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温特将军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调用原因上写着“达达尼尔海峡军需用”。
“海军大臣”从权力中心黯然退出后,担任的恰恰是达达尼尔海峡委员会委员。
他看到温特将军从英国本土调用汽油颇感奇怪。
此时英国正处于德国潜艇的封锁中,她自身还需要从中东购买石油,达达尼尔海峡的战事怎么会舍近求远从英国运输?
一问之下,温特将军只能说了实话。
“海军大臣”大喜过望,他给温特将军发去电报:“这是一个机会,温特,一个与夏尔利益交换的机会。”
温特将军不明白有什么“利益交换”,接着联想到了不久前“海军大臣”希望夏尔挽救加利波里的烂摊子。
他吃惊的回电:“阁下说的是把夏尔派往加利波里?这不是什么利益交换,夏尔取得胜利也同样符合英国的利益,我们需要这场胜利!”
“我知道。”“海军大臣”回电:“但任何事都有轻重缓急,在这方面,夏尔显然比我们更急。”
他的意思是,一旦夏尔得不到燃油就有可能被德军反包围,这对夏尔有切肤之痛。
温特将军被“海军大臣”的无耻震惊了,他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但温特将军却深知这就是“海军大臣”能做出来的事,就像三年前他调用大炮镇压工人的罢工游行一样。
(注:该事件即1911年的塞德奈街杀戮事件,“海军大臣”亲自到达现场指挥)
温特将军还想争辩,但知道这不会有用,最终只能隐晦的给夏尔发去这样一封电报。
……
夏尔想明白电报的意思后不由哑然失笑。
发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是因为正面打不动这才从侧后开辟新战场。
现在,夏尔已经在正面取得胜利,他们居然为了个人的政治利益而拖后腿!
第431章 这就是英国人
夏尔随手把电报递给阿尔贝特一世。
阿尔贝特一世接过电报一看,吃了一惊:“你们缺燃油?”
夏尔没说话,若有深意的瞄一眼电报,示意阿尔贝特一世看清楚些。
阿尔贝特一世面带疑惑再次将目光转向电报。
不久疑惑就变为震惊,接着又转为愤怒。
“这电报是谁发的?”阿尔贝特一世沉声问。
“温特将军。”夏尔回答:“不过我认为,这应该是‘海军大臣’的意思。”
阿尔贝特一世微微点头,问:“他们这意思是,如果你不去达达尼尔海峡,就不为我们提供燃油?”
伊登上校吃惊的望向阿尔贝特一世,似乎不敢相信还会有这事,用燃油来胁迫夏尔就范?
正在批阅文件的提贾尼也停下手中的动作,他看了看阿尔贝特一世,又将目光转向夏尔等着他的回答。
夏尔用沉默肯定了阿尔贝特一世的猜测。
这瞬间像点燃了火药桶,阿尔贝特一世在那一刻爆发了:
“这群混蛋,无耻之徒!”
“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做?”
“我就知道英国人靠不住,他们任何时候都只想着自身的利益。”
……
提贾尼上前拿过电报看了看:
“我不太明白,我们这里的胜利同样符合英国的利益。这会不会是误会?”
“说不定,他们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字面上想表达的。”
“我是说,的确有德国人的潜艇在封锁安特卫普……”
夏尔摇了摇头:“只要我同意,他们马上就会把燃油送来。否则,他们还会继续往下拖。”
提贾尼再次将目光转向电报,最终缓缓点头:“你说得对,这电报无懈可击,字面上没有任何胁迫的意思。但实际上,是否有德国潜艇不过是他们一句话。”
“这是‘海军大臣’希望挽回达达尼尔海峡的败局。”阿尔贝特一世咬牙切齿的说:“这个混蛋,他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无视盟友的利益,以及这么做有可能造成的危险,这可能会让所有人的努力化为泡影,它会害死许多人!”
夏尔没说话,他起身为自己冲了杯咖啡。
如果“海军大臣”能有这样的远见这么通情达理,就不会扣押奥斯曼帝国的战列舰了。
但阿尔贝特一世却不像夏尔这样淡定,他气得脸色苍白,胸口剧烈起伏着喘着粗气,此时的他就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随时准备低下头挺着犄角冲向目标。
过了一会儿,阿尔贝特一世从桌上拿起礼帽转身就走。
“我去一趟英国。”他说。
“陛下。”夏尔叫住了他:“您认为去英国有用?”
他应该知道自己已经成为“牛夫人”了。
阿尔贝特一世转身回答:“这很可能是‘海军大臣’的私下决定,其它人或许并不认同这种做法。”
接着他又补一句:“何况,他现在已经不是海军大臣了,他没有权力做这个决定。”
“但‘海军大臣’的势力仍在。”夏尔回答:“这与他是不是海军大臣无关,这是他的人脉,他能说服其它人,并让别人认为这符合英国的利益。”
“可这并不符合英国的利益。”阿尔贝特一世坚持。
他认为只要自己去英国振臂一呼,“海军大臣”马上会受千夫所指,燃油问题也能顺利解决。
“不,陛下。”夏尔回答:“重点在于我是法兰西人而不是英国人。”
正要转身的阿尔贝特一世听到这话瞬间石化,双脚就像被绑住似的再也迈不动了。
“想想吧。”夏尔端着冲好咖啡用汤匙轻轻搅拌着,施然返回办公桌前坐下:“英国人的运输船不仅会送来燃油,还有援军。等英国援军赶到,谁来指挥接下来的战斗?”
阿尔贝特一世瞬间明了。
如果夏尔继续呆在安特卫普没有人能从他手里抢走指挥权,这意味着英国军队要服从夏尔的命令,最后战功也是夏尔的,英国军队只是陪衬,不管死多少人都是如此。
这是英国人不能容忍的,他们是世界第一强国,他们要主导一切,任何地方都应该是主角。
否则,就会威胁到英国在国际上的声望以至殖民地的向心力。
“我们可以验证一下。”夏尔喝了一口咖啡,抬头望向在一旁等候的通讯兵:“给温特将军回电:‘非常抱歉!就像我之前说的,我无法离开安特卫普,现在正是战役的关键阶段,我认为我应该在这里主持大局’。”
“是,将军。”通讯兵应声,转身跑向电讯室。
夏尔朝几个人扬了下手:“你们猜温特将军会怎么回答?我猜他们已经把一切安排好了!”
提贾尼呵呵一笑,他认同夏尔的说法,英国虽说是盟友,但同时也是法兰西的竞争对手。
伊登上校无所适从,在此之前他以为英法是坚定的盟友,正团结一致对付德国人,现在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阿尔贝特一世轻声一叹,闷声闷气的返回办公桌前坐下,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
不一会儿通讯兵就回来了,手里拿着电报:“温特将军说此时安特卫普大局已定,他们打算派基钦纳元帅亲自来主持大局,准将可以放心去达达尼尔海峡指挥,那里更需要准将。”
(上图为陆军大臣基钦纳,同样是个狠角色,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使用烧杀的残酷手段对付布尔人。一战时独断专行,无视内阁的决定大规模扩充陆军。)
提贾尼“哇哦”一声,微笑着望向夏尔打趣道:“你这场仗已耀眼到连英国陆军元帅都眼红了。”
接着提贾尼又想,谁说不是呢?在这场仗面前,英国陆军元帅又能算得了什么?
阿尔贝特一世面无表情的讽刺道:“完美的计划,他们很擅长打这样的‘胜仗’,这就是英国人!”
一直没说话的伊登上校这时插上一句:“可是陛下,将军,如果只是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不需要英国人也可以解决。援兵可以让游击队补上,我相信他们不会比英国人差,燃油可以号召周围的城镇提供。”
提贾尼微笑着摇了摇头:“这件事需要保密,上校,我们不能让别人知道我们的坦克已经没油开不动了!”
夏尔保持沉默,此时的他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第432章 夏尔的陷阱
阿尔贝特一世支持伊登上校的说法。
“游击队在军事素质上或许不如英国人。”阿尔贝特一世说:“但他们胜在勇气,他们愿意为保卫自己的家园献出生命。另外,我们还可以迅速发展出一大批人,包括德国人控制的地区!”
伊登上校肯定了这说法:“这一点毋庸置疑。”
说这话时伊登上校望向夏尔,似乎在表明某种态度。
“至于保密问题。”阿尔贝特一世思索片刻,接着说:“就算德国人知道了又如何?逃走?那就让他们逃走吧!”
他更关心的是能否收复国土,而不是俘虏多少德国人。
但长远思考,俘虏更多德国人能降低收复国土的难度,两者其实是一个意思。
阿尔贝特一世知道这一点,只不过他希望退而求其次先收复一部分再说,尤其收复首都布鲁塞尔并稳定下来,这对振奋士气鼓舞人心很有意义。
但提贾尼却表示反对:“事实或许并非如此,陛下。”
“什么意思?”阿尔贝特一世反问。
“德国人之所以想逃走,是因为他们以为我们燃油充足。”提贾尼回答。
这似乎是废话,但阿尔贝特一世却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如果他们知道我们缺油,就有可能不是逃走,而是选择反攻?”
提贾尼点了点头,随即将地图反转了推到阿尔贝特一世面前,手指划着穿插路线分析:
“从布鲁塞尔到安特卫普35公里这条线,除了在布鲁塞尔有一个装甲团和梅赫伦有一个机械化营外,就没有其它兵力了。”
“但它却是‘安全’的,因为我们可以用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机动防御。”
“德国人一旦选择从这一带突围,就会遭到两侧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夹击。”
阿尔贝特一世半张着嘴:“所谓的‘安全’,是建立在有燃油的基础上?”
提贾尼微微点头,然后问:“德国人一旦知道我们没有燃油,你知道会发生什么?”
阿尔贝特一世看着地图考虑了一会儿,微微点头表示明白。
“所以危险的不只是蒂比兹,还有布鲁塞尔、梅赫伦镇,以及这条穿插线的所有地方。”阿尔贝特一世面部失去了血色:“德国人有可能反过来包围这些城镇,包括布鲁塞尔?”
“是的。”提贾尼点头:“这些城镇一旦被包围就是致命的,没有燃油的坦克和装甲车全都无法作战,弹药也会在敌人的进攻中耗尽,被德国人攻下只是时间问题。现在唯一安全的,似乎只有靠海的安特卫普。”
接着提贾尼自嘲一笑:“现在安特卫普似乎也不安全了,如果英国人不给燃油。”
提贾尼将目光转向夏尔,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建议:“要不,我们就按英国人的意思办吧,代价太大了,我们玩不起,英国人看准了这一点。”
阿尔贝特一世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想说不,却发现自己怎么也说不出口,只能苦涩的咽了下口水。
按他自己的意愿,绝不希望夏尔屈服。
但这不是他自己,而是比利时,以及所有国民!
夏尔轻松的笑了笑,他没有回答提贾尼,而是问了声:“英国答应运送的弹药到了吧?”
那是从敦刻尔克运来的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