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736节

  小西行长说:“我只是提醒天帅,无论是议和还是强攻,火器密集的釜山那边很难有先登机会了。

  所以蔚山岛山城这里,就是天帅你最后的五登机会。”

  林泰来:“.”

  小西行长这分析,相当有道理。

  预测可见,釜山肯定是动辄数千火铳手齐射的场面,如果要强攻,自己哪有命去先登?

  如果想取得创造历史记录的第五次先登,那就必须在到山城上想办法了。

  小西行长立刻献策说:“据我多次出入岛山城所观察,岛山城本丸的面积并不算大,大部分弹药都储存在二之丸。

  只要天兵攻克二之丸,本丸最多容纳几百人退守,而且也没有多少弹药储存。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派朝鲜义兵继续消耗本丸的弹药,然后让天帅登上本丸,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林泰来有点担心的说:“设想很好,就怕出意外啊,比如在二之丸就全投降了。”

  小西行长又意味深长的说:“他们都是最优秀的武士,一定会秉持武士之心,退守本丸坚守!”

  去岛山城与那几个困兽聊天时就透露过,他们能否在战后活命,全看天帅心情好不好。

  而天帅心情好不好,全看能不能达成五登成就。

  但凡懂点事,就应该知道怎么办,让双方都能体面的结束战斗。

第750章 四面合围

  只能说,各人有各人的用处。只要主观能动性发挥起来,就经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西行长往岛山城走动几次,也是没白走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城中倭将。

  林天帅本来对第五次先登已经不抱指望了,却没想到小西行长不经意间铺了一条路。

  这也不能算打假赛,对方确实在认真防守了,只不过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在最后结局选择上给一点便利罢了。

  到了次日,新招纳的三千多朝鲜义兵,在猛烈的炮火声中,向岛山城二之丸发起了进攻。

  在付出了一千五百多朝鲜义兵为代价后,岛山城二之丸被攻破。

  残余的数百倭寇并没有投降,也没有自尽,退缩至位于最高层的岛山城本丸继续顽抗。

  丢失了弹药库的倭寇只能凭借弓箭、长矛、刀剑这些冷兵器,进行最后的抵抗。

  已经无力再战的朝鲜义兵队伍被撤了下来,换成大明天兵继续攻城。

  身披八十斤重甲的林天帅再次大展神威,亲冒矢石登上岛山城本丸大门,率领天兵一鼓作气彻底攻克岛山城。

  先登次数+1!总次数5!历史纪录到手!

  第一次宁夏,第二次平壤,第三次咸兴,第四次汉城,第五次蔚山!

  站在岛山城的最高处,林天帅忽而感到索然无味,连审问俘虏的兴致都没了,随手打发下去关押起来。

  第五次先登没到手时,堪称日思夜想。但等到手之后,感觉历史纪录也就这么回事。

  不得不说,活着先登确实真难,难怪能成功一次就可以夸耀一辈子。

  自己如此费尽心机,天时地利人和齐备,又掺了些许水分,才勉强凑够了五次纪录而已。

  正常情况下先登可以称得上九死一生,正常人谁有那么多条命,五次都能活下来?

  打扫战场这样的事情,不用林天帅操心,他最大兴趣是清点俘虏。

  这次又俘虏了三千多人,连上两次战斗,积攒在手里的俘虏已经达到一万四千人。

  可以集中往甲山郡送一波了,不过需要抽调一两个纵队负责押送。

  至于立花宗茂、本多忠胜、井伊直政、福岛正则、蜂须贺家政、浅野幸长、长宗我部元亲等被俘虏的倭将,送去挖矿太可惜了,还是暂且留在手里备用。

  安排好与俘虏相关的事务后,林天帅才有心情过问其他战果。

  麻贵和李如柏两个主将走进了大帐,不过麻贵的情绪还是不高,他的脸上并没有胜利的喜悦。

  林天帅又不是当保姆的,没有义务一定要照顾麻贵的情绪,只是听汇报。

  只听到麻总兵苦涩的说:“两次攻城已经全歼岛山城倭寇,共计一万四千人。”

  攻城结束之前,谁也不知道守军具体数量,只是大概有个估计。

  现在已经破城,通过审问俘虏基本上可以确定守军数量了。

  不过听到“一万四千”这个数字后,林天帅忽然明白,麻贵为什么看起来很郁闷了。

  先前阻击德川家康援军,歼敌数目是一万五千,加上岛山城守军一万四千,那么整个“蔚山战役”歼敌数目就是两万九千。

  只比三万人少一千,只比李如松在汉城创造的三万人“纪录”少一千。

  而现在,阻击德川军的战果统计已经结束了,而岛山城守军数目又是固定的不好修改。

  所以如果没有人担起责任强行修改,麻贵只能接受两万九千这个歼敌数字。

  再说想修改也不是那么好修改的,旁边还有李如松他亲弟李如柏呢,他能不会眼睁睁看着瞎改战果。

  “这就是命啊!”先登纪录到手的林天帅劝了一句麻贵。

  听到这句,麻贵就彻底死心了,林天帅也不会为了自己去修改战果数字了。

  毕竟修改之后,会让李如松不爽,林天帅似乎也犯不上为了自己去打击李如松。

  早知道当初击溃德川援军后胆子就再大一点,直接报个溺毙一万得了!

  忽然又听到林天帅说:“不过虽然数字不好再修改,但从统计学角度来看,你这个战果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麻贵带着一丝希望,疑惑的说:“愿闻其详。”

  林天帅便道:“在汉城之战,我军四万人歼灭三万敌军,人均歼敌是四分之三。

  而这次蔚山战役,我军两万八千歼灭敌军两万九千,人均一个还多。

  所以从人均角度来看,蔚山战役领先于汉城之战。

  近百年来,在歼敌千人以上规模的会战里,这次可能是人均歼敌数字最高的一次。”

  麻贵:“.”

  在统计战果方面,还有人均歼敌数这样的项目?

  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安慰奖,不过安慰奖也是奖了。

  李如柏很想提醒一下,蔚山战役前后累计有五千朝鲜国义兵参战,如果把五千朝鲜义兵算进去,人均歼敌数字不会那么高。

  不过最终李如柏还是闭上了嘴,做人还是要讲究一下情商。

  收拾完了蔚山战场,除去押送俘虏北上的两个纵队,剩余两万四千大军向一百多里外的釜山开拔。

  原本德川家康带着三万兵力来支援后,在朝倭军总兵力又达到了十万人以上。

  但经过蔚山之战后,龟缩回釜山地区的倭寇又只有七八万人了。

  釜山地区是侵朝倭寇的登陆点和老巢,也是如今倭寇最后据点,但并不是只有一个釜山城。

  釜山和附近的金海、东莱两小城相距很近,中间也没隔着几里地。于是三城互为犄角,组成了一个大型的防御阵地。

  七八万倭寇就密集的部署在这一小片三角区域,不知是不是准备负隅顽抗到底。

  而大明天兵从四个方向包围了过来,林天帅、麻贵、李如柏率领两万四千人在东边,李如松率领二万余人在北边,李昫率领一万五千人在西边,陈璘率领一万三千人水师在南边巨济岛。

  时间已经是万历二十一年的五月份,大明天兵四个方向海陆兼备步步紧逼,牢牢的将七八万倭寇围困在釜山地区。

  最后解决侵朝倭寇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具体结果如何尚不明朗。

第751章 对账单(上)

  完成对残余倭寇的四面合围后,林天帅召集了李如松、麻贵、李昫、陈璘等兵团级主将,共商最后阶段的作战计划。

  当然,虽说名为共商,但众将大都是抱着“聆听大帅最新指示精神”的心态来的。

  跟一个能刷出五次先登、阵前亲自斩将二人、亲自擒将三人这样武功的文官经略,还有什么可说的?

  经略幕府行辕设在一个土著两班家族的院内,当李如松到的时候,却没看到林天帅。

  询问后被告知,林天帅正在与被俘的倭军大将谈话。

  李如松对这些被俘倭军大将也有点好奇,便又让天帅亲兵带自己过去。

  走到另一处院落厢房的屋门外,还没进去就先听到了林天帅的声音。

  “立花啊,我先前说你妻子被丰臣秀吉睡了,纯粹为了扰乱你心智,乃是战场上的计谋。

  其实他们应该没睡过,你又何必绝食呢?只有活着回去,才能探知真相,是也不是?

  再说声音传播距离有限,当时战场上能听到的,大概也就是你和你身边的数百旗本武士。

  而你那些旗本武士因为悍不畏死,大都已经阵亡,也就是说,当时听到的人都已经死了。”

  门外的李如松忍俊不禁,笑出声来。屋内的林天帅喝问道:“谁在外面?”

  李如松便走了进去,朝着林天帅行了个礼,好奇地看了几眼号称倭国西国无双的立花宗茂。

  见到是李如松,林天帅就打了个招呼,“松子你来的正好!”

  而后林天帅指着李如松,对立花宗茂说:“瞧见没?这就是我军仅次于我的大将李如松!

  你们立花军在碧蹄馆之战中遇到、并且被你们突袭的那位主将就是他!

  当时你们立花军差点就把他那啥了!据说最近的时候,你们立花军距离他只有短短的几十步。”

  李大将:“.”

  卧槽尼玛!自己就不该来看热闹!碧蹄馆这事过不去了是吧?

  不就是不小心陷入包围,然后又杀出去了吗?从战损比来看,己方也不算败啊!

  给立花宗茂作完思想工作,林天帅一脸疲惫的走出来,又对陪同的小西行长和沈惟敬问道:“本多忠胜、蜂须贺家政那两人如何?还寻死觅活么?”

  小西行长答道:“蜂须贺家政已经劝好了,但本多忠胜还有点不服气,觉得天帅胜之不武。”

  林天帅吩咐道:“尽量让被俘的倭将都活下去,眼看距离战争结束不远了,在这时间活人比死人更有价值。”

  小西行长愤愤不平的说:“很多被俘的倭将脑子有病,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众人:“.”

  小西行长你是不是忘了,你本人也是被俘的倭将?

  此后林天帅和李如松一边喝茶一边闲聊,顺便等待其他兵团级主将的到来。

  “松子啊你又欠我一个人情。”林天帅说,主打做好事一定要留名。

  李大将不想说话,默默的回忆着自己从李都督变成老兄,从老兄变成松子的过程。

  而后林天帅说:“蔚山战役统计结果是歼敌两万九千人,没有超过你指挥的汉城会战,你说你有没有欠我人情?”

  “是。”李大将有气无力的认下了。

  这杀千刀的援朝抗倭,早打完早算逑!再打下去,自己怕不是要签卖身契了!

  等其他几位兵团级主将到齐了后,林天帅就直接开会。

首节 上一节 736/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