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张凤翼、文元发、张幼于、王老登等人,对苏州的士风林泰来还能不清楚么?
在这种大环境下,居然还有能把自家整破产的翰林,也真是异数了。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实锤了为人厚道。
王十五又介绍说:“此人乃是隆庆二年进士,同届庶吉士中年龄最长.”
林泰来顿时感觉耳熟,连忙问道:“莫非此人叫韩世能?”
王十五并没有感到奇怪,毕竟夫君现在也是翰林圈子的人物,“看来夫君也听过,对于这样的人物,必须要夫君亲自登门邀请。”
林泰来便道:“不用想了,他已经被首辅举荐,要起复为庶吉士教习,说不定还要加礼部侍郎官衔!”
王十五大失所望,“为了两位哥儿,妾身好不容易才精心选中了这么一个老师,又是白费心思。
如今以我林家的门第,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来教导林氏子弟的。”
林泰来忽然想起什么,转头就吩咐说:“让高长江代表林府,立刻去给韩老前辈送程仪!五百两!”
若韩世能当了庶吉士教习,在这届庶吉士的去留分配上,就具备了一定话语权,五百两银子并不贵。
其实对儿子们的教育问题,林泰来更想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多灌输点“先进思想”。
但是这两年都是东跑西奔南征北战的,孩子又太小,实在不适合跟随自己,所以只能过几年再说。
至于现在,林泰来觉得随便找个老师教教基础学识就行了。
所以林泰来就尝试着对王十五说:“这哥俩不妨先由夫人亲自教导识字,等过上几年,便送到横塘学院去,进行更全面教育.”
“不行!”“不行!”“不行!”王十五、范娘子、黄五娘不约而同的说。
林泰来:“.”
夫妻之间的教育理念相差这么多吗?
王十五好像比范娘子和黄五娘两个亲妈更气愤,对林泰来指责说:
“两位哥儿都是夫君你的骨血,怎能因为嫡庶之分而厚此薄彼?
不延请名师传道授业也就罢了,怎能扔到横塘学院,与那些底下人厮混,学那些旁门左道去?”
还有一层意思,王十五没有明说。
如果把两个庶子送到横塘学院去放养,那她这个嫡母在别人眼里,岂不成了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主母?
林泰来深深的叹口气,即便自己搞了这么多新兴产业,即便自己开办了横塘学院,但自家人还是崇尚传统教育方式,还是认为先学四书五经是正道。
人心观念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自己折腾几年时间就能扭转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任重而道远。
这时候林老太公有意岔开话题,又对林泰来说:“如今易哥儿也成人了,不知干什么好,你这当叔父的也要上心!”
老太公嘴里的易哥儿,就是林老大的儿子林易,也是老太公的大孙子。
正所谓老儿子大孙子,如今老儿子林泰来已经独立了,大孙子就成了老太公心头宝。
今年林易正好十六岁,按照这时候的习俗算是成人了。
此时林易正站在老太公的背后,一晃也是个大小伙子了。当初林泰来刚穿越过来那时候,这大侄子才十来岁。
林泰来笑道:“有大哥在,我操哪门子心?”
同样在座的林老大赶紧说:“这畜生顽劣不堪,三天两头的顶撞我!读书读不成,做工也做不得,反正我管教不了,阿四你搭把手!”
林易朝着家里最强势的小叔父嬉皮笑脸,十分讨好,表面看不出什么顽劣。
林泰来瞥了眼大侄子,对大哥说:“也不知道你这些年都学了什么本事,连自家儿子都管不了?”
林老大很丝滑的回应说:“你行你上?”
林泰来叹口气,指着仍在嬉皮笑脸的大侄子,对大哥说:
“他岁数到了,给他说个浑家!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不是任由你拿捏?”
林老大迷惑不解,这怎么拿捏?给血气方刚的少年娶个老婆,根本毫无威胁好吧?
林泰来又强调说:“常言道娶妻娶贤,容貌美丑并不重要,对吧?”
林老大好歹也是干工程的,若还听不懂就真是蠢了,登时就欣喜的拍了下大腿。
随即就转头,对自家儿子喝道:“若还敢顶撞老子,就给你娶个最丑的浑家!”
少年林易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小叔父不愧是混官场的,这心果然够黑!
但是他身体毫不犹豫的、噗通一声就跪到小叔父身前,叫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我要跟着叔父闯荡天下!”
林泰来似笑非笑的说:“闯荡天下不用跟着我,如果你真想行万里路,那我送你上海船做几年学徒。
如果真有运道,又肯用心,我保你日后做个纵横东海的小霸王。
二三十年后说不定手下战船千百,海员上万,君临异邦,随便烧杀抢掠。”
林易一脸懵逼,小叔父画的大饼也太玄幻了吧?您平常在朝廷就是这样忽悠人的?
老太公有点不爽的说:“他还是个孩子,你跟他胡闹什么!”
林泰来答道:“我又没有强迫,全凭自愿和缘法。”
正当林家人欢聚一堂的时候,在城北桃花坞,年过花甲的韩世能蹲在自家破败的园子里,黯然神伤。
苏州那么多人整治园林,怎么偏偏就自己花了十年,把园子整荒了?
还有,自己明明书画技艺高超,怎么卖价还不如陆师道他儿子的作品?
这田园隐士日子真没法过了,只好应召去翰林院当庶吉士教习了。
忽然韩家老仆领着一行人,匆匆的来到韩老学士身边。
一个中年文士作揖道:“在下林府外管事高长江,见过老学士!
我们林府听闻老学士即将上京,特奉上程仪五百两,聊表敬意!”
韩老学士望了望那十个大银锭,很坚定的说:“这份礼太过贵重,恕老朽不能收。”
高长江有点霸道的答话说:“在苏州城,我们林府送出去的礼,没有人能拒收。”
这不是什么恐吓,而是一句大实话,林府的善意不容许拒绝。
韩老学士愣了愣,又道:“老朽可以收下这五百两,然后老朽去林府教书五年。
所以这五百两银子,就当是老夫提前预支的束脩了!”
高长江不太能理解这种人物的脑回路,只能说:“此事我做不得主,需要回去请示,但这五百两银子今天老先生必须先收下。”
当高长江返回林府时,林府正大开家宴。
听了高长江的禀报,夫人们纷纷表示欢迎韩老学士来林府教书,五百两五年能请到翰林学士级别的老师真不贵。
可林泰来却大煞风景的说:“我要他来当教书先生作甚?他去当庶吉士教习,对我才是真正有用!
老高你明天把他请过来,我要亲自与他谈谈!”
明年是京城大比年,本届庶吉士要散馆安排工作,同时翰林院要选拔新一届的庶吉士。
庶吉士教习在其中都能起着重要作用,这才是林泰来所看重的地方。
于是三个夫人又与林泰来争辩起来,到底是儿子的学业重要,还是官场算计重要?
第645章 版本升级了
当晚以及次日,林大官人在内院继续与家人们团聚,轮流与各房促膝交流。
又过了一天,林大官人才扶腰而出,坐在前堂喝着枸杞水。
此时的宁夏镇有一项贡品就是枸杞,先前在宁夏平叛时,林泰来私下里搜刮了几桶贡品级的枸杞。
同时对着大侄儿林易进行教诲:“吾辈好男儿趁着壮年时光,当以事业为重,不能沉湎于酒色之间啊。”
因为左右护法张家兄弟都放了假,所以林泰来身边就让当年的四大金刚轮流护卫,游手好闲的大侄儿林易也跟着学习。
林易试探着说:“但是三叔却说,少年人应当早点见识花花世界,以后才能在担当大任的关键时刻免疫诱惑。
前两天他还建议,如果我想学习经营产业,可以效仿先人成功经验,先在校书公所历练下。”
林泰来疑惑的说:“效仿先人成功经验?什么先人经验?”
林易吞吞吐吐的说:“三叔指的就是小叔你”
林泰来:“.”
对校书公所相当期待的林易小哥儿问道:“三叔说的有没有道理?小叔你怎么看?”
林泰来冷哼道:“我不知道有没有道理,还是让老头子来评判吧。
我会告诉老头子,就说你三叔想让他大孙子先去当龟公历练,希望你三叔的两条腿能保住。”
叔侄说着话,其他人陆陆续续都过来开会了,今天还是没有外人,都是兄长亲朋或者核心下属,聚在一起开个林氏集团的业务会。
列席人员有林老大、林三哥、申二爷、宋叔、高长江、马英明、四大金刚、黄小弟等等,还有钱世扬、周道登等林府门客都在。
众人正在寒暄,会议尚未正式开始时,又听到门丁禀报说,韩世能老翰林来求见。
以翰林身份论起,韩世能是一个大前辈,林泰来便亲自到仪门迎接,然后将韩老学士引入前堂,又对林氏集团众人互相介绍一番。
大家都莫名其妙的,因为其他人和老学士根本不是一个圈子的,身份也不匹配。
林泰来如果要与老学士说话,应当把老学士单独领到别处,没必要带到林氏集团会场。
但林泰来却仿佛没注意到这些细节,请韩老学士在身边落座后,问道:“老前辈登门有何贵干?”
韩世能苦笑道:“昨日收到贵府五百两重礼,在下愿在贵府教书五年,以偿还这份恩义。”
林泰来耐心说:“但晚辈我更希望老前辈去京师,回翰林院当庶吉士教习!五百两只是个路费罢了!”
他缺的是教书先生吗?缺的是翰林院庶吉士教习!
韩世能苦笑道:“朝廷贵人为何起用老朽,老朽心里也明白得很。
但老朽不愿意回归朝廷,过那些勾心斗角、劳心劳力的事情,更向往闲云野鹤、悠游林下。
本来老朽一贫如洗别无选择,只能去京师泥潭里讨生活。
但如今却多了林府这个去处,又何乐而不为?教导九元真仙的儿子,也不算辱没了老朽这点薄名。
就算是老朽恳请林府收留几年,让老夫得到一个安逸。”
对韩老学士这样的人,真是打不得骂不得,林泰来沉吟片刻后,又道:
“我们林氏集团正准备议事,老前辈暂且坐这里稍等,等我交待了他们,再与老前辈详说。”
而后正式开会,林大官人先听取了各项工作汇报,没有什么需要立刻指示的,基本上都在按照规划进行。
这两年来,包揽钱粮工程、济农仓、税关、走私、渔业、航运等传统业务稳中向好,其它新兴业务保持有序扩张势头。
其中林大官人最重视的两方面工作里,工业园区里各种产权的织机数量已经增加到五千张,丝织品产量已经占据苏州城的三分之一。
吴淞江配套河港完成布局,海港也已经初见雏形,开展海贸试点的条件基本成熟。
林大官人听完汇报后,判断说:“所以眼下最紧急的事务并不是研究和部署下一步规划,而是应对巡抚。”
大部分人听到林泰来提起赵巡抚,心里都不以为然。