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才的说话中,林经略已经对两大总兵透露出了下一步的安排——由董一元驻守永兴,防范来自南边江原道的倭军,而麻贵兵团则要主动出兵向北,寻求消灭倭寇有生力量。
所以麻贵对军情信息非常在意,他看了看桌案上的地图,便又对朝鲜国探子问道:“倭寇在咸兴有多少兵力?在吉州有多少兵力?”
朝鲜国探子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麻贵皱着眉头,又问道:“咸兴府主将和吉州的主将,又分别都是谁?”
朝鲜国探子又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麻贵忍不住大怒道:“这也不知,那也不知,尔等到底打探什么了?”
崔五魁帮忙解释说:“毕竟朝鲜国人与倭人言语不通,交流不畅,一时间弄不清楚也情有可原。”
林经略挥了挥手,让崔五魁将朝鲜国义务探子带了下去。
麻贵叹口气,盘算着说:“按先前情报,咸镜道倭兵总数在二万二千人左右。若再分兵,那咸兴府倭兵往多里算也就一万几千人。
我们兵团一万七千人,加上军门三标营的六千人,也不是不能打。
但是困难比较大,所以下官建议,可否固守永兴,以逸待劳,等敌军主动来攻?”
林泰来反问道:“如果不主动出击,永兴小城能容纳的下三万多大军长期坚守吗?
这里四面皆敌,连个援军都没有,我们固守的意义何在?我们的粮草又能坚持多久?”
麻贵又气恼的抱怨说:“这些本地废物,连详细情报也提供不了,打仗还要靠猜!”
林经略淡定的说:“老麻勿急,待本部院掐指一算,就能知道倭军详细情况和动向,以及主将状况了。”
麻贵:“.”
经略公啊你这是评书话本看多了,要模仿徐茂功、刘伯温之流的范儿?
听说你们苏州很流行这个,但不能拿着评书话本当军事教材啊,就算是看起来最军事的三国演义也不行!
第695章 咸兴城里外
看麻贵这个老军头明显不信的样子,林泰来忽然摸出了三枚铜钱,对麻贵说:“那我就以铜钱占卜,推算倭兵军情。”
随即将三枚铜钱装模作样的笼在大手掌里晃动,又装模作样的连续将铜钱在桌案上抛了六次。
将每次的正反面结果记下来后,煞有介事的闭目盘算了一会儿。
麻贵和董一元也不再说话,就在边上静静的看。
突然林经略睁开了双眼,非常自信的说:“祈问于天,吾已尽知矣!”
然后指着地图上的咸兴府说:“此地有倭兵一万二千人,领兵主将叫锅岛直茂,年过半百,算是省镇级别的小名将。”
麻贵疑惑的问道:“什么叫省镇级别小名将?”
林经略想了想,就随口比喻说:“就好比宣府四大猛将这样,在一个地区内小有名气。”
麻贵不由得撇了撇嘴,“倭国真是人才匮乏,这样的人居然能将兵万余,镇守大城。”
林泰来又指向吉州,“此地有倭兵一万,领兵主将就是加藤清正!
据说此人乃是倭国摄政王的嫡系亲信,以勇猛著称,外号虎加藤,身材高大雄壮,枪法出众!”
听到这里,旁边其他人都感觉“高大雄壮、枪法出众”似乎很耳熟的样子。
林泰来冷哼一声:“不过说此人高大也就是对比倭人而言,其实比本部院要矮三分之一尺。”
于是众人又觉得这个叫加藤清正的倭将不算什么了,毕竟他们连九元真仙都见识过了。
林经略的手指又对整个咸镜道比划了一下,“可以说,倭兵第二兵团主要是就这两个集团!
当前我们已经占据永兴,完成关门打狗的设想!
下面的任务,就是趁着倭军没有反应过来,完成合兵时,用最快速度分别吃掉这两个分散的集团!
先攻打咸兴府,歼灭锅岛直茂,然后再根据加藤清正动向制定新计划。”
麻贵实在难以理解,难道这些情报真是算出来的?这实在颠覆了他的认知,未免太过于儿戏了!
“确实是推算出来的。”林经略一本正经的说,“准确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先前林泰来知道倭寇第二兵团有两个集团,分别是加藤清正的熊本兵和锅岛直茂的佐贺兵。
但却不知道加藤清正和锅岛直茂的具体位置,不知道这两人各自驻扎在哪里。
朝鲜国探子打听来的粗糙情报,正好弥补上了这最后一环。
咸兴府和吉州各自有大股倭兵这样的情报在别人看来太过于模糊不清,但对林泰来而言足够用了。
反正两股倭兵里,肯定一个是加藤,一个是锅岛。
以加藤一直向北突进的风格,更北方的吉州倭兵大概就是加藤部,那么另一股驻守咸兴府倭兵就是锅岛部。
麻贵兵团将是攻打咸兴府的主力,所以麻贵又问道:“烦请经略再细说咸兴府守将锅岛直茂。”
倭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模式,现在基本也了解的七七八八了,主要想打听的就是倭将信息。
林泰来稍加思索后,答道:“锅岛直茂此人,数十年来纵横于倭国南部的九州岛,算是个乱世老油条了,一直努力打造忠勇人设。”
麻贵有点不明白,“何谓一直打造忠勇人设?”
林泰来继续答道:“忠就是对主公忠心耿耿,数次以死进谏;勇就是战斗中敢于奋勇争先,敢于以寡敌众。”
“这有什么问题?”麻贵还是疑惑,听起来是一个品质很优秀的人。
林泰来悠悠的说:“然后当年主公的地盘,现在都已经变成锅岛直茂自家的领地了。”
麻贵:“.”
眼见林经略对倭寇如数家珍,好半天没说话的董一元也忍不住问道:“军门莫要只说咸镜道,也不妨推算一下南边江原道的倭兵。”
如果麻贵兵团北上进攻咸兴,他董一元留守永兴,那么很可能要面对南边江原道的倭兵,如果江原道倭兵前来支援咸镜道的话。
林泰来答道:“江原道倭兵数目大概在数千人到一万五千人之间。”
董一元:“.”
你这个数目的误差区间,说不说又有什么区别?
林泰来苦恼地说:“江原道倭兵的主力应该是岛津义弘部,但这是个更老的老油条。
按道理说,倭国摄政王叫他出动一万兵马,但是他一直磨磨蹭蹭阳奉阴违,天知道现在到底出了多少兵。”
而后又嘱咐董一元说:“反正以你本部一万兵马,足以守住永兴了。
无论如何不许丢失永兴,我不要任何伤亡数字,我只要永兴!
与此同时,还要配合朝鲜国义兵,在永兴周围扫荡,尽力拦截倭国人的信使,阻绝咸镜道倭人和其他地方之间的通信!”
“明白!”董一元应声道。
就在这时候,麻贵忽然又纠结起来,“咸兴府乃是朝鲜国东北大城,守城倭兵按军门所言有一万二千人。
而我兵团一万七千人加上经略直属标营六千人,满打满算不过两万三千兵马,尚不足守城倭兵的两倍,况且重炮数量也不多。
军门是不是要重新考虑一下?即便能克城,但若伤亡代价太大,也是极为不划算的。”
经常攻城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攻城方兵力至少也该是守军的三四倍。
而现在只有两倍不到,又让麻贵心里纠结了起来。
林泰来对着麻贵拍案喝道:“本部院已经决定,不用再考虑了!
作战最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你勿复多言!
你兵团休整两日后,立即与本部院标营一同出发,前往咸兴府!”
麻贵回到本营后,便召集各纵队将官,进一步传达命令。
其实各将官也非常关注未来的作战计划,宣府四猛将之一杨登山问道:
“我等奋勇厮杀并无问题,但经略公心里究竟作何想?不至于又想要首功吧?”
攻打平壤城时,李如松兵团众将的郁闷遭遇,他们可都已经知晓。
如今那个比武将还凶猛的经略大臣,已经在他们兵团这边了。
进入朝鲜国之前,他们做梦没也没想到,夺取一线军功最大的威胁居然是经略大臣。
最可怕的这经略大臣并不是作秀,而是真的上啊,两次“先登”、手刃数十敌的含金量,他们这些将官哪能不知道?
麻贵苦笑道:“林军门实乃深不可测,我又哪里猜得出,到了咸兴再看。”
两日后,麻贵兵团十一个纵队加三个经略直属标营拔营而起,朝着一百多里外的咸兴府进军。
朝鲜国八道版图里,平安道和咸镜道是最后纳入的地方。
在朝鲜国的观念里,这两道都是边疆区,属于“西北禁锢”之地,赤裸裸官方歧视地区。
所以李朝在这两地尤其是咸镜道的统治基础非常薄弱,这是加藤清正兵团能在咸镜道长驱直入的原因之一。
咸兴府在朝鲜国算是一座大城,乃是朝鲜国李朝太祖李成桂的起家之地。
出发后第三天的中午,大明官军的兵锋抵达咸兴城外。
第三兵团主将麻贵向林经略请示,如何扎营。
林经略便吩咐说:“你兵团分二千兵马与本部院,加上三个经略标营共计八千兵马,在城北扎营。
你兵团其余一万五千兵马,在城南扎营。”
麻贵只觉得,这个布置听起来真踏马的外行,但是想了想倭兵的战斗力,还是忍了。
就算是八千人扎营,应当也足以抵挡数万倭兵的攻击了,安全性没什么问题。
然后又听到林经略下令说:“重炮都部署在你们城南那边,以你们城南为主攻方向,明日开始攻城,而本部院在城北督战策应。”
听到主攻、策应等几个词,麻总兵的脸皮忍不住抽了抽。
打平壤时,林经略你就是让李如松在西城主攻,然后你这个策应却偷偷在另一个方向先登破门。
林经略看出了麻贵的心思,诚恳的说:“相信我,这次本部院真的是策应。”
麻贵回到本营,便点了杨登山说:“你纵队暂时归属林军门直属,去城北扎营!”
杨登山愕然道:“为何是末将?”
麻总兵的理由十分充分,“因为林军门的武门生黑风虎在你麾下!”
咸兴城倭军守将、加贺守、三十六万石佐贺藩藩主锅岛直茂站在城门楼上,默默的注视着远方的大军。
这是一支军容极为陌生的大军,骏马多到不比人少的地步,战车列阵训练有素。
不用多想,这陌生大军肯定就是朝鲜人口中的大明天兵了。
三天以前,就收到了南边永兴失守的消息,只是当时还不确定,是哪方兵马占据了永兴。
现在这个疑虑则可以彻底解答,夺取永兴的肯定就是明军。
但是锅岛藩主还是想不出,这支明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一时间也不知道,其他地方到底遇到了什么情况,难道西线小西行长那废物已经迅速败北了?
不然的话,从西线进入朝鲜国的明军如何还能有余力分出兵力,出现在东海岸?
现在锅岛藩主心里有点后悔,不该把自己的长子胜茂也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