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730节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逻辑,在最终结果揭晓之前,没有人认为自己的逻辑是错的。

  德川家康不想因为援救岛山城,就冒着彻底葬送本军的风险,因为本军的主力是他们德川家的兵将。

  哪能为了救别人家嫡系,就不惜搭上自家的主力?

  有这种觉悟的人,早就湮没在战国时代的长河里了。

  但浅野长政的思路就和德川家康不同,他认为必须要救援岛山城,哪怕冒着风险、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

  反正本军主力是德川家的,牺牲再多也无所谓。而岛山城里可是有一大票丰臣家嫡系,当然也有自己的儿子,不救不行。

  在这种矛盾下,自然而然的就争吵了起来,甚至忘了小西行长还在场。

  所以当还算冷静的立花宗茂指了指小西行长后,小西行长就被圆润的请出了围幕。

  没有“外人”在场,浅野长政就很直白的说:“太阁对朝鲜战事之期待,众所周知。

  如果大纳言拥兵数万,却放弃救援福岛正则、蜂须贺家政等人,直接不战而退。

  就算你们德川家能完整撤回,等到了国内后,如何面对太阁的怒火?又该如何向太阁解释?”

  不但有怒火,而且还有猜忌。

  丰臣家嫡系已经损兵折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兵团都已经全军覆没,福岛正则兵团、宇喜多秀家等兵团都被打了个半残,而你德川家却刻意保存实力,这让太阁怎么想?

  德川家康长叹一口气,浅野长政这话虽然是威胁,但也是事实。

  这仗在军事上不该打,但在政治上却又不能不打。

  哪怕是打输的可能性非常大,也比直接撤退的罪责要轻得多。

  打输了是能力问题,打不打是态度问题。

  然后小西行长又被请了进来,被告知说:“两日后各自出动会战!”

  将小西行长送出营地后,德川家康、浅野长政、岛津义弘、立花宗茂又一起商议作战计划。

  这四人里,德川家康、浅野长政都是刚来的,岛津义弘一直在磨磨蹭蹭打酱油。

  只有立花宗茂真真正与明军血拼过两场,一场是碧蹄馆之战,立花宗茂是倭军方的主力并且大出风头,另一场就是汉城之战,立花宗茂负责断后。

  当时倭国吹嘘两大猛将,一般就是东有本多忠胜,号称战国第一,似乎是织田信长说的;西有立花宗茂,号称西国无双,这是丰臣秀吉说的。

  所以其他人此时都看向“经验丰富”的立花宗茂,让立花宗茂先说。

  立花宗茂是个敞亮人物,也不矫情,直接便开口道:“就过去作战情况来看,明军对我军堪称是极为轻视,大部分时候不怎么放在眼里。

  比如当初,明军总兵大将李如松数千人就敢向汉城冲;又比如我军撤退时,明军有数百骑就敢尾随我军上万人寻找战机。”

  虽然众人心里都挺不爽,但这也是事实。

  就说现在,看看对面明军估计不到两万人,就敢不停的向己方四万大军挑战。

  那些无知愚蠢的朝鲜人都开始自豪的说,天兵打倭寇就像是倭寇打朝鲜——也不知道这些朝鲜人有什么可自豪的?

  而后听到立花宗茂继续说:“所以这次会战,只能针对明军这种骄兵心态加以利用了。

  届时可将全部精锐尤其是骑兵聚集在右翼,而中路和左翼接战后逐步后撤。

  明军最强势的骑兵阵容必定会毫不犹豫的进行追杀,与后阵步兵脱节。

  然后我军右翼精锐可直接冲杀明军后阵,寻求最终的胜机。”

  其他人都在思索,立花宗茂又补充了一句,“在碧蹄馆之战,我们就是如此排兵布阵,以正面后撤诱敌,以侧翼精锐重拳出击。”

  德川家康便道:“如果没有异议,就照此策略出战。”

  之前他也没见过明军啊,多听从有经验之人的建议,总归不会错到哪里去。

  他德川家康一生行事,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

  其他人也没什么更好的建议,一起道:“请大纳言下令!”

  德川家康想了想后,开始排兵布阵说:“我们德川家的本多忠胜军、井伊赤备队,以及立花军组成右翼,由立花侍从指挥,伺机出击!”

  岛津义弘和浅野长政暗自吃惊,德川大纳言你也真敢这样部署!竟然把你们德川家的核心主力交给了立花宗茂指挥!

  不过说实话,本多忠胜加立花宗茂加井伊赤备这个右翼确实强的过分了,放在国内都能从关东横扫到九州。

  立花宗茂感动的躬身道:“承蒙大纳言信重,在下必当竭尽全力,拼死求胜!”

  本多忠胜是德川家第一猛将,井伊赤备队更是具有威名赫赫的武田家赤备铁骑的“血统”。

  德川大纳言将本家两大精锐都交给他立花宗茂指挥,这种气度实在令他立花宗茂感到心折。

  难怪在东国一带,德川大纳言的名声和人缘那么好。

  然后德川家康又继续说:“我在中军,岛津侍从在左翼,听我号令,共同协作进退!”

  却说在另一边,小西行长将倭军应战的消息带回大明官军营地。

  麻贵麻总兵睁着大眼睛,看着林天帅不说话,眼神中充满了卑微的恳求。

  林天帅被看的受不了,挥了挥手道:“你指挥!让你指挥!由你全权指挥本次会战!”

  论起自知之明,他林大帅绝对不弱于德川家康!这种临机战阵指挥,他哪有麻贵、李如松这种世代将门又久经历练的军头专业?

  他林泰来强的是大战略谋划和小分队突击,而不是战役和战术。

  解生、颇贵、摆赛等宣大系猛将连忙簇拥着麻贵上了点将台。

  又在麻贵身边放了把虎皮交椅,点头哈腰的请林天帅入座。

  麻贵迅速拿着令箭,先转头看向旁边的林天帅,有理有据的开口说:

  “大帅安危关系全军士气,不可轻易冒险,可率一千亲卫在后压阵,兼为全军总预备队!”

  林天帅:“.”

  更关键的前锋左中右你不提,先确定后阵是几个意思?

第744章 预备队,不动!

  让林天帅压后阵以及充当预备队,很明显就是为了防止林天帅抢功。

  在战场出风头这方面,林天帅的名声实在太响亮了,众将官不得不防。

  但麻贵和宣大众将敢与林天帅玩这种心眼子,当然也是“有恃无恐”的。

  因为麻贵很清楚,林天帅现在心里的执念只有攻城先登。

  对大兵团野战这样很难展示个人英雄主义的场合,林天帅没么大兴趣。

  野战再怎么打,也不会打出一个“先登”,所以请林天帅让让,不缺军功的林天帅也不会生气。

  两天后,在太和江对峙的双方开摆.啊不,是开打,掌握制“水”权的倭军先过江。

  再说岛山城就在北岸,若想救援岛山城,不过江也不可能。

  林天帅将会战的指挥权已经委托给麻贵了,大清早吃完饭后,就只能像个看客一样,默默的看着麻贵对各部进行编组以及组织阵型。

  然后又看着一支支队伍进入预定位置,反正位置都在他林天帅的前面。

  在与北虏的长期治安战中,大明官军已经习惯了对车辆的使用。

  战车不但可以灵活的运输重武器,还能作为临时障碍抵御北虏骑兵,是行军作战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所以林天帅就在后面又看到,无数战车在宽大的战场正面摆开,一辆接一辆的连在一起,围成了几个大圈子。

  这是大明官军与北虏骑兵打多了后,习惯性的阵地作业。

  然后官军从车上卸下大量的小型火炮,并且进行进行调试和发射准备。

  左中右三路,每路都有这样一条由战车和小型火炮组成的正面。

  目测对面倭军进入射程后,鼓声接连响起,随即官军就开始点火发炮。

  小型火炮再小,射程也比火铳要远,倭军手里的“铁炮”能造成有效杀伤的射程最多不过二十丈,这时候肯定够不到大明官军。

  几轮炮击后,倭军阵容乱了起来,这时候在车炮阵地两侧蓄势待发的骑兵开始迂回冲锋。

  前三排的倭兵“铁炮足轻”也就是火铳手急急忙忙开始进行射击准备。

  在正常情况下,倭兵最多进行三轮射击,大明官军的骑兵就会冲到身前。

  然后大明骑兵就会利用灵活的机动性,对前几排进行来回不停的砍杀或者射箭。

  通常只要击溃前几排精锐武士,倭军就会开始崩盘,后面的倭兵必定率先夺路溃逃。

  如果一时间没能打动倭军,那大明骑兵就会撤回来,再换用火炮对倭军轰几轮。

  大明官军和倭兵野战的套路大抵如此,倭兵从武器到战术基本被完克。

  所以倭兵若非迫不得已,都是尽量避免和大明官军进行野战。

  虽然今天场面比较大,战场分割成了几块,但每块大体上也就是这么回事。

  压阵大将和总预备队队长林泰来领着一千多亲兵,就在后面看热闹。

  为了安全,林天帅披上了那套八十多斤重甲。不过同时又为了节省体力,林天帅并没有来回溜达。

  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倭军阵型被大明骑兵冲的不断后退,已经有了崩盘迹象。

  因为大明官军人数相对较少缘故,为尽早打出击溃效果,麻贵指挥着骑兵,集中力量攻击倭寇中军。

  仿佛突然到了一个临界点,倭寇中军就扛不住了,开始大幅度的后撤,连带着倭寇左翼也开始大举后撤。

  倭寇这是要全线崩溃?麻贵顿时兴奋起来,带着家丁亲自压了上去!

  今天打赢后,他麻贵也是在外战能以少胜多的名将了!李如松能做的,他麻贵也能做!

  不知不觉,大明官军就向着倭寇的中路和左翼倾斜过去。

  这就是趁他病要他命,抓住弱点后就往死里打的道理!彻底打崩了倭寇的中路和左翼后,右翼自然也就孤掌难鸣。

  落在后面的数千步兵在各自千总把总的指挥下,正准备列队前进,尽力跟上骑兵。

  经略标营中军官达云向林天帅询问,眼下怎么办?

  从不贪功的林泰来指示道:“虽然形势大好,但我们今天就是预备队,不动!”

  达云笑道:“大帅心善,今天是要好事做到底.”

  说着说着,达云忽然闭上了嘴,疑惑的看向东南方向。

  林天帅见状,也侧头望去,却见在视野的边缘,出现了一抹红色,朝着这边快速移动。

  别人还在疑惑这片红色是什么,但林天帅却迅速反应过来了,连忙大叫道:“赤备!倭寇的赤备骑兵!”

  为什么叫“赤备”,就是连人带马能涂的地方全都涂成了红色。

  正在列队的数千后阵步兵出现了一点骚动,林泰来又大叫道:“后退!以车为据,结阵防守!”

  然后又对达云吩咐说:“你们全部上马,并且将我的所有帅旗举起来,务必醒目!”

  林天帅的一千多标营亲卫都是骑兵,如果上马举旗,在后阵步兵中会非常醒目。

  达云还想劝几句,但林天帅不容质疑的说:“就是要给倭寇指示一个目标,让这些倭寇向我这里冲!给其他人争取时间!”

  不得不说,得益于多年和北虏打治安战,大明官军应对敌骑突然杀到的经验异常丰富。

  林天帅吼了几嗓子后,后阵被落下的步兵立刻退到战车围成的阵地里,手忙脚乱的开始准备防御。

首节 上一节 730/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