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金汉看到的不只是利益:“也就是说,夏尔不可能将探测潜艇的技术交给英国人!”
“当然。”舍尔上将的回答很肯定:“一旦交给英国人,夏尔的保险业务就会受损,英国舰队就会抢走他的生意,甚至把法兰西舰队排除在外。”
“是的。”威廉二世表示赞同:“英国人一直希望把法兰西舰队排除在外,而现在,他们却不得不让法兰西舰队参与护航,而且是深度参与。”
法金汉猛然醒悟:“这么说,法兰西舰队与英国舰队虽然表面上是盟友,实际上却存在竞争关系。”
“可以这么说。”舍尔上将强调:“我不确定法兰西议会的态度,他们中有许多人被英国人收买了,他们会出卖法兰西利益站在英国一边。但是夏尔……”
法金汉接嘴:“夏尔却不可能被英国收买。”
威廉二世对此表示不解:“为什么不可能?”
“陛下。”法金汉回答:“如果一个人有能力掌握整个国家的军事、政治和商业,甚至有可能控制议会让它为自己服务,您认为他还能被英国收买吗?”
威廉二世瞬间了然:“他就是这个国家的皇帝,他代表了法兰西的利益,他如果会被英国收买,那他就是最笨的傻瓜!”
法金汉点头:
“是的,这个人就是夏尔。”
“法兰西几乎可以视作他的财产,虽然现在还不是,但不远的将来很可能成为现实。”
“而如果法兰西是他的财产,他当然不可能出卖法兰西,这是在跟自己作对!”
舍尔上将补充道:“不仅如此,他还是英国天然的敌人,因为英国不希望法兰西在夏尔的领导下强势崛起,甚至超过她。”
威廉二世瞪大了眼睛,激动得浑身颤抖,手中的文件都差点拿不稳了:“我没听错吧?你们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有可能成为夏尔的盟友?”
法金汉羡慕的望了舍尔上将一眼,声音带着一丝悲怆和失落:“这,可能仅限于海军,陛下。”
威廉二世明白这话的意思。
海洋上,法兰西与德国共同面对着一个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于是有可能成为盟友。
但陆地上,德国还占着法兰西大片土地,一年前还试图攻进巴黎,怎么可能是盟友。
但威廉二世忍还是忍不住笑出声:“即便这样也足够了。难以置信,我们居然能成为夏尔的盟友。”
接着威廉二世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脸担忧的问舍尔上将:
“我们是否犯了一个错误?”
“我的意思是,我们进攻的应该英国皇家海军,而不是突袭夏尔的护航舰队。”
“夏尔会不会因此改变想法,从而影响我们之间的……”
威廉二世想说“合作”两个字,但发现用这个词似乎不太合适。
“不,陛下。”舍尔上将回答:“我认为恰恰相反,这正是我们合作的开始。”
“什么?”威廉二世和法金汉不约而同的望向舍尔上将。
舍尔上将从包中取过几封电报递上,解释道:
“陛下,这是侦察机和卡维斯少将发来的电报。”
“卡维斯少将认为法兰西舰队有余力扩大战果,但他们却没有这么做。”
“同时我们的侦察机还发现,另外有一个轰炸机中队在外围没有投入战斗,而且这支轰炸机中队确认挂载有鱼雷。”
威廉二世瞬间喜形于色:“这说明夏尔手下留情?”
舍尔上将点了点头,面带微笑。
如果说法兰西舰队没有扩大战果是为了保护商船,那么轰炸机不投入战斗就很确定了。
法金汉的目光从电报上转向舍尔上将:“你是否有种感觉,夏尔这时投入鱼雷轰炸机,是在提醒我们?”
“是的。”舍尔上将回答:“所以,这不是他犯的错误,而是他有意为之。目的是……提示我们发展轰炸机,以此突破英国人的封锁!”
最后舍尔上将下了结论:“所以,夏尔当然不可能将这技术给英国人,这不符合他的利益,也不符合法兰西的利益。”
威廉二世越想越对,他“腾”一声站起来,语气坚定:“马上发展轰炸机,越快越好,这是我们的机会,也可能是最后的机会,绝不能轻易放过!”
接着又补了一句:“另外,潜艇和快速舰队以英国护航舰队为目标。”
这是威廉二世送给夏尔的回礼:只打英国护航舰队不打法兰西舰队,就会把夏尔的法兰西舰队变成“品质保证”,用不了多久,商船和物资都会处于夏尔的控制之下。
这同时也是一种暗示:我们知道你的想法了,我们会配合你进攻英国皇家海军的。
第648章 未成功的计划
由于这次海战有商船近距离观察,因此消息传播得很快。
当天下午各国的报纸就增刊特别版发布了这次胜利。
军方的《功勋报》一如既往的低调。
它没有对这一仗做过多评价,只是发布了几张从军舰角度和轰炸机角度拍摄到的德军军舰被击沉的画面,尤其是“塞德利菲”号战列巡洋舰,用一整个版面详细记录并解说了整个击沉过程。
标题为:向英勇奋战在一线的官兵们致敬,你们获得的胜利,是全体法兰西公民的骄傲!
其它报纸没有获得照片的渠道,就算是商船角度的照片都得不到。
这时期普通人很难拥有照相机,而且在那种场景拍照有可能被认定为间谍。
但《小日报》依旧发挥了它的特长,它给出轰炸机带着鱼雷的漫画,下方是正在下沉的几艘军舰。
正文写着:
“这无疑又是一次振奋人心的胜利,我们的天才发明家夏尔出人意料的把鱼雷带到了天空。”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海战有可能因此改写,它不再是军舰之间的战斗,它们的对手还有飞机。”
“难以置信,谁也没想到飞机能成为战列舰的对手,它们的成本相差几百甚至上千倍!”
整个法兰西都被这个消息震惊了。
年青一代的反应相对平淡,他们中许多人没意识到这次胜利的特别之处,只是简单的把它当作夏尔的另一场胜利。
但中老年人却激动得不能自已,他们是承受法兰西海军没落的那一代,以为永远也看不到海军崛起,哪怕是有夏尔的存在。
但忽然有一天,他们猛然发现胜利和希望就在他们面前,活生生的让他们不敢相信。
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拿着报纸看了又看,接着每样报纸都买一份,总想着从中找出点不同的消息。
……
英国《泰晤士报》:
“这无疑是一次重大胜利,我们又一次打败了德国舰队的突袭。”
“但令人遗憾的是,胜利者不是英国皇家海军而是法兰西舰队,那支曾经被我们鄙视的舰队。”
“但重点是,他们居然用飞机击沉了德国人的战列巡洋舰。”
“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也同样可以用飞机击沉我们的战列舰?”
“虽然我相信法兰西不会这么做,但我们依旧需要思考一个问题:英国皇家舰队的优势在哪?”
“我们还是世界第一强大的海军吗?”
……
美国的报纸只用较少的篇幅报导,因为此时的美国人还普遍处在“门罗主义”中,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发展而不关心在美洲之外的战事。
但约翰逊上校一看到这方面的报导,马上给上级打了一份报告:“我认为我们应该马上发展轰炸机,能够携带鱼雷的轰炸机。如果没有就购买,花再多钱也是值得的,因为这很可能是将来海战的方向!”
接着还感叹:“上帝,夏尔又走在前面了,真希望他能来美国。如果有了他,我们将拥有全世界!”
……
伦敦市中心,战争办公大楼。
此时虽然已进入深夜但大楼依旧灯火通明,参谋和通讯兵们紧张的忙碌着,餐饮一份接着一份的通过警卫送到各个办公室。
命令传达下来:
“确认轰炸机搭载鱼雷是否属实,用哪款机型。”
“马上展开‘卡普罗尼’轰炸机搭载鱼雷的实验!”
“派人与夏尔联系,有可能的话引进鱼雷轰炸机,不惜一切代价!”
……
三楼靠向内侧花园的一间办公室内,海军大臣贝尔福在一堆文件中忙得焦头烂额。
(上图为贝尔福,他于1902年至1905年任英国首相,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海军大臣,之后在任爱尔兰事务大臣血腥镇压爱尔兰独立运动,被称为“血腥贝尔福”,最有名的是《贝尔福宣言》,于1917年提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家园)
夏尔的胜利对英国皇家海军而言无异于一个噩梦,轰炸机带着鱼雷攻击军舰,速度极快而且是精准打击,军舰却几乎没有反应时间。
身为海军大臣的贝尔福不得不紧急对这种作战方式做出评估,以决定将来海军的发展方向。
“阁下。”忽然一名参谋匆匆递上了一份文件:“这是前任‘海军大臣’留下的一份未成功的计划。”
贝尔福接过文件看了看,瞬间瞪大了眼睛望向参谋:“确定这是真的?”
“是的。”参谋回答:“这是14年做的实验,那时前任‘海军大臣’就有过飞机搭载鱼雷的试验,但只进行一次,失败后就彻底放弃了。”
“马上把他找来。”贝尔福下令。
前“海军大臣”就是现任军需大臣,办公室在同一层。
不一会儿,军需大臣就出现在贝尔福的办公室内,他手里夹着冒着青烟的雪茄,似乎喝了很多酒,脸色在灯光下像鲜血一样红彤彤的。
“有什么事吗?贝尔福爵士?”军需大臣问,眼神瞄了瞄周围的摆设,嘴里喷着难离的酒气。
这原本是我的办公室,他想。
贝尔福将文件往桌面上一丢:“这是你在14年做的试验?”
军需大臣随手翻了翻,回答:“哦,你不说我差点都忘了。的确是的,但当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不可能?”贝尔福眯了眯眼:“可现在已成为现实。”
他知不知道英国皇家海军或许错过了一次称霸全球的机会?
如果是英国最先发现这项技术并尽全力发展的话,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尴尬的局面!
“我知道。”军需大臣回答,他将文件翻到最后,用手指重重点了点:
“你应该看看这个结论,爵士。”
“当时的飞机太轻了,只有80马力,携带的却是一枚600公斤重的鱼雷。”
“当这枚鱼雷被抛到海里时,飞机瞬间失去平衡差点机毁人亡……”
贝尔福接过文件仔细看了看,的确像军需大臣说的那样这是个失败的试验,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于是被高高挂起不为人知。
过了一会儿,贝尔福艰难的问:“你认为,这会对我们的海军有威胁吗?”
军需大臣笑了笑:“这就是你需要考虑的事了,爵士阁下!”
你才是海军大臣,我这个军需大臣要考虑的是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