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骆驼”是最好的选择
海军大臣与其它人一样,在黑暗中心惊胆颤的渡过了一夜。
直到这时英国人才发现他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对付齐柏林飞艇,黑夜中的飞艇。
其间也有两架飞机勉强起飞试图对飞艇发起攻击,但齐柏林飞艇躲在黑暗的云层中,飞机根本无法对其发起有效进攻,打出了几枚火箭都没能命中目标。
(一战时许多飞机达不到飞艇的高度,新型飞机虽然能达到但夜间能见度低而飞机速度快,即便知道齐柏林飞艇在哪个位置也很难保证不撞上它)
所有人只能看著飞艇一枚接著一枚的往下抛炸弹,将下方炸得一片狼籍再扬长而去。
(上图为1915年遭到齐柏林飞艇轰炸后的伦敦街头,伤亡不大,却造成了很大的恐慌)
第二天一早,天色放亮时,心有余悸的人们才缓缓走出住屋,对著昨晚被炸出的废墟议论纷纷:
“上帝,我们的军队对它毫无办法。”
“是的,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如果是这样,是不是意味著只要德国人的飞艇够多,就能将我们全部炸平?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的?”
……
战争时期,人们总是会把恐惧放大进而觉得自己将要输掉这场战争,这种恐慌甚至还会像瘟疫似的传播,虽然昨晚的轰炸只造成35人死亡121人受伤。
海军大臣在他的办公室里冲凯尔少校发著火:
“你们居然对飞艇一无所知,在敌人朝我们丢炸弹时还不知道它们是什么!”
“今天只是一艘飞艇,明天就有可能是两艘、三艘,甚至更多!”
“这样下去,我们是不是该向德国人投降了?”
凯尔当然知道这是海军大臣说的气话,他胆战心惊的上前,指著地图说道:“阁下,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德国人选择在黑夜进攻……”
“那是飞艇。”海军大臣打断了凯尔的话:“它们的速度慢得像蜗牛,我想知道,它们是怎么穿过英吉利海峡赶到伦敦的?”
凯尔解释道:“他们的时速能达到 80公里,阁下,他们不是蜗牛,我们的飞机也不过100公里。”
海军大臣愣住了,他从不知道飞艇能达到这速度。
凯尔接著分析道:“我们无法阻止它们飞抵伦敦上空。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进攻,也不知道它们的飞行路线。除非我们派出几百架飞机在英吉利海峡上空轮番巡逻。”
“所以,我们就只能等著挨炸吗?”海军大臣脸上的肥肉因为愤怒而扭曲。
“我们可以追上它。”凯尔语气带著无奈:“但我们的战机速度不够,就算是新型战机哈维兰DH2也无法在天亮后赶上。”
海军大臣扭头望向凯尔,声音低沉:“你的意思是说,只要我们的飞机够快,就有可能追上这些家伙把它们打下来?”
“是的。”凯尔点了点头:“这比阻止它们进入伦敦更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它们逃走的方向还知道它们的速度,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这么快的战机。”
海军大臣马上就想到了夏尔的飞机,它能达到180公里的时速。
迟疑了一会儿,海军大臣无奈的咬了咬牙,下令:“给温特将军发电报!”
……
巴黎第105团指挥部。
夏尔一大早起来就收到伦敦遭到齐柏林飞艇轰炸的情报。
情报是昨晚到的,参谋考虑到它虽然重大但并不紧急,因此没把夏尔叫醒,毕竟这是英国的事。
提贾尼起得比夏尔早,他提前几分钟看到消息。
见到夏尔进来,提贾尼拿著电报朝夏尔抖了抖,一脸难以置信:“德国人还在用这东西?我还以为你用上火箭弹后它就在战场上消失了。”
“什么?”夏尔接过电报一看,才明白提贾尼这话的意思。
“德国人选择夜战,将军。”夏尔说:“而且是伦敦。”
此时的飞机几乎没有夜战能力,而且英国人的防线与法兰西一样也是西线,本土几乎没有防备。
“说得对,准将。”提贾尼若有所思的坐回自己的椅子:“是我想当然了,它依旧能发挥作用,虽然只能算余热。”
接著提贾尼又说:“德国人很聪明,他们用潜艇战封锁英国,再用飞艇轰炸本土,这有可能让原本就物资紧缺的英国雪上加霜。”
夏尔笑了笑没说话。
德军的方向是正确的,内外夹击使英国本土物资匮乏,最终达到迫使其投降的目的,巧合的是二战她也同样这么干。
然而,它在战术上却没有可行性。
飞艇造价高、速度慢,对敌人造成的伤害十分有限却很容易被摧毁,几乎没有性价比可言。
这时温特将军出现在指挥部门口,此时的他已顾不上回避其它“闲杂人等”,直接走到夏尔面前问:“我想知道‘骆驼’的飞行数据,准将,希望这不会让你为难。”
“当然。”夏尔回答:“最高时速187公里,如果有需要,你们可以派飞行员试飞。”
温特将军瞬间松了一口气,他相信这是真的,这与军情六处测到的速度差不多。
“有问题?”夏尔疑惑的望向温特将军。
“不,没问题。”温特将军回答:“我只是想知道,它是否能追上德国人的飞艇。”
夏尔恍然。
英国人打算用“骆驼”阻止德国人对伦敦的轰炸,确切的说不是“阻止”而是将飞艇击坠在返回的途中。
这不是个好主意,夏尔心想,最好的方法应该是高射炮,能发射燃烧弹的高射炮。
但夏尔却什么也没说,他一本正经的回答:“不用考虑,将军。‘骆驼’是最好的选择,它将是飞艇的噩梦。”
“希望如此。”温特将军从兜里掏出笔记本,翻开了找到其中一页撕下递到夏尔面前:“我们需要30架组建一个飞行中队,配上地勤人员和技术人员,另外还要有备用发动机和零件。”
夏尔故作迟疑,考虑了一会儿才回答:“那是因为您,将军。否则我不会给这么多。”
温特将军感激的点了点头:“我知道,准将,谢谢!非常感谢!”
第389章 另一个战场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夏尔用30架“骆驼”战机换到了5条火炮生产线,其中3条生产线是英国拆了运来。
当然,夏尔不会一次把这30架“骆驼”交出去,他在合同里写明:在3条生产线运抵巴黎并成功进入生产前,30架“骆驼”都处于培训状态,也就是教会英国飞行员驾驶以及地勤人员的维护。
毕竟打交道做生意的是海军大臣,他吃相之难看全球闻名,二战后把印度人饿死近千万也是他干的好事。
跟这种不要脸的狠人打交道,夏尔不得不加倍小心。
……
签完合同后的当天下午,夏尔回一趟达瓦兹小镇。
夏尔没回家,他直接到拖拉机厂找德约卡。
或许是出于习惯,德约卡把拖拉机厂当作总部,虽然还有飞机制造厂以及报社在巴黎。
斯蒂德的兵工厂,德约卡没有过多干涉,德约卡相信只要夏尔在军队中保持优势,斯蒂德就不会“变心”。
然而,这几个工厂的事务也够德约卡忙的了,最近又要并购破产或维持不下去的保险公司进军保险业,更让德约卡连喝口咖啡的时间都没有忙得团团转,有几天还通宵加班没回去,尽管住处近在呎尺。
对此,卡米尔忍不住抱怨:
“我听说我们的资产已经上亿了,你们不觉得应该满足吗?”
“我们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难道不是吃一样的食物住一样房子?”
“这样下去,永远也不会有尽头,我不明白这有什么意义!”
……
德约卡坐在餐桌前一边喝著洋葱汤一边翻看报纸,进军保险业必须实时关注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事,哪怕只是一场火灾。
至于卡米尔的话,他左耳进右耳出,没当一回事。
卡米尔注意到了这一点,她生气的从德约卡手里夺过报纸,提高了声调:“听到我说的吗?你们应该停下来休息一下,你,还有夏尔,两个人都是!”
德约卡愣愣的看著卡米尔,过了好一会儿才把思维调整回并想起卡米尔刚才抱怨的话,一部分。
“休息?钱赚够了?”德约卡摇了摇头,一脸慎重:“不,卡米尔,永远也不会够的,要休息也不是现在。你不明白,我们在另一个战场上。”
“另一个战场?”卡米尔一脸疑惑。
“是的。”德约卡解释道:“许多资本家在明里暗里针对夏尔,甚至想要对夏尔不利。现在,我们才刚有点起色,夏尔好不容易震摄住了那些资本家,我们必须利用这个机会发展壮大。而你却让我们休息?”
最后德约卡总结道:“我们这么做不是为了钱,卡米尔,也可以说是为了钱,但更重要的是与资本家的斗争,你明白吗?它不会比夏尔面对的真实战场好多少,甚至更凶险!”
卡米尔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她其实是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知道德约卡不是危言耸听。
迟疑了一会儿,卡米尔默默的将报纸递还给了德约卡收拾起盘子。
资本家的竞争的确可以说是另一个战场,它同样充斥著残酷和血腥,只是看不见硝烟而已。
出身商人家庭的德约卡深知这一点,因此全身心的投入到工厂的经营中。
有时就连德约卡自己都觉得造化弄人,他恰恰是因为看不惯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才选择远离,现在却不知不觉的被拉了进来并深陷其中。
是因为夏尔?
一开始或许是。
但现在,德约卡觉得自己乐在其中。
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看著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资本家被自己反超、打败,德约卡莫名有了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
……
这天,在德约卡忙著在电话里指挥对尼内保险公司的收购时,他吃惊的看到一身军装的夏尔走进办公室朝他挥了挥手。
德约卡匆匆在电话里交待了一声,微笑著迎上去:“怎么,总算有空来看看自己的工厂了?”
说话间,德约卡打量了一下夏尔的军衔,两颗星,这是他头一回看到夏尔佩戴准将军衔,眼里不自觉有了些自豪,还有一丝羡慕。
夏尔达到的高度,才是他一辈子都触摸不到的。
(上图为两颗星的准将军衔。法兰西军衔原本有一星军衔,一星专为旅长设置,而二星准将通常是师长又称“营地元帅”。之后二星准将作为旅长,一星军衔被取消,于是军衔从校级的金色条绞直接跳到准将的两星。)
德约卡的办公桌旁有一个空位,那是夏尔的办公桌,上面还有第一次搬进来时夏尔挑选的台灯。
如果不是那上面还堆著几本夏尔常看的书,他几乎就认不出自己的座位了。
夏尔接过助理递过来的咖啡往椅子上一坐,随口问德约卡:“收购保险公司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
“很顺利!”德约卡回答:“我们已低价收购了三家保险公司,都是敦克尔刻的,他们被德国人的轰炸吓坏了,巴不得早点出手。”
说著,德约卡从办公桌上取过一个表格探身递到夏尔面前。
夏尔接过一看,三家保险公司加起来只有一千多万法郎,的确便宜实惠。
不过夏尔的兴趣点却不在这,他把表格往桌上一丢,端起咖啡小喝一口,问:“您听说德国人轰炸伦敦的事了吗,父亲?”
“当然。”德约卡点了点头:“昨晚的事,它已经传遍整个法兰西了。”
夏尔“嗯哼”了一声,又继续喝著自己的咖啡。
德约卡忽然明白了,他扭头望向夏尔:“你不会是,想在伦敦发展保险业吧?”
“为什么不呢?”夏尔反问:“现在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德约卡想想觉得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