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明官军经过奋勇鏖战,彻底占据了岛山城三之丸时,日头已经偏西。
倭式的岛山城上下一共三层,最底层的三之丸是面积最大的一层,驻守兵力最多的一层,肯定也是防御工事最完备最坚固的一层。
更不要说,还有大量的粮食、弹药都积存在三之丸。
所以占据了三之丸后,仿佛再拿下上面的本丸和二之丸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虽然此时天色略晚,但麻贵还是向林大帅建言道:“可以一鼓作气,不惜连夜鏖兵,尽快拿下整个岛山城!”
不过林大帅却道:“我军已经攻占三之丸,二之丸和本丸的倭军已经是瓮中之鳖,迟早覆灭!
在这种时候,反而不需要心急了,真没必要急切破城,尤其是还可能要继续付出重大伤亡。”
麻贵情急的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给了守城倭军喘息之机,以后再攻破上面两层难度更大。”
林大帅依然不为所动,谆谆教导说:“老麻啊!你要谨记,我们这些做将帅的,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岛山城已经是囊中之物,那么就要开始放眼全局,考虑如何用岛山城做文章了。”
而后林大帅就下了三条命令,“第一条就是停止继续进攻。
第二条是对已经占据的三之丸进行破坏,防止被倭寇夺回后再利用。
第三条就是今晚犒劳残存的朝鲜义兵。”
麻总兵看到大帅决心已下,也就不再劝了。
他估计着,林大帅肯定有点别的想法,正想询问时,又听到林大帅说:“走!先去慰问朝鲜勇士们!”
当晚,七百多朝鲜义军残兵获得了林大帅的崇高礼遇——普通兵员大米饭管够,头目以上还有酒肉!
两个义兵将领更是能进入中军大帐,由林大帅亲自陪同饮酒。
不是林大帅吝啬,只想请两个人喝酒。
而在中午上阵之前,听林大帅训示的五名义兵将领,现在就只剩这两人还活着了。
职场竞争之残酷,可见一斑。
酒过三巡,林天帅主动说起了正题,“不知对将来之前程,你二人有何想法?”
真正的奖赏要来了?两名幸运将领惊喜的对视一眼,至于同袍伤亡的悲痛,就暂时忘却吧。
两人情商还算够用,行礼道:“我等愚昧不明,不知天帅有何教诲?”
林天帅便说:“半年之内,必定全歼入侵之倭寇,此后贵国重归太平。
你们都是庆尚道和江原道的岭东义兵?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在两道内任选官职,本帅负责向国王保举!
如果你们为求稳妥,想去北方乐浪公封地,本帅同样可以保举!”
两人大喜,连连叩首称谢,心情像是后世平民中了千万大奖似的。
要知道,以前的他们连当个郡守县令都不敢想,而天帅却承诺两道内任选官职!
而后林天帅说:“至于其他奋勇攻城的七百多勇士,你们二人去统计功绩,今后都酌情安置,高低给个职位。”
对于这种封赏大批发,林天帅一点都不心疼,反正付出的都是朝鲜国的职位,
麻贵在旁边看得分明,大帅这行为绝对就是千金市马骨。
看来大帅对攻克南海岸各倭城困难程度估计的很充分,确实需要很多攻城炮灰。
以前大帅嘴里总说“炮灰”这个词,麻总兵还不太懂,但今天看到冒着天兵炮击拼死攻城的朝鲜义兵,总算是彻底明白什么叫炮灰了。
打发走了已经激动到不知什么叫疲倦的朝鲜义兵将领,林大帅又对麻贵说:“大兵团作战,最重要的是节奏感,该快时快,该慢时慢。
岛山城是一个好劫材,如果不加以彻底利用,岂不可惜?”
麻贵也有自己的思考,趁机问道:“莫非大帅是想围点打援?”
林大帅点头说:“确实也可以这么说,岛山城中有好几位丰臣秀吉的亲属嫡系,不是发小的后人就是正妻的外甥。
如果这样一群人被围困在岛山城,其他倭兵怎敢不救?救不出来只是能力问题,救都不救那就是态度问题了。
所以暂时不必攻打岛山城本丸,趁机多消灭倭寇有生力量,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麻贵答道:“在下已经已经明白!”
林大帅又道:“另外,如果从全局眼光来看,我大明水师还在熟悉南海的海情,尚未彻底封死倭寇海路。
如果我们陆上进度太快,几天就攻破蔚山,再几天就杀到釜山,那么倭寇必定如同惊弓之鸟,毫不犹豫的乘船逃回倭国,无异于纵虎归山。
所以目前我方的进攻不能太快,要等水师取得决定性大胜,彻底封死海路。
然后在陆上步步紧逼,最后才能达到全歼倭寇的目的。
如能抓个几万俘虏,那就更好不过了。”
麻总兵:“.”
前面的分析还算正常,怎么最后一句就这么奇怪?
你林大帅去年还完全不要俘虏,而今年为了尽可能多抓俘虏,竟然要“拖延”战机了?
林大帅拍了拍麻总兵的肩膀,故作高深的说:“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
麻贵不想再听大帅上课了,直接问道:“如果不继续攻城,在下明日做什么?”
林大帅下令说:“你率领本部兵马,负责去西边打援!
虽然目前你的战绩不如李如松,但也别差的太远吧?
所以本帅就将击败援军的任务交给你了,希望你能多刷点战绩!免得将来班师时,在李如松面前不好看。”
听到这话,麻总兵就像是打了鸡血,拍着胸脯说:“大帅放心,在下必定竭尽全力!”
到了次日,麻贵就率领本部一万四千兵马,向岛山城西边而去。
以大明精锐边军的战斗力,麻总兵自信凭借部下这一万四千兵马,就算遇上三四万倭军也不带怕的。
又次日,便有探骑回报说,有两路倭寇大军水陆并进,向着蔚山这边而来。
乘坐船只沿着太和江而来倭寇的旗帜上,有圆圈十字图案,人数不详。
而陆路倭寇的旗帜上,有圆圈三叶的图案,人数约有三万左右。
跟倭寇打到现在,大明这边探马也都知道,倭寇将领往往以“家纹”为战场标识,所以回禀情报时,也会带上家纹图案描述。
麻贵不懂分辨倭寇的家纹,但无所不知的林大帅应该懂,就算大帅不懂,小西行长也该懂。
所以麻总兵在第一时间,就迅速将所有情报发回鹤城山主营,请林大帅进行分析判断。
其实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比大多数贪图功劳的将领靠谱了。
第739章 敌军太稳健了
麻总兵率领本部兵马去西边“打援”的时候,林天帅正在美滋滋的数人头和缴获。
在攻克岛山城三之丸时,俘虏了大量倭寇,现在清点完了,俘虏总人数是四千一百零六。
在林天帅眼里,这些俘虏身上都散发着铜钱的味道。
他生怕俘虏想不开,造成什么经济损失,又特意派了小西行长和沈惟敬去仔细安抚。
以后就用朝鲜义兵看管俘虏,再用缴获的粮食喂养俘虏,实现低成本良性循环。
等到小西行长安抚俘虏回来,禀报了情况后,又说:“当前这个局面,在下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你还想干什么?”林天帅疑惑的问。
小西行长说:“天帅可以委派在下去劝降剩余的岛山城守军。”
“大可不必!”林天帅立刻拒绝了,“现在不需要他们投降!万万不可逼迫太急,让他们坚守着!”
小西行长迷惑不已,这又是什么思路?
对于己方的战略思路,林天帅当然不会全盘告知小西行长。
从蔚山到倭寇大本营釜山之间,距离也就一百多里。如果太早拿下蔚山,把釜山倭寇吓得从海上跑了怎么办?
林天帅正在和小西行长扯犊子时,忽然接到了麻贵传来的情报,以及两个家纹图案。
林天帅心里有所猜测,但为了确定,又转头询问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答道:“圆圈十字是岛津家,圆圈三叶应当是德川家的!”
岛津家和小西行长领地同在九州,德川家又是倭国第一大名,所以小西行长肯定都能认出这两家的家纹。
作为一个穿越者,林天帅大为震惊,怎么德川阵容出现了?难道德川家康也来到了朝鲜?
如果是这样,那历史可就彻底扭曲了。毕竟原本历史上,德川家康最终地位相当于是倭国国王。
小西行长也很吃惊,想了想后分析道:“看来去年加藤清正兵团被全歼后,太阁就决意准备增兵了,并且选中了德川家!
准备到今年春天,也就差不多能到朝鲜了。
当初听到浅野幸长出现在岛山曾,我就猜测已经有新兵团进入朝鲜,只是没想到竟然是德川家!”
林天帅好奇的问道:“听说德川与秀吉名为君臣,实为盟友,他就这么服从秀吉命令?”
小西行长答道:“若太阁命令德川家出兵,以德川大纳言之秉性,也不敢反抗啊。”
林天帅也没料到,连战连胜后真搞出一个这么大的蝴蝶效应。
在原本历史上,未来的江户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一直在本土保存实力,德川家基本没参与远征朝鲜。
想到这里,林天帅感觉自己在后方坐不住了。就站起来对小西行长说:“我亲自去西边坐镇,你也随我走一趟。”
然后林天帅又下令,让李如柏带着本部兵马,继续在岛山城这边监控。
而林天帅本人则带着三千标兵,火速赶往十多里外的麻贵营地。
当大帐内麻总兵看到林天帅闯进来时,麻贵正在与解生、颇贵等部将研究作战方案。
抬头看到林天帅,麻总兵忍不住抱怨说:“先前说好,西路由在下独立指挥,大帅你并不干涉。”
林天帅安慰道:“情况有点了变化,老麻你听我一句劝,此次来犯的敌军水太深,你把持不住。”
麻总兵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把大帅招来的,只隐隐感觉自己可能不该那么详细的报告情报。
“水到底有多深?”麻贵不甘心的问道。
林大帅如实回答:“据我望气,未来的日本国王就在敌阵中。”
麻总兵愕然,虽然他读书少,但大帅你也不能这么不走心的骗人吧?
在自己这不是掐指一算就是望气,但大帅你忽悠李如松的时候,肯定比这走心多了!
稍加休息后,林天帅就亲自纵马上了旁边土丘,观察倭军阵营。
却见倭军营地全部在太和江对岸也就是南岸一里外,隔着河水与河滩己方对峙。
隐约还能看到大量倭兵正在营地外围挖半身高的壕沟,同时堆土为掩体。
另有二百多船只分成东西两组,分别在太和江的上下游南岸停靠,与营地形成犄角之势。
很明显,铁炮足轻可以在船只上,以船舱为掩护进行射击,这是倭兵很习惯的打法。
看着看着,林天帅就皱起了眉头,对麻贵说:“敌军明显是要采取守势,实在太踏马的过于稳健了!”
利用河水、河滩、壕沟为外围,明显是为了克制大明骑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