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冯唐在外书房见了他。
“贾贤侄,你想好了?”看着已经重新换了一身淡青色长衫,头戴四方帽的贾瑜,冯唐有些玩味的问。
“想好了!”
贾瑜点点头,正色道:“晚辈不想再碌碌无为的过下去了,人生在世不过匆匆数十载。
总得在这世间留下点什么,否则这人生岂不无趣得紧。”
“哈哈哈……”
冯唐哈哈大笑起来。
“不愧是代善公和代化公的后人,骨子就是有一股子倔劲!”
贾瑜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道:“大人,小子斗胆插一句,小子出身金陵贾家十二房,跟荣国公和宁国公并非直系亲眷。”
“都一样。”
冯唐大手一挥,“你们都姓贾,祖上都是一个祖宗,这点总没错吧。”
“这个倒没错,只是……唉……您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贾瑜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和冯唐争辩,只能默认了。
冯唐又道:“你既然要从军,且入了老夫麾下,老夫现在便好好考考伱,你应当不介意吧?”
“那是应当的!”
贾瑜并不介意。
“老夫问你,你可通武艺?”
“粗通一二。”
“你可习过兵法?”
“未曾习过。”
这倒不是贾瑜谦虚,虽然他在后世曾当过五六年兵,但你想拿着后世的经验去指挥古代的军队那纯粹是想多了。
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和现代军队的差别可大了去了。
就比如,冷兵器时代部队的行军、物资补给,传达命令的方式跟现代就截然不同。
现代指挥官手持步话机就可以给下面的军官下命令,一个平板电脑就能指挥成百上千公里外的军队,冷兵器时代能行吗?
就拿最基本的双方结阵而战,你知道步兵要怎么合力分配?骑兵要如何指挥,要如何保护部队侧翼和粮草安全?
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如果真以为念了几本兵书就能指挥千军万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呵呵……赵括就是前车之鉴。
冯唐带着贾瑜来到了后院一个占地五六百米的演武场,周围的框架摆放着各式兵器。
“贾贤侄,你习惯使什么样的兵器?我这里一般都有。”
贾瑜没有说话,走到右侧的一个兵器架旁取下了一把环首刀。
看到贾瑜选了这把兵器,而且用的还是单手,看着我那毫不费力的样子,一直观望的冯唐的眉头不禁一挑。
这把环首刀长三尺七寸八分,刀背很厚,重量足有二十二斤,属于重兵器。
说实话,这样兵器一般人别说拿着它打仗了,连提起来挥舞两下都费劲。
就连冯唐自己,这把刀平日里也是用来打熬力气的,真用它来上战场,恐怕挥动个三五下就得把力气耗尽。
只见贾瑜右手将环首刀顺着肩膀手臂端平,目光先是从肩膀缓慢移动到刀尖,随后一个跳跃转身来了个力劈华山,再回首斜撩。
一时间寒光闪动中,伴随着阵阵破空声,环首刀在贾瑜的舞动下散发着阵阵寒光。
冯唐透过刀光发现贾瑜挥舞着环首刀一招一式都格外简洁又分外狠辣。
这应该是极为成熟的军中刀法,只是为何他从未见过,这就很有意思了。
贾瑜的刀法说起来很长,其实也就三两分钟的事。
当贾瑜收刀时,冯唐不禁问道:“贤侄,观你这刀法简洁狠辣,可谓是刀刀致命,分明是我军中刀法,但为何老夫从未见过呢?”
贾瑜摇了摇头:“此刀法乃是先祖所留,至于为何不见在军中流行,这就不是小子所能知道的了。”
冯唐也不过是随口问问,这世上的刀法多了去了,哪能每种都见到呢。
而贾瑜也只有这么回答,他总不能说这是几百年后,后世沧州武术名家马凤图为西北军编写的《破锋八刀》,专门砍小鬼子的脑袋用的刀法吧。
只是从学了这门刀法后,小鬼子的脑袋贾瑜是没砍着,但咖喱兵贾瑜倒是砍了好几个。
至于说为什么有机枪大炮不用,反倒用起了冷兵器,这个嘛……懂的都懂。
在看过了贾瑜的刀法后,冯唐对他的天生神力和刀法倒是大加赞赏。
思索了一会后,他才说:“贤侄,老夫如今承蒙陛下厚爱,在选锋营担任总兵官一职。
选锋营为京营八营之一,驻扎于神京以西的三十里外,你入京营后,便得常驻军营,无军令不得擅自出营,你可明白?”
“大人放心,卑职明白!”
贾瑜进入状态也很快,立即向冯唐躬身行礼。
“不错……不错……”
看到贾瑜如此上道,冯唐满意的手捋胡须,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下属明事理知进退呢。
“爹……孩儿回来啦。”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
很快,一名身材高大,头上戴着乌纱貂鼠帽的年轻人风风火火的冲进了书房。
只是他刚进书房,看到和冯唐坐在一起的贾瑜后身形就是一滞,随即立马站好,讪讪说了句。
“哟……父亲这里还有客人呀。”
“你这孽障!”
冯唐无奈的摇摇头:“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过来见过贾世兄。”
冯紫英听后赶紧一正身形,对贾瑜拱手道:“冯紫英见过贾世兄。”
贾瑜也不敢怠慢,站了起来:“小弟贾瑜见过冯兄。”
双方落座后,冯紫英盯着贾瑜好奇的问道:“贾世兄,你是宁荣二府中的哪一位?
按说宁荣二府里但凡出色一点的子弟我都应该见过才是,怎么从未见过贾兄弟呢?”
第17章 双标
看着面露好奇之色的冯紫英,贾瑜解释道:“小弟上个月刚从金陵过来,而且也并非是贾家在神京的八房之一,冯兄自然不认识小弟。”
冯紫英一拍大腿:“哦……我知道了,你就是前些日子在大街上怒杀青皮的那个贾瑜,我说这名字怎么那么耳熟呢。”
“好了,紫英你怎的如此口无遮拦?”一旁的冯唐看不下去了,训斥了一声。
冯紫英笑着朝贾瑜拱了拱手,“贾兄弟莫怪。”
贾瑜摇摇头,“冯兄只是心直口快而,这不算什么,比起那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小弟还是更愿意和冯兄这样的豪爽之人打交道。”
“兄弟,你真是说出了为兄的心里话啊。”冯紫英一把抓住了贾瑜的手,“还是贾兄弟知我。”
一旁的冯唐看到两人谈得热闹,眼中露出又是欣慰又是无奈的神情。
自己这个儿子,天生对官场不感兴趣,成日里就喜欢出去跟勋贵的子弟玩耍,好打抱不平,自己为了他也算是操碎了心。
他唯一担心的是,自己百年后,他能否撑得起偌大的神武将军府。
想到这里,冯唐看了看贾瑜,眼中不禁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目光……
冯紫英和贾瑜自然不知道冯唐的心理活动,俩人越聊越投机,很快便以兄弟相称。
当听到贾瑜居然要去京营当兵时,冯紫英不禁惋惜道。
“贾兄弟,大好男儿怎能去京营那腐朽之地,不若与我在神京广交天下豪杰,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不比去那养老之地要好?”
“伱胡说什么?”冯唐听不下去了,抬手就给了儿子一个暴栗,打得冯紫英抱头呼痛。
兀自不服气道:“爹,这能怪我吗?您也不看看现在是何情况。
太祖在时,咱们京营八大营何等威风?追随太祖态度横扫天下,无一合之敌,可现在呢?
京营早就成了勋贵子弟们厮混养老之地,如今别说关外的建奴和蒙古人了,恐怕连京郊外的土匪都打不过吧?”
“你混账!”
冯唐抬起手打算又是一个暴栗过去。
不过这次却被贾瑜拦住了,“世伯息怒,冯兄只是看不惯那些蝇营狗苟,以至于有感而发。
况且冯兄也没有说错,如今确实是世道艰难,可神京的官员们却依旧醉生梦死,也难怪冯兄不愿意投身官场,这是不愿意跟人同流合污啊。”
“贾兄弟。”冯紫英的眼睛一下就红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贾兄弟啊。
在神京这一个多月,贾瑜也不是白呆的,对于这个时代的北京也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这个时空其实跟贾瑜所在的时空有几分相像。
如今的大夏经过近百年的稳定发展之后,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历代王朝的通病。
对内,大夏朝土地兼并加剧,社会两级分化严重,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流到了百分之二十的地主阶层和官僚阶层手中。
对外,当年被赶到关外的蒙古人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对昔日被征服的土地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另外盘踞在东北建州女真在其首领努尔哈赤的带领下也开始发展壮大,前年甚至开始了建立了国号为大金的国家。
这两股势力,一东一北,犹如两头恶虎般对大夏虎视眈眈,只等着大夏什么时候露出破绽就会立刻扑上来。
谈到这里,冯唐也不禁叹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如今大夏内忧外患,咱们自己人却还在内斗不休,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头啊。”
冯唐说的虽然隐晦,但贾瑜还是听明白了。
六年前,大夏上一代皇帝神武李吾坤帝退位,将皇位交给了皇四子,如今的昌平帝李正熙。
按理说新老交接应该是好事,但偏偏这位神武帝人是退了,但却依旧把握着权利,尤其是京营的军权,更是牢牢的把控在手里。
昌平帝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如今掌握的兵力也只有大明的禁卫和京营中的选锋、五军两个营。
如今的大夏的格局是这样的,神武帝把控着大夏大部分军权,昌平帝则是得到了大部分文官集团的支持,二者维持着一个基本平衡的局面。
可以这么说,这些年大夏两位皇帝和朝中的文武百官光顾着斗法了,没有多余的精力关注关外,这才导致蒙古人和大金愈发的猖獗。
内忧外患之下,大夏的局势愈发的扑朔迷离,让人既忧心忡忡,又深感无力。
对于冯唐的担忧,贾瑜虽然听懂了,但他想说的是关老子屁事。
整个朝廷都在摆烂,难不成还得让老子这个穿越者替你们操心不成?
就算最后大夏被打烂,大不了老子就跑到海外当酋长去,照样吃香喝辣。
两天后,贾瑜来到了神京郊外三十里,进入了选锋营的大门
“这就是您的选锋营?”
看着眼前有些破烂的营帐和一个个面有菜色的士兵,贾瑜面色有些难看。
“特么的,还真让冯紫英给说对了,就凭这些士兵,别说关外的建奴和蒙古人了,恐怕连京郊的剿匪都打不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