。

  在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中,子爵是从一品,男爵是正二品。

  这两种最低级的爵位属于安慰奖性质,因此无论是百姓还是朝廷官员都认为,只有伯爵以上的爵位才是正儿八经的超品爵位,也只有伯爵以上爵位才被认为是正式踏入勋贵的行列。

  否则伱一个小小的男爵,却成天以勋贵而自居,那是要被人笑话的。

  当然了,昌平帝封贾瑜为伯爵,固然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但也还在众人的接受范围之内,但如果再加上后面那个世袭罔替这四个字,那就大不一样了。

  这就意味着,日后贾瑜只要不是犯了谋逆等十恶不赦的大罪,他的爵位就一直能一代代的传下去,永不递减。

  也就是说,只要大夏朝在一天,贾瑜的这个定远伯就永远存在一天。

  什么是与国同戚,这就是与国同戚。

  光凭这点,就已经超过了神京城百分之九十的勋贵。

  这么说吧,就凭这世袭罔替这四个字,给个降等袭爵的国公都不换。

  听到这里,不要说别人了,就连贾瑜也觉得耳朵嗡嗡的。

  这就给哥们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啦?

  也就是说,老子以后子子孙孙都能当大夏朝的米虫……不对……当大夏朝的贵族啦?

  由于惊喜来得太过突然,贾瑜一时没反应过来,直到跟前的戴权低声提醒。

  “贾爵爷……爵爷,您该谢恩啦!”

  “哦……哦……”

  如梦初醒的贾瑜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双手捧过圣旨,朝着昌平帝大声道:“臣贾瑜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站在龙撵前的昌平帝自然看到了贾瑜的失态举动,不过他也只是发出了会心一笑。

  他走到贾瑜跟前温声安慰道:“此番爱卿领兵出征,征战沙场。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些朕都看在眼里。

  这个爵位也是爱卿应得的,朕只望爱卿能再接再厉,为大夏为朝廷再立新功,朕绝不吝啬封赏!”

  贾瑜颤声道:“臣牢记陛下教诲,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着贾瑜感动的模样,昌平帝满意的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又走到汪知节跟前,拍了拍他的胳膊对他和身后的一众使节团的官员道。

  “汪阁老与诸位爱卿此番与脱脱不花谈判也是辛苦了,稍候朕自有封赏。”

  “谢陛下隆恩!”

  众人又齐齐拜谢了下去……

177.第177章 回府

  177.

  大军归来,自是有一番热闹。

  皇帝高兴、百姓高兴,百官们也高兴,看起来一副皆大欢喜的模样。

  老百姓高兴是因为蒙古鞑子被击退,他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害怕哪天睡梦中就被蒙古鞑子冲入家中杀死。

  文官们高兴则是因为这次大胜,不但确保了西北边境的安全,而且还赚了。

  是的,以往文官之所以天天嚷着兵者乃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之类的话。

  最主要的原因就自古打仗从来就是一项赔本的买卖,一旦开战,十多万甚至数十万大军齐聚,每天光是吃喝拉撒就能将负责物资保障的官员愁死。

  如果打了败仗就不用说了,所有的钱都打了水漂不说,接下来的给阵亡将士的抚恤就能让户部尚书愁白了头

  即便是打了胜仗,可得胜还朝的将士们总得封赏吧?

  又是一大笔的开支出去了,那可是都白花花的银子啊。

  现在好了,贾瑜出征几个月,户部没支出多少,人家反而抢回来了好几万头牲口和战马,和谈的时候蒙古人又是赔战马又是赔牛羊、羊皮羊毛的。

  户部的官员一算账,朝廷不但没赔钱反而赚了,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啊。

  而作为皇帝的昌平帝之所以高兴,不但是因为他们老李家的江山保住了,而且朝廷还多了一员将才。

  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才还是自己挖掘出来的,完全忠于自己的,这点比什么都重要。

  有鉴于此,昌平帝也是下了血本,不但封贾瑜为定远伯,而且还给了个世袭罔替的恩典。

  皇帝高兴,百官们自然也得高兴,老百姓更得高兴,尤其是当老百姓们看到大军过后,那被辎重营压来的那一大片看不到头的牛羊时,心思灵活的人立刻意识到,接下来的这段时间神京的牛羊价格不说降到白菜价,但大幅度下降却是肯定的。

  这年头的老百姓家里说实话真不富裕,一年到头也没能吃得上几回肉,现在能有打牙祭的机会,自然格外高兴。

  大军班师回朝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

  除了皇帝检阅大军,宣布封赏,还有上报、核查军功等一系列事情,不过这都是兵部的事、

  昌平帝要做的就是召见汪知节和军中几名主要将领,除了勉励他们以外,还要当堂宣布封赏。

  如冯紫英、伍云春、谢有元全都官升两级,就连快致仕的汪昌友也升了一级。

  不过当昌平帝询问他们是想继续呆在五城兵马司还是进入新成立的虎贲营时,除了冯紫英外,伍云春和谢有元愿意去虎贲营外,唯独汪昌友表示想继续留在兵马司。

  对此昌平帝也不强求,勉励一番后便开始赐座、赐酒,然后让人献上宫廷歌舞。

  一番操作下来时间好几个时辰就这么过去了,等赐宴结束贾瑜回到家时,时间已到了傍晚。

  当贾瑜在数十名亲兵的拥簇下回到昭勇将军府时,新来的管家周瑞早已率领全府数十名仆役、下人在大门迎接,看到贾瑜回来,所有人全都朝他跪了下来。

  “小人(奴婢)等恭迎爵爷回府!”

  “你们这些人啊。”

  贾瑜无奈的摇摇头,指着旁边的人对周瑞道:“这次就算了,以后别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心意到了就行。”

  说完,他便抬腿进了府门。

  而当贾瑜进入后院后,看到的场景几乎把他吓了一跳。

  只见一身盛装的贾元春在一大群莺莺燕燕的拥簇下朝他拜了下来,“奴婢等恭迎爵爷得胜归来!”

  说完,这群莺莺燕燕全都哄堂大笑起来。

  “嘿……”

  贾瑜指了指元春,又指了指拥簇在她周围的黛玉、宝钗、探春、迎春等众女,差点迷花了眼,颇有种身处万花丛中的感觉。

首节 上一节 119/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